三国吧 关注:913,197贴子:12,232,710
  • 7回复贴,共1

郭嘉谏杀司马懿之不成立略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建安十二年(207年)的寒冬,曹操在北征乌桓凯旋的路途之中,时年三十八岁的军师祭酒郭嘉,不幸于柳城溘然长逝。而在此时,河内名门司马氏的次子司马懿,依旧以“风痹”作为托词,拒绝了曹操的征辟,默默地蛰居在温县的故里。这二人的生命轨迹存在着清晰明确的时空界限:郭嘉离世之后的次年,也就是208年,司马懿才被曹操强行征召,担任文学掾一职,从此踏入仕途。
所谓的郭嘉临终之时谏言曹操杀掉司马懿这一说法,最初是出现在明清时期的小说《三国演义》以及民间的话本之中,在正史《三国志》以及裴松之的注解里,均没有相关的记载。这一传闻存在着三重根本性的矛盾之处。其一,时间顺序出现了错乱。郭嘉病逝的时候,司马懿还没有进入仕途,又何来郭嘉“压制”司马懿的机会呢?其二,阶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郭嘉出身于颍川的寒门,他的祖父郭弘仅仅担任过县丞这样的小官。而司马懿所在的家族,从高祖司马钧开始,一直到他的父亲司马防,历经四世都担任着二千石的高官。在司马懿的父亲担任京兆尹期间,还曾经提携曹操,让其担任洛阳北部尉,对曹操有着举荐的恩情。曹操在掌握权力之后,对于河内的士族大多采取怀柔的政策,又怎么可能会容许出身寒门的谋士超越自己的本分,去处置世族的子弟呢?其三,从政治逻辑的角度来看,曹操虽然倡导任人唯才,但是世族与寒门之间的界限划分得极为严格。郭嘉生前最高只做到军师祭酒(俸禄六百石),而司马懿刚刚踏入仕途,担任的丞相府文学掾一职,俸禄就已经比六百石,而且他凭借着家族的荫庇以及父亲司马防和曹操的旧交情,起点就已经接近郭嘉整个生涯的巅峰状态。在建安年间,颍川的寒士集团(如郭嘉、戏志才等人)与河内世族集团(如司马氏、荀氏等)相互抗衡,分庭抗礼。郭嘉即便有着深远的洞察力,也没有能够跨越门第壁垒去干预司马氏事务的政治资本。
这一传闻产生的根源,实际上是后世之人对历史关键节点进行戏剧化的重构。郭嘉离世(207年)与司马氏篡夺曹魏政权(249年)之间相隔了四十多年,当时的人将曹魏政权的覆灭归因于“鬼才早早离世,没有人能够制约司马懿”这样的想象,于是便将郭嘉和司马懿这两个人物的故事嫁接到了同一个时空之中。自宋元以后,“三马食槽”的谶纬之说广泛流行(在《异同杂语》中有所记载),更是将郭嘉塑造成了一个能够预知天命的人物。然而,考察历史的资料来源,关于司马懿具有“狼顾相”的记载,最早出现在魏晋禅代之后的《晋书·宣帝纪》中,其中带有明显的贬低曹操的倾向;而关于郭嘉的传记,只记录了他擅长决断军事机密之事,并未涉及到对人事的预判。


IP属地:广东1楼2025-06-03 11:30回复
    《晋书·宣帝纪》【汉建安六年,郡举上计掾。魏武帝为司空,闻而辟之。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
    “辞以风痹”是建安六年。


    IP属地:辽宁2楼2025-06-04 08:43
    收起回复
      2025-08-27 11:23:3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晋书·宣帝纪》:“汉建安六年,郡举上计掾。魏武帝为司空,闻而辟之。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坚卧不动。及魏武为丞相,又辟为文学掾,敕行者曰:"若复盘桓,便收之。"帝惧而就职。”
      再看《三国志武帝纪》:“(建安元年)冬十月,公征奉,奉南奔袁术,遂攻其梁屯,拔之。於是以袁绍为太尉,绍耻班在公下,不肯受。公乃固辞,以大将军让绍。天子拜公司空,行车骑将军。”
      所以,维度地为司空的时间,其实是建安元年。因此,建安六年只是司马懿担任郡上计掾的时间。而到底是何时被曹操征辟,其实是不知道的。
      只能知道曹操第一次征辟是在建安六年或之后,而在建安十三年之前。
      因此,不排除曹操征辟司马懿是在建安十二年前后。而没有征辟成功以后,曹操也有可能与郭嘉商议,郭嘉建议如果他再不接受征辟,就收之(抓起来杀掉),以免以后被被人搞走。
      而曹操一直忙于各种事务,一直到第二年才想起来再次征辟司马懿。
      是不是也有可能?


      IP属地:广西3楼2025-06-04 09:38
      收起回复
        “汉建安六年,郡举上计掾。魏武帝为司空,闻而辟之。”
        你让他翻译。
        建安6年举上计掾,建安12年才听说?乐


        IP属地:辽宁4楼2025-06-08 15:2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