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高校声称配偶安置“符合政策”,但执行过程中的不透明仍是公众质疑的核心。很多高校公示配偶安置名单时,就像走个过场:湖北某大学的公示只挂 5 天,普通老师想查都查不着;西南某大学三年进了 12 个博士,9 个配偶都成了行政人员,可这些人有没有相关经验?岗位招聘时有没有公开竞争?没人说得清楚。时间长了,行政岗成了 “关系户” 的标签,真正凭本事考进来的人被边缘化,内部自然怨气大,外面看着也觉得高校 “不敞亮”。
只不过,对博士来说如今这政策早就不是 “普惠福利” 了,而是变成了 “按条件分资源” 的差异化激励。比如湖北师范大学2025 年公示的博士配偶安置名单里,有人配偶是初中学历,被安排去做劳务派遣的宿管;有人配偶是硕士,直接进了行政岗,待遇差了好几档。类似的情况在重庆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也有:本科以上配偶优先坐办公室,学历低的就去后勤打杂,硕士甚至能拿事业编,本科以下大多是合同制。
只不过,对博士来说如今这政策早就不是 “普惠福利” 了,而是变成了 “按条件分资源” 的差异化激励。比如湖北师范大学2025 年公示的博士配偶安置名单里,有人配偶是初中学历,被安排去做劳务派遣的宿管;有人配偶是硕士,直接进了行政岗,待遇差了好几档。类似的情况在重庆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也有:本科以上配偶优先坐办公室,学历低的就去后勤打杂,硕士甚至能拿事业编,本科以下大多是合同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