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上港吧 关注:982,815贴子:2,212,865
  • 25回复贴,共1

【浅谈引援】从近年的中超联赛引援看(我港)如何寻找外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写在前面:笔者看球时间相对各位吧内教练较晚,自知阅历与能力不足,如此命题设立的可能有些太大。全文均为笔者手敲书写,仅望能抛砖引玉,谬误之处,烦请斧正;若有一二可取之处,权当聊资。
伴随金元时代结束后,中超联赛各队的引援工作回归理性,具体表现在费用支出与工资结构上更加谨慎。然而,缩减的转会预算与工资支出固然会影响外援的选择,但并不意味着只能选择更差的外援;同时,外援的质量也并不与身价直接相关。关于以上两点,这里的篇幅和重心并不支持展开论证,相信从案例中也大约可以管中窥豹。
本文希望聚焦近2-3左右的中超球队引援案情况,做一个相对简单的梳理和,同时抛出一些浅薄的看法与思路,以供闲谈。
关键词一 巴西
提笔先从我港的外援引援谈起,那么最关键的特征大概离不开“巴西”。诚然,巴西球员旅居世界各国联赛的情况屡见不鲜,且中超各队中也不乏直接或间接引入巴西球员的案例,其中可以以山东为代表。一方面,巴西球员的球风在技术层面颇具特色,尤其适用于进攻端球员的引进;另一方面,受到球员经纪人、球探、以及主教练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巴西球员也是十分常见的选项。
至于我港的巴西外援,如奥斯卡、莱昂纳多、维塔尔、茹萨、奇塔迪尼(租借)、波普(租借)加布里埃尔(租借)等,其中不少甚至直接来自于巴西甲级联赛。在这里,我们暂且无从得知每一笔转会背后的故事,但从结果上看,则不难发现,巴西球员的引援费用未必更加便宜(这里或可以对比其他球员的非巴西引援。)且球员间的水平差异较大,导致在引入时存在“刮奖”属性。
那么,我们是否有可能通过某种方法在“刮奖”前提升中奖的概率呢?我想,至少可以有这以下两种方法:
(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相较于直接从巴西联赛签下外援,在经过其他球队的检验后,转手获得是一种近似“搭便车”的解决方法。譬如,从葡超、韩K等巴西球员较多的联赛下手,既能降低信息不对称(考察韩K比考察巴西更容易),又可以侧面反映球员在不同联赛的适应能力。这种现象在近年来也并不少见,诸如隔壁球队的路易斯(莫雷拉人)、成都的费利佩(光州FC)、安德里戈(安养FC)、青岛西海岸本赛季引入的中场马特乌斯(吉马良斯)等等。不过,这种方法也有其弊端,无论是巴西球员在本土联赛各球队之间的转会,还是从韩K等球队经手后的转会,在转会价格上会有明显上浮。同时,诸如韩K、日职等联赛近些年引入的巴西外援也不乏外强中干的情况,一不小心反倒是成了边角料的“接盘侠”。
(2)租借买断,混合使用。国内球队的引援过程似乎大多是一锤子买卖,不存在复杂的合同设计,租借形式的转会也大多出现在将年轻球员外租历练、或者队内球员位置重叠,外租获得上场时间的情况。事实上,或许租借+条件买断的设计同样适合在外援引入这一场景下,这也是在欧洲转会市场中十分常见的。譬如,对于某位外援租借引入后,配合出场X次必须买断/赛事夺冠后必须买断/保级成功后必须买断等条件约束,或者附加主动买断的选择权。倘若该名外援的确物超所值,则触发相应买断条款,反之则任由其在期满后返回,甚至主动提前终止租借。这种方式的主要难点在于所租借球员在对方球队的定位,以及俱乐部在与对方球队在转会谈判过程中的议价能力。当然,非一锤子买卖或许也对经纪人的利益造成了损失,进而可以增加转会难度。
关键词二 欧洲
除了巴西的外援之外,欧洲籍或者来自欧洲俱乐部的外援应该是另一大引援的目标。
对此,我想从天津队的引援谈起。不去谈论技战术、球队管理以及球场上的问题。笔者对于指导在近几个转会窗的操作是十分认可的。无论是上赛季以49万欧挖来30场9球9助的阿代米,还是以12万欧签下17球1助的意大利炮孔帕尼奥;还是本赛季从西乙签下基莱斯与萨尔瓦多,天津队在欧洲的球探考察与球员发掘几乎可以说是中超联赛中首屈一指的。我想,这大概与于根伟和教练团队在转会期的精打细算是密不可分的。
外援球员的表现数据一方面反应出这名球员自身的各项能力,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教练的战术和队内氛围与外援球员的匹配程度。在良性的球队空间下,球员的能力会自然而然地得以释放,身价也会相应水涨船高;反之,如果战术不匹配、球员发挥束手束脚,那大底会如同在“鱼缸”之中一样。因此,在选择外援的过程中,球员的个体技术能力、精神属性(如勤奋、自律、对成就的追求等)以及是否契合本队战术,应当是十分重要的。
回到我港的视角上看,巴尔加斯与平克大概正好构成两极对比。应邀来到我港的巴尔加斯,与武磊、奥斯卡在前场的契合,构成了无数次连线和进球的基石;相反,从奥地利加盟的马库斯·平克,在哈维尔手下似乎表现的水土不服,大概正是在球队的定位与战术上显得有些参差。
关键词三 香港
港超联赛的存在感似乎不强,即使在亚冠赛制改革后,也显得难觅踪影。(事实上,像港超的东方也参加了去年的亚冠二级联赛,但小组赛1胜5负未能出线)不过,中国香港在国际赛事上的表现,尤其是在上届亚洲杯,让人眼前一亮。
从球员角度上看,许多中国香港的球员也从港超来到内地,活跃在中超中甲联赛之中,比如:安永佳(深圳新鹏城)、宾纪文(曾效力于苏州东吴)、陈晋一(隔壁)、孙铭谦(天津津门虎)、茹子楠(梅州客家)、劳列斯(曾效力于广西平果)、周缘德(河南)、徐宏杰(云南玉昆)。这些球员严格来说算是“内援”,并且在中超中甲的比赛中展现出了较好的适应能力。相比于外援而言,没有语言文化障碍带来的天然优势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球队。因此,也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球队的引援选择。
当然,除了中国香港之外,中国台北的球员如沈子贵、游耀兴、陈浩玮、安以恩、周定洋、陈柏良等也出现在了中超中甲球队中,但整体的水平不是那么高,故没有单独展开。
再次回到我港的球队引援上来。事实上,在中国香港的亚洲杯之旅中,毫无疑问的“阵眼”——29岁的组织性中场陈俊乐似乎被各支球队所遗忘。也许是签约过程中存在某些不得而知的问题,但是这名在国家/地区队比赛中表现亮眼的球员,根据德转显示,在2025年5月31日与杰志的合同到期。从位置属性上看,陈俊乐的定位大约等同于队内的徐新,具有一定的防守覆盖能力和组织能力,并且在年龄上正值巅峰,或许是一种选择。
关键词四 机制探索
如果仅从地域范围来看,非洲球员应当不可避免地占据一席之地。但在这里,我或许更希望将他们融入在整个“机制探索”的板块中。而在这个板块中,笔者希望做一些“不那么切实际的梦”,去探索和延伸一些更有趣的引援体系。
(1)从养“狼”计划说起
这里的养狼计划并不是早年间乒乓球的“走出去,请进来”。毕竟我们的联赛水平还不至于…做那么大的梦。所谓的养狼,其实本质上说就是推动非血缘规划。
在过去的一些中甲球队发展过程中,养狼计划曾被早早实施,但最终成功者不多。其中最为著名或许就是归化遇阻的小奥斯卡。笔者并不清楚,最早的养狼计划是希望通过在完成规划那一步时,将球员推售给大球队来实现获利,还是真的为国养士,助力球队。然而,计划在国内最终失败倒是折射出可能存在的多方面因素扰动(这里不做展开),却似乎打开了另一条发展之路。
(2)更直接的刮彩票
养狼计划的对象似乎很多都是来自非洲的球员。然而,相比于距离更近、且具有更完善青训体系的欧洲(尤其如法国),来到中国的非洲球员最大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身体素质和薪资水平之上。于是,签约非洲乃至其他地区如巴西等的球员,进行培养后,观察其能力与潜力,如果潜力与能力被成功实现,便可以出售给大球队以谋取利益。乍一听,这似乎与欧洲那些游走在“人口贩卖”边缘的无良经纪人更像。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虽然也有彩票中奖的案例,但是似乎这套体系的成功率与沉没成本导致对于大多数球队都不会进行选择。
(3)可以怎么做?
无论是非血缘规划、还是刮彩票,其实在欧洲的商业足球体系中都十分常见。但为什么这样的政策来到中国后水土不服,似乎又会延伸出一个和本体同样大的命题(比如青训培养、补偿机制等等问题)。但我想,如果能加以解决,或许又将为引援打开一种思路。(甚至是衍生出如欧洲黑店等诸多俱乐部的引援——培养体系。)
此外,在机制探索部分中,我还想最后补充一处,那就是以集团化运营足球俱乐部体系。对应来看,也正是位于中超的深圳新鹏城俱乐部。在之前的引援中,深圳就已经出现过类似“集团内部调动”的引援。尽管并不知道背后的操作过程,但这或许同样是一个机制探索的方向
距离转会窗口还有一些时间,但时值国家队比赛日的窗口,或许也是未雨绸缪、挑选外援的好时机。事实上,欧洲五大联赛刚一结束,各式各样的转会谣言早已满天飞起。当然中超联赛还不至于如此。但倘若每每左顾右盼,在等待中将选择时间一再压缩,最终却被其他竞争者所截胡,与心仪的外援失之交臂,岂不是作茧自缚?
行文至此,方觉得文笔干涩,似乎没有太多插图。如果您读到这里,十分感谢能听我说完这些“废话”。


IP属地:上海1楼2025-06-02 01:04回复
    顶上去,刚好没睡着,我们教练和J联赛渊源颇深,俱乐部引援说不准就和你想的不谋而合了,其他方面欧洲次级联赛多找找,我觉得应该比巴甲淘宝成功率高一些,但由于经济原因,可能对欧洲外援吸引力不如对巴甲外援大,这是个问题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6-02 02:42
    收起回复
      2025-08-30 18:14:4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有小混沌在,好不了,他根本就不会做这件事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5-06-02 06:51
      回复
        我们俱乐部太讲情怀,所以有时候显得不是那么职业。就拿港澳台来说,沈子贵大伤刚恢复,养了一年多,哪怕现在踢不上,俱乐部也不会提前解约的,肯定是会养到他合同结束的。所以港澳台引援暂时别想了,名额只有一个。你说的那个香港后腰是一个选择,但是夏窗是不可能的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5-06-02 07:08
        收起回复
          鼓励原创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5-06-02 07:43
          回复
            满🈵的都是干货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6-02 07:48
            回复
              有钱就挖中超和K联赛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6-02 08:10
              收起回复
                身子贵到底是谁。。。从未看到过。。。


                IP属地:上海8楼2025-06-02 09:02
                回复
                  2025-08-30 18:08:4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真心觉得球队应该设一个类似体育总监的职位,下设一个完善的球探体系,专门负责引援目标的前期追踪和考察,或者是广撒网,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IP属地:广东9楼2025-06-02 09:11
                  回复
                    球队引援的底层逻辑是主教练技战术打法体系的需要,是对球队能力大小的补充。如果没有这些,那都是扯淡!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5-06-02 09:50
                    回复
                      这个问题我之前在其他帖子提过,有个吧友给我回复说是国内俱乐部找外援都是依靠经纪人推荐,没有球探的说法。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5-06-02 23:05
                      收起回复
                        K,J联赛明显行不通,特别是现在有限薪的情况
                        比如45号,当初在J联赛可能就100多W左右,到山东挖人就是至少翻倍的工资,当初直接去巴甲找45号的水平也就100多样子,但是管理层肯定会选择稳定的经济人,毕竟肯定也是有回扣的
                        巴甲其实很多人工资都在几十万,球员过了26了去欧洲的基本不太现实,这时你花100多万人家还是愿意的
                        30号不就葡超来的,基本可以算废物了


                        IP属地:江西12楼2025-06-03 01:17
                        收起回复
                          说白了还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小馄饨明显是不称职也不具备现在这个位置的能力 海港如果是私企有这么好的经济能力支持 相信老板绝对不会用小馄饨这种制服组 他纯粹就是吃前任红利摘果子的人


                          IP属地:上海14楼2025-06-15 15:43
                          回复
                            国外买外援是,球探去看想买的人的比赛,观察半个到一个赛季,然后将名单交给俱乐部,俱乐部管理层和教练讨论决定签谁,中超签外援是,跟国内几个经纪人什么李峰,李毅说我要一个什么位置外援,最好免签,或者转会费便宜但是工资给的低,你给我推荐几个,然后俱乐部和教练看看比赛视频分析一下觉得行,就签了,而不是俱乐部自己一个一个联赛去找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5-06-16 01:5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