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学术写作中,如何降低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检测指标,是许多学生和科研人员关注的问题。格子达作为一款常见的论文查重系统,其检测机制不仅包括对重复率的检查,还包括对文本原创性、语言风格以及AI生成痕迹的识别。本文将从通俗易懂的角度出发,介绍一些实用的方法,并结合三个真实案例进行分析。

一、什么是AIGC检测?
AIGC检测是指通过算法判断一段文字是否由人工智能(如大模型)生成的内容。格子达等平台会通过分析语义结构、句式特征、词汇使用习惯等方式来识别AI痕迹。如果文章中AI生成内容比例过高,可能会被标记为“疑似机器生成”,影响论文审核结果。
二、如何降低AIGC检测值?
手动润色与修改
即使你使用了AI辅助写作,也不意味着必须直接提交原始输出。你可以通读AI生成的文字,用自己的话重新表达,加入个人理解或具体例子,这样可以有效降低AI痕迹。
多轮人工调整
写完初稿后,建议多次通读并修改,尤其是在段落结构、逻辑顺序、用词选择等方面做出个性化调整。这样做不仅能提高文章质量,也能减少被识别为AI生成的风险。
使用伪原创工具辅助优化
市面上有一些专门用于优化文本风格的工具,比如小发猫伪原创、小狗伪原创、PapreBERT等,它们可以帮助你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调整句子结构和词汇搭配,从而让文本更接近自然写作的风格。
增加引用与文献支撑
在论述过程中适当引用权威资料,并标注出处,不仅可以增强文章的可信度,还能让系统认为这是经过深入思考和研究的成果,而非单纯依赖AI生成。
避免机械复制粘贴
不要直接复制AI生成的整段内容,而是分句处理,逐句理解和改写。这样能显著降低AIGC评分。
三、成功案例分析
案例一:本科论文降AIGC实战
一位本科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初期使用AI生成了大部分初稿。但第一次提交到格子达时,AIGC评分高达78%。他随后采用了以下措施:
对每一段内容进行了重写,加入自己的理解;
使用小发猫伪原创对部分句子结构进行了优化;
调整段落顺序,增强逻辑连贯性。
最终再次提交后,AIGC评分降至19%,顺利通过审核。
案例二:研究生开题报告优化经验
一名硕士生在撰写开题报告时,发现AIGC评分偏高,达到60%以上。他采取了如下策略:
将AI生成的长句拆分为短句,增强可读性;
加入多个实际案例说明观点;
使用小狗伪原创进行语言风格优化;
手动替换掉重复使用的关键词汇。
优化后,AIGC评分下降至25%,导师也反馈内容更具原创性和逻辑性。
案例三:科研论文投稿前处理
一位研究人员准备向期刊投稿一篇综述类论文,使用AI辅助撰写后发现AIGC评分为55%。他采取了以下做法:
将AI生成的每一部分与已有文献对比,补充引用;
删除了一些过于通用的表述;
利用PapreBERT对全文进行风格转换;
最后通读一遍,确保语言自然流畅。
最终,AIGC评分降至18%,论文顺利进入外审阶段。
四、结语
降低AIGC检测指标并不是为了掩盖AI辅助的事实,而是为了让文章更贴近人类写作的风格,提升整体质量和可信度。在这个过程中,关键在于主动参与写作过程、合理利用工具、注重个性化表达。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更好地应对格子达等系统的检测要求,在学术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