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母舰吧 关注:1,449,587贴子:25,756,645
  • 15回复贴,共1

一文解读印巴空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自印巴空战过去了一个星期了,现在印巴已经停火,各方面的消息都开始披露出来,我尝试根据各方面的官方消息对这次空战做一个总结,并对部分装备性能做一些解读。
当地时间5月7日,
凌晨0:10,印空军(IAF)在印巴边境北部和中部开始集结, 巴基斯坦空军(PAF)在边境的北中南各有一个空中集群,同时有预警机支援,处于时刻待命状态。在IAF战机开始起飞时,PAF已经开始了对敌机的持续监控,每架战机起飞都会被PAF打上EMO电磁信号。
0:12,PAF开始启动反应 0:23,PAF开始升空
0:30,PAF监测到IAF大量战机持续升空,确定今晚印方要发起军事行动。印方共出动72余架,包括14架阵风,形成4个空中集群,意图依靠数量优势削弱PAF防空力量。
这里我插一句,IAF总结了4.29空战经验,认识到了J10C的航电技术优势。针对PAF在克什米尔前线部署的J-10C机队存在数量短板(第15中队仅12架可用),IAF采取四向突击战术:通过同步发起4个攻击波次,在山区雷达探测弱区实施分散突防,迫使PAF连续出动预警机进行战场补盲。
在突击力量运用上,IAF将北方战区唯一具备超视距作战能力的阵风中队(17金箭中队)作为核心突击力量。该中队18架现役阵风战机中,14架达到作战状态,全部投入5.7空战。
0:37,PAF完成全部42架战机的起飞包括11架歼10CE并组成防御阵型,同时后方有预警机提供空情保障。至此,双方在边境地区形成了42对72的兵力对峙局面。
0:40,IAF在己方境内向巴方发射空地导弹。
0:45,PAF通过电磁信号特征标记了所有发射空地导弹的印度战机。巴基斯坦空军参谋长下达指令,将威慑升级为击落敌机。并且着重提到:印度人上次说如果他们有阵风,一切都会不一样,于是PAF瞄准他们的重心——阵风,这就是为什么看到了阵风的击杀,但是PAF还是保持了相对克制。
00:50,巴基斯坦J-10CE战机开始使用PL-15E远程空对空导弹对已标记的印度战机实施打击。

放一张图,PAF表示自己所言非虚,所有敌机电磁信号都已经被标记。
一架米格29在实控线8海里被击中,su30在实控线19海里被击中。三架阵风和一架无人机击落的点位也在图中位置。巴方强调,所有IAF飞机都被上了电磁标记,只要雷达开机就会暴露,并通过数据链共享给己方单位。
在我看来,这样精准的信息,也侧面印证了巴方的战绩的真实性。在信息化的巴空军面前,印空军就跟光屁股没什么两样。如果大家玩过星际争霸的话,就知道开图的一方优势有多大。同时巴方放出了一段录音,代号哥斯拉。"哥斯拉3"号机在这一阶段被击落,"哥斯拉4"号机报告目睹空中爆炸。
01:30,IAF撤离交战空域,PAF也开始陆续返航。整个空战过程从双方首批飞机起飞到结束,持续约2小时。
后续:印方境内发现各种战机残骸,PL15E残骸,也与上述证据一一对应。


IP属地:天津1楼2025-05-14 15:54回复
    关于PL15:
    吧里很多人提到,PL15锁定之后,飞行员发现了,但无法逃逸这一点。我必须要吹一下这个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
    AESA导引头的核心优势在于其独有的数字雷达阵列技术。该技术使整个AESA系统可通过软件定义分割为多个子天线阵列,等同于同时运作多部独立雷达。以PL15导引头为例,其DAR系统可实现两项关键功能:其一,采用LPI低截获率模式时,各子阵以离散频率发射低于雷达告警器(RWR)探测阈值的微弱信号,实现全向隐蔽跟踪;其二,通过前端FFT频域合成技术,将分散频点的回波信号重构为有效目标参数。这种工作模式形成双重防护:除非已知PL15的信号特征指纹并具备超低信噪比检测能力,否则RWR无法触发告警。在5.7空战实战视频中,印度阵风战机直至光电导弹逼近告警启动,才实施机动规避并投掷热诱弹,印证其RWR系统全程未能侦测PL15的LPI信号——飞行员在导弹爆炸前始终误判来袭目标为红外制导弹药。
    换句话说,PL15已经启动二段脉冲锁定阵风的时候,因为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原因,信号被分散,阵风并不知道自己被锁定了,直到咬到尾巴。这个事对于印度飞行员来说就有点恐怖了,感觉就是:嗯?我怎么就被锁定了?怎么已经到我脸上了?雷达怎么没报警?


    IP属地:天津2楼2025-05-14 16:10
    收起回复
      2025-08-16 13:41:0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韩国人说印度在停火前发动了一波攻势,摧毁了巴基斯坦数个军事基地,炸毁了很多预警机运输机战斗机。是真的吗?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5-14 16:43
      收起回复
        楼主这篇是转自微博的,再给补充一下:印军阵风编队哥斯拉3号机被打得临空爆炸,印军地面指挥部和同一编队的其他几架却都浑然不觉,这点很值得分析:假如是超低空突防,己方地面指挥所看不到也不算奇怪,同一编队其他阵风的雷达上友军光斑突然消失,或者友机位置呈现爆炸状回波,却没有反映么?这说明要么印军哥斯拉编队要么雷达完全被干扰压制,呈现一片雪花点,要么是没开雷达。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5-14 17:13
        收起回复
          不错,理得很顺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5-05-14 17:14
          回复
            好!


            IP属地:安徽来自手机贴吧6楼2025-05-14 19:14
            回复
              不明觉厉,感觉可信度比较高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5-14 19:26
              回复
                说到装备上,我觉得本次空战立头功的应该是PL15,第二是战场数据链,第三才是歼10C。
                PL15真正领先的地方不是大家普遍认为的射程150KM,这个距离其实AIM174也能达到,R37M也行。
                PL15真正厉害的地方在于刚才提到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把这玩意装空空导弹上真的是世界no1,大幅提高了末端锁定精度.第二就是双脉冲发动机,通过脉冲间隔的调整,降低导弹的最大速度,增加攻击距离,提高尾端的末速。
                第三是数据链,A射B导


                IP属地:天津8楼2025-05-14 20:58
                回复
                  2025-08-16 13:35:0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在敌人整体力量强于自己的情况下,还不利用自己空战的局部优势把能打的敌机都打下来强力震慑对手,巴铁决策者缺少魄力


                  IP属地:北京来自手机贴吧9楼2025-05-14 21:23
                  回复
                    AI回答:
                    PL-15真正厉害的地方在于其配备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导引头。这种雷达不仅具有高精度和远距离探测能力,还具备双脉冲动力和双向数据链系统,使其在空战中具有显著优势。
                    有源相控阵雷达的优势
                    高精度和远距离探测:PL-15配备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导引头直径仅为203毫米,但能够实现150公里的主动探测距离,甚至能识别出阵风战机0.1平方米的隐身涂层1。这种高精度的雷达导引头使得PL-15能够在远距离外锁定目标,大大提高了其作战效能。
                    双脉冲动力技术:PL-15采用了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第一级发动机推动导弹以4-5马赫高速突进,第二级则在飞行末段二次点火,使导弹在攻击的最后100公里仍能保持惊人速度,末端突防速度高达6马赫1。这种设计使得PL-15的射程突破200公里大关,末端突防能力极强。
                    双向数据链系统:PL-15还搭载了双向数据链系统,能够通过预警机、地面雷达甚至卫星实时更新战场信息。这种“A射B导”战术彻底打破了传统空战的单机对抗模式,使得PL-15能够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准确制导1。
                    实战应用中的表现
                    在实战中,PL-15的表现令人震撼。其“主被动双模”制导模式使得中段通过北斗卫星和惯性导航悄然接近目标,末段突然激活雷达锁定,这种“隐身攻击”模式让被锁定的印度飞行员往往直到警报响起才发现死神降临1。此外,PL-15对预警机的有效打击距离达250公里,足以将印度费尔康预警机逼退至安全线之外1。


                    IP属地:广东10楼2025-05-14 23: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