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是为了生存久一些
北青报:2017年发了一张《家III》,有着深刻的含义:从三十多年前离开父母给予的第一个家,漂泊异乡寻找爱情试图组建的第二个家,到如今历尽沧桑老来得女的第三个家,“当年离家的年轻人”终于回家,在您眼中家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罗大佑:家是很抽象的,一个人一辈子大概不会离开家,不会真正离开家,除非他出家。家是一个状态,是一个最少的人跟你生活在一起的一个空间,你可以得到最大的舒适感。不管家里有几个人,不管是儿女成群、夫妻二人,还是单身汉,你的家都是个家。家这个字,它讲得是一个归属感。比如说你的姓,是你的根,当你把自己的家,爸爸妈妈的家,祖父祖母的家,外祖父母的家想成一条线的时候,那个就是你的归宿。我们不但依赖我们的归宿,我们的归宿还会让我们变得更坚强。因为你不能愧对父母、先人,因为你身上有个姓,你的姓氏永远跟着你,当然会让你变得更坚强。
北青报:很多人听完《家III》说“这好像不是我们印象中的罗大佑”,在您看来,是不是也不是自己印象中的罗大佑?
罗大佑:是的,罗大佑是不断在转变,我现在才发现,我现在跟十年前碰到的罗大佑以及刚回到台湾2014年时的罗大佑好像又不一样。你不断的改变,有一天醒来都会觉得惊喜和亲切:我怎么变成这个样子?就好像我现在有一部手机,比我去年用的那部要好很多,因为它比较快,有些内容和功能是去年的手机没有的,人随时都在变,因为改变就是这个时代最大的特质。
北青报:在专辑推出的节奏上好像一直比较慢,这一点是怎么考量的?
罗大佑:慢是为了要让它生存得久一点,我觉得一首好歌,就像我以前听过好的歌曲一样,它会流传很久很久,不止十年二十年,是五十年一百年,慢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贝多芬写《第四交响曲》花了将近十年,我们凭什么写一个三分钟的歌曲,要让他传唱三五十年?慢要使歌的力量增长,这很重要。
北青报:当下乐坛在您看来状况如何?
罗大佑:我们往往会觉得现在的乐坛好像没有什么太大的新的动态,然后年轻人写歌,因为受网络的影响,好像没有什么太多的转变。但是相比过去这十年二十年,其实变化很大。我觉得这跟网络有很大的关系。网络给我们更多的参考和空间,资讯的来源也多了。因为种种种原因,以前原创音乐并没有被大量的提倡,我对中文音乐的未来是非常乐观的,预计在十年二十年后会达到一个高峰,而且这高峰可能会是全球性的。

北青报:2017年发了一张《家III》,有着深刻的含义:从三十多年前离开父母给予的第一个家,漂泊异乡寻找爱情试图组建的第二个家,到如今历尽沧桑老来得女的第三个家,“当年离家的年轻人”终于回家,在您眼中家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罗大佑:家是很抽象的,一个人一辈子大概不会离开家,不会真正离开家,除非他出家。家是一个状态,是一个最少的人跟你生活在一起的一个空间,你可以得到最大的舒适感。不管家里有几个人,不管是儿女成群、夫妻二人,还是单身汉,你的家都是个家。家这个字,它讲得是一个归属感。比如说你的姓,是你的根,当你把自己的家,爸爸妈妈的家,祖父祖母的家,外祖父母的家想成一条线的时候,那个就是你的归宿。我们不但依赖我们的归宿,我们的归宿还会让我们变得更坚强。因为你不能愧对父母、先人,因为你身上有个姓,你的姓氏永远跟着你,当然会让你变得更坚强。
北青报:很多人听完《家III》说“这好像不是我们印象中的罗大佑”,在您看来,是不是也不是自己印象中的罗大佑?
罗大佑:是的,罗大佑是不断在转变,我现在才发现,我现在跟十年前碰到的罗大佑以及刚回到台湾2014年时的罗大佑好像又不一样。你不断的改变,有一天醒来都会觉得惊喜和亲切:我怎么变成这个样子?就好像我现在有一部手机,比我去年用的那部要好很多,因为它比较快,有些内容和功能是去年的手机没有的,人随时都在变,因为改变就是这个时代最大的特质。
北青报:在专辑推出的节奏上好像一直比较慢,这一点是怎么考量的?
罗大佑:慢是为了要让它生存得久一点,我觉得一首好歌,就像我以前听过好的歌曲一样,它会流传很久很久,不止十年二十年,是五十年一百年,慢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贝多芬写《第四交响曲》花了将近十年,我们凭什么写一个三分钟的歌曲,要让他传唱三五十年?慢要使歌的力量增长,这很重要。
北青报:当下乐坛在您看来状况如何?
罗大佑:我们往往会觉得现在的乐坛好像没有什么太大的新的动态,然后年轻人写歌,因为受网络的影响,好像没有什么太多的转变。但是相比过去这十年二十年,其实变化很大。我觉得这跟网络有很大的关系。网络给我们更多的参考和空间,资讯的来源也多了。因为种种种原因,以前原创音乐并没有被大量的提倡,我对中文音乐的未来是非常乐观的,预计在十年二十年后会达到一个高峰,而且这高峰可能会是全球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