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于Newtype2025年6月号,译者水平有限,如有错误,欢迎各位指出。
b站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opus/1066353097300770816?spm_id_from=333.999.0.0
微博链接: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165848821104667
欢迎来到青山世界的平行宇宙
始终活跃在创作一线的漫画家青山刚昌。在采访中最深刻的感受,是他对作品及角色倾注的深厚情感。以下是他就各部作品及动画化的思考。
《YAIBA》拓展的青山宇宙
——对您而言,《YAIBA》是怎样的作品呢?
青山:哎呀……就是一部“画得超辛苦”的作品(笑)。虽然《名侦探柯南》也不轻松,但性质不同。《YAIBA》是动作漫画,光画起来就够呛。现在回头看都会想“当时怎么画出来的啊!”。不光是我,助手们肯定也够呛。
——连载时有考虑过动画化吗?
青山:说实话,当时觉得“怎么还没动画化啊~”(笑)。设定明明很适合改编动画或游戏,比如“往剑里塞各种珠子战斗”什么的(笑)。但连载时根本没空想这些,直到最后才以《剑勇传说YAIBA》的形式动画化,还出了游戏,心想“总算成了”。
——而这次是第二次动画化《真・武士传 剑勇传说》,果然内容还是很有动画潜力吧?主角铁刃很有魅力,他的创作灵感是什么呢?
青山:铁刃基本脱胎于千叶彻弥老师《我是铁兵》的主角(上杉)铁兵……不过铁刃比铁兵笨多了(笑)。铁兵其实挺聪明的,但铁刃是那种“战斗天才”、“绝不认输!”的类型。当然,根源还是铁兵啦(笑)。
——听说老师小时候也练过剑道?
青山:没错。一方面是因为憧憬铁兵才加入剑道部,另一方面我小时候冻疮特别严重。父母就用"冲击疗法"让我练剑道——毕竟要光脚在冰冷的木地板上训练嘛(笑)。结果真的治好了冻疮。虽然初衷是这样,但这段经历确实为后来画《YAIBA》提供了素材。
——铁刃比铁兵更野性的角色塑造,是您个人风格的体现吗?
青山:算是吧。我更喜欢《西游记》原著里的孙悟空,而非《龙珠》版本。虽然铁兵本身也有点孙悟空气质,但铁刃更贴近那种野性感觉。
——关于铁刃的对手鬼丸呢?
青山:原型也是《我是铁兵》里铁兵的对手菊池文武(笑)。原本想画更正统的剑道题材,但发现局限太大。直到责编O先生在鬼丸头上画了角寄过来,说"这样如何?"
——这也太乱来了(笑)。
青山:我最初也火大(笑),后来却觉得"意外带感!"。从此故事就转向英雄奇幻风格,出现魔剑之类的设定。一旦走奇幻路线,创作空间就彻底打开了。
——现在看O先生的提议真是神来之笔。
青山:没有那个角,可能就没有现在的我了(笑)。去年见到O先生还提起这事,他说当时纯粹是觉得"这样比较有趣吧"的随意提议。
——在转向英雄奇幻后,接下来的宏大世界观是否能顺利地在脑海中浮现出来了呢?
青山:没错,当时就觉得“按这个调调,什么都能画了!”。而且我本来就喜欢《魔界转生》,想着“要是能加入古代剑豪就好了”,结果越画越投入,效果意外不错。
——千叶彻弥老师和山田风太郎的世界观相互融合,再加上青山老师的个人风格,最终成就出了《YAIBA》这样的作品呢。
青山:对对,差不多就是这样。
——鬼丸后来还在《名侦探柯南》里客串过。
青山:是啊,失去角的鬼丸(笑)。
——这种跨作品联动很有象征性,而《名侦探柯南》连载30周年、动画明年也将迎来30周年,世界观不断扩展。在此背景下,我想再次请教一下,现在老师您认为“柯南”最核心的特质是什么呢?
青山:这点一直没变。最重要的就是——“柯南不会哭”。侦探角色要是哭了,气氛就垮了。小兰要是死了他大概会哭,但小兰绝对不会死(笑),所以柯南也不会哭。这点绝对不能动摇。另外,柯南绝不相信推理无法解释的幽灵或超能力。就这两点吧。
——《柯南》这个没有超自然力量的世界,竟然和《YAIBA》的奇幻世界观相连……
青山:对啊!超奇怪的,哈哈哈!!不过你看,鬼丸在《柯南》里出场时并不会用魔剑。包括和《魔术快斗》的联动,怪盗基德可以登场,但红子(魔女)绝对不能作为主要角色出现——因为她是魔女嘛(笑)!所以虽然基本算同一个世界观,但还是以平行宇宙的方式处理。
——在动画化作品中,声优的联动也是粉丝津津乐道的一点。比如山口胜平同时配音工藤新一和黑羽快斗,高山南既配铁刃又配柯南,这种安排催生了不少有趣的彩蛋和特别篇。这是您有意为之,还是自然形成的呢?
青山:算是自然吧。《柯南》动画化时,主角声优有过很多候选,但我心里早定了高山南。因为看《剑勇传说YAIBA》时,有次觉得“铁刃偶尔还挺聪明的”,就觉得她适合柯南。
——而配过柯南的高山南如今再度演绎铁刃,有种奇妙的命运感。
青山:不过这次新《YAIBA》录音时,我发现“啊,比当年更蠢了!!”(笑)。录音前收到她LINE或贺卡(记不清了),写着“这次我要松掉几颗螺丝全力录~音!”。我瞬间懂了:“原来如此!是要这种效果!”
——同一作者的角色、同一声优,却能呈现截然不同的气质,或许能让观众更享受两部作品的对比乐趣。

b站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opus/1066353097300770816?spm_id_from=333.999.0.0
微博链接: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165848821104667
欢迎来到青山世界的平行宇宙
始终活跃在创作一线的漫画家青山刚昌。在采访中最深刻的感受,是他对作品及角色倾注的深厚情感。以下是他就各部作品及动画化的思考。
《YAIBA》拓展的青山宇宙
——对您而言,《YAIBA》是怎样的作品呢?
青山:哎呀……就是一部“画得超辛苦”的作品(笑)。虽然《名侦探柯南》也不轻松,但性质不同。《YAIBA》是动作漫画,光画起来就够呛。现在回头看都会想“当时怎么画出来的啊!”。不光是我,助手们肯定也够呛。
——连载时有考虑过动画化吗?
青山:说实话,当时觉得“怎么还没动画化啊~”(笑)。设定明明很适合改编动画或游戏,比如“往剑里塞各种珠子战斗”什么的(笑)。但连载时根本没空想这些,直到最后才以《剑勇传说YAIBA》的形式动画化,还出了游戏,心想“总算成了”。
——而这次是第二次动画化《真・武士传 剑勇传说》,果然内容还是很有动画潜力吧?主角铁刃很有魅力,他的创作灵感是什么呢?
青山:铁刃基本脱胎于千叶彻弥老师《我是铁兵》的主角(上杉)铁兵……不过铁刃比铁兵笨多了(笑)。铁兵其实挺聪明的,但铁刃是那种“战斗天才”、“绝不认输!”的类型。当然,根源还是铁兵啦(笑)。
——听说老师小时候也练过剑道?
青山:没错。一方面是因为憧憬铁兵才加入剑道部,另一方面我小时候冻疮特别严重。父母就用"冲击疗法"让我练剑道——毕竟要光脚在冰冷的木地板上训练嘛(笑)。结果真的治好了冻疮。虽然初衷是这样,但这段经历确实为后来画《YAIBA》提供了素材。
——铁刃比铁兵更野性的角色塑造,是您个人风格的体现吗?
青山:算是吧。我更喜欢《西游记》原著里的孙悟空,而非《龙珠》版本。虽然铁兵本身也有点孙悟空气质,但铁刃更贴近那种野性感觉。
——关于铁刃的对手鬼丸呢?
青山:原型也是《我是铁兵》里铁兵的对手菊池文武(笑)。原本想画更正统的剑道题材,但发现局限太大。直到责编O先生在鬼丸头上画了角寄过来,说"这样如何?"
——这也太乱来了(笑)。
青山:我最初也火大(笑),后来却觉得"意外带感!"。从此故事就转向英雄奇幻风格,出现魔剑之类的设定。一旦走奇幻路线,创作空间就彻底打开了。
——现在看O先生的提议真是神来之笔。
青山:没有那个角,可能就没有现在的我了(笑)。去年见到O先生还提起这事,他说当时纯粹是觉得"这样比较有趣吧"的随意提议。
——在转向英雄奇幻后,接下来的宏大世界观是否能顺利地在脑海中浮现出来了呢?
青山:没错,当时就觉得“按这个调调,什么都能画了!”。而且我本来就喜欢《魔界转生》,想着“要是能加入古代剑豪就好了”,结果越画越投入,效果意外不错。
——千叶彻弥老师和山田风太郎的世界观相互融合,再加上青山老师的个人风格,最终成就出了《YAIBA》这样的作品呢。
青山:对对,差不多就是这样。
——鬼丸后来还在《名侦探柯南》里客串过。
青山:是啊,失去角的鬼丸(笑)。
——这种跨作品联动很有象征性,而《名侦探柯南》连载30周年、动画明年也将迎来30周年,世界观不断扩展。在此背景下,我想再次请教一下,现在老师您认为“柯南”最核心的特质是什么呢?
青山:这点一直没变。最重要的就是——“柯南不会哭”。侦探角色要是哭了,气氛就垮了。小兰要是死了他大概会哭,但小兰绝对不会死(笑),所以柯南也不会哭。这点绝对不能动摇。另外,柯南绝不相信推理无法解释的幽灵或超能力。就这两点吧。
——《柯南》这个没有超自然力量的世界,竟然和《YAIBA》的奇幻世界观相连……
青山:对啊!超奇怪的,哈哈哈!!不过你看,鬼丸在《柯南》里出场时并不会用魔剑。包括和《魔术快斗》的联动,怪盗基德可以登场,但红子(魔女)绝对不能作为主要角色出现——因为她是魔女嘛(笑)!所以虽然基本算同一个世界观,但还是以平行宇宙的方式处理。
——在动画化作品中,声优的联动也是粉丝津津乐道的一点。比如山口胜平同时配音工藤新一和黑羽快斗,高山南既配铁刃又配柯南,这种安排催生了不少有趣的彩蛋和特别篇。这是您有意为之,还是自然形成的呢?
青山:算是自然吧。《柯南》动画化时,主角声优有过很多候选,但我心里早定了高山南。因为看《剑勇传说YAIBA》时,有次觉得“铁刃偶尔还挺聪明的”,就觉得她适合柯南。
——而配过柯南的高山南如今再度演绎铁刃,有种奇妙的命运感。
青山:不过这次新《YAIBA》录音时,我发现“啊,比当年更蠢了!!”(笑)。录音前收到她LINE或贺卡(记不清了),写着“这次我要松掉几颗螺丝全力录~音!”。我瞬间懂了:“原来如此!是要这种效果!”
——同一作者的角色、同一声优,却能呈现截然不同的气质,或许能让观众更享受两部作品的对比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