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修行吧 关注:24,152贴子:3,296,046
  • 12回复贴,共1

如何以空破执但又不执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佛教中观思想里,“以空破执而不执空”是修行核心难题,也是避免落入“断、常”二边的关键。需将“空性”视作破除执着的工具,而非终极真理,最终超越对“空”的概念依赖,回归缘起中道的实践智慧。以下从原理、方法、实践层面解析:
一、原理:为何“以空破执”却“不可执空”
1.“空”的本质是药,而非真理
众生因执着“我”与“法”陷入痛苦,佛说“空”为药破除实执。若执“空”为实有,如同病愈后继续服药反生新病。《大智度论》将空比作治病毒药,病愈后需解毒,否则反受其害。
2.空性本身也是缘起法
空性并非独立存在的实体,是对缘起无自性的描述,执着“空”违背空性本义。龙树菩萨提出“空亦复空”,空性本身也需被空掉。
3.二谛的辩证统一
世俗谛承认缘起现象存在,避免堕入虚无;胜义谛透视现象无自性,避免执着实有。二谛不二即为“中道”。
二、方法:如何操作“破执而不执空”
1.动态使用“空性”
破“有”时用空,如观“钱财名利如梦幻”;破“空”时用有,如“虽知空性,仍精进修善”。《中论》提出“不依空亦不依有,如是二俱无所依”。
2.以“观修”替代“概念化”
止观实践方面,通过观呼吸、观无常等禅修直观体认“无我”“无住”,而非仅逻辑理解“空”,如《金刚经》所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生活应用上,做事认真负责,内心不执着结果,如禅宗“饥来吃饭,困来眠”,随缘而不染着。
3.悲智双运,超越空有
智慧即看透一切法无自性,不粘着;慈悲是基于缘起关怀众生,积极利他。菩萨道精神是以空性智慧行有为善法,如《维摩诘经》提到“虽行无作,而现受身;虽行无起,而起一切善行”。
4.警惕“空执”的陷阱
自我检验是否因“空”否定因果、懈怠修行,是否以“空”为借口逃避责任。《坛经》警示“若百物不思,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沉溺“空”的境界反成另一种执着。
三、实践:三步递进修法
1.第一步:以空破有
对治对象是对“我”“法”的实有执着,方法是观五蕴无我、诸行无常,如《阿含经》无我观,目标是初步放下对现象世界的坚固执取。
2.第二步:以有破空
对治对象是因空性理解而生的虚无感或冷漠,方法是回归缘起因果,修布施、持戒、忍辱等善法,如《法华经》所述“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佛子行道已,来世得作佛”,目标是避免堕入断灭,重建积极修行的动力。
3.第三步:空有双泯,入中道义
对治对象是对“空”“有”概念的依赖,方法是体认空有不二,如禅宗“平常心是道”,吃饭穿衣无非妙用,目标是超越概念对立,自然流露无执智慧。
四、经典比喻助解
1.筏喻(《金刚经》):空性如渡河之筏,到岸(解脱)后需舍筏,不可背负前行。
2.镜中像喻:现象如镜中影像,看似有而本质空,照物时清晰分明,物去后不留痕迹。
3.治病喻:实执如病,空性如药,病愈药止;若执药成病,需以“空药”解之。
总结:空性是无执的智慧,而非概念游戏
空是动词,不是名词,是空性对执着的破除过程,而非可抓住的“空”的境界。要在“破执”与“执空”之间动态平衡,如走钢丝,需时刻警觉调整,最终的空性智慧体现在行住坐卧中不粘不滞、自由无碍。此修法需依止善知识指导,避免落入“以空废有”或“沉空守寂”的极端。真正的“不执空”,是在透彻空性后,自然生起对缘起世界的慈悲与担当。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5-08 19:14回复
    观集灭法(也就是观缘起法)——“如实正观世间集者,则不生世间无见;如实正观世间灭,则不生世间有见。如来离于二边,说于中道,所谓:此有故……”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5-08 19:34
    回复
      2025-05-13 17:19:11
      广告
      阿罗汉取涅槃,不再轮回,而佛不住涅槃,亦不住轮回,无妄轮回,此轮回亦是解脱,即无妄轮回非轮回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5-08 19:46
      回复
        需要先解释清楚什么是“断”、“常”、“空”,然后才有展开。否则打动自己⌈观“钱财名利如梦幻”⌋的基础是什么?钱财名利不能永久?万物不能永久,非断非常的空性?


        IP属地:北京4楼2025-05-08 20:46
        收起回复
          一切都是六根结合六尘缘起缘灭而已,相有外在事物相,有有内在见解相,第一个人看到相所产生理解,认为他是常的,认为他是永恒的,认为他是有所依靠的,用唯物论讲一切都是原子组成的,万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唯一不变的就是这个不断变化,但是这个不断变化他依旧不可靠的,只要你认为一个可以得到的,那么他就不是永恒的,一切的认知感觉不过都是自己的意淫,透过意淫看现象,他并不能真正的作用于你本身,例如你看到电视里的鬼要杀你,你也只是知道他是冲我来的,但是你的认知里他并不是真实的,是假的,所以你的心一点有没有感觉,应观法界性一切为心造,不要给自己造牢笼束缚自己,例如你做梦你会发现当你看到前面一座墙时,如果在你的认知里他真的是不可穿越的,那么你就会真的撞到墙上,如果在你的认知里他是空气,那么你可以随意穿梭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5-08 21:2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