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场海港队的比赛中,罕见地出现了崇明岛 “5 代同堂” 的美妙场景:
• 一期:王燊超(4 号)、张琳芃(5 号)、武磊(7 号)
• 二期:李圣龙(14 号)、傅欢(23 号)
• 三期:陈威(12 号)
• 四期:刘若钒(26 号)
• 五期:蒯纪闻(47 号)
从 35、6 岁的崇明一期老将到 19 岁的年轻小将,这些来自崇明岛青训的球员们首次齐聚赛场,并携手助力球队夺得宝贵的 3 分,这一幕无疑成为了海港球迷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
在欣喜之余,我查阅了球队的年龄结构。目前海港队内,除去外援及归化球员蒋光太,19~25 岁的年轻球员有 12 人,其中 8 人已有正赛出场记录;26 岁到 30 岁的中生代球员有 6 人;31 岁以上的高龄球员则有 12 人。目前看来,队内老中青三代球员里中生代球员人数相对较少,但是年轻球员不少已经开始展露头角。尽管部分球迷对俱乐部存在论资排辈的吐槽,但海港在新老交替的推进工作中,实则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将目光转向隔壁,此前球迷们对隔壁体能问题的吐槽不断,诸如服药论、阴谋论等言论甚嚣尘上。然而,深入剖析申花的年龄结构便不难发现原因。除去外援,队内超过 30 岁的球员仅有艾迪、杨泽翔、吴曦、于汉朝、谢鹏飞 5 人,算上归化球员李可,也仅 6 人;而 19~25 岁的年轻球员多达 21 人,其中 9 人获得过正赛出场机会;26 岁到 30 岁的中生代球员有 3 人。由此可见,隔壁在球员年轻化改建方面确实先人一步。在年轻球员挑起大梁的背景下,球队在每场比赛中的体能储备以及伤病恢复速度等方面,相较于其他球队,自然具备更大的优势,这也是此前球迷对申花体能产生质疑的潜在因素之一。对于吴曦这样年纪的球员体能依旧出色的疑问,一方面源于球员自身的高度自律,另一方面,足球是 11 人的团队运动,当其他球员多为年轻人时,他们能够分担更多的跑动任务,从而使得老将们在场上踢得更为轻松。
对比之下,海港与申花的最大差距或许就在于 9798 年龄段的三期球员培养成果上。目前海港队内该年龄段球员仅剩门将陈威一人。实际上,这个年龄段的球员如今正处于职业生涯的黄金时期,理应成为对抗隔壁 9900 年龄段球员的关键力量。可惜的是,无论是当年的胡靖航还是陈彬彬,均因各种原因未能达到预期的发展高度。
不过,因年龄结构新老交替被隔壁占得先机而指责俱乐部不作为,实属没有必要。隔壁 9900 年龄段球员的引进情况,老球迷们想必心知肚明。当年俱乐部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因老领导的强行介入突然失去了这一年龄段的青训球员,这种突如其来的损失着实打乱了球队青训人材培养的脚步。当然从实际情况来看,海港目前在青训及年轻球员培养方面还是依旧可以令人满意。除蒯纪闻等崇明系球员外,我们还收获了李新翔等崇明岛外的希望之星,以及俱乐部对于吾米提江等国内顶尖青训球员的引入。
我们作为球迷大可好好享受海港目前的现状,既能看到老球员的发挥余热,又能看到年轻球员的成长,而中生代球员也在队内承担着重任。就像武磊说的,老球员在球场上的拼搏可以激励年轻人,随着这2年的老带新,随着崇明1期的逐渐落幕,我们的年轻球员也会自然的逐个崭露头角,预计 2~3 年后,海港的新老交替工作就能顺利完成。俱乐部运营本就是一项长期工程,无论是与隔壁的德比较量,还是对联赛、杯赛的冠军争夺,我们都无需因一时的弱势而失去信心。毕竟,过去海港能够压制隔壁长达 10 年之久,谁又能断言海港重新掌控局面的下一个十年不会很快到来呢?

• 一期:王燊超(4 号)、张琳芃(5 号)、武磊(7 号)
• 二期:李圣龙(14 号)、傅欢(23 号)
• 三期:陈威(12 号)
• 四期:刘若钒(26 号)
• 五期:蒯纪闻(47 号)
从 35、6 岁的崇明一期老将到 19 岁的年轻小将,这些来自崇明岛青训的球员们首次齐聚赛场,并携手助力球队夺得宝贵的 3 分,这一幕无疑成为了海港球迷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
在欣喜之余,我查阅了球队的年龄结构。目前海港队内,除去外援及归化球员蒋光太,19~25 岁的年轻球员有 12 人,其中 8 人已有正赛出场记录;26 岁到 30 岁的中生代球员有 6 人;31 岁以上的高龄球员则有 12 人。目前看来,队内老中青三代球员里中生代球员人数相对较少,但是年轻球员不少已经开始展露头角。尽管部分球迷对俱乐部存在论资排辈的吐槽,但海港在新老交替的推进工作中,实则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将目光转向隔壁,此前球迷们对隔壁体能问题的吐槽不断,诸如服药论、阴谋论等言论甚嚣尘上。然而,深入剖析申花的年龄结构便不难发现原因。除去外援,队内超过 30 岁的球员仅有艾迪、杨泽翔、吴曦、于汉朝、谢鹏飞 5 人,算上归化球员李可,也仅 6 人;而 19~25 岁的年轻球员多达 21 人,其中 9 人获得过正赛出场机会;26 岁到 30 岁的中生代球员有 3 人。由此可见,隔壁在球员年轻化改建方面确实先人一步。在年轻球员挑起大梁的背景下,球队在每场比赛中的体能储备以及伤病恢复速度等方面,相较于其他球队,自然具备更大的优势,这也是此前球迷对申花体能产生质疑的潜在因素之一。对于吴曦这样年纪的球员体能依旧出色的疑问,一方面源于球员自身的高度自律,另一方面,足球是 11 人的团队运动,当其他球员多为年轻人时,他们能够分担更多的跑动任务,从而使得老将们在场上踢得更为轻松。
对比之下,海港与申花的最大差距或许就在于 9798 年龄段的三期球员培养成果上。目前海港队内该年龄段球员仅剩门将陈威一人。实际上,这个年龄段的球员如今正处于职业生涯的黄金时期,理应成为对抗隔壁 9900 年龄段球员的关键力量。可惜的是,无论是当年的胡靖航还是陈彬彬,均因各种原因未能达到预期的发展高度。
不过,因年龄结构新老交替被隔壁占得先机而指责俱乐部不作为,实属没有必要。隔壁 9900 年龄段球员的引进情况,老球迷们想必心知肚明。当年俱乐部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因老领导的强行介入突然失去了这一年龄段的青训球员,这种突如其来的损失着实打乱了球队青训人材培养的脚步。当然从实际情况来看,海港目前在青训及年轻球员培养方面还是依旧可以令人满意。除蒯纪闻等崇明系球员外,我们还收获了李新翔等崇明岛外的希望之星,以及俱乐部对于吾米提江等国内顶尖青训球员的引入。
我们作为球迷大可好好享受海港目前的现状,既能看到老球员的发挥余热,又能看到年轻球员的成长,而中生代球员也在队内承担着重任。就像武磊说的,老球员在球场上的拼搏可以激励年轻人,随着这2年的老带新,随着崇明1期的逐渐落幕,我们的年轻球员也会自然的逐个崭露头角,预计 2~3 年后,海港的新老交替工作就能顺利完成。俱乐部运营本就是一项长期工程,无论是与隔壁的德比较量,还是对联赛、杯赛的冠军争夺,我们都无需因一时的弱势而失去信心。毕竟,过去海港能够压制隔壁长达 10 年之久,谁又能断言海港重新掌控局面的下一个十年不会很快到来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