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享试用体验之前,我想简单的先聊一下这个镜子设计过程中我所了解的一些内幕…….去年的某天,老武突然给我发来了一支没有包胶的、非常简陋的832小单筒,并告诉我这是准备开发的一款重量较轻、焦前平场双筒的单边工程样机,让我挑挑毛病…….接下来我就开启了各种挑毛病模式……畸变矫正太过,竟然到了桶形畸变的程度…黑影、晕影严重…虽然目视不明显,但是镜后图非常明显……视场圈边界糊边、晕影……不过,这个样机的视场、色彩、通透度、锐度都很好……于是便把这些情况反馈给老武,然后就有了第二版单筒样机,上述的问题都完美解决了,却出现了另一个问题:为了改善上述问题,目镜做了调整导致倍率有所下降,表观视场变成了64°左右……在国产旗舰都是70度左右的现今,64度镜友会买单吗?8倍至少做到67度吧?于是逼着老武继续改……老武回了一句:真要疯了……又过了两个多月后诞生了第三版单筒样机,这次的光学可以说几乎完全符合我之前的要求…….经过大半年的打造,这支大家期待已久的青峰832终于诞生了……
下面就详细聊聊这个镜子的一些试用体验:
注意:我这台是首批的三台试制品之一,不是完全的最终批产品

首先,外观方面
1、 这个镜子采用的是调焦轮前置、镜桥后面原来调焦轮的位置设置了视差补偿的复合中调设计(类似蔡司SFL的设计思路,只是在调焦轮前面没有像蔡司那样多出一个桥)。这可能是国产除折叠小双之外第一款前置调焦轮的镜子,这个设计的优点就是食指不需要费力的跨过镜桥去调焦,可以轻松自然的搭在调焦轮上,调教过程只是调焦轮在转动,前面的铭牌不会转动,不会因为转动调焦轮而摩擦到中指,也不会因为中指影响调焦阻尼…….视差补偿中调设计的优点是调节视差补偿的过程中双手可以始终保持着握持状态,而不需要腾出右手去调节视差而影响握持的稳定性。
2、 这镜子采用类似NL的绿色带磨砂纹理的软包胶,握在手里即亲肤、又有很好的摩擦力;搭配暗银色金属镜桥,外观简洁大气。
3、 中轴部分覆盖有金属保护层,瞳距无论调节到多少,正反两面都不会露出中轴,这个设计好像在国产镜子里也是第一次出现…
4、 镜体采用的是镁合金材质,重量566克,长度136mm,拿在手里非常轻松,长时间携带也毫无压力!
5、 这个镜子没有设计三脚架适配器的转接口,如要上架子只能选择绑带式适配器。


其次,操作、手感
1、 中轴阻尼大且均匀、但不涩,比较容易调到完美瞳距,瞳距调好后不会轻易改变。
2、 调焦轮阻尼均匀,正反调节阻尼感基本无差异,我个人喜欢调焦丝滑一些,感觉这个镜子调焦阻尼略大了一点,仁者见仁…
3、 调焦轮顺时针转动调远,逆时针转动调近,调焦轮总行程大约450°,对2000米目标合焦后至无穷远尚有大约80°的调焦行程,盲猜600度以下的近视用户可以裸眼使用。
4、 调焦过程双筒的同步性完美,焦锋较宽,景深很大,如果没有细节观测要求的几十米以外目标,随手一调就可以看。
6、 目镜目镜直径24mm,眼点距17.5mm,戴眼镜也可以正常使用;眼杯四级旋升,高度对我来说完美,抵目舒适无黑影;旋升过程手感略生涩、且段位感不够清晰(老武说批产不会出现这个问题)。眼杯旋到底继续转动可以卸下眼杯,不带眼杯悬空看非常爽!
7、 视差补偿调节阻尼比调焦轮略大,阻尼均匀柔顺。

下面就详细聊聊这个镜子的一些试用体验:
注意:我这台是首批的三台试制品之一,不是完全的最终批产品

首先,外观方面
1、 这个镜子采用的是调焦轮前置、镜桥后面原来调焦轮的位置设置了视差补偿的复合中调设计(类似蔡司SFL的设计思路,只是在调焦轮前面没有像蔡司那样多出一个桥)。这可能是国产除折叠小双之外第一款前置调焦轮的镜子,这个设计的优点就是食指不需要费力的跨过镜桥去调焦,可以轻松自然的搭在调焦轮上,调教过程只是调焦轮在转动,前面的铭牌不会转动,不会因为转动调焦轮而摩擦到中指,也不会因为中指影响调焦阻尼…….视差补偿中调设计的优点是调节视差补偿的过程中双手可以始终保持着握持状态,而不需要腾出右手去调节视差而影响握持的稳定性。
2、 这镜子采用类似NL的绿色带磨砂纹理的软包胶,握在手里即亲肤、又有很好的摩擦力;搭配暗银色金属镜桥,外观简洁大气。
3、 中轴部分覆盖有金属保护层,瞳距无论调节到多少,正反两面都不会露出中轴,这个设计好像在国产镜子里也是第一次出现…
4、 镜体采用的是镁合金材质,重量566克,长度136mm,拿在手里非常轻松,长时间携带也毫无压力!
5、 这个镜子没有设计三脚架适配器的转接口,如要上架子只能选择绑带式适配器。


其次,操作、手感
1、 中轴阻尼大且均匀、但不涩,比较容易调到完美瞳距,瞳距调好后不会轻易改变。
2、 调焦轮阻尼均匀,正反调节阻尼感基本无差异,我个人喜欢调焦丝滑一些,感觉这个镜子调焦阻尼略大了一点,仁者见仁…
3、 调焦轮顺时针转动调远,逆时针转动调近,调焦轮总行程大约450°,对2000米目标合焦后至无穷远尚有大约80°的调焦行程,盲猜600度以下的近视用户可以裸眼使用。
4、 调焦过程双筒的同步性完美,焦锋较宽,景深很大,如果没有细节观测要求的几十米以外目标,随手一调就可以看。
6、 目镜目镜直径24mm,眼点距17.5mm,戴眼镜也可以正常使用;眼杯四级旋升,高度对我来说完美,抵目舒适无黑影;旋升过程手感略生涩、且段位感不够清晰(老武说批产不会出现这个问题)。眼杯旋到底继续转动可以卸下眼杯,不带眼杯悬空看非常爽!
7、 视差补偿调节阻尼比调焦轮略大,阻尼均匀柔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