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与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一级学科联动不足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以成立长安大学空天信息融合研究中心为契机,解决两学科交叉研究问题
---------------------------------------------
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智能时空信息技术,与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空天信息技术在数据服务目标和技术融合路径上高度协同,但前者更侧重动态场景的实时决策(如经济服务、城市治理、低空经济等),后者则聚焦空天资源开发与信息基础设施构建(如卫星制造、深空深海探测等)。两者共同支撑数字经济发展,但在技术链分工与应用场景优先级上形成互补。

一、联动不足的原因分析
1、学科定位与资源分化
1.1研究方向差异:测绘学科聚焦地质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等传统领域,而信息与通信工程主攻智能网联通信、交通大数据处理,研究方向交叉性不足。
1.2实验资源分散:测绘学科依托地质工程实验室、遥感平台等设施,信息与通信工程则侧重车联网仿真平台建设,缺乏共享机制。
2、合作机制与政策缺失
2.1校级战略缺位:长安大学未将空天信息技术列为跨学科重点方向,对比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的跨学院联动模式,缺乏顶层设计,错失交叉学科科研突破机会。
2.2科研成果转化壁垒:测绘学科的地理空间数据分析技术未与信息学院的智能通信算法结合,未联合申报国家重大专项(如低空经济、空天信息融合项目)。
3、外部需求与人才短板
3.1 行业需求牵引不足:学校重点服务交通、国土领域,空天信息产业的区域市场规模较小,联动动力较弱。
3.2 复合型人才匮乏: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缺乏遥感技术专家,测绘学科未系统性引入通信领域人才,交叉团队建设滞后。
二、解决措施与实施路径
1、构建跨学科协同平台
1.1整合测绘学科的地理信息平台与信息学院的通信技术实验室,成立空天信息融合研究中心,聚焦卫星导航、低空通信等方向。
1.2推动资源与环境专业博士点跨学科联合培养,效仿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博士培养模式。
2、强化政策与项目牵引
2.1 将空天信息技术纳入校级重点学科规划,设立专项基金支持联合科研(如遥感数据处理+智能通信算法融合)。
2.2 结合低空技术与工程新专业(2024年获批),联合申报低空经济、空天信息融合类国家重大课题。
3、优化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
3.1 引进兼具测绘与通信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如遥感技术与物联网交叉领域专家),参考空天信息大学(筹)的招聘策略。
3.2 建立跨学科导师团队,鼓励青年教师参与联合科研项目,培育交叉领域学术骨干。
三、预计解决时间
1、短期(1-2年):初步建成空天信息融合研究中心,启动2-3项校级联合科研项目,完成复合型人才引进计划。
2、中期(3-5年):形成稳定的跨学科团队,获批国家级空天信息融合类课题,实现科研成果转化突破(如低空物流通信系统)。
3、长期(5年以上):建成空天信息领域特色学科群,成为西北地区空天信息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高地。
四、总结
长安大学两学科联动不足的核心矛盾在于学科定位分化与合作机制缺位,需通过平台整合、政策引导和人才优化逐步突破。预计2027年前后形成初步协同能力,2030年实现空天信息领域的系统性学科融合。
------以成立长安大学空天信息融合研究中心为契机,解决两学科交叉研究问题
---------------------------------------------
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智能时空信息技术,与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空天信息技术在数据服务目标和技术融合路径上高度协同,但前者更侧重动态场景的实时决策(如经济服务、城市治理、低空经济等),后者则聚焦空天资源开发与信息基础设施构建(如卫星制造、深空深海探测等)。两者共同支撑数字经济发展,但在技术链分工与应用场景优先级上形成互补。

一、联动不足的原因分析
1、学科定位与资源分化
1.1研究方向差异:测绘学科聚焦地质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等传统领域,而信息与通信工程主攻智能网联通信、交通大数据处理,研究方向交叉性不足。
1.2实验资源分散:测绘学科依托地质工程实验室、遥感平台等设施,信息与通信工程则侧重车联网仿真平台建设,缺乏共享机制。
2、合作机制与政策缺失
2.1校级战略缺位:长安大学未将空天信息技术列为跨学科重点方向,对比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的跨学院联动模式,缺乏顶层设计,错失交叉学科科研突破机会。
2.2科研成果转化壁垒:测绘学科的地理空间数据分析技术未与信息学院的智能通信算法结合,未联合申报国家重大专项(如低空经济、空天信息融合项目)。
3、外部需求与人才短板
3.1 行业需求牵引不足:学校重点服务交通、国土领域,空天信息产业的区域市场规模较小,联动动力较弱。
3.2 复合型人才匮乏: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缺乏遥感技术专家,测绘学科未系统性引入通信领域人才,交叉团队建设滞后。
二、解决措施与实施路径
1、构建跨学科协同平台
1.1整合测绘学科的地理信息平台与信息学院的通信技术实验室,成立空天信息融合研究中心,聚焦卫星导航、低空通信等方向。
1.2推动资源与环境专业博士点跨学科联合培养,效仿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博士培养模式。
2、强化政策与项目牵引
2.1 将空天信息技术纳入校级重点学科规划,设立专项基金支持联合科研(如遥感数据处理+智能通信算法融合)。
2.2 结合低空技术与工程新专业(2024年获批),联合申报低空经济、空天信息融合类国家重大课题。
3、优化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
3.1 引进兼具测绘与通信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如遥感技术与物联网交叉领域专家),参考空天信息大学(筹)的招聘策略。
3.2 建立跨学科导师团队,鼓励青年教师参与联合科研项目,培育交叉领域学术骨干。
三、预计解决时间
1、短期(1-2年):初步建成空天信息融合研究中心,启动2-3项校级联合科研项目,完成复合型人才引进计划。
2、中期(3-5年):形成稳定的跨学科团队,获批国家级空天信息融合类课题,实现科研成果转化突破(如低空物流通信系统)。
3、长期(5年以上):建成空天信息领域特色学科群,成为西北地区空天信息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高地。
四、总结
长安大学两学科联动不足的核心矛盾在于学科定位分化与合作机制缺位,需通过平台整合、政策引导和人才优化逐步突破。预计2027年前后形成初步协同能力,2030年实现空天信息领域的系统性学科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