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庵派吧 关注:4贴子:26
  • 1回复贴,共1

普庵派的形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普庵派形成于元明时期,是一种佛道融合并杂糅民间巫教等多种元素的复合型民间信仰体系。其形成过程如下:
起源:普庵派起源于南宋时期的临济宗僧人普庵印肃2。他俗姓余,字印肃,法号普庵,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 年)出生于宜春县石里乡2。普庵印肃 27 岁剃度出家,拜寿隆寺正贤和尚为师2。他提倡溯达本源、明心见性,曾刺血泥金手书《加颂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还创作了《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普庵咒》2。他在世时兼修佛道两家法门,常以神通妙用教化众生,屡屡为民禳灾去病,救旱抗洪。发展形成:普庵印肃禅师在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1153 年)于江西南泉山慈化寺启教传法,后人尊称其为南泉教主,所传法门称为普庵法,亦称普庵教3。他去世后,随着佛学的发展,其影响力和声誉也日益显著,因 “灵验” 护国佑民,在南宋时期即屡受封赐2。到了元明时期,正式形成普庵派。当时由于藏密突起,民间信仰兴盛,普庵派一系僧人为迎合大众要求,逐渐沦为以经忏法事作为弘化的新兴派别,与道教的 “道门” 合称 “一山两门”。
普庵派以普庵印肃的信仰为基底,着重其禅学及神通力,仪式受藏传佛教影响,还吸收了道教正一道、印度信仰或密宗中的瑜伽派、伽俐派、儒家经典等理论与思想,具有很强的包容性1。该教派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南、贵州、云南、广东、四川、福建等地,在客家区域有着较广泛的分布,对当地的民俗文化、民间信仰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5-04-28 11:26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5-04-28 12: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