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在变成27年前电脑中的少女
原创 千叶集 BETTERMUSiC
2025年04月21日 19:45 日本 39人
本文作者为日本科幻作家千叶集。关于近年在网络重新走红的“邪典”动画《serial experiments lain》(玲音)。
原标题为【あの頃、みんなレインが好きだった——SF作家・千葉集と紐解く、『serial experiments lain』と現代社会】
原文地址:
网页链接玲音成为“非自愿独身女子”的精神偶像
“此时(present day) ■ 此刻(present time) ■”
距离首播已有27年,当我们再次播放动画《serial experiments lain》(以下简称《玲音》)时,它仍然以哄笑开场。一个宣言:这不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而是“此时此刻”,这个时代的寓言。

当年,作为编剧的小中千昭在第一集的剧本说明中这样写道:
“背景是现实的当下,稍微有一点扭曲的世界。但必须注意,并没有与现实的当下脱节。”(※1)
那个“稍微有一些扭曲的世界”,比起那时候更加真实地逼近我们。

在1998年,日本的家庭互联网普及率仅为7%,《玲音》描绘了一个完全被网络覆盖的社会,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人们。英国文学学者史蒂芬·霍姆斯在2023年这样指出:“事实上,比起动画播出时,如今的人们更能追踪岩仓玲音的心理轨迹。”(※2)
没错。2000年的时候,美国人每天在因特网上花的时间,不过是1小时20分钟左右。而今天,则达到每天6-7小时。数据显示,疫情期间,美国青少年每天甚至花近8小时上网。(※3)
并不仅仅是“网瘾患者”,所有人的人生都正在变成因特网。
新冠疫情之后加速的因特网使用,确实使得谣言的传播量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恶化,也使得这部1998年的动画与2025年的现实之间的界限变得无比模糊。
让人深思的一件事情是:从2021年左右开始,《玲音》的主角岩仓玲音,在互联网上,成为了femcel(这是一个英语世界的网络流行梗,以下暂译为“非自愿独身女子”,即“想要与异性交往却因现实原因无法获得机会的女子”,源自incel即“非自愿独身男子”,译注)的精神偶像。
(※4)
曾经,Incel(非自愿独身男子)借用《黑客帝国》中的“红药丸/蓝药丸”这一灵知神秘主义(gnostic)梗,构成了另类右翼(alt-right)思想基础的一部分。此后,网络上流行在各种词后面加上“药丸”(-pilled)。而如今的“非自愿独身女子”们则称自己“陵丸”(lainpilled)。这并没有什么政治含义,大致就是“在网络世界获得解脱”的意思。只是,这种感受似乎相当真切。

在Reddit上,“非自愿独身女子”的梗图收藏社区r/femcelgrippysockjail中,看到玲音的图片的几率非常高。这些自称“24小时在线”的女性与玲音有很高的共鸣。比起通过恋爱和冒险积极与世界产生瓜葛的迪士尼公主,玲音的故事要更加可信。
这一切并没有扭曲——除非现实本身就是扭曲的。
因特网曾经是个”快乐的地狱”
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
《玲音》具有预言性,并不是因为它高度准确地预测了科技本身的未来。虽说VR等科技具有相当的远见,但因为在1980年代后半期就已经出现过第一次VR的热潮,这只能算是一种不出预料的未来。
而且,《玲音》中所梦想的,或者说如噩梦一般描绘的信息空间Wired=因特网,在今日,实际上并不存在。正如作家木泽佐登志所说(※5),“如今的因特网已不再是现实之外的某个桃源乡,而只不过是狭隘且卑微的现实的一部分”而已,那个“比当下更加奇异(weird)的空间”,“那个时代的因特网”,已经沦落为科技巨头一望无际的收割场。

他们在浏览器上讴歌着似乎有无限的选择和自由,但“选择项和可能性,无论是多么细分化,都只能在网络程序和引擎算法允许的范围内存在”(※6)。
曾经作为骇客(已经是死语)的前线地带、作为另一个可能世界的因特网早已失效。仿佛我们这边,才是《玲音》世界的“稍微有一点扭曲”的版本。
实际上,《玲音》中描绘的因特网空间本就是“地狱”。那是死者的归宿,是幽灵往来的场所。在剧中着重强调的一点是:连接现实世界与Wired网络的地点是Club Cyberia,必须向地底下降才可以到达。第五集中“冥府泛滥”这一启示录般的台词也反复出现。
是的,《玲音》也是一部恐怖片。
不要忘了,编剧小中千昭,也是日式恐怖片潮流的主要推手之一。同时,他在《玲音》制作期间也与黑泽清导演有交集。据小中说,《玲音》的元素也“反映在了《回路》(黑泽清2001年的电影)中”。(※7)
来自冥府的死者泛滥,吞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