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顶星门》
冷光(coldlight)
2025年4月27日注:本文于2020年12月15日原发于科学网博客。但是因为科学网博客于2025年4月屏蔽了基本上所有2024年以前的博客,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恢复,所以在这里重发一下。除了加了这个注,并无其他改动。
作者简介
作者冷光(coldlight)是我的一位年轻朋友兼学生。他从2023年12月的合肥穿越回2020年12月的米国马里兰州波托马克镇找我,带来了一篇科学论文的设想,和小说《天顶星门》的手稿。我们一起完成了这篇论文《量子力学的一个经典替代》(A Classical Alternative To Quantum Mechanics)。而这篇小说作为一份历史文件,只进行了润色,并未再更新内容。
他要回去继续学业,离开前委托给了我三件事。第一件是让我作为通讯作者把这篇论文投稿,因为他想早点发表,不想等到2024年,而他离开后也收不到2020年的邮件。第二件是在科学网博客帮他发表这篇小说,因为现在的他还只是安徽省宣城中学的高三学生,对此事一无所知,他也没有科学网账号。请不要去打扰他以免影响高考。第三件是让我注意安全。他走的时候说:“‘所有的相逢都是为了离别,所有的离别都是为了再会’。祝一切都好。”
现在我来贴这篇科幻小说,好搭上2020年的末班车,蹭一下热度。小说里记述了他的量子纠缠科研经历,我想,正在科学网的话题范围之内。谢谢!
李盛超(Shengchao Alfred Li, shengchao.li@gmail.com)
2020年12月14日
故事概要(剧透警告)
这是一个老套的英雄之旅故事的上卷。尚未有动笔续写下卷的计划。大二学生冷光从初二起暗恋邻居陈兰兰,因此得以进入梦境并遇到导师天顶星门。天顶星门教冷光写诗,告诉他大脑机制,及以大脑不大,大脑白纸为基础的通用哲学,激励冷光投身量子纠缠的研究。研究机器学习的陈兰兰约冷光一起去见天顶星门求教,目睹天顶星门被杀。由监视天顶星门的国安人员揭开了天顶星门在天顶星上的另外一个英雄之旅的故事。
共35972字
《天顶星门》
第一部 正常世界 (7429字)
引子 量子纠缠1248字
第一章 女神之约2241字
第二章 情窦初开1678字
第三章 凿壁偷光 2262字
第二部 导师(12201字)
第四章 天顶星门 1905字
第五章 都是套路 1886字
第六章 写诗速成 2024字
第七章 大脑不大 1761字
第八章 大脑白纸 2238字
第九章 没有天才 2387字
第三部 异界(16342字)
第十章 欣然赴约 2326字
第十一章 惊喜之旅 940字
第十二章 没有光子 3148字
第十三章 猝不及防 1234字
第十四章 世人皆傻3653字
第十五章 天顶之星3614字
第十六章 砥砺前行1517字
引子 量子纠缠
“落后就要挨打。”随着这句话,一个粉笔头从天而降,打在我的历史课本上,发出啪哒一声,吓了我一跳。我停下来,慢慢地把活动铅笔放回到书中夹缝处。
历史老师在讲台上,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继续道:“旧社会中国海军不能保护我们的海疆,现在我们的海军已经很强大。”
我刚才走神了,在历史课本上的插图辽宁舰的甲板上画J-20隐形飞机。军舰虽然雄伟,可甲板上飞机少了也不行啊。
同桌王大平转过头来瞧了我一眼。周围有不少女同学,他大概想趁机瞄瞄女同学们。
这是在2017年的春天,我在皖南一个四线城市上初二的下半学期。王大平是我从四年级转学后就开始的同学。他爸爸是五道口男子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的高材生,他也不负所望,在班上是第一名。
课间的时候他转过身子来,左胳膊架在自己桌上,右胳膊架在后座桌子上,大声说:“很快就会有量子纠缠雷达了,你的隐形飞机已经快要不隐形了。”
我斜了他一眼,反问道:“量子纠缠雷达?什么鬼?”
“哈,哈,你连量子纠缠雷达是什么都不知道。”他笑的时候桌子都震动了两下,“你知道量子纠缠吗?这个不会也不知道吧,量子纠缠就是当两个量子分开很远的时候,你改变其中一个的状态,另外一个的状态就会同时改变。”
他眉毛上扬,似乎在看一个无知的傻瓜,“所以,可以用来进行超光速通信,这叫信息隐形传输。也可以用来造雷达,这叫量子鬼成像。”
我知道王大平家里订有《少年科学画报》,他经常拿上面的内容来吹牛。按理说网上知识应有尽有,然而小孩上网,谁都知道主要是想玩游戏。所以王大平还是有吹牛的本钱。他家学渊源,老是来对我炫耀他知道的东西,处处压我一头。
我觉得后座女同学们都在看着他。女同学们的气息似乎会渗透到我肩膀和脖子的骨头里,让我经常觉得脖子僵硬。
我活动了一下脖子,转过来正对着他回敬道:“鬼成像?有鬼就不对。我爸说,‘事不寻常必有鬼’。所以量子纠缠雷达,甚至量子纠缠,也不一定就是对的。”
“是‘事不寻常必有妖’!”
“噢,有妖啊,我说呢。”
“哼。”他大概发现上当了,又说,“你知道量子纠缠是谁发现的吗?是爱因斯坦。还有薛定谔。都是天才。你知道科学基本上是由少数天才推动的吗?你说他们不对,你有资格吗?”
我可能确实是没有资格。我对着杂志自测过一次智商,只有50多。我有点半信半疑,毕竟我学习还很不错,小时候也被人说过聪明。但是我也记得三年级时候想不通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当然,我没有把这个分数透露给过别人。
爱因斯坦当然尽人皆知,薛定谔也听说过。王大平带到班上的科幻小说《球状闪电》,我翻过,里面提到了薛定谔的猫。
科学是少数天才推动的,好像也没有疑问。物理课上老师刚讲了《牛顿的故事》,生物书上也有《达尔文的故事》。隐形飞机J-20的总设计师杨伟,也曾是天才少年。若不是天才有这么大的重要性,为什么我们总是听到这类故事呢?
那也不能就此认输。“你真是一个‘人才’,”我一边加重“人才”两个字,一边伸出双手抓住他的两只手腕。他也运上了力气,我们就较起劲来。我们常常这样较劲。
初二时候的我们都对天才充满了景仰。谁不曾这样呢?
第一章 女神之约
现在是2023年晚春的一个星期五。其时我在省城霸都有名的牛脚洼大学物理系上大二。牛脚洼大学又被人称为“中国物理大学”,乃是因为它一半的系和物理有关。说一半可能夸张了一点,但也差不多。
上午上完课,我回到宿舍楼旁的桃李苑餐厅吃饭,看到王大平也正在餐桌前吃饭。他又变成了我的大学同学,在电子系。他引导了我的物理兴趣,自己却去了电子系。不过也不令人惊讶。初三时,他就做了一个矿石收音机,拿到班级炫耀。他介绍哪是天线,哪是地线,除此之外就只有一个“矿石”,外加耳机。他宣布:“我能收到中国之声,频率是540千赫,波长555米!”我说:“吹牛,你这天线还没一米长,能收555米长的波?”他脸上兴奋的红晕还没有消退,扬起眉毛说:“你听说过振荡吗?天线振荡起来,一米的天线能把555米的电波都接收进来。”“吹牛!我想,其实可能不是555米,或许是250米。”“哈哈哈,”同学们都笑了。他让我们戴上耳机听,还真得能收到。那真是快乐的初中时光。
他叫住我:“民科,什么事这么喜气洋洋?”
不仅我们班的同学这样称呼我的外号,一些认识我的外系同学也这样叫。我感觉我实在是掩饰不住笑意,难怪他看出来了。
我端着饭盒坐到他对面。他又问:“民科,是不是找到女朋友啦?”
“哈哈哈,无可奉告。”
“难道是真的?在这七比一的男七基校,你是怎么做到的?是谁?能不能告诉我?”男七基校是牛脚洼大学的别名。
其实七比一也还是有一些女生嘛。而且,还有不少是漂亮的。我听说王大平送过自己吹制的手工玻璃风铃到女生楼。就是一些薄壁玻璃球,红的蓝的,高高低低随意地悬垂在一个圆木片下面,球上装饰着类似水波纹的物理课本上的“李萨如图形”。然而,从女生得到的反馈是“最恨大物实验”(全校必修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牛脚洼大学饱受诟病的特色),我们听到传闻都笑得不行,钢铁直男啊。果然,快两年下来,他还是一无所获。
我只是微笑着闭嘴不语。见我不肯说,王大平用筷子指了指,说:“民科,这么高兴还不忘带着论文看?民科本色啊。怎么样,推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了吗?”
“告诉你多少次了,我没在研究相对论。”
“我想,你从初二开始研究了这么久,肯定早就搞定量子纠缠了啊。”他夹起一块肉,对我扬扬眉毛,“对了,你申请去进实验室了吗?你们系搞量子纠缠那么牛,你进实验室去撒。”
“呵呵,你又开玩笑。这不是才大二吗。”
“我看你行。高中创新班搞竞赛的时候,就你物理学得最深。不是好多大学物理课都免修了吗?”
“免修是免修了几门,不过我学得深度还不够。这不是在补吗。”我扬了扬手中的论文。“再说,我能去找大教授们说,我想进你们的实验室做研究,主要是因为我觉得你们搞的东西是错的吗?”
聊了一会儿,他先吃完了要走,一边收拾一边说:“肯定有什么好事。看把你高兴得。”
确实我是有很高兴的事。我心中的女神陈兰兰,要从她读博的帝都来参加我校主持的机器学习学术会议,会场就在离学校不远的高速开元酒店。她今天傍晚就会到。
“光子,晚上来酒店找我,我们一起吃饭好不好?吃完饭到我房间去,我给你准备了一个惊喜。”
微信上的这句话我发翻来覆去看了好多遍。
当然这是我和她的秘密,绝不可以和别人分享。
她也是我的老乡,住在我家隔壁,不过见面很少。她在外读书很少回家。到高三暑假我才拿到她的微信号。
怎么拿到的呢?高考成绩出来的时候,她正好回了一趟家。她和她父母一起来了我家。
“光子,恭喜你高考取得好成绩。这儿有个日记本送给你,希望你在大学里再接再励。”
我父母眉开眼笑地说:“哎呀,客气什么啊。还送东西。请坐请坐。”
“光子,你要向大姐姐学习,将来也读博士。”我妈还不忘对我进行教育。
“好的好的,”我一边应付妈妈,一边拿出我的新手机,“加个微信吧,我好多多请教。”
高中三年我是没有手机的,因为双塔寺中学,我们共同的高中,不允许学生带手机。甚至连学生宿舍里都没有电插座。只能说,服了。
她父母和我父母坐下来说话。她转头看了看,对我说:“你看我们两家镜像对称,看着感觉怪怪的。你住哪个房间?”
“这个小房间。”我一指。
“也和我住的对称呢。”说完她便想往那边走。
我急忙抢先走过去,进到房间里,一直走到靠近窗户的书桌前,然后转过来,身子靠在桌子上和她说话。这是因为我要挡住背后重要的东西。
“连床和书桌都摆放的得对称。”她说。那是唯一一次她到我家。
上大学后,慢慢地我们在微信里熟悉起来。有一天我给她发微信说:“你喜欢写诗对不对?我曾给你写过一首。你帮我看看?”
“嗯,你怎么知道我喜欢写诗的?是曾经写过一些。”她回答。
糟糕。我赶快糊弄了一下,“猜的。”然后我把诗发给了她。
写这首诗的时间是初三暑假后,夏末的夜晚。其时立秋已经过了,外面已经有很重的露水。我到家旁边的公园写下的。写这首诗的时候我想,远方的她,会正在思念谁呢?诗是这样的,
《秋夜感怀》
上片
四面团团墨影,
中有点点街灯。
抬眼几处淡云,
间以数颗亮星。
佳人身处一方,
或在浅吟低唱。
何当屋前贮步,
天涯共此秋光。
下片
团团墨影围绕,
点点街灯相陪。
几处淡云任抹,
数颗亮星低垂。
身处一方远乡,
浅吟低唱忧伤。
屋前贮步怀想,
共此秋光凝望。
后来我就不时发一些诗去请教。我想她一定知道我的心意。但是我们也没说破。
后来我们也聊别的,她的毕业论文,我的量子纠缠研究进展和碰到的困扰之类。她的研究方向是大脑学习机制。这次在霸都开会,她也会宣讲她的研究结果。
为了今晚的约会,还有她要给我的惊喜,我应该先去理个发,添置些衣服。午饭后,理发师对着我的头发努力工作的时候,我的思绪就回到了初次见到她之时。
第二章 情窦初开
初二下学期的量子纠缠事件后不久,就期末考试了。然后在梅雨的空隙里我家搬进了一个新小区。小区里面有一些高高的住宅楼,楼之间有大片的草地,草地中有供居民散步的小路。
房子买好了还没装修的时候我就来看过,观察弄懂了剪力墙、承重墙、填充墙,等等。和邻居之间的墙上还有预装的塑料盒,据说是预备用来装插座的。
搬家后我发现邻居家有一个漂亮姐姐。我第一次在过道里见到她时,就感觉眼前一亮。当时她穿着低跟黑色凉鞋,黑色的超短热裤,白色T-shirt随意地束在短裤里,和一个矮小的老太太一起走向电梯。她们也是要下楼。
“你好,”她向我点头致意,问:“光子吗?”
我点头:“请问你是?”
“我叫陈兰兰。”
老太太也笑着和我打招呼。
我买完东西回来时,看到她们在小区里面散步。她们面对夕阳,慢慢地走着。梅雨季节罕见的金色阳光照在她们身上,影子一直拉到我的脚边。我看见她转过脸和老太太说话的时候,头发边缘,脸的轮廓,似乎都发着光。
上楼后,我到我房间的阳台上往下看去。她们还在。旁边楼的阴影掩住了大部分绿地和散步的大人、小孩,和狗狗。只有她们两个还在阳光里,缓缓而行。
没几天,天气突然更热了起来。6月份南郊刚刚开张了一个水上乐园,现在正是去玩的好时候。爸爸妈妈要上班,也没兴趣陪我去,就给了我150元,让我买两张票和表哥一起去玩。
他是我的一个远房表哥,今年大学毕业,暑假了刚回来。我们一高一矮,一大一小,玩得不亦乐乎。我们先在一个产生人造巨浪的水池里漂浮,又去乘坐“高空巨蟒”。这是一个类似过山车的游玩项目,人坐着筏子,在水槽和水管里高速滑行、跌落和急转弯。
“再去坐速滑!”坐完高空巨蟒,表哥意犹未尽。
在往速滑去的路上,表哥推推我,说:“哎,你看前面的小姐姐。”
我一看,是两个姐姐,都是身材很好的样子,左边的穿着浅紫色的连体游泳衣,挽着一个发髻。右边的穿着红色的比基尼,短发贴在脖子上。她们在人造巨浪的水池边缘慢慢地走着。我们跟在后面也只能慢慢走。
表哥说:“你看女的走路,都一崴一崴的。”
我心想,流氓。但是也觉得挺好看。
她们顺着水池边缘转了过去,我赫然发现左边那人就是陈兰兰。难怪背影有点熟悉呢。好像她还拿手背擦了擦眼睛。是被太阳晃了眼,还是在伤心呢?看旁边穿红色比基尼的女孩半侧过身子的样子,似乎在安慰?我一边想,一边就和表哥沿着往速滑方向去的叉道走了。想到身边这位流氓,我也就没说什么。
继续玩的时候,我在水上乐园里用心看了几遍,没能再看到她们。
“表哥,”玩够了出来后,我问,“量子纠缠,你了解吗?”
“我读的是计算机系,不是物理系,不是很清楚。”
“我在网上查过,好像很难理解的样子。”我说。
“嗯,我正好有些书用不上不要了,你要不要去我家拿一下?有一本同学留下的《量子史话》,你可以拿去看。”
去到表哥家里一看,有一堆书和杂物,放在地板上似乎要处理。他翻出一本《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我就笑纳了。还有一些科幻小说,一些穿越小说。这些我都收下了。
表哥还送了我一样东西,说是一个“单片机”,是一个比手机还要小一点的裸体的电路板,边上露出各种接口,中间还有一个显示屏。说明书也在。又有一根绿色的电线,和筷子一样粗细。一头有接口。
“这是一个摄像头。”
摄像头?我一看,果然在另一端,在一个小洞里有一个黑黑的,很小的,亮晶晶的镜头,象一个小小的眼睛。他演示给我看怎样把摄像头连到单片机上。拍到的图像就显示在电路板中间的屏幕上。
“都送你了,”表哥说,“别小看这单片机,早一点的手机,用的芯片还不如它的呢。”
在表哥家吃完晚饭后,他送我回了家,就走了。
我放下搬书的纸盒,对我妈说:“妈,我想搬到小房间去住。”
“为什么?小房间没有阳台啊,哪有现在这房间好。”
“现在这房间夕晒,有点热。”
“那好吧。”
刚搬完家东西很整齐,所以我们很快就搬好了。
她应该就在一墙之隔的房间吧?想到这儿我感觉心里一热。她家有父母和祖母在,她在外地读书,假期才短暂回来。她很可能就住在和我这间镜像对称的房间里。
我无意识地摸着单片机的触摸屏。我一边看着墙上的插座,一边想着墙那边的陈兰兰。她为什么不开心呢?我慢慢地陷入了沉思。
第三章 凿壁偷光
以前的暑假,白天父母上班,我一般是去找同学玩,看他们打游戏。而初二的这暑假,每到傍晚我都回到原来房间的阳台上去看楼下散步的人们。白天呢,父母上班去后,我就一个人呆在家里。用父母的电脑玩游戏?以前求之不得的事,这次我不太有兴趣。
过了好些天,我开始偶尔出去走走。
有一天我从同学家回来,看到表哥在客厅和妈妈说话。
表哥看到我,对我眨眨眼,说:“我又找到几本书,给你带过来,放在你房间桌上了。”
我就觉得他好像有点不怀好意。他跟着我就进到我房间来了。
“光子,你存的视频不错吗。”他凑近了说。
顺着他的目光,我看到他送我的单片机还在桌子上,连着电源,上面还插着那根绿色的长电线,长电线连到桌旁墙上的插座,消失在一个插孔里。
“你喜欢她吗?”表哥又问。
他一边说一边就按了单片机的开关,又在单片机的小屏幕上点了几下。屏幕上出现了一个视频。视频显示好像是从一个比较狭窄的地方拍摄出去的,画面两边都被遮挡了一点。里面陈兰兰坐在桌子前,就着灯光在看一本书。
“不要搞我的东西!”我小声叫到。
“告不告诉我?你要是不说,我就要收回我的东西啦。还要告诉表妈妈。”
“你不能这样。”
“哈哈,我就是试你一下,看你急得。你告诉我,我给你保密,绝对不说出去,怎么样?”说完他就要去抠那墙上插座的盖板。
“别......好吧,我告诉你,你要说话算话。”我字斟句酌地说,“她是一个邻居。她就住在隔壁。她是一个大学生,还要读博士。好了吧。”
“是不是上次在水上乐园看到的?她好像有点伤心啊。失恋了?”
我点点头。我是从视频里推断的。
“她叫什么名字?”他又问。
我迟疑了一下,说:“你不能说出去,也不能做对她不利的事。她叫陈兰兰。”
“陈兰兰……你在墙上打了一个洞,好你个小子,本事不小。是不是承重墙?胆子也不小。”
“是剪力墙。小洞不大。”
他在我头上推了一下,说:“作死。让我再看看。”
说完他又在单片机上操作了一番,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圆形的亮斑。他把墙上插孔里的绿电线往里推了一点,屏幕上显示出了和视频里同样的画面,只是里面没有人。一个木纹的桌面对着紫色的窗帘,一个绿色玻璃罩的台灯,经常出现在谍战片里面的那种,并没有亮着。这是实时的视频,她不在房间里。
表哥又调出存下的视频,掏出手机,说:“让我拍几张。”
“不行,”我伸手关掉了单片机的电源,又把绿电线收回了一些,“你不能拍。”
“难怪表妈妈说你老是躲在房间里,连电视都不看了。”表哥收起手机,对我眨眨眼,“人小鬼大。”
他出去跟我妈告辞,就走了。
表哥很快就到外地工作去了。走之前,他教会我把视频从单片机里存到USB盘里去。
每天晚上我就在房间里看书。不时打开视频看看。陈兰兰就在隔壁陪我。看起来她似乎经常在电脑上写一些文章,也有诗歌,长长短短的,看不太清楚。
我也开始写日记。
这样日复一日,整个初二的暑假,都是如此。我习惯了她的存在,每天在桌子前我都可以坐很久。我也爱好上看物理书,有空也看武侠、科幻或者穿越。
终于,暑假要过去了。终于,有一天她走了。我有些失落,但是每天我还是在屋里坐很久。她不在的时候我有录下的视频陪伴。
初三调整座位以后,我离王大平就远了。整个初三,陈兰兰也基本上不回来。
每天傍晚我都会去原来房间的阳台上看居民们散步。我发现即使在冬天,也有不少人喜欢出去走走呢,在雪地上留下一串串脚印。邻居老太太在天气好的时候也出去,一般是陈兰兰的妈妈陪她走。陈兰兰寒假回来了一趟,没多久就走了。
初三的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看到语文书里感春伤秋的诗句,比如“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什么的,我开始感受到文字打动人心的力量。“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也都被我抄到了日记里。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初中毕业。
初中毕业后,我和王大平也双双进入了本地最好的的省级示范高中双塔寺中学。学校旁边有两座宋代古砖塔,因此得名。
我和他考了所在初中的前两名。当时亲戚朋友都来家里祝贺,表哥也正好回来。
“光子,祝贺你考上了双塔寺中学重点班。”表哥递给我一个盒子和几本书。
“这是永生今年新推出的601金笔,”他说,“还有田英章的字帖。”
我一看,有唐诗三百首字帖,宋词三百首字帖,和别的古人诗词字帖。
“谢谢你,”我说。
表哥冲我眨眨眼:“好好练字,以后写情书用得上。”
“谢谢表哥。天又热了,什么时候再去水上乐园玩啊?”
“我不太有时间,很快就得回去上班了。”
“忙些什么呢?”
他不肯说,那就算了。
“你研究量子纠缠有什么进展?”表哥和我开起玩笑。
“进展很大,我已经读完了初三的电学。”我觉得我说这句话的时候也变得幽默了。
表哥听了一乐:“还要努力啊。”
我和王大平都在暑假里参加了双塔寺中学的选拔考试,又双双考上了创新班。为了让我学习不分心,父母要我住校,周末才回家。
高一快开学前的一个傍晚,我发现陈兰兰在楼下陪老太太散步。我一直看到她们进楼,才跳起来回到自己房间,开启了单片机。
等到快睡觉前,她才开了灯,进了自己的房间。她桌上台灯下,新增加了一个小鸟的造型。它有红色的尖嘴,眼睛后面一块脸蛋红扑扑的,很可爱。她又出去,可能是去洗漱了。一会儿她回来,我看到她拿着一个插头,对准摄像头就插过来。然后画面基本上就黑了。又过了一会儿,周围的几个光晕也没有了——她关灯了。
我拿出日记本。扉页上写着:“纠缠日记”,下面还有我练字后添加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我翻到最新一页,记录了一下。我感觉有一些感情闷在心里,却写不出来,我能够写出来的字句都太平淡了,不足以表达感情。想着那些我抄写的诗词,写得多美啊。
我关上灯,想着隔壁的她,慢慢地进入了梦乡。
第四章 天顶星门
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我梦见我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正是大白天中午时分。这儿处处都透着诡异。主要是各种物体的色彩太饱和了。绿叶特别绿,还有半透明的质感。路上的卵石都似乎发着荧光。
“可能是游戏场景。”我心想。
好像是为了证实我的想法,一个声音突然响起:“登录名。”它好像来自四面八方。
我回答说:“我还没有注册名字。”
“请自己命名。”
“冷光。”
“已经被占用,请另外选一个。”可能是一个很流行的游戏吧,选个名字不容易。
“陈兰兰”。
“已经被占用,请另外选一个。”
“量子纠缠。”
“通过。”
我前面出现了一个闪着光的箭头,我就跟了过去。
三转两转,来到了一排平房前。房前有个牌子,写着“学院办公区”。箭头又闪了几下,消失了。我停下左看右看,也不知该去哪里。
这时候有个中年人走过来。他穿着格子衬衫,深蓝色裤子和黑皮鞋,端着一杯咖啡。
他看到我在那儿迟疑,就问:“你找谁?”
我摇摇头。我看起来肯定的是一副迷路的样子。
他似乎来了兴趣,问我:“新来的?你想学东西吗?”
我又点点头。
“跟我来。”
他带我走到一个房间前面,推开门走进去。那儿看起来是一个办公室的样子。靠门有两张成直角摆放的雕花木椅,半环抱着一个玻璃面木茶几。房间中间有办公桌,办公椅,靠里有橱柜。靠墙有很宽的书架,上面主要是书,还放着一些摆设。墙上挂着几幅画。
“请坐。”他指着靠门的雕花木椅。“你叫什么名字?”
“量子纠缠。”
“量子纠缠?你年龄不大吧。”
可能是他从我声音听出来的吧。我点点头,说:“十五岁。”
“我叫天顶星门。你想学物理吗?”
我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在游戏里面不是应该学习武功吗?或者学习医术好治疗受伤的侠客?怎么他问我要不要学物理。我又一想,反正是在游戏里面,百无禁忌。
“我想学写诗。”
“你为什么想学写诗?”
我坦白地说:“我喜欢一个女神,我就想给她写诗。”
他微微一笑,眼睛眯上了:“喜欢女生啊。正巧,前不久我刚研究过写诗。”
他又道:“我教通用哲学。哪里都能用上。物理也好,写诗也好。但是呢,你要是想学好通用哲学,最好是完全相信我说的话。我可以慢慢地让你信服,也可以加速这过程,这样容易点。为此我可以向你透露,我是天顶星人。”
天顶星门。天顶星人。“请问天顶星在哪个星座?肉眼可见吗?”我问。我是科学爱好者嘛。
“它不在天上,它是地球的平行世界。在另外一个维度上。”
是量子力学里面说的多世界或者平行世界?“那你穿越时空了吗?”
“没有,我们只利用量子通信,偷偷地和地球的互联网连接。我们的世界和你们的世界差不多,祖先是一个,但是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我也见怪不怪。“请问我需要拜师吗?”我问道。
“你学了通用哲学之后,若是心里相信,就是我的门下。”
“谢谢。”
他走过来坐到我旁边的背靠侧墙的雕花木椅上。
“通用哲学是建立在大脑研究的基础上的。大脑是天地的造化,它有一个通用学习机制。小鸟用它学习飞翔,小马用它学习走路。人用它学习语言,学习知识。”
听起来好像常识。我就点点头。
“大脑由神经元组成。兴奋的神经元发出电脉冲,电脉冲通过神经连接去刺激别的神经元,提高它们的兴奋度。”
我又点点头。
“如果目的神经元的兴奋度也超过阈值开始发射电脉冲,那么这些神经连接就被增强。这一简单的机制,就是通用学习机制。”
听起来很简单。我又点点头。
“相似的东西引起相似的神经反应,这就导致抽象和概念的形成。比如看到大狗小狗黑狗白狗,如果相同的一组神经元发生兴奋,发射电脉冲,就产生了“狗’的概念。“
“你知道人为什么有很长的童年?”天顶星门问我。
“为什么?”我问。
“因为需要在大脑里建立非常多的概念。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语言可以帮助学习和建立概念,但是语言本身也需要学习。”
“小孩观察这个世界,进行抽象。开始时是粗略的,比如把人分好人坏人这两个概念。长大了,才分出各种不同情况,这是为了能够区别对待,少犯错误。”他继续道。
“单个的,和别的事情没什么联系的概念,是很难学、很占地方的。如果两个概念之间能发生联系,那就可以少占地方。人脑就奖赏这种发现,此时人就会特别高兴。学习的乐趣就来自这里。”
他可能见我正在发呆,就说:“我讲个笑话。我年轻时和女朋友手拉着手上街买东西,她走得飞快。我不喜欢走得快,就拖在后面半步远。她不高兴地转过头对我说:‘不要拉我的后腿’。”
我不禁笑了起了。他满意地眯起眼睛,说:“你看,你听懂了这笑话,就很高兴。所谓听懂了笑话,就是在看起来无关的概念之间,建立了联系。这时大脑就很高兴。”
他又说:“最近一个很火的人,叫伊隆.马斯克。别人请教他,说一个成年人很难学新东西,为什么他能够学得那么快。他说,如果你学的东西不能和已经知道的东西联系起来,那么你就不可能记住。”
第五章 都是套路
他站起身来,说:“现在我教你从通用哲学推导出来的学习方法,叫作‘都是套路’。有些事你看起来很难,别人做起来举重若轻,乃是因为他们熟悉本专业的套路。学习做事,从学套路开始最是捷径。”
他从书架上拿下来一个暗红色的檀木盒,走过来,把木盒放在木茶几上。一打开,顿时一股檀木清香飘出。他从里面拿出了一叠纸,放在茶几上。我一看,第一张是个封面,用钢笔楷书工工整整地写着:“写给远山幽涧的诗”。他拿开第一张,翻过来放在旁边。下面一张上写着的一首诗,分成了上下两段。他大概猜到我的想法,说:“其实不是一首诗,是两首。”
第一首是:
我想要攀登位于你心中的那座珠穆拉玛,
祈求有一天我能到达那雪山之巅。
也许我会牺牲在风雪交加的征途,
那就让风雪将我埋藏在你的心间。
第二首是:
我相信这儿有一座珠穆拉玛,
她隐藏在重重的云雾之间。
我独自走上风雪交加的征途,
祈求有一天能到达那雪山之巅。
“这第二首是我写的。借用了第一首里面的意境。”
这倒是解开了我的疑问,因为两首之间有不少的重复。
他又把第二张纸翻过来放在旁边第一张上面。下面这张纸上是一首短诗,
《江南》
江南又六月,莲花婷婷立。
别乡久难回,报以相思泪
这首诗读起来好像还好,就是不太押韵。也没有对仗。他微微一笑:“这是我初学写诗时的三分钟命题速写练习。”他起身又走到书架前,抽出了一本薄书,回到木椅上坐下。是一本《唐诗三百首》。他翻到一首诗,用手指着念给我听,
《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我说:“这两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我很熟悉,我有一本天文科普书,书上引用了这两句。寥寥几句,就把意境写出来了。令人神往。”
他赞许地点点头,说:“这首诗意境是极好的。第二句的一个‘垂’字,一个‘涌’字,都是传世之作。今天我们就来参考这首诗来学习。”
“还记得前面学的通用哲学教我们的学习方法吗?”他抬眼看着我。
“是,‘都是套路’。”
他满意地眯眼笑了笑:“这首‘沙鸥’的诗,便有一个套路。你看,第一句交代时间、地点。第二句描写环境。第三句想起以前的事。第四句展望未来或者抒发感情。”
“是古诗里面的八股文?”
他点点头,继续道:“我们常常把八股文当成贬义词,其实它是好东西,是套路入门。学到套路了才能批判、提高,否则都无从谈起。你看李白的诗也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他又从那《唐诗三百首》里翻到两首,指给我看第四句,“‘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他笑道:“当然我们这样说好像是对诗人不敬。其实不然。你能创造一种套路,你就是大师。有个欧洲人总结说戏剧情节有120种套路。又有人总结说小说有36种套路。而写英雄之旅的小说,就主要是有一种套路。你如果只写一篇小说,就只需要学一种套路。写诗也一样。”
他又翻到前面去指给我看那篇《江南》:“你看,这首三分钟速成的诗,就用了这个套路。清清楚楚。杜甫如果泉下有知,也要感觉欣慰。”
“平仄也都是套路。今天我们先不学,只是读几遍,看看有没有抑扬顿挫。”
我问:“押韵有没有套路?”
“当然有。但是我们不一定需要学了浪费脑细胞。这儿有个速成的办法。”
说完,他在茶几上按了几下,木茶几上盖的玻璃变成了一个电脑屏幕。他调出了一个《中华新韵十八韵》的网页。
他指着网页说:“这是一份韵表。写诗的时候,找不到字用,就去韵表里找。”
“这样岂不是取巧?”
“取巧怎么啦。套路就是取巧。你怎么知道李白杜甫,没有偷偷藏着一份韵表?什么都靠头脑记忆,是不行的。”
李白杜甫暗藏着一份韵表?仿佛看出了我的疑惑,他说:“我告诉过你我是天顶星人。我给你讲个故事。从前,有一个有名的画家,他画画不用笔,只用调色刮刀,号称颜色更鲜艳。他画的欧洲小镇栩栩如生,你知道怎么着,他家地下室都是用坏的投影仪。”
“投影仪?干什么用的?”
“把照片投影在画布上,然后涂色即可。”
我觉得头上被浇了一瓢水,瞬时醒悟。“那么很多名人,也只是精通套路了?”
“要不要我告诉你,当年欧洲人之所以悟出画画的透视法,乃是因为他们把景物用透镜成像在暗室的画布上?”
我发了一会儿的呆,说:“你说了这些,我怕以后会失去对名人的景仰。如果世界都这样无趣,也太可悲了。”
“哈,你知道为什么文人相轻?还不是因为,你会的我也会。”
“不过,好在我们不能精通所有的专业方向,所以还是有足够多的东西让我们欣赏。有一个数学家张益唐说,对古诗文最欣赏的时候就是半懂不懂的时候。就算本专业之内,对不同的了解深度也有不同的可欣赏的东西。”
“最后,人类这种微不足道的物种,创造出了文明这种新事物,这件事本身也很了不起。”
冷光(coldlight)
2025年4月27日注:本文于2020年12月15日原发于科学网博客。但是因为科学网博客于2025年4月屏蔽了基本上所有2024年以前的博客,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恢复,所以在这里重发一下。除了加了这个注,并无其他改动。
作者简介
作者冷光(coldlight)是我的一位年轻朋友兼学生。他从2023年12月的合肥穿越回2020年12月的米国马里兰州波托马克镇找我,带来了一篇科学论文的设想,和小说《天顶星门》的手稿。我们一起完成了这篇论文《量子力学的一个经典替代》(A Classical Alternative To Quantum Mechanics)。而这篇小说作为一份历史文件,只进行了润色,并未再更新内容。
他要回去继续学业,离开前委托给了我三件事。第一件是让我作为通讯作者把这篇论文投稿,因为他想早点发表,不想等到2024年,而他离开后也收不到2020年的邮件。第二件是在科学网博客帮他发表这篇小说,因为现在的他还只是安徽省宣城中学的高三学生,对此事一无所知,他也没有科学网账号。请不要去打扰他以免影响高考。第三件是让我注意安全。他走的时候说:“‘所有的相逢都是为了离别,所有的离别都是为了再会’。祝一切都好。”
现在我来贴这篇科幻小说,好搭上2020年的末班车,蹭一下热度。小说里记述了他的量子纠缠科研经历,我想,正在科学网的话题范围之内。谢谢!
李盛超(Shengchao Alfred Li, shengchao.li@gmail.com)
2020年12月14日
故事概要(剧透警告)
这是一个老套的英雄之旅故事的上卷。尚未有动笔续写下卷的计划。大二学生冷光从初二起暗恋邻居陈兰兰,因此得以进入梦境并遇到导师天顶星门。天顶星门教冷光写诗,告诉他大脑机制,及以大脑不大,大脑白纸为基础的通用哲学,激励冷光投身量子纠缠的研究。研究机器学习的陈兰兰约冷光一起去见天顶星门求教,目睹天顶星门被杀。由监视天顶星门的国安人员揭开了天顶星门在天顶星上的另外一个英雄之旅的故事。
共35972字
《天顶星门》
第一部 正常世界 (7429字)
引子 量子纠缠1248字
第一章 女神之约2241字
第二章 情窦初开1678字
第三章 凿壁偷光 2262字
第二部 导师(12201字)
第四章 天顶星门 1905字
第五章 都是套路 1886字
第六章 写诗速成 2024字
第七章 大脑不大 1761字
第八章 大脑白纸 2238字
第九章 没有天才 2387字
第三部 异界(16342字)
第十章 欣然赴约 2326字
第十一章 惊喜之旅 940字
第十二章 没有光子 3148字
第十三章 猝不及防 1234字
第十四章 世人皆傻3653字
第十五章 天顶之星3614字
第十六章 砥砺前行1517字
引子 量子纠缠
“落后就要挨打。”随着这句话,一个粉笔头从天而降,打在我的历史课本上,发出啪哒一声,吓了我一跳。我停下来,慢慢地把活动铅笔放回到书中夹缝处。
历史老师在讲台上,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继续道:“旧社会中国海军不能保护我们的海疆,现在我们的海军已经很强大。”
我刚才走神了,在历史课本上的插图辽宁舰的甲板上画J-20隐形飞机。军舰虽然雄伟,可甲板上飞机少了也不行啊。
同桌王大平转过头来瞧了我一眼。周围有不少女同学,他大概想趁机瞄瞄女同学们。
这是在2017年的春天,我在皖南一个四线城市上初二的下半学期。王大平是我从四年级转学后就开始的同学。他爸爸是五道口男子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的高材生,他也不负所望,在班上是第一名。
课间的时候他转过身子来,左胳膊架在自己桌上,右胳膊架在后座桌子上,大声说:“很快就会有量子纠缠雷达了,你的隐形飞机已经快要不隐形了。”
我斜了他一眼,反问道:“量子纠缠雷达?什么鬼?”
“哈,哈,你连量子纠缠雷达是什么都不知道。”他笑的时候桌子都震动了两下,“你知道量子纠缠吗?这个不会也不知道吧,量子纠缠就是当两个量子分开很远的时候,你改变其中一个的状态,另外一个的状态就会同时改变。”
他眉毛上扬,似乎在看一个无知的傻瓜,“所以,可以用来进行超光速通信,这叫信息隐形传输。也可以用来造雷达,这叫量子鬼成像。”
我知道王大平家里订有《少年科学画报》,他经常拿上面的内容来吹牛。按理说网上知识应有尽有,然而小孩上网,谁都知道主要是想玩游戏。所以王大平还是有吹牛的本钱。他家学渊源,老是来对我炫耀他知道的东西,处处压我一头。
我觉得后座女同学们都在看着他。女同学们的气息似乎会渗透到我肩膀和脖子的骨头里,让我经常觉得脖子僵硬。
我活动了一下脖子,转过来正对着他回敬道:“鬼成像?有鬼就不对。我爸说,‘事不寻常必有鬼’。所以量子纠缠雷达,甚至量子纠缠,也不一定就是对的。”
“是‘事不寻常必有妖’!”
“噢,有妖啊,我说呢。”
“哼。”他大概发现上当了,又说,“你知道量子纠缠是谁发现的吗?是爱因斯坦。还有薛定谔。都是天才。你知道科学基本上是由少数天才推动的吗?你说他们不对,你有资格吗?”
我可能确实是没有资格。我对着杂志自测过一次智商,只有50多。我有点半信半疑,毕竟我学习还很不错,小时候也被人说过聪明。但是我也记得三年级时候想不通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当然,我没有把这个分数透露给过别人。
爱因斯坦当然尽人皆知,薛定谔也听说过。王大平带到班上的科幻小说《球状闪电》,我翻过,里面提到了薛定谔的猫。
科学是少数天才推动的,好像也没有疑问。物理课上老师刚讲了《牛顿的故事》,生物书上也有《达尔文的故事》。隐形飞机J-20的总设计师杨伟,也曾是天才少年。若不是天才有这么大的重要性,为什么我们总是听到这类故事呢?
那也不能就此认输。“你真是一个‘人才’,”我一边加重“人才”两个字,一边伸出双手抓住他的两只手腕。他也运上了力气,我们就较起劲来。我们常常这样较劲。
初二时候的我们都对天才充满了景仰。谁不曾这样呢?
第一章 女神之约
现在是2023年晚春的一个星期五。其时我在省城霸都有名的牛脚洼大学物理系上大二。牛脚洼大学又被人称为“中国物理大学”,乃是因为它一半的系和物理有关。说一半可能夸张了一点,但也差不多。
上午上完课,我回到宿舍楼旁的桃李苑餐厅吃饭,看到王大平也正在餐桌前吃饭。他又变成了我的大学同学,在电子系。他引导了我的物理兴趣,自己却去了电子系。不过也不令人惊讶。初三时,他就做了一个矿石收音机,拿到班级炫耀。他介绍哪是天线,哪是地线,除此之外就只有一个“矿石”,外加耳机。他宣布:“我能收到中国之声,频率是540千赫,波长555米!”我说:“吹牛,你这天线还没一米长,能收555米长的波?”他脸上兴奋的红晕还没有消退,扬起眉毛说:“你听说过振荡吗?天线振荡起来,一米的天线能把555米的电波都接收进来。”“吹牛!我想,其实可能不是555米,或许是250米。”“哈哈哈,”同学们都笑了。他让我们戴上耳机听,还真得能收到。那真是快乐的初中时光。
他叫住我:“民科,什么事这么喜气洋洋?”
不仅我们班的同学这样称呼我的外号,一些认识我的外系同学也这样叫。我感觉我实在是掩饰不住笑意,难怪他看出来了。
我端着饭盒坐到他对面。他又问:“民科,是不是找到女朋友啦?”
“哈哈哈,无可奉告。”
“难道是真的?在这七比一的男七基校,你是怎么做到的?是谁?能不能告诉我?”男七基校是牛脚洼大学的别名。
其实七比一也还是有一些女生嘛。而且,还有不少是漂亮的。我听说王大平送过自己吹制的手工玻璃风铃到女生楼。就是一些薄壁玻璃球,红的蓝的,高高低低随意地悬垂在一个圆木片下面,球上装饰着类似水波纹的物理课本上的“李萨如图形”。然而,从女生得到的反馈是“最恨大物实验”(全校必修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牛脚洼大学饱受诟病的特色),我们听到传闻都笑得不行,钢铁直男啊。果然,快两年下来,他还是一无所获。
我只是微笑着闭嘴不语。见我不肯说,王大平用筷子指了指,说:“民科,这么高兴还不忘带着论文看?民科本色啊。怎么样,推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了吗?”
“告诉你多少次了,我没在研究相对论。”
“我想,你从初二开始研究了这么久,肯定早就搞定量子纠缠了啊。”他夹起一块肉,对我扬扬眉毛,“对了,你申请去进实验室了吗?你们系搞量子纠缠那么牛,你进实验室去撒。”
“呵呵,你又开玩笑。这不是才大二吗。”
“我看你行。高中创新班搞竞赛的时候,就你物理学得最深。不是好多大学物理课都免修了吗?”
“免修是免修了几门,不过我学得深度还不够。这不是在补吗。”我扬了扬手中的论文。“再说,我能去找大教授们说,我想进你们的实验室做研究,主要是因为我觉得你们搞的东西是错的吗?”
聊了一会儿,他先吃完了要走,一边收拾一边说:“肯定有什么好事。看把你高兴得。”
确实我是有很高兴的事。我心中的女神陈兰兰,要从她读博的帝都来参加我校主持的机器学习学术会议,会场就在离学校不远的高速开元酒店。她今天傍晚就会到。
“光子,晚上来酒店找我,我们一起吃饭好不好?吃完饭到我房间去,我给你准备了一个惊喜。”
微信上的这句话我发翻来覆去看了好多遍。
当然这是我和她的秘密,绝不可以和别人分享。
她也是我的老乡,住在我家隔壁,不过见面很少。她在外读书很少回家。到高三暑假我才拿到她的微信号。
怎么拿到的呢?高考成绩出来的时候,她正好回了一趟家。她和她父母一起来了我家。
“光子,恭喜你高考取得好成绩。这儿有个日记本送给你,希望你在大学里再接再励。”
我父母眉开眼笑地说:“哎呀,客气什么啊。还送东西。请坐请坐。”
“光子,你要向大姐姐学习,将来也读博士。”我妈还不忘对我进行教育。
“好的好的,”我一边应付妈妈,一边拿出我的新手机,“加个微信吧,我好多多请教。”
高中三年我是没有手机的,因为双塔寺中学,我们共同的高中,不允许学生带手机。甚至连学生宿舍里都没有电插座。只能说,服了。
她父母和我父母坐下来说话。她转头看了看,对我说:“你看我们两家镜像对称,看着感觉怪怪的。你住哪个房间?”
“这个小房间。”我一指。
“也和我住的对称呢。”说完她便想往那边走。
我急忙抢先走过去,进到房间里,一直走到靠近窗户的书桌前,然后转过来,身子靠在桌子上和她说话。这是因为我要挡住背后重要的东西。
“连床和书桌都摆放的得对称。”她说。那是唯一一次她到我家。
上大学后,慢慢地我们在微信里熟悉起来。有一天我给她发微信说:“你喜欢写诗对不对?我曾给你写过一首。你帮我看看?”
“嗯,你怎么知道我喜欢写诗的?是曾经写过一些。”她回答。
糟糕。我赶快糊弄了一下,“猜的。”然后我把诗发给了她。
写这首诗的时间是初三暑假后,夏末的夜晚。其时立秋已经过了,外面已经有很重的露水。我到家旁边的公园写下的。写这首诗的时候我想,远方的她,会正在思念谁呢?诗是这样的,
《秋夜感怀》
上片
四面团团墨影,
中有点点街灯。
抬眼几处淡云,
间以数颗亮星。
佳人身处一方,
或在浅吟低唱。
何当屋前贮步,
天涯共此秋光。
下片
团团墨影围绕,
点点街灯相陪。
几处淡云任抹,
数颗亮星低垂。
身处一方远乡,
浅吟低唱忧伤。
屋前贮步怀想,
共此秋光凝望。
后来我就不时发一些诗去请教。我想她一定知道我的心意。但是我们也没说破。
后来我们也聊别的,她的毕业论文,我的量子纠缠研究进展和碰到的困扰之类。她的研究方向是大脑学习机制。这次在霸都开会,她也会宣讲她的研究结果。
为了今晚的约会,还有她要给我的惊喜,我应该先去理个发,添置些衣服。午饭后,理发师对着我的头发努力工作的时候,我的思绪就回到了初次见到她之时。
第二章 情窦初开
初二下学期的量子纠缠事件后不久,就期末考试了。然后在梅雨的空隙里我家搬进了一个新小区。小区里面有一些高高的住宅楼,楼之间有大片的草地,草地中有供居民散步的小路。
房子买好了还没装修的时候我就来看过,观察弄懂了剪力墙、承重墙、填充墙,等等。和邻居之间的墙上还有预装的塑料盒,据说是预备用来装插座的。
搬家后我发现邻居家有一个漂亮姐姐。我第一次在过道里见到她时,就感觉眼前一亮。当时她穿着低跟黑色凉鞋,黑色的超短热裤,白色T-shirt随意地束在短裤里,和一个矮小的老太太一起走向电梯。她们也是要下楼。
“你好,”她向我点头致意,问:“光子吗?”
我点头:“请问你是?”
“我叫陈兰兰。”
老太太也笑着和我打招呼。
我买完东西回来时,看到她们在小区里面散步。她们面对夕阳,慢慢地走着。梅雨季节罕见的金色阳光照在她们身上,影子一直拉到我的脚边。我看见她转过脸和老太太说话的时候,头发边缘,脸的轮廓,似乎都发着光。
上楼后,我到我房间的阳台上往下看去。她们还在。旁边楼的阴影掩住了大部分绿地和散步的大人、小孩,和狗狗。只有她们两个还在阳光里,缓缓而行。
没几天,天气突然更热了起来。6月份南郊刚刚开张了一个水上乐园,现在正是去玩的好时候。爸爸妈妈要上班,也没兴趣陪我去,就给了我150元,让我买两张票和表哥一起去玩。
他是我的一个远房表哥,今年大学毕业,暑假了刚回来。我们一高一矮,一大一小,玩得不亦乐乎。我们先在一个产生人造巨浪的水池里漂浮,又去乘坐“高空巨蟒”。这是一个类似过山车的游玩项目,人坐着筏子,在水槽和水管里高速滑行、跌落和急转弯。
“再去坐速滑!”坐完高空巨蟒,表哥意犹未尽。
在往速滑去的路上,表哥推推我,说:“哎,你看前面的小姐姐。”
我一看,是两个姐姐,都是身材很好的样子,左边的穿着浅紫色的连体游泳衣,挽着一个发髻。右边的穿着红色的比基尼,短发贴在脖子上。她们在人造巨浪的水池边缘慢慢地走着。我们跟在后面也只能慢慢走。
表哥说:“你看女的走路,都一崴一崴的。”
我心想,流氓。但是也觉得挺好看。
她们顺着水池边缘转了过去,我赫然发现左边那人就是陈兰兰。难怪背影有点熟悉呢。好像她还拿手背擦了擦眼睛。是被太阳晃了眼,还是在伤心呢?看旁边穿红色比基尼的女孩半侧过身子的样子,似乎在安慰?我一边想,一边就和表哥沿着往速滑方向去的叉道走了。想到身边这位流氓,我也就没说什么。
继续玩的时候,我在水上乐园里用心看了几遍,没能再看到她们。
“表哥,”玩够了出来后,我问,“量子纠缠,你了解吗?”
“我读的是计算机系,不是物理系,不是很清楚。”
“我在网上查过,好像很难理解的样子。”我说。
“嗯,我正好有些书用不上不要了,你要不要去我家拿一下?有一本同学留下的《量子史话》,你可以拿去看。”
去到表哥家里一看,有一堆书和杂物,放在地板上似乎要处理。他翻出一本《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我就笑纳了。还有一些科幻小说,一些穿越小说。这些我都收下了。
表哥还送了我一样东西,说是一个“单片机”,是一个比手机还要小一点的裸体的电路板,边上露出各种接口,中间还有一个显示屏。说明书也在。又有一根绿色的电线,和筷子一样粗细。一头有接口。
“这是一个摄像头。”
摄像头?我一看,果然在另一端,在一个小洞里有一个黑黑的,很小的,亮晶晶的镜头,象一个小小的眼睛。他演示给我看怎样把摄像头连到单片机上。拍到的图像就显示在电路板中间的屏幕上。
“都送你了,”表哥说,“别小看这单片机,早一点的手机,用的芯片还不如它的呢。”
在表哥家吃完晚饭后,他送我回了家,就走了。
我放下搬书的纸盒,对我妈说:“妈,我想搬到小房间去住。”
“为什么?小房间没有阳台啊,哪有现在这房间好。”
“现在这房间夕晒,有点热。”
“那好吧。”
刚搬完家东西很整齐,所以我们很快就搬好了。
她应该就在一墙之隔的房间吧?想到这儿我感觉心里一热。她家有父母和祖母在,她在外地读书,假期才短暂回来。她很可能就住在和我这间镜像对称的房间里。
我无意识地摸着单片机的触摸屏。我一边看着墙上的插座,一边想着墙那边的陈兰兰。她为什么不开心呢?我慢慢地陷入了沉思。
第三章 凿壁偷光
以前的暑假,白天父母上班,我一般是去找同学玩,看他们打游戏。而初二的这暑假,每到傍晚我都回到原来房间的阳台上去看楼下散步的人们。白天呢,父母上班去后,我就一个人呆在家里。用父母的电脑玩游戏?以前求之不得的事,这次我不太有兴趣。
过了好些天,我开始偶尔出去走走。
有一天我从同学家回来,看到表哥在客厅和妈妈说话。
表哥看到我,对我眨眨眼,说:“我又找到几本书,给你带过来,放在你房间桌上了。”
我就觉得他好像有点不怀好意。他跟着我就进到我房间来了。
“光子,你存的视频不错吗。”他凑近了说。
顺着他的目光,我看到他送我的单片机还在桌子上,连着电源,上面还插着那根绿色的长电线,长电线连到桌旁墙上的插座,消失在一个插孔里。
“你喜欢她吗?”表哥又问。
他一边说一边就按了单片机的开关,又在单片机的小屏幕上点了几下。屏幕上出现了一个视频。视频显示好像是从一个比较狭窄的地方拍摄出去的,画面两边都被遮挡了一点。里面陈兰兰坐在桌子前,就着灯光在看一本书。
“不要搞我的东西!”我小声叫到。
“告不告诉我?你要是不说,我就要收回我的东西啦。还要告诉表妈妈。”
“你不能这样。”
“哈哈,我就是试你一下,看你急得。你告诉我,我给你保密,绝对不说出去,怎么样?”说完他就要去抠那墙上插座的盖板。
“别......好吧,我告诉你,你要说话算话。”我字斟句酌地说,“她是一个邻居。她就住在隔壁。她是一个大学生,还要读博士。好了吧。”
“是不是上次在水上乐园看到的?她好像有点伤心啊。失恋了?”
我点点头。我是从视频里推断的。
“她叫什么名字?”他又问。
我迟疑了一下,说:“你不能说出去,也不能做对她不利的事。她叫陈兰兰。”
“陈兰兰……你在墙上打了一个洞,好你个小子,本事不小。是不是承重墙?胆子也不小。”
“是剪力墙。小洞不大。”
他在我头上推了一下,说:“作死。让我再看看。”
说完他又在单片机上操作了一番,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圆形的亮斑。他把墙上插孔里的绿电线往里推了一点,屏幕上显示出了和视频里同样的画面,只是里面没有人。一个木纹的桌面对着紫色的窗帘,一个绿色玻璃罩的台灯,经常出现在谍战片里面的那种,并没有亮着。这是实时的视频,她不在房间里。
表哥又调出存下的视频,掏出手机,说:“让我拍几张。”
“不行,”我伸手关掉了单片机的电源,又把绿电线收回了一些,“你不能拍。”
“难怪表妈妈说你老是躲在房间里,连电视都不看了。”表哥收起手机,对我眨眨眼,“人小鬼大。”
他出去跟我妈告辞,就走了。
表哥很快就到外地工作去了。走之前,他教会我把视频从单片机里存到USB盘里去。
每天晚上我就在房间里看书。不时打开视频看看。陈兰兰就在隔壁陪我。看起来她似乎经常在电脑上写一些文章,也有诗歌,长长短短的,看不太清楚。
我也开始写日记。
这样日复一日,整个初二的暑假,都是如此。我习惯了她的存在,每天在桌子前我都可以坐很久。我也爱好上看物理书,有空也看武侠、科幻或者穿越。
终于,暑假要过去了。终于,有一天她走了。我有些失落,但是每天我还是在屋里坐很久。她不在的时候我有录下的视频陪伴。
初三调整座位以后,我离王大平就远了。整个初三,陈兰兰也基本上不回来。
每天傍晚我都会去原来房间的阳台上看居民们散步。我发现即使在冬天,也有不少人喜欢出去走走呢,在雪地上留下一串串脚印。邻居老太太在天气好的时候也出去,一般是陈兰兰的妈妈陪她走。陈兰兰寒假回来了一趟,没多久就走了。
初三的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看到语文书里感春伤秋的诗句,比如“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什么的,我开始感受到文字打动人心的力量。“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也都被我抄到了日记里。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初中毕业。
初中毕业后,我和王大平也双双进入了本地最好的的省级示范高中双塔寺中学。学校旁边有两座宋代古砖塔,因此得名。
我和他考了所在初中的前两名。当时亲戚朋友都来家里祝贺,表哥也正好回来。
“光子,祝贺你考上了双塔寺中学重点班。”表哥递给我一个盒子和几本书。
“这是永生今年新推出的601金笔,”他说,“还有田英章的字帖。”
我一看,有唐诗三百首字帖,宋词三百首字帖,和别的古人诗词字帖。
“谢谢你,”我说。
表哥冲我眨眨眼:“好好练字,以后写情书用得上。”
“谢谢表哥。天又热了,什么时候再去水上乐园玩啊?”
“我不太有时间,很快就得回去上班了。”
“忙些什么呢?”
他不肯说,那就算了。
“你研究量子纠缠有什么进展?”表哥和我开起玩笑。
“进展很大,我已经读完了初三的电学。”我觉得我说这句话的时候也变得幽默了。
表哥听了一乐:“还要努力啊。”
我和王大平都在暑假里参加了双塔寺中学的选拔考试,又双双考上了创新班。为了让我学习不分心,父母要我住校,周末才回家。
高一快开学前的一个傍晚,我发现陈兰兰在楼下陪老太太散步。我一直看到她们进楼,才跳起来回到自己房间,开启了单片机。
等到快睡觉前,她才开了灯,进了自己的房间。她桌上台灯下,新增加了一个小鸟的造型。它有红色的尖嘴,眼睛后面一块脸蛋红扑扑的,很可爱。她又出去,可能是去洗漱了。一会儿她回来,我看到她拿着一个插头,对准摄像头就插过来。然后画面基本上就黑了。又过了一会儿,周围的几个光晕也没有了——她关灯了。
我拿出日记本。扉页上写着:“纠缠日记”,下面还有我练字后添加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我翻到最新一页,记录了一下。我感觉有一些感情闷在心里,却写不出来,我能够写出来的字句都太平淡了,不足以表达感情。想着那些我抄写的诗词,写得多美啊。
我关上灯,想着隔壁的她,慢慢地进入了梦乡。
第四章 天顶星门
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我梦见我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正是大白天中午时分。这儿处处都透着诡异。主要是各种物体的色彩太饱和了。绿叶特别绿,还有半透明的质感。路上的卵石都似乎发着荧光。
“可能是游戏场景。”我心想。
好像是为了证实我的想法,一个声音突然响起:“登录名。”它好像来自四面八方。
我回答说:“我还没有注册名字。”
“请自己命名。”
“冷光。”
“已经被占用,请另外选一个。”可能是一个很流行的游戏吧,选个名字不容易。
“陈兰兰”。
“已经被占用,请另外选一个。”
“量子纠缠。”
“通过。”
我前面出现了一个闪着光的箭头,我就跟了过去。
三转两转,来到了一排平房前。房前有个牌子,写着“学院办公区”。箭头又闪了几下,消失了。我停下左看右看,也不知该去哪里。
这时候有个中年人走过来。他穿着格子衬衫,深蓝色裤子和黑皮鞋,端着一杯咖啡。
他看到我在那儿迟疑,就问:“你找谁?”
我摇摇头。我看起来肯定的是一副迷路的样子。
他似乎来了兴趣,问我:“新来的?你想学东西吗?”
我又点点头。
“跟我来。”
他带我走到一个房间前面,推开门走进去。那儿看起来是一个办公室的样子。靠门有两张成直角摆放的雕花木椅,半环抱着一个玻璃面木茶几。房间中间有办公桌,办公椅,靠里有橱柜。靠墙有很宽的书架,上面主要是书,还放着一些摆设。墙上挂着几幅画。
“请坐。”他指着靠门的雕花木椅。“你叫什么名字?”
“量子纠缠。”
“量子纠缠?你年龄不大吧。”
可能是他从我声音听出来的吧。我点点头,说:“十五岁。”
“我叫天顶星门。你想学物理吗?”
我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在游戏里面不是应该学习武功吗?或者学习医术好治疗受伤的侠客?怎么他问我要不要学物理。我又一想,反正是在游戏里面,百无禁忌。
“我想学写诗。”
“你为什么想学写诗?”
我坦白地说:“我喜欢一个女神,我就想给她写诗。”
他微微一笑,眼睛眯上了:“喜欢女生啊。正巧,前不久我刚研究过写诗。”
他又道:“我教通用哲学。哪里都能用上。物理也好,写诗也好。但是呢,你要是想学好通用哲学,最好是完全相信我说的话。我可以慢慢地让你信服,也可以加速这过程,这样容易点。为此我可以向你透露,我是天顶星人。”
天顶星门。天顶星人。“请问天顶星在哪个星座?肉眼可见吗?”我问。我是科学爱好者嘛。
“它不在天上,它是地球的平行世界。在另外一个维度上。”
是量子力学里面说的多世界或者平行世界?“那你穿越时空了吗?”
“没有,我们只利用量子通信,偷偷地和地球的互联网连接。我们的世界和你们的世界差不多,祖先是一个,但是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我也见怪不怪。“请问我需要拜师吗?”我问道。
“你学了通用哲学之后,若是心里相信,就是我的门下。”
“谢谢。”
他走过来坐到我旁边的背靠侧墙的雕花木椅上。
“通用哲学是建立在大脑研究的基础上的。大脑是天地的造化,它有一个通用学习机制。小鸟用它学习飞翔,小马用它学习走路。人用它学习语言,学习知识。”
听起来好像常识。我就点点头。
“大脑由神经元组成。兴奋的神经元发出电脉冲,电脉冲通过神经连接去刺激别的神经元,提高它们的兴奋度。”
我又点点头。
“如果目的神经元的兴奋度也超过阈值开始发射电脉冲,那么这些神经连接就被增强。这一简单的机制,就是通用学习机制。”
听起来很简单。我又点点头。
“相似的东西引起相似的神经反应,这就导致抽象和概念的形成。比如看到大狗小狗黑狗白狗,如果相同的一组神经元发生兴奋,发射电脉冲,就产生了“狗’的概念。“
“你知道人为什么有很长的童年?”天顶星门问我。
“为什么?”我问。
“因为需要在大脑里建立非常多的概念。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语言可以帮助学习和建立概念,但是语言本身也需要学习。”
“小孩观察这个世界,进行抽象。开始时是粗略的,比如把人分好人坏人这两个概念。长大了,才分出各种不同情况,这是为了能够区别对待,少犯错误。”他继续道。
“单个的,和别的事情没什么联系的概念,是很难学、很占地方的。如果两个概念之间能发生联系,那就可以少占地方。人脑就奖赏这种发现,此时人就会特别高兴。学习的乐趣就来自这里。”
他可能见我正在发呆,就说:“我讲个笑话。我年轻时和女朋友手拉着手上街买东西,她走得飞快。我不喜欢走得快,就拖在后面半步远。她不高兴地转过头对我说:‘不要拉我的后腿’。”
我不禁笑了起了。他满意地眯起眼睛,说:“你看,你听懂了这笑话,就很高兴。所谓听懂了笑话,就是在看起来无关的概念之间,建立了联系。这时大脑就很高兴。”
他又说:“最近一个很火的人,叫伊隆.马斯克。别人请教他,说一个成年人很难学新东西,为什么他能够学得那么快。他说,如果你学的东西不能和已经知道的东西联系起来,那么你就不可能记住。”
第五章 都是套路
他站起身来,说:“现在我教你从通用哲学推导出来的学习方法,叫作‘都是套路’。有些事你看起来很难,别人做起来举重若轻,乃是因为他们熟悉本专业的套路。学习做事,从学套路开始最是捷径。”
他从书架上拿下来一个暗红色的檀木盒,走过来,把木盒放在木茶几上。一打开,顿时一股檀木清香飘出。他从里面拿出了一叠纸,放在茶几上。我一看,第一张是个封面,用钢笔楷书工工整整地写着:“写给远山幽涧的诗”。他拿开第一张,翻过来放在旁边。下面一张上写着的一首诗,分成了上下两段。他大概猜到我的想法,说:“其实不是一首诗,是两首。”
第一首是:
我想要攀登位于你心中的那座珠穆拉玛,
祈求有一天我能到达那雪山之巅。
也许我会牺牲在风雪交加的征途,
那就让风雪将我埋藏在你的心间。
第二首是:
我相信这儿有一座珠穆拉玛,
她隐藏在重重的云雾之间。
我独自走上风雪交加的征途,
祈求有一天能到达那雪山之巅。
“这第二首是我写的。借用了第一首里面的意境。”
这倒是解开了我的疑问,因为两首之间有不少的重复。
他又把第二张纸翻过来放在旁边第一张上面。下面这张纸上是一首短诗,
《江南》
江南又六月,莲花婷婷立。
别乡久难回,报以相思泪
这首诗读起来好像还好,就是不太押韵。也没有对仗。他微微一笑:“这是我初学写诗时的三分钟命题速写练习。”他起身又走到书架前,抽出了一本薄书,回到木椅上坐下。是一本《唐诗三百首》。他翻到一首诗,用手指着念给我听,
《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我说:“这两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我很熟悉,我有一本天文科普书,书上引用了这两句。寥寥几句,就把意境写出来了。令人神往。”
他赞许地点点头,说:“这首诗意境是极好的。第二句的一个‘垂’字,一个‘涌’字,都是传世之作。今天我们就来参考这首诗来学习。”
“还记得前面学的通用哲学教我们的学习方法吗?”他抬眼看着我。
“是,‘都是套路’。”
他满意地眯眼笑了笑:“这首‘沙鸥’的诗,便有一个套路。你看,第一句交代时间、地点。第二句描写环境。第三句想起以前的事。第四句展望未来或者抒发感情。”
“是古诗里面的八股文?”
他点点头,继续道:“我们常常把八股文当成贬义词,其实它是好东西,是套路入门。学到套路了才能批判、提高,否则都无从谈起。你看李白的诗也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他又从那《唐诗三百首》里翻到两首,指给我看第四句,“‘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他笑道:“当然我们这样说好像是对诗人不敬。其实不然。你能创造一种套路,你就是大师。有个欧洲人总结说戏剧情节有120种套路。又有人总结说小说有36种套路。而写英雄之旅的小说,就主要是有一种套路。你如果只写一篇小说,就只需要学一种套路。写诗也一样。”
他又翻到前面去指给我看那篇《江南》:“你看,这首三分钟速成的诗,就用了这个套路。清清楚楚。杜甫如果泉下有知,也要感觉欣慰。”
“平仄也都是套路。今天我们先不学,只是读几遍,看看有没有抑扬顿挫。”
我问:“押韵有没有套路?”
“当然有。但是我们不一定需要学了浪费脑细胞。这儿有个速成的办法。”
说完,他在茶几上按了几下,木茶几上盖的玻璃变成了一个电脑屏幕。他调出了一个《中华新韵十八韵》的网页。
他指着网页说:“这是一份韵表。写诗的时候,找不到字用,就去韵表里找。”
“这样岂不是取巧?”
“取巧怎么啦。套路就是取巧。你怎么知道李白杜甫,没有偷偷藏着一份韵表?什么都靠头脑记忆,是不行的。”
李白杜甫暗藏着一份韵表?仿佛看出了我的疑惑,他说:“我告诉过你我是天顶星人。我给你讲个故事。从前,有一个有名的画家,他画画不用笔,只用调色刮刀,号称颜色更鲜艳。他画的欧洲小镇栩栩如生,你知道怎么着,他家地下室都是用坏的投影仪。”
“投影仪?干什么用的?”
“把照片投影在画布上,然后涂色即可。”
我觉得头上被浇了一瓢水,瞬时醒悟。“那么很多名人,也只是精通套路了?”
“要不要我告诉你,当年欧洲人之所以悟出画画的透视法,乃是因为他们把景物用透镜成像在暗室的画布上?”
我发了一会儿的呆,说:“你说了这些,我怕以后会失去对名人的景仰。如果世界都这样无趣,也太可悲了。”
“哈,你知道为什么文人相轻?还不是因为,你会的我也会。”
“不过,好在我们不能精通所有的专业方向,所以还是有足够多的东西让我们欣赏。有一个数学家张益唐说,对古诗文最欣赏的时候就是半懂不懂的时候。就算本专业之内,对不同的了解深度也有不同的可欣赏的东西。”
“最后,人类这种微不足道的物种,创造出了文明这种新事物,这件事本身也很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