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洋诞生起因: 1883年法军攻占顺化后,印度支那联邦总督杜美面临棘手难题:墨西哥鹰洋占据当地流通量的72%,美国贸易银元占18%,而法国本土货币不足5%。这种现象严重威胁殖民统治的经济基础。殖民当局发现,每枚墨西哥鹰洋含银90%、重27克,其精良铸造工艺与稳定成色赢得市场信任。法国财政部1884年提交的《印度支那货币改革方案》明确指出:"必须用法兰西银元取代外国货币的统治地位"。
坐洋登场:为对其它帝国宣示殖民地主权,1885年巴黎造币厂启动特别铸造计划,刻意将坐洋重量定为27.215克,含银量提升至90.3%,形成对墨西哥鹰洋的技术压制。这种"超重银元"策略立竿见影,据河内海关记录,至1887年坐洋流通量已占北圻地区的58%。殖民当局随后颁布《货币专营令》,规定所有关税、地租必须以坐洋缴纳,迫使民众兑换法国银元。
中法之战后,清朝政府急着想和法国和好,所以就签了个特别吃亏的条约,把好多权益都给让出去。以前,法国人一直渴望得到的蛮耗,最终被设为对外开放的商港。后来,蛮耗这里还搞了个蒙自海关的分部,就是蛮耗分关。那时候,铁路、汽车、电报电话这些新鲜玩意儿,还有工厂、高效的采矿行业、西医诊所、教堂、洋学堂等等,一下子在云南全面开花。
1889年,蒙自设立通商口岸;1901年,连通中国与法国殖民地印度支那的滇越铁路开始动工,被称为“坐洋”的法属印度支那贸易银圆大量流入云南境内一股子全都涌了进来,筑路工人领取工资均为坐洋。在蒙自海关1899年报告中,坐洋占云南边境贸易结算的43%。个旧锡矿工人每月领到的坐洋工钱,经马帮运往昆明可溢价2%。这种溢价源于其稳定的含银量:同期各省龙洋成色在85-89%间波动,而坐洋始终保持在90%。在暂时的货币战争中蠃得一局。
1907年,清未成立最晚的云南造币厂竣工,根据《富滇新银行档案》的统计,云南造币局历年铸造的光绪元宝和宣统元宝合计8398115.4元,其中壹圆主币为2892539枚、半圆10864544枚、贰角371522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贸易银元等外币对云南金融环境的冲击,但却无力扭转根本局面。
民国 《外交部驻云南特派员公署档案》 记载:云南全省仅1908年至1912年五年间,累计从越南和香港两地运如印度支那银币 5049147元,运出18700元,净运入5030447元,占运入各种银元的首位。法属印度支那贸易银圆还凭借自己的市场主导地位,规定云南龙洋和四川龙洋在与其兑换时,需要进行二至八分不等的补水,由此又获得了巨大的铸币收益。虽然清廷拒绝了法国在云南开设东方汇理银行分行的要求,但实际上云南金融早已被其操纵,银两外流严重。
辛亥革命后,坐洋做为云南的货币地位已无可动摇,云南造币厂仅象征性铸造了少部份一元主币,专铸半圆新龙。(个人认为民国初并非银料短缺而不铸一元,而是坐洋在当地人心地位巳无法动摇)打不过就加入,云南政府认可坐洋地位,通过锡矿和其他矿产的贸易,广吸坐洋做为主币或银料,再铸新龙半圆。劣币驱良币的规律开始上演了。
1927年龙云主政云南后,正式确定以半开银币为本位货币,税收改征滇铸半开银元,但在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仍然继续流通使用各类银元。但高成色的坐洋已开始被收藏起来,愈或者做成了纽扣成为民族的傍身钱。惜用了。
随着种种国际因素,法国坐洋的好日子已到头了,1937随着战争的来临,坐洋停铸了。
建国后至8/90年代,坐洋在当地百姓心中地位仍然还很高,在银行收兑,钱币市场交易中,曾经价格高于袁大头。但在之后的岁月里,如同他的帝国主人一样,荣光慢慢褪去。




坐洋登场:为对其它帝国宣示殖民地主权,1885年巴黎造币厂启动特别铸造计划,刻意将坐洋重量定为27.215克,含银量提升至90.3%,形成对墨西哥鹰洋的技术压制。这种"超重银元"策略立竿见影,据河内海关记录,至1887年坐洋流通量已占北圻地区的58%。殖民当局随后颁布《货币专营令》,规定所有关税、地租必须以坐洋缴纳,迫使民众兑换法国银元。
中法之战后,清朝政府急着想和法国和好,所以就签了个特别吃亏的条约,把好多权益都给让出去。以前,法国人一直渴望得到的蛮耗,最终被设为对外开放的商港。后来,蛮耗这里还搞了个蒙自海关的分部,就是蛮耗分关。那时候,铁路、汽车、电报电话这些新鲜玩意儿,还有工厂、高效的采矿行业、西医诊所、教堂、洋学堂等等,一下子在云南全面开花。
1889年,蒙自设立通商口岸;1901年,连通中国与法国殖民地印度支那的滇越铁路开始动工,被称为“坐洋”的法属印度支那贸易银圆大量流入云南境内一股子全都涌了进来,筑路工人领取工资均为坐洋。在蒙自海关1899年报告中,坐洋占云南边境贸易结算的43%。个旧锡矿工人每月领到的坐洋工钱,经马帮运往昆明可溢价2%。这种溢价源于其稳定的含银量:同期各省龙洋成色在85-89%间波动,而坐洋始终保持在90%。在暂时的货币战争中蠃得一局。
1907年,清未成立最晚的云南造币厂竣工,根据《富滇新银行档案》的统计,云南造币局历年铸造的光绪元宝和宣统元宝合计8398115.4元,其中壹圆主币为2892539枚、半圆10864544枚、贰角371522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贸易银元等外币对云南金融环境的冲击,但却无力扭转根本局面。
民国 《外交部驻云南特派员公署档案》 记载:云南全省仅1908年至1912年五年间,累计从越南和香港两地运如印度支那银币 5049147元,运出18700元,净运入5030447元,占运入各种银元的首位。法属印度支那贸易银圆还凭借自己的市场主导地位,规定云南龙洋和四川龙洋在与其兑换时,需要进行二至八分不等的补水,由此又获得了巨大的铸币收益。虽然清廷拒绝了法国在云南开设东方汇理银行分行的要求,但实际上云南金融早已被其操纵,银两外流严重。
辛亥革命后,坐洋做为云南的货币地位已无可动摇,云南造币厂仅象征性铸造了少部份一元主币,专铸半圆新龙。(个人认为民国初并非银料短缺而不铸一元,而是坐洋在当地人心地位巳无法动摇)打不过就加入,云南政府认可坐洋地位,通过锡矿和其他矿产的贸易,广吸坐洋做为主币或银料,再铸新龙半圆。劣币驱良币的规律开始上演了。
1927年龙云主政云南后,正式确定以半开银币为本位货币,税收改征滇铸半开银元,但在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仍然继续流通使用各类银元。但高成色的坐洋已开始被收藏起来,愈或者做成了纽扣成为民族的傍身钱。惜用了。
随着种种国际因素,法国坐洋的好日子已到头了,1937随着战争的来临,坐洋停铸了。
建国后至8/90年代,坐洋在当地百姓心中地位仍然还很高,在银行收兑,钱币市场交易中,曾经价格高于袁大头。但在之后的岁月里,如同他的帝国主人一样,荣光慢慢褪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