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吧 关注:126,570贴子:1,176,866
  • 10回复贴,共1

古法建盏制作探索,湿坯上釉的普及率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想做好陶瓷很讲究细节,很多工艺如今成了噱头。有一些似是而非,有一些只是发展初级阶段中使用的方法,想深刻了解一件事物,得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建盏制作也是如此,切不可以偏概全。
今天想说的是“湿坯上釉”,实验过,厚胎风干得比较好的坯子也能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不好挂釉,容易捏碎,如果釉水的水占比大可能上完釉静置一会就趴了……
很多老盏的内底比较薄,如果坯子没素烧上釉极容易穿透。
从一些有字的垫饼看,坯子的硬度很高,绝非湿坯所能做到。
从现存生烧品烧成温度看,坯子的烧成温度普遍高于釉面温度。(如图,坯子已经鼓包,釉面还是陶)
旁观其他窑口和文献记载,自古都有素烧工艺,比如,唐代巩县窑等制作工艺有先素烧,然后再上釉加工成瓷。《中国陶瓷史》。
至于建盏的“古法制作工艺”是不是用湿坯上釉,无从考证。也许有,但大概率是坯子比较厚的民窑器,而且普及率不可能太高。
想做精致做薄做规制高的建盏,极大概率需要素烧。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4-26 15:24回复
    湿胚上釉作为曾经的工艺,基本已经被素烧上釉代替了,当然也有部分匠人坚持湿胚上釉工艺,不过烧的好的并不多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5-04-26 16:30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认真的匠人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4-26 17:41
      收起回复
        有理有据,练老师做为师傅保守严谨用了大概率,其实供御底款等精美的盏就是素烧后上釉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5-04-26 20:24
        收起回复
          如果严谨较真,古代素胚可不是用电炉子烧的,现在用科技取了巧,已经占大便宜了,就没必要反手说老工艺是噱头了吧
          要那么论,电汽烧也能说柴烧是噱头,陶瓷发展初级阶段使用的方法,数控压修胚也能说手拉胚是噱头,不断叠科技肯定可以更精美,但这好像不是陶瓷市场追求的东西,掏钱的主,更喜欢用古旧老法,费时费力做出来的东西。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4-26 21:4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