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建吧 关注:15,925贴子:736,550

洛邑古城一期续建之河南府文庙现状2025年4月20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河南1楼2025-04-21 08:31回复

    河南府文庙前驮碑的赑屃,目前石碑不知所踪,赑屃的头也有损坏。


    IP属地:河南2楼2025-04-21 08:40
    回复

      棂星即灵星,是天帝座前三星,为天上之天田星,用于文庙乃是推崇孔子可比上天,又因灵星“主得士”而和官学功能相合。宋时因“王者居象之,故以名门”。棂星门使用等级规格只限于高等级祭祀性的建筑。棂星门是文庙建筑群中轴线上的牌楼式木制或石结构的重要建筑,一般以石构居多,雕刻装饰较为精美,主见于上下石枋和坊心边框。民间枋上多采用浮雕技法雕刻龙凤题材,次间枋上浮雕卷云,祥禽瑞兽、祥花瑞草等装饰,民间坊顶部不施装饰或施宝顶。
      目前有疑似灵星门底座散落,因为国家级文物单位,让新增加建筑,这些应该都不会再复原。


      IP属地:河南3楼2025-04-21 08:49
      回复

        这个挖的大坑应该就是泮池又称泮水,是地方官学标志。位于棂星门前面,或位于棂星门后面。一般为半圆形,壁为石砌。泮池池边及桥上均施望柱、栏板,栏板一般为整石,不施雕刻。由于古代帝王立学名“辟雍”,四周环水,中央建堂,俯瞰如玉璧。诸侯所设学校在等级上低于皇帝,因此只能以半水环之,故称“泮水”。泮池上的石桥也称泮桥,或泮水桥,文庙泮桥拱度很大,不适合走路,其作用不在交通,重在寓意。在科举取士的时代,跨过泮桥,就象征着登仕的第一步,所以学生入学也称为“入泮”或“游泮”,泮桥也称“状元桥”,,,这些应该都会保持现状不会复原


        IP属地:河南4楼2025-04-21 08:52
        回复


          IP属地:河南5楼2025-04-21 08:54
          回复

            文武官员到此下马”碑,按照建筑对称,应该东西各一个碑,但目前只残留东侧的下马碑,相当于古代的停车场位置。


            IP属地:河南6楼2025-04-22 08:32
            回复
              河南府文庙从历史记载来看,曾有许多重要建筑,但如今已不复存在。以下是历史上存在、现今缺失的主要建筑,按中轴线从南到北的顺序梳理:
              ---
              **一、前导礼仪建筑(中轴线最南端)**
              1. 琉璃照壁
              • 原为文庙入口标志,正南面有琉璃三彩“双龙戏珠”浮雕,与棂星门形成呼应。
              • 现状:1930年代被拆除,仅存遗址。
              2. 棂星门
              • 象征孔子地位的礼仪牌坊,门楣悬挂“河南府文庙”木匾,两侧有河图洛书彩塑浮雕。
              • 现状:1970年代被文明街小学拆除,用于修建教学楼。
              3. 泮池与石桥
              • 半月形水池上跨拱形石桥,桥身刻“泮水生香”,象征儒家教化。
              • 现状:与棂星门同期被毁,仅存遗址。
              4. 乡宦祠、文昌祠
              • 位于棂星门后东西两侧,供奉地方贤士与文昌帝君。
              • 现状:无存,但被列入未来修复计划。
              ---
              **二、主体建筑群周边缺失**
              1. 圣时门/弘道门
              • 进入主殿区的礼仪门,用于区分外朝与内殿空间。
              • 现状:已消失,未见于现存记载。
              2. 东西牌坊群
              • 包括“道冠古今坊”“德伴天地坊”“金声玉振坊”等,彰显孔子思想的至高地位。
              • 现状:完全损毁。
              3. 奎文阁
              • 原为藏书楼,类似曲阜孔庙的规制。
              • 现状:地方文庙简化后未保留。
              ---
              **三、后部教育与祭祀建筑**
              1. 尊经阁
              • 位于明伦堂后,存放儒家经典,清代顺治年间增建。
              • 现状:无存,遗址或埋于现代建筑下。
              2. 居仁斋、明善斋等四大斋房
              • 明伦堂两侧的教学场所,供学子修习“仁、善、博文、约礼”。
              • 现状:完全损毁。
              3. 启圣王殿
              • 祭祀孔子父亲的殿堂,常见于大型文庙。
              • 现状:河南府文庙未保留。
              ---
              **四、其他特色建筑**
              • 钟楼、鼓楼:用于礼制报时,现无遗迹。
              • 神厨、斋宿:准备祭品与祭祀前斋戒的场所。
              • 碑亭群:如十三碑亭,纪念历代修缮,现仅存零星石碑。
              ---
              **消失原因**
              1. 战乱破坏:1944年日军轰炸导致大成殿受损,其他建筑在战火中逐渐损毁。
              2. 现代占用:文明街小学长期占用,拆除棂星门、泮池等建教学楼。
              3. 历史变迁:科举制废除后,文庙功能衰退,建筑被改建为学校、产婴堂等。
              目前,洛阳市已启动修复工程,计划恢复部分遗址(如琉璃照壁、乡贤祠等),但多数建筑仅能通过标识展示历史原貌。


              IP属地:河南7楼2025-04-22 08:32
              回复
                **河南府文庙现存与消失的建筑梳理(从南到北)**
                ---
                **一、现存建筑(截至2025年)**
                1. 戟门(最南端)
                • 位置:中轴线前端,现存最早的建筑。
                • 特点:明代遗构,砖木结构,悬山式屋顶,檐柱下有覆莲石柱础。
                • 左右:东、西掖门(清代风格小门)。
                2. 大成殿(中轴线核心)
                • 位置:戟门以北,建于清代。
                • 特点:面阔五间,歇山式屋顶,殿前有月台和高浮雕二龙戏珠石板。
                • 左右:东庑、西庑(清代廊房,供列孔子弟子及贤哲)。
                3. 明伦堂(最北端)
                • 位置:大成殿以北。
                • 特点:清代建筑,原为讲学场所,面阔五间,悬山式顶。
                4. 其他现存:
                • 名宦祠、乡贤祠:位于戟门东西两侧,清代重建,祭祀地方贤士。
                ---
                **二、历史上存在但已消失的建筑(从南到北)**
                1. 琉璃照壁(最南端起点)
                • 位置:正对文庙大门,原为三彩双龙戏珠浮雕墙,现仅存遗址。
                • 左右:东西门楼(已毁)。
                2. 棂星门
                • 位置:琉璃照壁后,原为三间牌楼,门楣悬“河南府文庙”木匾,两侧有河图洛书浮雕,1970年代被拆建教学楼。
                3. 泮池与石桥
                • 位置:棂星门后,半月形水池上有拱桥,刻“泮水生香”,1970年代与棂星门一同被毁。
                • 左右:乡宦祠、文昌祠(原为祭祀地方贤士和文昌帝君,现无存)。
                4. 弟子祠、圣贤祠
                • 位置:戟门后的甬道两侧,祭祀孔子弟子(如子路、颜渊)和历代贤哲(如程颢、朱熹),现无存。
                5. 尊经阁
                • 位置:明伦堂后,清代存放儒家经典的建筑,现遗址或被现代建筑覆盖。
                6. 四大斋房
                • 位置:明伦堂甬道两侧,清顺治年间建的居仁斋、明善斋、博文斋、约礼斋,现无存。
                ---
                **三、左右对称的消失建筑**
                • 东侧:道冠古今坊、礼门(青石圆门)。
                • 西侧:德伴天地坊、贤关(青石圆门)。
                • 其他:钟楼、鼓楼、神厨等祭祀配套建筑,均已消失。
                ---
                **总结差异**
                河南府文庙历史上是六进院落的宏大建筑群,包含祭祀、教育、礼仪等多种功能,但因战乱(如日军轰炸)、现代占用(如小学扩建)等原因,仅剩戟门、大成殿、明伦堂等核心建筑。目前洛阳市正通过环境整治和遗址标识,逐步恢复历史格局。


                IP属地:河南8楼2025-04-22 08:33
                回复
                  ---
                  **河南府文庙历史简介**
                  始于千年,传承儒风
                  河南府文庙的历史可追溯至宋代,最初是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金元时期,这里改建为文庙,成为祭拜孔子和开展官办教育的核心场所。历经明清多次重修扩建,文庙逐渐形成六进院落的宏大格局,集祭祀、教育、文化传播于一体,见证了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兴盛。
                  建筑瑰宝,古韵犹存
                  现存建筑以戟门、大成殿、明伦堂为核心:
                  • 戟门:明代遗构,悬山绿瓦,檐柱覆莲石础,保留了宋元建筑的独特技法。
                  • 大成殿:清代重建,歇山式屋顶,殿前月台高浮雕“二龙戏珠”,曾是祭孔大典的核心场所。
                  • 明伦堂:清代讲堂,曾是学子研习儒家经典的“课堂”,现为清代硬山灰瓦建筑。
                  历史上,文庙中轴线还曾有琉璃照壁、棂星门、泮池石桥等,可惜多数毁于战乱和现代占用。
                  沧桑岁月,浴火新生
                  • 战火洗礼:1940年日军轰炸毁坏大成殿西半部,1944年沦为日军司令部。
                  • 现代重生:解放后长期作为小学使用,部分建筑被拆除建教学楼。200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2007年启动修缮,逐步恢复历史风貌。
                  文化使命,古今相承
                  作为中原地区重要的儒学中心,文庙曾培养无数人才,朱熹《河图赞》《洛书赞》石碑仍存于此。如今,它不仅是研究古代教育和建筑艺术的“活化石”,更肩负着弘扬传统文化的新使命。
                  ---


                  IP属地:河南9楼2025-04-22 08:34
                  回复
                    朱熹《河图赞》全文
                    朱熹的《河图赞》是宋代为阐释“河图”哲学内涵所作的一篇韵文,全文如下:
                    > 河之图兮开天地赜,
                    > 五十有五兮阴阳相索。
                    > 惟皇昊羲兮肇端乎神,
                    > 尽心妙契兮不知其千万年之隔。
                    ---
                    注释与背景
                    1. 开天地赜(zé):
                    指河图揭示了天地间深奥的道理。“赜”意为精微深奥。
                    2. 五十有五:
                    河图总数为五十五,由天数(1、3、5、7、9)和地数(2、4、6、8、10)相合而成,象征宇宙生成与万物化育。
                    3. 惟皇昊羲:
                    赞颂伏羲(昊羲氏)依据河图开创八卦,奠定中华文明之基。
                    4. 妙契千万年:
                    强调河图蕴含的真理跨越时空,与伏羲的智慧遥相呼应。
                    ---
                    历史保存
                    • 该赞文原刻于清代河南知府张汉所立的“河图洛书碑”上,碑石于2010年在河南府文庙(今洛阳老城)地下出土。
                    • 碑刻形制为圜首一体,尺寸约长181厘米、宽70.5厘米,保存完好,现存朱熹手书原拓。
                    ---
                    思想意义
                    《河图赞》以简练语言概括了河图作为“宇宙密码”的哲学价值:
                    • 宇宙观:以五十五数象征阴阳交感、天地运行之道。
                    • 文化溯源:将伏羲奉为“人文初祖”,凸显河图在儒家道统中的地位。


                    IP属地:河南10楼2025-04-22 08:34
                    回复
                      河南府文庙现存及历史碑文大全梳理
                      河南府文庙(今洛阳老城)作为中原地区重要的儒学遗存,其碑刻记录了从宋至清代的文庙历史、祭祀文化及修缮历程。以下为已知碑文分类整理,综合多份考古报告及文献记载:
                      ---
                      **一、核心儒学碑刻**
                      1. 朱熹《河图赞》《洛书赞》碑
                      • 内容:宋代朱熹所作,以韵文阐释河图洛书的哲学内涵,如“河之图兮开天地赜,五十有五兮阴阳相索”。
                      • 背景:清康熙年间河南知府张汉主持刻立,2010年于文庙地下出土,碑体保存完好,现为重要展陈文物。
                      2. 《孔子入周问礼乐至此》碑
                      • 内容:记载孔子赴洛阳向老子问礼的典故,碑文为“孔子入周问礼乐至此”九字,清雍正五年(1727年)立。
                      • 背景:张汉书丹,洛阳县令郭朝鼎刻立,现存于洛阳瀍河区东关大街,与文庙历史关联密切。
                      ---
                      **二、历代重修及祭祀碑记**
                      1. 明清重修碑
                      • 清乾隆二十七年重修碑:记录乾隆时期文庙修缮细节,局部字迹斑驳但主体清晰。
                      • 雍正、康熙时期重修碑:记载文庙在明清两代的扩建与维护,现存残碑。
                      2. 名宦祠、乡贤祠碑
                      • 内容:祭祀地方贤士与官员,如“先儒清献陆龙其之位”“先贤公哲哀之位”等牌位碑刻,字体风格各异。
                      • 现状:部分石牌位出土于2010年修缮工程,现存于文庙展区。
                      3. 三程(程颢、程颐)相关碑刻
                      • 《宋儒程伯温先生墓》《程伊川先生墓》等碑:张汉主持修复并题写,原存于伊川程园,部分碑文与文庙儒学传承相关。
                      ---
                      **三、建筑与功能标识碑**
                      1. “奉旨,文武官员到此下马”碑
                      • 位置:原嵌于文庙东墙,彰显文庙的官方权威。
                      • 现状:部分残片存于老城区文物库房。
                      2. 泮池“泮水生香”石刻
                      • 内容:原刻于泮池石桥中央,象征儒家教化,1970年代与棂星门同期被毁,现存遗址标识。
                      3. 棂星门题额及对联碑
                      • 内容:门楣“河南府文庙”木匾,两侧对联“德配天地,道冠古今”,门楼遗址现存石础。
                      ---
                      **四、其他重要碑刻**
                      1. 《新建学宫崇圣殿碑记》
                      • 内容:记录清代学宫增建过程,张汉撰文并书丹,现存残碑。
                      2. 《重修洛阳上清宫记》
                      • 关联:张汉在任期间对洛阳多处古迹的保护,虽非文庙本体碑刻,但反映其文化治理理念。
                      ---
                      **总结与现状**
                      河南府文庙碑文体系以儒学经典、历史事件、建筑修缮为核心,现存碑刻多为清代遗存,集中于张汉时期的文化复兴工程。由于战乱与近代占用,多数碑刻仅存残片或遗址标识,但2010年出土的“河图洛书碑”等文物为研究提供了关键实物。目前洛阳市正通过遗址复原和数字化展示,逐步重现文庙碑林的历史全貌。
                      提示:如需查看碑刻细节或完整碑文,可参考洛阳文物局《河南府文庙考古报告》及《河洛地区张汉现存遗碑辑略》。


                      IP属地:河南11楼2025-04-22 08:35
                      回复











                        IP属地:河南12楼2025-04-22 08:47
                        回复
                          文庙是古人专门祭孔子的庙宇。河南府文庙位于老城区丽景门街道文明街中段,始建于金、元时期,后经多次重修,清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发展到最大规模,之后逐渐衰落,先是被部分征用建民居,后因府学停办改为“产婴堂”、明德中学,抗战时期沦为日军驻洛警备司令部,抗战胜利后仍为明德中学,1947年停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里成了文明街小学。2006年,文明街小学择地搬迁,我市先后多次对河南府文庙进行保护修缮,使其主要建筑得到有效保护。
                          据《洛阳县志》记载,河南府文庙由南向北呈台阶式上升,沿中轴线向两边展开:正南是一座琉璃照壁,左右有东西门楼,依次向北是棂星门、泮池、石桥、戟门、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等;泮池两旁是名宦祠、乡贤祠,戟门与大成殿之间东西两侧为东西庑。整个建筑群布局严谨、层次分明、结构规整、庄重大方。
                          “河南府文庙的建筑形制完全按照传统文庙的建筑格局展开,文庙形制中,以大成殿和明伦堂为主体建筑、沿中轴对称及台阶式上升的建筑空间特点得到了较大的保留。”老城区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河南府文庙自金、元创建以来,经明、清两代修缮,现存建筑戟门为明代遗构,大成殿为清代遗构,其余建筑(东西掖门、名宦祠、东庑、西庑、明伦堂)均为清代建筑风格。
                          即将实施的河南府文庙院落环境整治项目,将合理整修河南府文庙院落铺装、排水、景观及院墙,进一步消除安全隐患,给文物建筑良好的保存环境,间接保护文物本体建筑。同时,还将依托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对河南府文庙缺失的重要建筑进行遗址标识展示。
                          对河南府文庙实施院落环境整治后,洛阳市还将打造以河南府文庙为主,以妥灵宫、鼓楼、四眼井、玉虚书院、孟庐陵故居等文物、遗址为辅的府文庙片区,并结合历史建筑、人文景观、历史故事将府文庙片区与洛邑古城景区串联起来,植入“文化场景+研学书院+艺术展览”综合业态,为游客提供内容更加丰富的旅游体验。


                          IP属地:河南13楼2025-04-22 09:26
                          回复
                            洛邑古城未来十年规划畅想:
                            ---
                            **1. 空间扩容:从“点”到“面”,打造超级古城集群**
                            • 一期续建:2025年前后,文峰塔片区续建完工,新增高端民宿、艺术展馆、异域风情街区,护城河水系贯通,游客能划船看城墙夜景,体验“金元古城”的烟火气。
                            • 二期三期:2028年左右,古城向西、北拓展到府文庙、道尊街,面积从300亩扩大到3平方公里。复原“九街十八巷七十二胡同”的老城肌理,街巷里藏着非遗工坊、汉服妆造店、老字号小吃,就像走进活的历史博物馆。
                            • 大片区联动:2030年前后,洛邑古城与隋唐洛阳城中轴线、铜驼暮雨、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连成一片,形成“一横三纵”文化体验区。游客半天逛洛邑,半天游隋唐,晚上还能在瀍河边的民国风街区喝咖啡。
                            ---
                            **2. 业态升级:从“拍照打卡”到“深度沉浸”**
                            • 汉服宇宙:全城汉服自由!景区内外遍地是汉服租赁店,妆造一条龙,还能定制专属汉婚仪式。未来可能推出“数字汉服”,用AR技术让游客“穿越”到壁画里的盛唐。
                            • 夜游经济:护城河夜航、全息投影秀成标配,文峰塔上演沉浸式剧本杀,游客跟着NPC解密洛阳历史。凌晨2点的洛邑古城,美术馆通宵开放,年轻人围着篝火聊诗词。
                            • 非遗活化:非遗不止是展示,还能动手玩!游客学做唐三彩、敲洛阳鼓乐,甚至参与复原失传技艺。老匠人开直播带徒弟,非遗产品直通电商平台。
                            ---
                            **3. 科技赋能:让古城“聪明”又“好玩”**
                            • 元宇宙古城:2032年,戴上VR眼镜就能“云游”未开放的古建遗址,数字人在线讲解武则天在洛阳的故事。景区用AI预测客流,热门店铺提前手机排队。
                            • 智慧服务:停车不再头疼!App实时显示周边车位,无人接驳车随叫随到。厕所智能导引系统,高峰期自动调度保洁。AI翻译器解决外国游客沟通难题。
                            • 数据驱动:游客偏好被精准分析——爱汉服的推妆造套餐,带孩子的推荐亲子研学路线。商家根据实时数据调整商品,爆款牡丹文创隔天就能补货。
                            ---
                            **4. 民生融合:古城养活一方人**
                            • 原住民共生:老院子改造成精品民宿,居民当房东兼文化导览员。街边摊升级为“老城美食实验室”,浆面条、不翻汤标准化生产,直供全国连锁店。
                            • 就业新机遇:到2030年,预计带动10万人就业——汉服设计师、非遗传承人、夜间灯光师、研学导师等新职业层出不穷,本地年轻人不再“北漂”。
                            • 乡村振兴联动:周边村庄种牡丹、养蝎子供应景区,农家乐升级成“唐风田园综合体”,村民白天务农,晚上到景区演武皇巡游的群演。
                            ---
                            **5. 国际野心:要做世界级文化IP**
                            • 全球对标:2035年目标——东方版“威尼斯双年展”在洛邑举办,国际汉服设计大赛永久落户。古城里既有日韩茶道馆,也有意大利手工皮具店,文化混搭出奇效。
                            • 跨国合作:与罗马、京都等古城结盟,互推旅游线路。引进迪士尼团队做主题夜游,LV在文峰塔下办非遗联名秀。
                            • 学术高地:成立“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研究院”,吸引全球学者。考古现场开放参观,游客能亲眼见证新文物出土。
                            ---
                            **总结**:
                            未来十年的洛邑古城,会从现在的“网红拍照地”进化成“24小时不打烊的历史主题乐园”。白天逛非遗市集、穿汉服打卡,晚上看水幕电影、玩元宇宙剧本杀,住进老宅改造的智能民宿。本地人靠古城吃饭,游客来了不想走,外国朋友直呼“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别把老房子都拆了盖仿古楼,留住原汁原味的老城魂。


                            IP属地:河南14楼2025-04-22 09:50
                            回复


                              IP属地:河南15楼2025-04-22 14: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