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方舟吧 关注:1,887,156贴子:86,804,429
  • 6回复贴,共1

预言家和博士是同一个人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rt,假设博士无法找回记忆了,或者说只能在第三人称视角阅览这份记忆而无法体会自己当时的感受,那么还能认为预言家和博士是同一个人吗?可以分游戏内人物和玩家两个视角来看。巴别塔时期的恶灵划为预言家。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5-04-10 13:09回复
    考虑到现在有预言家、博士,后面还有终末地的管理员,终末地也可能会有方舟角色以某种方式登场,这种身份认知的梳理还是蛮重要,想看看大家认为怎么才叫能算作是同一人物。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5-04-10 13:13
    回复
      2025-08-20 11:44:0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巴别塔那个不是预言家,那个是思维被一定程度篡改的塔博
      我觉得不怎么算是同一个人,更像是继承者


      IP属地:加拿大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5-04-10 13:18
      回复
        这你得问编剧。不过我估计编剧自己都弄不明白,左右手互搏太多了,比如小特已经给预言家洗干净了,可博士后面醒过来还是能回想起一些记忆,剧情里也在讲什么始终如一,现在又说有凯尔希的D生物数据和她的全部记忆,能把凯尔希救回来。
        不过你要问我的看法的话,我觉得这只是一个自我认同的问题,比如说克隆人,我有着同样的身体同样的记忆,那我为何就不能是同一个人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4-10 13:57
        回复
          我“始终如一”,至于为什么能始终如一你别问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5-04-10 14:18
          回复
            大家伙也没必要骂这个骂那个的。
            首先,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具有固定不变的本质属性。提出“形式”(Form)决定本质,人的本质是“理性的动物”(Rational Animal),理性能力使人区别于其他生物
            他觉得本质先于存在,人的本质由某种先天属性(如理性、灵魂)定义。
            有一说一,终末地的再旅者设定很适合探讨这个问题
            然后是二十世纪,存在主义领头人萨特就说“人首先是存在,然后才定义自己”,没有预设的本质,人的本质由行动和选择塑造。
            他认为“存在先于本质,人通过自由选择创造自身”
            他的妻子波伏娃也强调“人的本质在与他人的关系中生成,尤其是性别身份的建构性。”
            总之存在主义认为“人无固定本质,自由与责任是核心,人通过“成为”(becoming)而非“是”(being)定义自己。”
            有一说一,我觉得这正是十四章博士回答的真正含意。
            还有就是唯物主义(Materialism)
            马克思认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受经济基础和阶级地位塑造。人的本质由物质构成或物质条件决定。老马的哲学都是冲着改变社会去的。这估计是不少人喷鹰角的理论原因
            但是吧,唯物主义的另一个分支神经哲学(Neurophilosophy):认为意识、自我均源于大脑活动,本质可还原为神经生物学过程。按这说法那前文明的人都可以算死过千次。
            至于唯心主义那就更是契合了。
            他们的核心观点就一个精神或意识是人的本质。
            柏拉图认为人的本质是灵魂,身体是暂时的容器,灵魂追求真理与永恒。
            黑格尔也说人的本质是“绝对精神”的显现,通过历史进程实现自我意识。
            总之唯心主义普遍认为人的本质是超越物质的精神实体或意识活动。
            我敢打赌,就源石,管理员与博士的设定而言,文案以后要是不把博士往这方面写。我就把“明日方舟”倒过来写
            至于中哲。
            受禅宗影响,在这方面一向主张“无我”。奎隆直接说菩提树下的自己与他人讲述的自己或许并无不同。跟他讨论“我始终如一”,他估计会说大班谛达,你何必关心之类的
            但奎隆仍然会回答,会解惑。(是不是有一点存在主义的韵味了)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4-10 14:59
            回复
              总而言之,我的意思。大家伙可以抱怨博士戏份少,描写不够的问题。
              但认为,文案觉得“没了记忆,还始终如一”,文案是不是个傻子。就没必要了
              文案可能只是与你的哲学观不符合而己。你应该骂文案是个疯子
              毕竟分析主义哲学家维特根斯因认为避免形而上学本质,通过语言分析探讨“人”的概念如何被使用。
              他估计会觉得“我始终如一”是语言游戏的结果,而非客观实在。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4-10 14: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