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逛贴吧,无意种看到一个吧友用符号大致画了一下“442菱形中场”和“442平行站位”的示意图,

我忽然悟了:
这个双后腰的阵型像不像中国古代战场上常用的“雁型阵”?
这个单后腰菱形中场阵型像不像古代战场上常用的“鱼鳞阵”?
我来尝试用古代兵法来简单分析一下这两种阵型的优缺点:
一、雁型阵的特点:
1、这个“雁型阵”一般主将的位置在正中间,两翼安排弓箭、火炮或长枪兵远距离杀伤敌人。当年北洋水师在黄海大东沟用的就是这种阵型,戚继光抗倭时也曾经用过。这种阵型的优点是可以大面积包围敌人、集中远程火力、对地形要求不高且宜展开作战、具有很强的战术弹性、且对敌人有很强的震慑力。所以,这个阵型本来就是个远程作战阵型,国足喜欢开大脚,当然会倾向选择使用这种阵型。
但是,这种阵型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雁型阵只能包围敌人,但它没法分割敌人之间的联系;且雁型阵最薄弱的位置是两翼,所以雁型阵的两翼极怕被小兵团骚扰突击。一旦两翼被突击,则整个阵型就会马上混乱瓦解。你看看国足,哪次不是边路被打爆以后就全队一团糟了?
二、鱼鳞阵的特点:
1、鱼鳞阵的大将位于阵形的中后部(相当于442单后腰阵型的后腰位置),其主要兵力在中央集结,分成若干鱼鳞状的小方阵,按梯次配置,前端微凸,属于进攻阵形。这种阵型具有较强的进攻性,且火力集中。但它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其尾部防御能力极弱,阵型尾部(相当于442单后腰阵型的后防线位置)是一个弱点。
三、在古代的战场上,不同的阵型是用来对付不同的敌人的:
1、比如鱼鳞阵,那是用来克制“锋矢阵”(即箭头阵),而骑兵比较常用的阵型通常就有“锋矢阵”。
2、比如雁型阵,则主要是被用来克制“锥形阵”的,而骑兵比较常用的阵型里通常也有“锥形阵”,因为你完全可以把“锥形阵”看作是尾部加强版的“锋矢阵”
四、总结:
所以,无论是鱼鳞阵(442单后腰菱形中场)还是雁型阵(442双后腰平行站位),这两种阵型其实都没有解决同一个致命问题:即如何防止我方大部队被对手小分队突击袭扰以后的阵型崩溃问题。这一点,从多次的赛场实战中已经得到了验证。比如说上一届亚洲杯面对卡塔尔阿飞夫等人的不断袭扰、比如说前一场面对沙特队前场的不断渗透等等。
然而,当今足坛,类似这种前场小规模频繁袭扰的进攻型战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队使用,我们对此是否有针对性的策略呢?当然有,那就是“铁桶阵”——如下图。。。


我忽然悟了:
这个双后腰的阵型像不像中国古代战场上常用的“雁型阵”?
这个单后腰菱形中场阵型像不像古代战场上常用的“鱼鳞阵”?
我来尝试用古代兵法来简单分析一下这两种阵型的优缺点:
一、雁型阵的特点:
1、这个“雁型阵”一般主将的位置在正中间,两翼安排弓箭、火炮或长枪兵远距离杀伤敌人。当年北洋水师在黄海大东沟用的就是这种阵型,戚继光抗倭时也曾经用过。这种阵型的优点是可以大面积包围敌人、集中远程火力、对地形要求不高且宜展开作战、具有很强的战术弹性、且对敌人有很强的震慑力。所以,这个阵型本来就是个远程作战阵型,国足喜欢开大脚,当然会倾向选择使用这种阵型。
但是,这种阵型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雁型阵只能包围敌人,但它没法分割敌人之间的联系;且雁型阵最薄弱的位置是两翼,所以雁型阵的两翼极怕被小兵团骚扰突击。一旦两翼被突击,则整个阵型就会马上混乱瓦解。你看看国足,哪次不是边路被打爆以后就全队一团糟了?
二、鱼鳞阵的特点:
1、鱼鳞阵的大将位于阵形的中后部(相当于442单后腰阵型的后腰位置),其主要兵力在中央集结,分成若干鱼鳞状的小方阵,按梯次配置,前端微凸,属于进攻阵形。这种阵型具有较强的进攻性,且火力集中。但它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其尾部防御能力极弱,阵型尾部(相当于442单后腰阵型的后防线位置)是一个弱点。
三、在古代的战场上,不同的阵型是用来对付不同的敌人的:
1、比如鱼鳞阵,那是用来克制“锋矢阵”(即箭头阵),而骑兵比较常用的阵型通常就有“锋矢阵”。
2、比如雁型阵,则主要是被用来克制“锥形阵”的,而骑兵比较常用的阵型里通常也有“锥形阵”,因为你完全可以把“锥形阵”看作是尾部加强版的“锋矢阵”
四、总结:
所以,无论是鱼鳞阵(442单后腰菱形中场)还是雁型阵(442双后腰平行站位),这两种阵型其实都没有解决同一个致命问题:即如何防止我方大部队被对手小分队突击袭扰以后的阵型崩溃问题。这一点,从多次的赛场实战中已经得到了验证。比如说上一届亚洲杯面对卡塔尔阿飞夫等人的不断袭扰、比如说前一场面对沙特队前场的不断渗透等等。
然而,当今足坛,类似这种前场小规模频繁袭扰的进攻型战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队使用,我们对此是否有针对性的策略呢?当然有,那就是“铁桶阵”——如下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