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了“会”拍照的便宜,搭了好友及好友的朋友的顺风车,一路向南,过五常,走榆树,经舒兰一路到了蛟河。蛟河是个好地方,那里盛产人参。据说那里的人参市场跟黑龙江的萝卜土豆市场一样多,价格也便宜。可是一车人和司机都是笨人,下车打听了五六七八次路,绕着山城跑了大半圈,最后也只找到了几个“参茸精品店”,卖的都是加工的了“精品”,价格和哈尔滨相差无几。大家只好无奈的恋恋不舍的离开那里……
此行的真正目的地是去拉发山的红叶谷。"红叶谷是长白山余脉老爷岭的一条山谷。位于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庆岭风景区,春夏秋冬四季如画。这里山势俊秀,林木茂盛,春有绿野、夏有飞瀑、秋有红叶、冬有冰雪。沿两岭之间不时有村落、稻田、小溪……山山水水绵延100多公里的红叶林、白桦林、时疏时密的森林区。它们各有独特的风韵,装点出丽多资的风光画卷。"
红叶谷很多朋友都去过,回来以后都说好,很好,值得一去。于是一直心向往之。老人家说过“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究竟怎么个好法,到底有多美,还是得自己去瞧。于是这回遇上这等方便,叶子心里真是乐:)
“秋天到了,一片片树叶丛树上落下来,一群大雁往南飞……”小学便背熟了的课文一到秋天就脱口而出:)至于大雁是否往南飞,好像科学家早就证实了,深秋时节叶子也曾经眯缝着小眼睛目不转睛地望着天空,妄想看见 “一会排成人字,一会拍成一字”的大雁,可是大雁们的行踪神秘,从里都不肯让叶子知道,至于到底有没有“人字”“一字”那就更加不晓得了。哎,看来叶子和大雁的缘分,还浅呀。
小时候家里的烧柴紧张,叶子总是自告奋勇地去扫树叶,于是对落叶印象极深。苍翠的绿叶,金灿的黄叶,死了的枯叶,都随风飘落下来,躺在地上。当时是绝无“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类感慨的,落叶是柴火呵!越多越好!哈哈。现如今改革开放了,树种变化了,心情好了,一切都好起来了。树叶仿佛也受到了感染,接受了春夏秋的考验,经历了霜的洗礼,一夜之间竭尽全力,变红了,阳光下露出了生命的最后一笑,笑的凄美,笑的壮观。这么想来也真可歌可泣,值得一看!
不知道是叶子有天缘,还是老天有成人之心,天气出奇的好。红日,蓝天,微风,朵状的云彩在风的作用下,漂移着变幻着。远处的山上,红黄绿紫十几种颜色交错相照,近处的叶子红的似火,黄的像金,都明灿灿地映到人眼睛里。这么美丽胜画的风景里,自己不再是自己,脑袋也不属于自己,只知道手指不停的按着快门。嘿嘿,傻了!
进了红叶谷,游了谷中谷,再游谷外谷。(其实全是红叶谷,商家为了赚钱搞的噱头?不得而知,也没弄明白。)又来到松花湖边的度假村(都在通票之内),这里山环着水,水傍着山,几艘大船带着游人游湖。太阳这会儿躲进了云层,偶尔这边透透气,那边伸伸腿,远处的山随着光影斑斑驳驳的。一群摄影高手,追逐着阳光,东北西跑得忙乎着,彼此招呼着。这是一群真正的高手啊,每个人的相机都在万元之上,那专业术语叶子没听明白几句。更没敢说自己是学过摄影的,怕给老师丢脸。(老师表扬我吧。)在高手中间挤个地方四处瞎比划:)照片啥样先不说,手可是真冻得要不好使了,手套在兜里就不知道带上,--这也算废寝忘食吧:)
电视剧《插树岭》不知道大家看过吗?拍完了照片我们就来到了插树岭。这里原来也应该是一个民风淳朴的小村庄,电视剧在这里拍了,还就叫了这个村的名字,于是这下子它即使不能说名扬天下,也名扬全国了,这里的村民立马就变成了有名的村民了,从原来的“农民”变成了商人或者叫“农民商人”了。原来的淳朴热情没了,现在只剩下了金钱热情。东西那叫一个贵,拍照片不收费,但是你得买东西,要不然,哼!在电视剧中露过脸的房子都改了名字,一律是***大院***饭庄……哎,还是希望不管是人还是地方,都少“出名”。其实这也不怨当地的老百姓,这本不是他们的错,都是电视剧惹得祸:))
村子的中央有一个院落,院中挂着横幅大字,好像是什么关中文化节之类的活动。叶子随着人群走了进去。
走进大院,叶子依稀觉得好像回到了童年,回到了老家……也是这样的三间房,中间开门,烟囱立在房子的外面。窗子为上下两扇,窗户纸糊在外面,过年的时候窗户上还有窗花。房梁上吊着“悠车子”(就是摇篮),小婴孩白天黑夜都躺在里面,大人喂奶换尿布之后只要孩子哭了闹了就晃动几下,孩子就会迷迷糊糊的睡了。(这就是关东两大怪窗户纸糊在外,养了孩子吊起来。)
走到外面,墙上挂着穿成串儿的豆角籽,还有几串鲜红的辣椒,房子的左前方有高高的苞米栈子,还有煎饼房,主人在忙着摊煎饼,热气腾腾的……房子的右面,吊起来的苞米种,在夕阳中发着金色的光,前面有大的碾子,一口老井,现代的客人们正乐呵呵的忙着打水推碾子。
多么殷实的人家多么能干的主人。(心里说这家一定是地主,解放前一般人家是达不到这样的。)
站在院子里面不想出去,是想留在这农家大院还是想留在童年的记忆中?叶子自己也说不明白了:)
第二天早上登上后面的小山,小村炊烟袅袅,远处江雾蒙蒙。太阳慢慢的爬上了山顶,于是雾散去,小村也光亮起来了……
轻轻的我走了,只带走童年的记忆。挥一挥手,能捎一抔雾气送给我的朋友们?
再见!红叶谷,再见,我的遥远记忆!!
转自:腾讯旅游论坛
此行的真正目的地是去拉发山的红叶谷。"红叶谷是长白山余脉老爷岭的一条山谷。位于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庆岭风景区,春夏秋冬四季如画。这里山势俊秀,林木茂盛,春有绿野、夏有飞瀑、秋有红叶、冬有冰雪。沿两岭之间不时有村落、稻田、小溪……山山水水绵延100多公里的红叶林、白桦林、时疏时密的森林区。它们各有独特的风韵,装点出丽多资的风光画卷。"
红叶谷很多朋友都去过,回来以后都说好,很好,值得一去。于是一直心向往之。老人家说过“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究竟怎么个好法,到底有多美,还是得自己去瞧。于是这回遇上这等方便,叶子心里真是乐:)
“秋天到了,一片片树叶丛树上落下来,一群大雁往南飞……”小学便背熟了的课文一到秋天就脱口而出:)至于大雁是否往南飞,好像科学家早就证实了,深秋时节叶子也曾经眯缝着小眼睛目不转睛地望着天空,妄想看见 “一会排成人字,一会拍成一字”的大雁,可是大雁们的行踪神秘,从里都不肯让叶子知道,至于到底有没有“人字”“一字”那就更加不晓得了。哎,看来叶子和大雁的缘分,还浅呀。
小时候家里的烧柴紧张,叶子总是自告奋勇地去扫树叶,于是对落叶印象极深。苍翠的绿叶,金灿的黄叶,死了的枯叶,都随风飘落下来,躺在地上。当时是绝无“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类感慨的,落叶是柴火呵!越多越好!哈哈。现如今改革开放了,树种变化了,心情好了,一切都好起来了。树叶仿佛也受到了感染,接受了春夏秋的考验,经历了霜的洗礼,一夜之间竭尽全力,变红了,阳光下露出了生命的最后一笑,笑的凄美,笑的壮观。这么想来也真可歌可泣,值得一看!
不知道是叶子有天缘,还是老天有成人之心,天气出奇的好。红日,蓝天,微风,朵状的云彩在风的作用下,漂移着变幻着。远处的山上,红黄绿紫十几种颜色交错相照,近处的叶子红的似火,黄的像金,都明灿灿地映到人眼睛里。这么美丽胜画的风景里,自己不再是自己,脑袋也不属于自己,只知道手指不停的按着快门。嘿嘿,傻了!
进了红叶谷,游了谷中谷,再游谷外谷。(其实全是红叶谷,商家为了赚钱搞的噱头?不得而知,也没弄明白。)又来到松花湖边的度假村(都在通票之内),这里山环着水,水傍着山,几艘大船带着游人游湖。太阳这会儿躲进了云层,偶尔这边透透气,那边伸伸腿,远处的山随着光影斑斑驳驳的。一群摄影高手,追逐着阳光,东北西跑得忙乎着,彼此招呼着。这是一群真正的高手啊,每个人的相机都在万元之上,那专业术语叶子没听明白几句。更没敢说自己是学过摄影的,怕给老师丢脸。(老师表扬我吧。)在高手中间挤个地方四处瞎比划:)照片啥样先不说,手可是真冻得要不好使了,手套在兜里就不知道带上,--这也算废寝忘食吧:)
电视剧《插树岭》不知道大家看过吗?拍完了照片我们就来到了插树岭。这里原来也应该是一个民风淳朴的小村庄,电视剧在这里拍了,还就叫了这个村的名字,于是这下子它即使不能说名扬天下,也名扬全国了,这里的村民立马就变成了有名的村民了,从原来的“农民”变成了商人或者叫“农民商人”了。原来的淳朴热情没了,现在只剩下了金钱热情。东西那叫一个贵,拍照片不收费,但是你得买东西,要不然,哼!在电视剧中露过脸的房子都改了名字,一律是***大院***饭庄……哎,还是希望不管是人还是地方,都少“出名”。其实这也不怨当地的老百姓,这本不是他们的错,都是电视剧惹得祸:))
村子的中央有一个院落,院中挂着横幅大字,好像是什么关中文化节之类的活动。叶子随着人群走了进去。
走进大院,叶子依稀觉得好像回到了童年,回到了老家……也是这样的三间房,中间开门,烟囱立在房子的外面。窗子为上下两扇,窗户纸糊在外面,过年的时候窗户上还有窗花。房梁上吊着“悠车子”(就是摇篮),小婴孩白天黑夜都躺在里面,大人喂奶换尿布之后只要孩子哭了闹了就晃动几下,孩子就会迷迷糊糊的睡了。(这就是关东两大怪窗户纸糊在外,养了孩子吊起来。)
走到外面,墙上挂着穿成串儿的豆角籽,还有几串鲜红的辣椒,房子的左前方有高高的苞米栈子,还有煎饼房,主人在忙着摊煎饼,热气腾腾的……房子的右面,吊起来的苞米种,在夕阳中发着金色的光,前面有大的碾子,一口老井,现代的客人们正乐呵呵的忙着打水推碾子。
多么殷实的人家多么能干的主人。(心里说这家一定是地主,解放前一般人家是达不到这样的。)
站在院子里面不想出去,是想留在这农家大院还是想留在童年的记忆中?叶子自己也说不明白了:)
第二天早上登上后面的小山,小村炊烟袅袅,远处江雾蒙蒙。太阳慢慢的爬上了山顶,于是雾散去,小村也光亮起来了……
轻轻的我走了,只带走童年的记忆。挥一挥手,能捎一抔雾气送给我的朋友们?
再见!红叶谷,再见,我的遥远记忆!!
转自:腾讯旅游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