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是我改版的大连吕氏家的线号表,可以更直观的对比不同线号的拉力和单位重量,得益于高密度线的应用,做到了和普通线拉力等同的情况下,单位重量却轻了1/3以上。之前总说某一种线号是万能线,其实都是有取舍的,取的是玩的成本低了,舍的是对放飞性能的妥协。像大家放骨架风筝常用的5-4线和3-4线,5-4线的实测拉力是50磅,1米重量0.38克;3-4线是75磅、0.5克;经过参数分析,发现4-6高密度线很适合作为5-4线和3-4线的替代线,它既有接近3-4线的拉力(70磅),也有更轻的重量(0.43克),最后两张图是我现有风筝轮及其配线表,可以看到4-6高密度线开始逐渐替代5-4线和3-4线。在使用中,无论是微风还是大风情况下,都能明显感觉到线细和轻带来的风筝性能的提升。说完推荐的线号,再聊聊关于风筝轮的使用,最后两张图中,前面带❤️的是我最常用的轮,可以看出我用的最多的还是比较轻的背带轮和用手轮改的背带轮,在放飞中,有时候风并不稳定,需要频繁的收放线(溜风筝),这时变速轮就会因为结构原因没办法频繁且及时的溜风筝,而且变速轮也有重量大不适合移动使用的问题。手轮具备很好的便携性,方便移动中使用,缺点是较大拉力收线会很累,还要一直拿在手里。这时候加装前握把、支架和背带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轮子稳住了,收线也轻松不少。这里推荐胜利的28合金轮(老款的镁合金S7比新款的S8更便宜耐用)。前握把和支架安装之后就很舒服,建议配一条更宽的背带,对肩膀更友好。有人可能会在意手轮加了一堆东西会变重,对此我不否定,但是放风筝也不是一会儿的事儿,风筝放上去有个背带也能解放双手,收线也好发力,还是那句话,有取有舍。最后分享一个使用技巧:有时候断风或者风筝翻背等紧急情况,需要快速收线时,可以把风筝轮向右倾斜,让右手胳膊肘处于轮盘中心的正上方,这样只需要很小的手臂动作就能做到快速收线(当然只适合没有拉力的情况下),这种方法很有效,关键时刻救过很多次风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