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27日漏签0天
显卡吧 关注:7,752,106贴子:206,556,691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1 2 下一页 尾页
  • 17回复贴,共2页
  • ,跳到 页  
<<返回显卡吧
>0< 加载中...

顶!【The ROG Astral LC RTX 5090】 评测 by:CornerJack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霞光HK
  • Wildcat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ROG Astral LC RTX 5090 显卡简要总结
💡 架构与规格
ROG Astral LC RTX 5090 是一款由华硕(ASUS)基于 NVIDIA Blackwell 架构定制的显卡。
采用 4nm 工艺(TSMC N4P),提高了晶体管密度和能效。
配备 5代 Tensor 核心(支持 FP4 格式,双倍神经网络性能,内存占用减少一半)。
支持 DLSS 4,拥有 92 亿个晶体管和 21,760 个 CUDA 核心。
配备 32GB GDDR7 显存(速率 30 Gbps)。
🎯 散热系统
采用 液冷 + 风冷混合系统(360mm 散热排+三把 120mm 风扇)。
显卡尺寸:288.46 x 153.7 x 48 mm
散热器尺寸:400 x 120 x 65 mm
风扇采用 磁吸设计,减少线材暴露,便于安装。
支持 双 BIOS 模式:Pmode(性能)和 Qmode(静音)。
软管长度为 600mm,易于安装。
🚀 供电与接口
供电:12V-2×6 接口,支持 4 x PCIe 8-pin 适配器。
输出接口:3 个 DisplayPort 2.1b + 2 个 HDMI 2.1b。
额外支持 2 个 4-pin 风扇接口,随 GPU 温度变化控制风扇转速。
建议使用 1200W 电源,超频配置下建议 1600W 电源。
建议使用 ROG Thor III 1600W 电源(80 Titanium 认证)。
📦 包装与附件
附件包括:
快速入门指南
显卡支架
ROG 魔术贴
ROG 磁铁
ROG 尺子
感谢卡
4 x PCIe 8-pin 适配器
🎯 亮点总结
✅ 基于 Blackwell 架构,支持 DLSS 4 和 FP4 格式
✅ 360mm 液冷 + 风冷混合散热,提升冷却效率
✅ 32GB GDDR7 显存,速率高达 30Gbps
✅ 双 BIOS 模式,平衡性能和静音
✅ 建议使用 1200W/1600W 电源,适合高端配置
这款显卡定位顶级,适合追求极致性能和稳定性的高端玩家。 😎



  • 霞光HK
  • Wildcat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2025-08-27 23:55:4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霞光HK
  • Wildcat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ROG Astral LC RTX 5090 显卡性能总结
🔍 频率与性能
基础频率:2017 MHz
加速频率:2580 MHz(超频版)
对比:RTX 5090 公版为 2407 MHz
显存:32GB GDDR7,带宽 1792 GB/s,512-bit 总线
🚀 实际测试
在 3DMark Time Spy 测试中:
最高频率达 2985 MHz(公版最高 2872 MHz)
显存频率保持不变
🌡️ 温度表现
GPU 最高温度:50.7°C
显存温度:62°C
室温:19°C
风扇未满速运行,整体保持安静
🎯 亮点总结
✅ 超频表现优异,超越公版频率
✅ 散热系统高效,低温静音
✅ 适合追求极致性能和安静环境的用户 😎



  • 霞光HK
  • Wildcat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ROG Astral LC RTX 5090 显卡测试
🖥️ 测试配置
主板:ROG Maximus Z790 APEX Encore
处理器:Intel i9-14900K(开盖版)
散热系统:EK-Nucleus AIO CR360 Direct Die D-RGB
内存:48GB Corsair Dominator Titanium DDR5 8000 MT/s CL38
显卡:
ROG Astral LC RTX 5090
NVIDIA RTX 5090 FE
ASUS RTX 4090 TUF OC
NVIDIA RTX 4080 Super FE
NVIDIA RTX 4080 FE
AMD RX 7900 XTX
AMD RX 7900 XT
存储:Western Digital Black SN750 2TB(配备 EKWB 散热器)
电源:Corsair AX1600i
系统:Windows 11 64-bit 24H2 (26100.2894)
显示器:
MSI Oculux NXG253R(1080p/1440p)
ROG Strix XG27UCS(2160p)
🎯 测试细节
全部显卡在默认频率下测试,无任何超频或优化。
分辨率覆盖 1080p、1440p、2160p,根据显卡性能选择。
ROG Astral LC RTX 5090 主要测试在 2160p(4K),开启 DLSS 性能模式 + 光线追踪(如支持)。
启用了 ReSize BAR(通过 BIOS 设置),在 GPU-Z 中可见。
🔥 测试建议与优化
NVIDIA 推荐使用 AMD Ryzen 7 9800X3D 作为游戏搭配 CPU,表现最佳。
由于当前测试方案基于 i9-14900K,未来可能会补充 9800X3D 的数据。
NVIDIA 建议使用 4K 240Hz 高刷新率显示器,以获得最佳游戏流畅度和画质。
🎯 亮点总结
✅ 高端测试配置,确保测试结果精准
✅ DLSS + 光追在 2160p 下表现优异
✅ 未来可能会在 Ryzen 7 9800X3D 上补充测试数据 😎



  • 霞光HK
  • Wildcat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3DMark Fire Strike 和 Fire Strike Ultra:
在Fire Strike测试中,RTX 5090以6.2%的图形分数提升领先。
在Fire Strike Ultra版本中,RTX 5090的表现更加突出,图形分数提升31%。
3DMark Time Spy 和 Time Spy Extreme:
在Time Spy测试中,RTX 5090的图形分数提升了17.6%。
在Time Spy Extreme测试中,RTX 5090的提升更为显著,达到了32.7%。
3DMark Speed Way:
在Speed Way基准测试中,RTX 5090以15003分轻松领先,远远超过了RTX 4090的4837分。
3DMark Port Royal:
在Port Royal测试中,RTX 5090也表现出色,显著领先于RTX 4090。
3DMark Steel Nomad:
在最新的Steel Nomad基准测试中,RTX 5090再次以58.8%的提升超越RTX 4090。
3DMark NVIDIA DLSS:
此基准测试展示了DLSS 4技术的潜力。RTX 5090在此测试中支持不同的帧生成模式(x2, x3, x4),进一步提升了性能。
总结来说,RTX 5090在各个3DMark基准测试中表现卓越,领先于上一代RTX 4090,并展示了其在图形性能和DLSS技术上的优势。









  • 霞光HK
  • Wildcat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Cinebench 2024 GPU 测试
Cinebench 2024 主要用来测试 CPU,但在最新版本中也加入了 GPU 测试。
需要注意的是,BenchMate 集成的版本暂时无法用于该 GPU 测试,需要从 Maxon 官网下载完整版。
由于软件尚未更新,文中使用的 ROG Astral LC RTX 5090 并未被识别到,因此没有产生成绩。
此外,英特尔的显卡目前也不兼容这一版本的 Cinebench。
V-Ray 6 测试
V-Ray 6 基准测试来自 Chaos 公司,能分别测试处理器和显卡的渲染性能。
本文在测试中使用了 RTX 渲染模式(而非 CUDA)。
测试结果显示,RTX 5090 在此测试中仍然保持领先优势。
总的来看,虽然在 Cinebench 2024 GPU 测试中由于版本兼容性问题并未能获得实际数据,但在 V-Ray 6 的渲染性能中,RTX 5090 依旧展现了强大的性能。


  • 霞光HK
  • Wildcat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UL Procyon AI Image Generation:
测试项目及模式:
使用 Stable Diffusion 1.5(FP16)模式,针对中端显卡进行评估。测试会生成 16 张 512×512 分辨率的图像(每批 4 张)。
Stable Diffusion XL(FP16)模式则会生成 16 张 1024×1024 分辨率的图像(每批 1 张)。
识别问题:
当前版本的软件尚未识别出 ROG Astral LC RTX 5090,需要在显卡正式发售后等待软件更新。
5 代 Tensor Core 优势:
新一代 Tensor Core 支持 FP4(4 位浮点)格式,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模型精度的同时大幅提升计算性能,并减少显存占用。
UL Procyon AI Text Generation:
测试内容:
该基准测试主要针对多种大型语言模型(LLM)的推理性能,UL 称其与多家软硬件厂商合作开发,可充分利用本地的 AI 加速能力。
测试结果:
ROG Astral LC RTX 5090 的表现依旧非常领先,远超高端 AMD 显卡,充分展示了其在 AI 文本生成方面的强大性能。
整体而言,UL Procyon 的这两个基准测试可分别从图像生成和文本生成两个角度评估显卡在 AI 领域的实际表现。ROG Astral LC RTX 5090 在支持 FP4 的新一代 Tensor Core 加持下,展现了极强的 AI 加速与推理能力。







  • 霞光HK
  • Wildcat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 游戏测试概览
在 2160p(4K)分辨率下,测试了 ROG Astral LC RTX 5090 与其他显卡的性能表现。文章指出,未来将重新测试旧一代显卡,了解它们在 2025 年的实际性能。当前测试包括 11 款游戏,未来会继续增加。
💡 为什么使用游戏内置基准测试?
便于玩家用自己的配置与测试结果对比。
通过基准测试,量化不同架构间的性能提升。
测试的重点是“光栅化”(Rasterization)性能,即在不使用 DLSS 等提升技术的情况下,直接考察显卡的原始渲染能力。
🎯 各游戏测试结果(2160p分辨率)🔹 《无主之地3》(Borderlands 3)
RTX 5090 平均 192.3 FPS
对比 RTX 4090 提升 45.1%
🔹 《赛博朋克 2077》(Cyberpunk 2077)
RTX 5090 平均 115 FPS
超过 100 FPS 轻松运行
🔹 《使命召唤:现代战争III》(COD Modern Warfare III)
RTX 5090 在基准测试中远超 RTX 4090
🔹 《FORSPOKEN》
RTX 4090 和 RTX 5090 是唯一两张突破 140 FPS 的显卡
🔹 《地平线:零之曙光重制版》(Horizon Zeron Dawn Remastered)
RTX 5090 领先 RTX 4090 21.9%
🔹 《古墓丽影:暗影》(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
RTX 5090 轻松突破 250 FPS
🔹 《黑神话:悟空》(Black Myth: Wukong)
RTX 5090 表现出色,超越当前显卡水平
🔹 《孤岛惊魂 6》(Far Cry 6)
RTX 5090 和 RTX 4090 并列领先
🔹 《刺客信条:幻景》(Assassin's Creed Mirage)
RTX 5090 表现稳定,获得第一名
🔹 《荒野大镖客2》(Red Dead Redemption II)
RTX 5090 平均 157.6 FPS,领先其他显卡
🔹 《F1 2024》
RTX 5090 在所有游戏测试中稳定领先
📊 光栅化性能平均提升
RTX 5090 在光栅化性能上的平均提升为 32.5%。
与 RTX 4090 相比,虽然提升幅度小于 Ampere → Lovelace(安培 → 阿达架构)之间的提升,但这是由于制程工艺未变化(仍为 4nm)。
由于 TDP 已达 600W,在光栅化性能上很难再有更大提升。
🚀 架构变化影响
Ampere → Lovelace:制程从 8nm → 4nm,CUDA 核心增加,Tensor 和 RT 核心升级,提升幅度更大。
Lovelace → Blackwell:制程未变,提升幅度受到物理限制,主要通过优化架构和 AI 性能提升。
🌟 总结
RTX 5090 在光栅化和 AI 性能上均明显超越 RTX 4090。
由于 TDP 和制程工艺的限制,光栅化性能提升幅度合理。
NVIDIA 正在将重点转向 AI 和 DLSS 等技术,未来的性能提升可能更多体现在 AI 和光线追踪方面。











2025-08-27 23:49:4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霞光HK
  • Wildcat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 霞光HK
  • Wildcat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 光线追踪与图像增强测试
在这一部分中,文章测试了在启用光线追踪(Ray Tracing)和图像增强(Upscaling)技术后的显卡性能。
当前市场上有三种主要的图像增强技术:
NVIDIA DLSS(Deep Learning Super Sampling)
仅适用于 NVIDIA 显卡
视 GPU 代数而定,部分型号可用不同版本的 DLSS
AMD FSR(FidelityFX Super Resolution)
支持部分游戏的帧生成(Frame Generation)
Intel XeSS(Xe Super Sampling)
Intel 新发布 XeSS 2,包含两项新功能:
Xe Frame Generation(XeSS-FG):支持帧生成
XeSS Low Latency(XeLL):优化延迟
🚀 DLSS 4 的到来
当前仅有《赛博朋克 2077》支持 DLSS 4。
未来将有更多游戏支持 DLSS 4,NVIDIA 在 AI 方面的投入持续增强。
在 2160p 分辨率下,DLSS 和 FSR 将始终在“性能模式”(Performance Mode)下测试。
🎮 各游戏测试结果(2160p分辨率 + 光线追踪 + 图像增强)🔹 《赛博朋克 2077》
光线追踪 Ultra 模式下,RTX 5090 平均 61.2 FPS
启用 DLSS 后,平均提升至 219.4 FPS
🔹 《使命召唤:现代战争III》(COD Modern Warfare III)
RTX 5090 平均 179 FPS
即使不开启 DLSS 也已性能充足
🔹 《FORSPOKEN》
原始光栅化模式下,RTX 5090 平均 152 FPS
在此游戏中,AMD RX 7000 系列在增强模式下表现更好
由于基础性能已足够,RTX 5090 在此游戏中无需增强
🔹 《地平线:零之曙光重制版》(Horizon Zero Dawn Remastered)
RTX 5090 光栅化领先,未使用增强
🔹 《黑神话:悟空》(Black Myth: Wukong)
光线追踪开启后,RTX 5090 平均 48 FPS
启用 DLSS 性能模式 + 帧生成后,提升至 135 FPS
未来可能支持 DLSS 4
🔹 《孤岛惊魂 6》(Far Cry 6)
没有 DLSS,仅支持 AMD FSR
增强模式下的提升有限
🔹 《刺客信条:幻景》(Assassin's Creed Mirage)
RTX 5090 在增强模式下仍处于领先地位
🔹 《F1 24》
通过 DLSS 性能模式 + 帧生成,RTX 5090 领先其他显卡
💡 总结:增强是否必要?
RTX 5090 在光栅化下的性能已足够强大,因此在不启用光线追踪的情况下,无需使用增强。
当启用光线追踪时,DLSS 或 FSR 才能充分发挥 2160p 的潜力。
DLSS 4 的到来可能进一步增强 RTX 5090 在光线追踪下的表现。
🔥 未来展望
未来将测试更多支持 DLSS 4 的游戏。
还需进一步比较不同增强技术(DLSS vs FSR vs XeSS)的图像质量与性能差异。









  • walkmind
  • Voodoo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富哥们冲早了……


  • 霞光HK
  • Wildcat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 DLSS 4 游戏性能测试
在 RTX 5080/5090 发布当天,已经有多款游戏支持 DLSS 4,文中对这些游戏的性能进行了深入测试,展示了 DLSS 4 在不同场景下的效果。
🎯 测试方式:
使用 CapFrameX v1.7.5 进行 FPS 统计(当游戏没有内置基准测试时)。
测试均在 2160p(4K)最高画质下进行。
如果游戏支持光线追踪(Ray Tracing)或路径追踪(Path Tracing),则全部开启。
DLSS 4 提供“多帧生成”(Multi Frame Generation)选项,可选择生成 x2(1 帧)、x3(2 帧)或 x4(3 帧)。
🎮 各游戏测试结果(DLSS 4)🔹 《赛博朋克 2077》(Cyberpunk 2077)
图形设置: 最高画质 + 路径追踪 + DLSS 性能模式 + 帧生成(x2, x3, x4)
DLSS 关闭时: 平均 61.2 FPS
DLSS x4 时: 平均提升至 219.4 FPS
性能提升: 超过 3.5 倍
🔹 《霍格沃茨之遗》(Hogwarts Legacy)
图形设置: 没有光线追踪,但开启了光线重建(Ray Reconstruction)
DLSS 关闭时: 平均 88 FPS
DLSS x4 时: 平均提升至 410 FPS
性能提升: 超过 4.5 倍
🔹 《心灵杀手 2》(Alan Wake 2)
新增技术:
RTX Mega Geometry(支持高达 100 倍的光线追踪三角形数量)
支持路径追踪、光线重建、直接照明、透明度等技术
DLSS 关闭时: 平均 33 FPS
DLSS x4 时: 平均提升至 263 FPS
性能提升: 超过 8 倍
🔹 《星球大战:亡命之徒》(Star Wars Outlaws)
图形设置: 无光线追踪,开启光线重建 + NVIDIA Direct Lighting
DLSS 关闭时: 平均 29 FPS
DLSS x4 时: 平均提升至 239 FPS
性能提升: 超过 8 倍
🔹 《龙腾世纪:面纱守护者》(Dragon Age: The Veilguard)
图形设置: 无 DLSS 4 原生支持,通过 NVIDIA 新软件强制开启 DLSS 4
DLSS 设置方式:
在 NVIDIA 控制面板 -> 驱动设置 -> DLSS Override 中设置:
Model Presets:选择“Latest”(最新)
Frame Generation:选择生成 2 帧或 3 帧
Super Resolution:选择“Performance”模式
测试结果: DLSS x4 后表现出色
🚀 DLSS 4 带来的性能提升
多帧生成(Multi Frame Generation):
通过 x2、x3、x4 的选项,显著提升 FPS,最高可达 8 倍 增益。
光线追踪与路径追踪:
RTX 5090 在路径追踪和光线重建的加持下,画质与性能均有质的飞跃。
RTX Mega Geometry:
通过 RTX Mega Geometry,开发者可以在光线追踪中使用高达 100 倍 的三角形数量,提升图像细节。
AI 辅助优化:
DLSS 4 结合 AI 算法,大幅减少 CPU 负载,提升 GPU 渲染效率。
🏆 总结:DLSS 4 的意义
性能大幅提升:在所有测试中,DLSS 4 性能平均提升在 3-8 倍 之间。
AI 的重要性提升:DLSS 4 的核心是 AI 带来的图像增强、性能优化和帧生成能力。
配置灵活性增强:玩家可根据需求调整生成帧数,达到性能与画质的平衡。
DLSS 4 普及度扩大:随着更多游戏和开发者适配 DLSS 4,RTX 5090 的优势将更加明显。
🔮 未来展望:
随着 DLSS 4 兼容游戏数量增加,RTX 5090 在游戏中的领先地位将进一步巩固。
AI 技术在未来的 GPU 性能提升中将占据核心地位。
RTX Mega Geometry、光线重建、直接照明等技术将进一步优化视觉效果。







  • 霞光HK
  • Wildcat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通过 Benchlab 遥测系统,文章首次实现了对显卡整体功耗的全面监测和记录。
🎯 测试设备与方法
电源接口:
使用 3 条 PCIe 电源线 + 2 条 12VHPWR 电源线
通过 ElmorLabs 的 PCI-E PMD 适配器,监测通过 PCIe 插槽供电的功率
测试环境:
使用 Benchlab 的专用应用程序记录数据
记录频率为 每 500 毫秒
测试场景:
《赛博朋克 2077》
4K 光栅化(Ultra 画质)
4K 光线追踪(Ultra 画质 + DLSS 性能模式 x2 + 路径追踪)
⚡ RTX 5090 功耗测试结果
TDP(热设计功耗)对比:
RTX 5090 公布的 TDP 为 600 瓦
RTX 4090 的 TDP 为 450 瓦
提升幅度约为 33.3%
实际测试结果:
RTX 5090 在 4K 光栅化场景下的平均功耗:
594.13 瓦 🔺
RTX 4090 为 417.39 瓦
功耗增加了 176.74 瓦(约 42.3% 增长)
DLSS 与路径追踪优化:
RTX 5090 在 4K 光线追踪 + DLSS x2 下的平均功耗:
491.4 瓦 🔽
降低约 17.3%
通过 AI 和 DLSS 优化,功耗明显减少
🔥 整体系统功耗
官方推荐电源配置:
NVIDIA 官方推荐使用 1000 瓦 电源
实测结果:
平均整机功耗:785 瓦
功耗峰值:889 瓦
结果与官方推荐电源功率匹配
💡 功耗与性能的关联性
RTX 5090 光栅化性能平均提升 32%,而功耗增加约 33%,这与提升幅度基本吻合。
由于与 RTX 4090 相同的 4nm 工艺,在架构优化有限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增加功耗来提升性能。
功耗增加 = 性能提升 → 这是高端显卡常见的取舍。
✅ 总结:RTX 5090 功耗表现
功耗增加是预期中的结果 → 同代制程限制,必须通过提高功耗来增加性能。
DLSS 和路径追踪技术优化 → 在开启 AI 技术后,功耗显著降低。
整机功耗符合官方推荐 → 1000W 电源是稳定运行 RTX 5090 的基本要求。
对比 AMD 优势 → RTX 5090 在开启光线追踪 + 路径追踪 + AI 技术下,功耗优化效果优于 AMD。
🔮 未来展望:
如果 NVIDIA 未来继续采用 4nm 工艺,进一步提升性能可能会导致更高的功耗。
更先进的制程(如 3nm 或 2nm)可能是减少功耗与增加性能的下一个突破点。
DLSS 和 AI 技术在功耗优化上的潜力尚未完全释放,可能在未来的驱动更新中进一步提升。






  • 霞光HK
  • Wildcat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 ROG Astral LC RTX 5090 评测总结
NVIDIA 在 2025 年 CES 宣布了全新 RTX 5000 系列显卡,随即在游戏和硬件圈内引发了大量讨论。文章对 ROG Astral LC RTX 5090 进行了详细评测,并与 RTX 4090 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其性能、功耗、DLSS 4、散热与价格等方面的表现。
🚀 1. 性能表现
RTX 5090 采用与 RTX 4090 相同的 4nm 工艺,因此在光栅化性能上的提升幅度相对有限。
光栅化性能提升:
RTX 5090 在 4K(2160p)分辨率下平均提升 32%
这一增幅与 TDP 提升(33%)基本一致
光栅化性能是目前最强的游戏显卡之一
光线追踪与路径追踪性能:
在 DLSS 4 和 Frame Generation 的支持下,能够在 4K + 光线追踪/路径追踪下实现流畅体验
RTX 4000 系列预计将通过驱动更新获得 Frame Generation 增强,提升约 5%–10%
🎯 2. DLSS 4
DLSS 4 是 Blackwell 架构的核心亮点
新增“多帧生成”(Multi Frame Generation)功能
可选择生成 x2(1 帧)、x3(2 帧)或 x4(3 帧)
通过 AI 算法生成“虚拟帧”,提升性能的同时保持画质
画质与性能平衡:
实际效果非常出色,基本看不出与原生帧的画质差异
4K + 光线追踪 + DLSS 4 性能表现惊人
DLSS Override 应用:
NVIDIA 推出了“DLSS Override”工具
可在尚未更新至 DLSS 4 的游戏中强制启用 DLSS 4
在《龙腾世纪:面纱守护者》中测试效果良好
⚡ 3. 功耗与散热
TDP 提升:
RTX 5090 的 TDP 为 600 瓦(比 RTX 4090 的 450W 提升 33%)
4K 光栅化场景下平均功耗:
RTX 5090 → 594.13 瓦
RTX 4090 → 417.39 瓦
功耗增加约 42.3%
DLSS 4 与路径追踪优化:
开启 DLSS 4 后功耗降低至 491.4 瓦
AI 辅助优化显著减少功耗
散热表现:
采用液冷设计(LC) → 温度控制出色
噪音水平也在合理范围内
由于采用液冷散热,安装显卡需要预留足够的机箱空间
💰 4. 售价
价格非常高:
欧洲市场售价达到 3,349 欧元(约合人民币 26,000 元)
目前供货紧张,需求远超供应
主要面向高端玩家与专业创作者
专业用途:
配备 32 GB GDDR7 显存
配备 3 个第 9 代编码器和1 个第 6 代解码器
非常适合内容创作(如 AI、3D 渲染、视频编辑等)
🤔 5. 是否该抛售 RTX 4000 系列?
RTX 4000 系列仍具有较高的价值,尤其是 RTX 4090 和 RTX 4080。
RTX 5000 系列在 AI、DLSS 和光线追踪方面有优势,但 RTX 4000 系列依然能在大多数游戏中保持高性能。
RTX 5090 适合:
追求顶级性能的高端玩家
专业创作者
对光线追踪和 AI 加速有强烈需求的用户
🏆 6. 结论:ROG Astral LC RTX 5090 的优缺点
✅ 优点:
✅ 光栅化和光线追踪性能出色(4K 下提升 32%)
✅ DLSS 4 + 多帧生成,显著提升性能
✅ 强大的 AI 性能,适合专业用途
✅ 32GB GDDR7 显存,适合重度内容创作
✅ 液冷设计,温度与噪音表现优异
❌ 缺点:
❌ 价格极高,难以被大众用户接受
❌ 功耗增加明显(600W)
❌ 超频潜力有限(受 NVIDIA 限制)
🏅 最终评分:编辑推荐奖
👉 ROG Astral LC RTX 5090 是当前最强的游戏与内容创作显卡。
👉 面向追求极致性能的高端用户。
👉 如果不受预算限制,RTX 5090 是目前的“终极选择”。
🔮 未来展望:
RTX 5090 的性能和 AI 能力将持续通过驱动和软件优化得到增强。
DLSS 4 和 RTX Mega Geometry 技术的普及将推动游戏视觉体验的全面提升。
如果未来采用更先进的工艺(如 3nm 或 2nm),RTX 6000 系列可能会带来功耗与性能的双重突破。
作者如图


2025-08-27 23:43:4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超级小菲比
  • 默背吧规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5090也有骇客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 2 下一页 尾页
  • 17回复贴,共2页
  • ,跳到 页  
<<返回显卡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