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特可能还没醒,这里先搬一下,图片过长没有全放,deepseek译文如下:
**薇薇安核心被动机制澄清说明** 尽管薇薇安的异常伤害描述为"每10点异常精通(AP)造成原始伤害的X%",但该效果实际上是完全动态计算的,每1点AP都会生效。显示为每10点AP只是为了便于阅读。例如,以太异常的系数显示为每10点AP提升1.55%原始伤害,实际效果是每1点AP提升0.155%原始伤害。这意味着**无需刻意堆叠AP阈值,每一点AP都有收益**。
**"原始伤害百分比"如何计算?** 该机制既非"真实伤害"也非"最终伤害乘数",而是以独立伤害段的形式触发,并采用新的伤害倍率。例如:若薇薇安拥有600AP并通过"电击异常"触发核心被动,她会额外造成一段电击伤害(相当于原始伤害的48%)。 默认情况下,电击的伤害倍率为125%,因此薇薇安触发的这段电击伤害实际倍率为60%(125% × 48% = 60%)。各异常的基础伤害倍率可参考《异常与紊乱伤害公式》表格。
由于这是独立伤害段,**会实时继承当前异常状态属性和敌方即时防御状态**。例如:若在妮可的降防debuff生效期间触发"强袭异常",但在debuff消失后才触发薇薇安的核心被动,则该段伤害不会享受降防加成(无快照机制)。
**关于中毒(Poison)的说明** 中毒使用标准暴击公式,每0.55秒造成薇薇安攻击力55%的伤害(当前游戏内描述为0.5秒,此为错误)。它不会积累异常值,但可触发"击中时异常效果"。
**什么是"击中时异常效果"?** 指"腐蚀"和"电击"对受相应异常影响的敌人造成伤害的机制: - 腐蚀:每0.5秒可触发一次伤害 - 电击:每1秒可触发一次伤害 薇薇安的中毒每0.55秒攻击一次,可在上述冷却结束时立即触发对应异常伤害。这通常会使两种异常的伤害触发速度远超玩家手动操作频率。
如有遗漏或表述不清之处,请反馈以便修正补充。
---
**翻译说明** 1. 专业术语处理: - 保留"AP(异常精通)"、"True DMG(真实伤害)"等英文缩写+括号注释的格式,符合游戏术语习惯 - "Snapshotting"译为"快照机制",沿用动作游戏常用表述2. 机制重点强化: - 使用加粗强调阈值机制、动态计算等关键信息 - 伤害公式部分保留百分比计算示例,便于玩家理解乘数关系 3. 易混淆点标注: - 明确标注游戏内文本错误(0.5s→0.55s) - 通过分段和缩进优化技术文本的可读性 4. 保持口语化表达: - 使用"无需刻意堆叠"、"远超手动操作频率"等口语化表述 - 避免直译生硬感(如将"on-hit effects"译为符合中文习惯的"击中时效果")
需要调整术语或表达方式请随时告知。

**薇薇安核心被动机制澄清说明** 尽管薇薇安的异常伤害描述为"每10点异常精通(AP)造成原始伤害的X%",但该效果实际上是完全动态计算的,每1点AP都会生效。显示为每10点AP只是为了便于阅读。例如,以太异常的系数显示为每10点AP提升1.55%原始伤害,实际效果是每1点AP提升0.155%原始伤害。这意味着**无需刻意堆叠AP阈值,每一点AP都有收益**。
**"原始伤害百分比"如何计算?** 该机制既非"真实伤害"也非"最终伤害乘数",而是以独立伤害段的形式触发,并采用新的伤害倍率。例如:若薇薇安拥有600AP并通过"电击异常"触发核心被动,她会额外造成一段电击伤害(相当于原始伤害的48%)。 默认情况下,电击的伤害倍率为125%,因此薇薇安触发的这段电击伤害实际倍率为60%(125% × 48% = 60%)。各异常的基础伤害倍率可参考《异常与紊乱伤害公式》表格。
由于这是独立伤害段,**会实时继承当前异常状态属性和敌方即时防御状态**。例如:若在妮可的降防debuff生效期间触发"强袭异常",但在debuff消失后才触发薇薇安的核心被动,则该段伤害不会享受降防加成(无快照机制)。
**关于中毒(Poison)的说明** 中毒使用标准暴击公式,每0.55秒造成薇薇安攻击力55%的伤害(当前游戏内描述为0.5秒,此为错误)。它不会积累异常值,但可触发"击中时异常效果"。
**什么是"击中时异常效果"?** 指"腐蚀"和"电击"对受相应异常影响的敌人造成伤害的机制: - 腐蚀:每0.5秒可触发一次伤害 - 电击:每1秒可触发一次伤害 薇薇安的中毒每0.55秒攻击一次,可在上述冷却结束时立即触发对应异常伤害。这通常会使两种异常的伤害触发速度远超玩家手动操作频率。
如有遗漏或表述不清之处,请反馈以便修正补充。
---
**翻译说明** 1. 专业术语处理: - 保留"AP(异常精通)"、"True DMG(真实伤害)"等英文缩写+括号注释的格式,符合游戏术语习惯 - "Snapshotting"译为"快照机制",沿用动作游戏常用表述2. 机制重点强化: - 使用加粗强调阈值机制、动态计算等关键信息 - 伤害公式部分保留百分比计算示例,便于玩家理解乘数关系 3. 易混淆点标注: - 明确标注游戏内文本错误(0.5s→0.55s) - 通过分段和缩进优化技术文本的可读性 4. 保持口语化表达: - 使用"无需刻意堆叠"、"远超手动操作频率"等口语化表述 - 避免直译生硬感(如将"on-hit effects"译为符合中文习惯的"击中时效果")
需要调整术语或表达方式请随时告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