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修行吧 关注:24,041贴子:3,279,860
  • 6回复贴,共1

有为法的极致,妙观察智和成所作智的圆满境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妙观察智(梵文:Pratyavekṣaṇā-jñāna)与成所作智(梵文:Kṛtyānuṣṭhāna-jñāna)是“五智”中的两种智慧,分别对应修行者转凡成圣时的两种觉悟境界。它们的圆满状态体现了佛陀的究竟智慧与救度众生的究竟能力。
一、妙观察智的圆满境界
来源与定义
妙观察智由凡夫的第六意识转化而来。凡夫的意识常陷入分别、执著与无明,而通过修行净化后,意识转化为妙观察智,成为无碍洞察诸法实相的智慧。
功能与特质
无分别而洞悉一切:能如实了知一切现象的本质(空性)、差别相(缘起),且不落于二元对立。
说法度生的根基:佛陀说法时,依此智应机施教,对众生的根器、因缘皆能无谬观照。
破除疑惑与无明:在圆满境界中,一切迷惑、矛盾皆消融,智慧如明镜照物,清晰无碍。
圆满境界的表现
在佛果位上,妙观察智与平等性智(第七末那识转化)相辅相成,既能照见万法平等无二(空性),又能随顺众生需求显现差别(妙用),如《佛地经论》所言:“于诸法中,无碍观察,如所有性,尽所有性。”
二、成所作智的圆满境界
来源与定义
成所作智由凡夫的前五识(眼、耳、鼻、舌、身识)转化而来。凡夫的前五识执取外境,受限于感官经验;转依后,此智成为利益众生的行动力。
功能与特质
化身事业的工具:佛陀以化身(如历史上的释迦牟尼佛)救度众生时,依此智在现象界中行一切利他事业。
无碍变现神通:能随顺因缘,自在示现色、声、香、味、触等境界,引导众生觉悟。
圆满一切所行:凡所为作,皆能究竟成就,无有障碍。
圆满境界的表现
成所作智与大圆镜智(第八阿赖耶识转化)相应,既如明镜映现万法,又能在现象界中具体化现救度众生的方便。例如,佛陀一举手、一投足,乃至一默然,皆能成为觉悟的契机。
三、两者的关系:智慧与方便的究竟统一
妙观察智为体,成所作智为用
妙观察智是洞察真理的智慧本体,成所作智是依此智慧展开的利他妙用,二者如日月之光,体用不二。
空性与缘起的圆融
妙观察智照见空性,成所作智随顺缘起。空性不碍缘起,缘起不违空性,二者在佛果位上彻底圆融,即《心经》所言“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自利与利他的圆满
妙观察智成就自利的究竟觉悟,成所作智成就利他的无边事业,二者合一即是大乘佛教“悲智双运”的终极境界。
四、修行意义
对修行者而言,修习妙观察智需通过止观禅修破除分别执著,修习成所作智则需在六度万行中积累福德资粮。两种智慧的圆满,标志着从凡夫到佛陀的彻底转化,也是大乘菩萨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终极目标。
经典依据:
《大乘庄严经论》《佛地经论》《瑜伽师地论》等皆阐发此二智,密宗更以五智配五方佛,成所作智常与北方不空成就佛相应,妙观察智则与西方阿弥陀佛关联,体现其救度众生的象征意义。


IP属地:河北1楼2025-03-07 16:48回复
    该法其实不局限于佛门,所有的有为法都包括其中,比如理学心学道学。


    IP属地:河北2楼2025-03-07 16:54
    回复
      佛法中没有有为法,只有声闻乘法。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3-07 17:1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