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吧 关注:2,561,234贴子:16,907,155

关于小说《局外人》我的一些疑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近因受朋友推荐存在主义,故去读了加缪的《局外人》读完后一头雾水,故前来发帖请求指教
1、主人公对于母亲的死亡的态度是否可取?我们在面对亲人的离去时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去面对?
对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我们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哭一小时也好,哭一星期也好,不哭也好。我认为主角第二天出去正常娱乐没有太大的问题。可lz这辈子还未曾遇到过亲人的离去,未免有点纸上谈兵,想听听大家的想法
2、主人公到底该不该死?
我首先不是很明白主人公为啥要杀人。其次网上说这部小说主要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生命的漠视。审判主角死刑的理由大多是检察官等人的自我推断,而并非仔细询问了主人公动机后提出。主人公是因为与社会规则格格不入而死的。我觉得吧,主人公在母亲葬礼上的冷淡与杀人案的确没啥关系,但主人公怎么说也是个杀人犯。我觉得应该是要死的。但这样想确实没考虑到主人公的感受。我没学过法,书里主人公感觉像是过失杀人或正当防卫了。这样的人该死吗?
3、这本书的存在主义在哪?
网上说是主人公死前感受到的世界的美妙以及他平时对于生活的享受,表现了他是个热爱生活的人。但我感觉主人公在平时生活里是属于摆烂的那种。沉浸于欲望与享乐。这样是热爱生活吗?文中玛丽多次问他爱不爱自己。主人公说可以结婚,但肯定不爱她。这不纯渣男吗?就光从他对于玛丽的态度来看,我认为玛丽在他生命中就是个提供生理和心理娱乐的工具一般。换任何一个其他女人甚至机器人都有同样效果。这样的生活方式,不能体会他人感受的人,是热爱生活吗?是存在主义吗?
4、最后一段主人公与神甫的对话lz完全没看懂在讲啥。还有就是为何主角最后要求看他死刑的观众向他投来憎恨的吼叫?
每个人都是要死的,那我们该如何面对死亡?是像神甫一样找个信仰,还是和主人公一样这一切都无所谓?说实话我也没太清楚主人公的态度到底是怎么样的。
求大家解答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5-02-23 11:13回复
    lz只是个大一小登,没啥知识储备,发此贴只是来虚心求教的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5-02-23 11:13
    收起回复
      2025-08-30 15:39:4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老婆死了之后,庄子敲锣打鼓,欢送其离开(回家)。
      你之所以没多少触动,是因为已经身处存在主义语词架构的环境之中。你之所以难以“理解”,是因为你同时处于“儒家”语词架构的环境之中。
      亲人死,自己挂,都是人最难以放下的。如果能重新审视这两件事,就能“豁然开朗”。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5-02-23 12:08
      收起回复
        没啥反应,是因为无法改变,过去的事就过去了,主角只活在此时此刻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2-23 12:45
        收起回复
          这本书很久以前看的了,细节记不太清楚了,简单谈谈第一点和第三点,其他的以后有机会重读一遍再谈谈。
          1,3问要结合在一起看,在我们讨论主人公对于母亲死亡的态度是否可去之前,我们先看看作者打算把主人公塑造成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如果我们认为作者只是在否定那些常识化的社会价值,认为爱情,亲情,道德等意义不过是自欺欺人,是一种虚无,无疑是庸俗且肤浅的。
          作者的目的不在于否定存在,而在于否定虚无,因为他的主人公是一个“诚实的人”,或者更进一步的,叫做“真实的人”,他没有感受到悲伤,所以拒绝表演出悲伤,他没有感受到爱情,拒绝表演出爱情,即便是面对死刑,他也拒绝对一个“不知所谓的”虚构的“上帝”表达自己的忏悔,选择真实地死去:我的死亡并不是因为像你们说的我是个另类,而是因为你们这个荒诞的系统认为异类应该判死。
          从这个角度来看,加缪并没有否定意识形态的意义,爱情,亲情,道德等等,他否定的是虚假的意义,你明明感受不到,却因为社会对一个人的期待而要去欺骗自己相信这些,这样的人并非一个完整的人。事实上,如果我们都是完整的人,那么主人公在我们眼中不过是“看不见某些东西”同时“不愿装作自己看得见”的人罢了,害怕这种人,并且要排除这种人的人,恰恰是那些“装作自己看得见”的人,因为他们的存在建立在欺骗之上,就像皇帝的新衣,皇帝真的没穿,大家都在说皇帝衣服漂亮时候,也惧怕说实话的孩子出现。
          加缪通过塑造一个真实的“盲人”,去审视那些自认为看得见的人。
          所以对于问题一,直接去讨论这个态度可不可取是有问题的,因为主人公就是塑造的一个极端真实的人。你要审视的是自身,他所表现出来的是完全真实的一种虚无的存在方式,那么你作为一个真实的人,你对虚无的否定到底是一种欺骗,还是同样来源于一种真实?
          如果说一个人看不见,但是碍于社会期待而说自己看得见是一种自欺欺人;那么看得见的人,因为怀疑而认为自己看不见,不也是自欺欺人吗?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2-23 13:23
          收起回复
            这本书没有存在主义,只有荒谬主义。主角对他妈死,采用“如若必要,勿增必要”的态度。亲人的死只不过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更有意义,既然明白这个原理,那何不直接跳过哭泣的过程呢?故事最后,作者借助的主人翁,莫索尔死前的“小死”状态,宣布:“每个人都是自己行为、意义的负责者。每个人都违背了自己生命中“本真”的状态,都盲从于他者为自己安排机式一生。”莫索尔的状态,已经接近于修漠的因果谬误。(即世问所有的因果关系存在没有稳定的基础。)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2-23 14:31
            收起回复
              咱来胡侃一下。这本书的核心不在于主人公该不该死,也不是死亡主题。而是陪审团(忘了具体审评过程了)对主人公的审判,判主人公死刑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其实就是“他在妈妈的葬礼上没有哭,所以他不是好人”,这是一种大众舆论。你会看到,加缪所塑造的这个主人公其实某种意义上的“英雄”,妈妈的葬礼上不哭,对朋友的关系也无所谓,对情人的态度简直像一条咸鱼…明显的,他的趣味和态度脱离了“社会常轨”,而这“常轨”要判他死刑


              IP属地:贵州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5-02-23 14:53
              收起回复
                感谢大家的耐心回答。本小登也是人生第一次感受到了求知与讨论的乐趣。谢谢大家🙏🥹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5-02-23 15:18
                回复
                  2025-08-30 15:33:4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的观点与楼上几位略有不同,仅为个人看法,楼主可以作个报考。
                  1.什么态度难道不是取决于当事人自己吗?所以这个问题本身就有漏洞,当你从“我们”如何去做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时,是否就已经陷入了形式主义?
                  亲人死亡为什么会哭?因为自己没有了依靠,对未来的未知感到恐惧而哭?这些都是原因。但是书中的默尔索平时与母亲没有什么聊天的话题,也不依赖自己的母亲生活,所以他不哭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换句话来说,为什么要哭?平时便不打交道,见不到面,死不死又有什么区别?
                  因此,什么态度取决于你自己,但是问出这个问题的人绝对是虚伪的。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5-02-23 16:44
                  收起回复
                    2.该不该死取决于法律,法律规定杀人该死那就该死。书中法律的意思应该是说意外致人死亡是不该死的,但是法官通过默尔索对其母亲的态度判断出其故意杀人确实是对默尔索的误判。不过之所以误判,一方面是因为私情。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默尔索说不出自己的动机,并且也没有人能准确的说出他的动机。因此法官只能通过这件事来判断出默尔索是一个所谓的“麻木”且“残忍”的人。并将其沉默不言解释成掩盖动机。不过这样看来也确实合理(毕竟书中的法官等人也不了解默尔索,我们属于上帝视角了)。加上律师略显牵强的解释,让所有人更加相信这点。
                    所以我认为,至少从法律上来说,默尔索是不该死的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5-02-23 16:56
                    收起回复
                      现在有事,3和4一会儿回(如果你想看的话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5-02-23 17:01
                      收起回复
                        意思就是,主人公其实是个善良的人,但是他的意义被别人评估,开始是他m挂了,他如何如何,他被别人评价成什么,后来是他误走火,然后他被审判,再审判的过程中,各种人说他是什么人,但是就是不让他这个主人公来解释他自己。走后神父进来要他忏悔,他最后好像爆了,说所有的一切都是如此荒谬,然后又关于上帝辩证了一大堆


                        IP属地:山西14楼2025-02-23 17:06
                        收起回复
                          我记得这故事没分明出“存在主义”啊而且按主人公的世界观 也不应当站在常规伦理学的立场来看,道德主义或人性主义的立场先行了这属于是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5-02-23 18:46
                          收起回复
                            1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5-02-24 06:09
                            回复
                              2025-08-30 15:27:4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2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5-02-24 06: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