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培养与就业一体化 我国软件人才培养确立新标准
随着“后学历时代”的到来,职业教育受到来自政府和社会各层面的热烈关注,职业教育越来越得到广泛的重视。特别是软件行业,由于其行业特点的原因,培训更显得重要。近几年,我国的软件产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导致软件行业缺乏大量的人才。市场的需求,引起培训市场的火爆,培训市场规模迅速扩容。软件培训市场快速发展,市场竞争也随即升级。一方面,跨国巨头纷纷进入中国市场淘金;另一方面,大量缺乏资质的培训机构也趁机在软件培训行业内浑水摸鱼,引起了职业培训的混乱。
为引导国内软件职业培训的发展方向,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相关文件精神,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科技部火炬中心和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联合实施 “中国软件专业人才培养工程”(简称CSTP),为中国的软件培训行业树立了新标准。
软件企业的人才标准
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引起对软件人才的大量需求,大量的项目亟待能立即参与项目的软件人才。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根据从其会员单位的人才状况了解到,软件企业招聘时更看重应聘人员的专业基础知识、思维方式、综合素质(自我判断和学习的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实际项目经验,所以培训过程中应形成与企业用人需求的对接,从基础知识、职业素质、操作技能、项目经验几个环节加强训练力度。这对软件培训机构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结合全国软件企业的用人需求和岗位要求,制定了整套的软件人才培养方案,推出符合软件企业需求的“中国软件专业人才培养工程”。
CSTP软件人才的专业体系标准
在软件培训发展之初,提升学员自身的开发技能是培训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在前几年的发展过程中,甚至一度出现过为考证而培训的“考证热”的误区,现在很多软件培训机构还是以单纯的提升学员的开发技能作为培训重点,但真正的职业培训传授给学员的不应该仅仅是硬技能,还要包括更多的“软”内容,对学员进行全面职业素质培养才应是职业培训的重点关注方向。在这方面,CSTP走在了软件职业培训的前列。
在企业中,软件开发项目是团队共同完成的工作,强调规范化、工程化、标准化,项目开发的规范、流程管理,甚至是沟通都对项目开发的成败有直接的影响。很多培训机构因为本身对项目开发的不了解,根本无法做到教学的有效性。为此,CSTP的专家、软件开发工程师设计了一套包括整个项目开发的规范、流程管理、职业素养等方面成熟的教学体系。这套与众不同的教学体系,完全按照项目开发的实际运作来设计,采用“八真”教学法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从硬件环境、同事关系、企业结构、项目案例、开发过程、管理制度、工作压力、薪金奖惩等八个方面来打造这一教学体系。
CSTP软件人才的实训标准
现在很多机构在号称能进行实训,其实实施起来很困难。难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整个实训课程的设计,实训课程要符合学员学习的规律;二是培训的师资,很多培训机构的教学人员缺乏与实践结合起来的技能;再一个就是对项目案例的拆解与组织,企业的项目案例并不能直接用于教学,需要把它分开,并合理有效的组织起来,这样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为此,CSTP在全国的软件园中建立了实训基地,将软件专家、一线的软件工程师有效的整合起来,并在实训过程中对学员进行角色互换,让每个学员都能独立负责一个项目,注重和企业开发团队中角色的对接。通过这套体系,CSTP实现了真正企业、培训机构、学员三方互动的实训培训,保证了实训效果的最大化。
CSTP的项目实训案例完全来自于企业,根据CSTP的企业共建计划,合作企业会定期派工程师到其合作的培训机构,参与教学和项目开发的指导;另一方面,学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到企业去进行岗前训练。经过这一系统的教学体系,严格保障了学员的培训质量,建立企业、学生、机构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
CSTP软件人才的就业服务标准
随着就业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之一,就业导向在培训市场成为最受关注的话题。学员选择培训的直接动机是为了顺利就业,从根本来说,软件职业教育是一种“就业教育”。 培训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导致一些培训机构趁机放大培训的功能,大打“就业牌”,作出根本无法实现的承诺,遭受学员投诉的事情时有发生。
据了解,很多软件培训机构实际上将就业服务完全委托中介公司操作,由中介公司安排学员到企业。针对这种情况,CSTP发挥政府与行业的组织和引导作用,通过创新运行机制,依托科技部火炬中心的各地国家级软件园、中国软件行业协会遍布全国的软件会员单位和国家外专局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基金会共同打造面向国内外市场的全国软件人才就业服务网络。给各地职业教育训练基地的学员和企业之间建立一个快速沟通的通道,为学员就业提供全面的支持。
CSTP的实施,在目前软件培训市场背景下具有特殊的意义。中国软件培训行业进入门槛低,软件人才培养不利的局面有望得到彻底改观。政府、行业协会联手打造的这一工程必将在中国职业教育史上涂上精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