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海怪物是前苏联阿列克谢耶夫中央设计局于1963年研制的一种大型地效飞行器,于1966年首次起飞,他的正式名字叫做KM地效飞行器(KM为俄语“原型机”缩写),西方国家在1967年发现该飞行器停泊在里海并因体型巨大,起名叫里海怪(Kaspian Monster,缩写也是KM)
在1960年开始,阿列克夫耶夫团队不断扩大技校飞行器的体积,从重量小型的原型机到最后的KM“地效飞行器”
它的飞行原理是翼地效应
苏联早在1922年开始研究翼地效应,并于1935年苏联中央流体动力研究院开始有了相关的研究
什么是翼地效应?
翼地效应是一种流体力学现象,例如当飞行器贴近地面或水面飞行时,地面或水面会干扰飞行器周围的空气流动,导致机翼下方的气流受到压缩,形成高压区,从而增加升力并减少诱导阻力
KM地效飞行器的重量与尺寸
长度:106米
翼展:40米
高度:19米
飞行器的重量
自重240吨,起飞重量为495吨,载重200吨
武器系统
6具SS-N-22白蛉超音速反舰导弹其实是安装在903工程“花尾鸽”地效飞行器上的
动力系统
飞行器前部有8台苏联多布雷宁设计局研制的VD-7涡喷发动机为起飞提供强大动力,VD-7发动机的推力约为156.9千牛(35,270磅力),当进入翼地效应之后尾部的两台发动机一块工作推动船体航行,最大航程约为7500公里,巡航速度可达400-500公里/小时
隐身能力
当“里海怪物”在距离水面1~6米低空飞行的时候(它最高能飞15米),是搜索雷达的盲区,导致敌方无法发现,从而躲避敌方防空火力
后续型号
903工程“花尾鸽”地效飞行器
如果我找的数据或者配图出错,最好在评论区纠正一下,这飞行器的资料太多了



在1960年开始,阿列克夫耶夫团队不断扩大技校飞行器的体积,从重量小型的原型机到最后的KM“地效飞行器”
它的飞行原理是翼地效应
苏联早在1922年开始研究翼地效应,并于1935年苏联中央流体动力研究院开始有了相关的研究
什么是翼地效应?
翼地效应是一种流体力学现象,例如当飞行器贴近地面或水面飞行时,地面或水面会干扰飞行器周围的空气流动,导致机翼下方的气流受到压缩,形成高压区,从而增加升力并减少诱导阻力
KM地效飞行器的重量与尺寸
长度:106米
翼展:40米
高度:19米
飞行器的重量
自重240吨,起飞重量为495吨,载重200吨
武器系统
6具SS-N-22白蛉超音速反舰导弹其实是安装在903工程“花尾鸽”地效飞行器上的
动力系统
飞行器前部有8台苏联多布雷宁设计局研制的VD-7涡喷发动机为起飞提供强大动力,VD-7发动机的推力约为156.9千牛(35,270磅力),当进入翼地效应之后尾部的两台发动机一块工作推动船体航行,最大航程约为7500公里,巡航速度可达400-500公里/小时
隐身能力
当“里海怪物”在距离水面1~6米低空飞行的时候(它最高能飞15米),是搜索雷达的盲区,导致敌方无法发现,从而躲避敌方防空火力
后续型号
903工程“花尾鸽”地效飞行器
如果我找的数据或者配图出错,最好在评论区纠正一下,这飞行器的资料太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