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乒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站队,至此良辰美景,让我们以吃瓜的心态复盘一下623。
“国乒623事件”是指2017年6月23日中国国家乒乓球队因人事调整引发的集体退赛风波。以下是事件的详细始末:(欢迎补充和指正)
背景
-刘国梁职务调整
2017年6月20日,中国乒协突然宣布,时任国乒总教练的刘国梁不再担任主教练职务,改任中国乒协副主席(当时乒协已有18位副主席,这一职位被外界认为“虚职化”)。这一调整被认为是国家队“扁平化管理”改革的一部分,但未提前与球队充分沟通,引发内部不满。
事件经过
1. 退赛抗议:
6月23日,在成都举行的国际乒联中国公开赛期间,男队主力队员马龙、许昕、樊振东及教练秦志戬、马琳等人先后在微博发布统一文案:“这一刻我们无心恋战……只因想念您,刘国梁!”随后,马龙、许昕、樊振东宣布退出当日的单打比赛,引发轩然大波。
2. 舆论发酵:
退赛事件迅速登上热搜,引发公众对国乒管理层决策的质疑,部分声音认为刘国梁被“明升暗降”是人事斗争的牺牲品。外媒也关注此事,称这是中国体育史上罕见的运动员公开抗议事件。
官方回应与处理
1. 国家体育总局表态:
6月24日,国家体育总局批评退赛行为“置运动员的职业道德和操守于不顾,置国家荣誉和利益于不顾”,要求严肃处理。
2. 处罚决定:
6月29日,中国乒协对涉事人员作出处理:
- 秦志戬、马琳被撤销教练职务,刘国梁不再担任乒协副主席。
- 马龙、许昕、樊振东被禁赛(后实际未执行,三人继续参赛)。
- 国乒队公开致歉,承认管理存在不足。
后续发展
- 刘国梁回归:
2018年12月,刘国梁复出担任中国乒协主席,推动多项改革,并在东京奥运会周期重新执掌国家队,率队取得优异成绩(如2021年东京奥运会4金3银)。
-事件解读:
官方解释称调整是为备战东京奥运会进行的体制改革,但外界普遍认为事件反映了体育系统内“行政化管理”与“专业团队”之间的矛盾。刘国梁的回归被视为平衡专业性与管理需求的妥协。
影响与反思
- 运动员表达渠道:事件暴露了运动员在体制内缺乏有效沟通途径的问题,引发对运动员权益保障的讨论。
- 管理方式争议:公众对体育系统“行政干预过度”的批评增多,呼吁更尊重专业性和运动员主体地位。
“国乒623事件”是指2017年6月23日中国国家乒乓球队因人事调整引发的集体退赛风波。以下是事件的详细始末:(欢迎补充和指正)
背景
-刘国梁职务调整
2017年6月20日,中国乒协突然宣布,时任国乒总教练的刘国梁不再担任主教练职务,改任中国乒协副主席(当时乒协已有18位副主席,这一职位被外界认为“虚职化”)。这一调整被认为是国家队“扁平化管理”改革的一部分,但未提前与球队充分沟通,引发内部不满。
事件经过
1. 退赛抗议:
6月23日,在成都举行的国际乒联中国公开赛期间,男队主力队员马龙、许昕、樊振东及教练秦志戬、马琳等人先后在微博发布统一文案:“这一刻我们无心恋战……只因想念您,刘国梁!”随后,马龙、许昕、樊振东宣布退出当日的单打比赛,引发轩然大波。
2. 舆论发酵:
退赛事件迅速登上热搜,引发公众对国乒管理层决策的质疑,部分声音认为刘国梁被“明升暗降”是人事斗争的牺牲品。外媒也关注此事,称这是中国体育史上罕见的运动员公开抗议事件。
官方回应与处理
1. 国家体育总局表态:
6月24日,国家体育总局批评退赛行为“置运动员的职业道德和操守于不顾,置国家荣誉和利益于不顾”,要求严肃处理。
2. 处罚决定:
6月29日,中国乒协对涉事人员作出处理:
- 秦志戬、马琳被撤销教练职务,刘国梁不再担任乒协副主席。
- 马龙、许昕、樊振东被禁赛(后实际未执行,三人继续参赛)。
- 国乒队公开致歉,承认管理存在不足。
后续发展
- 刘国梁回归:
2018年12月,刘国梁复出担任中国乒协主席,推动多项改革,并在东京奥运会周期重新执掌国家队,率队取得优异成绩(如2021年东京奥运会4金3银)。
-事件解读:
官方解释称调整是为备战东京奥运会进行的体制改革,但外界普遍认为事件反映了体育系统内“行政化管理”与“专业团队”之间的矛盾。刘国梁的回归被视为平衡专业性与管理需求的妥协。
影响与反思
- 运动员表达渠道:事件暴露了运动员在体制内缺乏有效沟通途径的问题,引发对运动员权益保障的讨论。
- 管理方式争议:公众对体育系统“行政干预过度”的批评增多,呼吁更尊重专业性和运动员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