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7月31日漏签0天
oc吧 关注:18,272贴子:83,348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游戏

  • 5回复贴,共1页
<<返回oc吧
>0< 加载中...

【考据帖!】 小登很好奇OC文化圈子兴起发展过程,求大佬解惑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llsyqq
  • 人设构建
    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小登有点搞不明白广义和狭义的OC文化了,有人说OC创作都能追溯到明清小说
但小登有点好奇互联网亚文化里的OC文化圈子的源起和发展,可很多以前搞OC的平台都寄了找不到相关内容,所以来万能OC吧跪求大佬科普


  • Molly沫
  • 设定无缺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广义来说,所有的艺术作品里的角色对于作者来说都是oc吧(思索),不过oc这个词流传开来应该还是互联网普及的时候,所以狭义上来讲oc是现代一般人创作出来的角色,跟那些知名作品里的角色切割开来的


2025-07-31 12:41:0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qww喵
  • 关系复杂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我其实觉得,被人臆想出来的梦中情人,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oc……


  • 带我逃离无尽的黑夜
  • 全网发布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个人愚见:
Original charactersYeah.原创角色,一切原创的角色都可以是“OC”(简写)。
所谓广义oc和狭义oc,或许可以这样区别——“解释权”。广义可以理解成“解释权开放”,也就是你看了这部作品 可以对角色、剧情,等等部分有自己的理解,文本(或者说作品内容)引导接收者(观众/读者)去构建故事/角色/意义/…,接收者是作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你我他谁看了这个作品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理解也可以有差别,甚至矛盾(?)。
狭义oc就是解释权抓在原创者手里,接收者不是必要组成部分,即使没有(狭义)oc也是完整的。其他接收者对其的理解一般总会有误差,也就是ooc,感受啊体会啊不可能和原创者一模一样。有个好处是争论和骂战会减少吧可能。
内容表达总会引起歧义,而人与人是不同的(这点说的太笼统,因为真的包含太多)。


  • 南栀沁寒kiss
  • 写世界观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OC文化(Original Character Culture,原创角色文化)作为互联网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广义与狭义的定义、源起和发展过程确实存在一定复杂性。结合现有资料,以下将从定义辨析、历史溯源、互联网亚文化中的演变、现状与挑战四个维度展开分析:
---
### 一、广义与狭义的OC文化辨析
1. **广义OC文化**
广义上,**所有原创角色创作均可视为OC文化**,包括文学、艺术、影视等领域的角色创作。例如,明清小说中虚构人物(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本质上也是作者的“原创角色”,但这种创作更偏向传统艺术范畴,缺乏现代OC文化的互动性和社群属性。
*特点*:解释权开放,受众对角色理解存在多元性,角色可能脱离原作者意图独立发展(如《西游记》的二创衍生)。
2. **狭义OC文化**
狭义OC特指**互联网亚文化中个人或小群体创作的原创角色**,强调角色归属权的明确性(即“解释权归创作者所有”)及社群互动性。例如,个人为同人作品设计的原创角色、独立世界观中的核心人物等。
*特点*:角色与主流商业作品切割,创作者通过社交平台分享并建立圈层认同,形成独特的创作规则(如禁止擅自修改他人OC)。
---
### 二、互联网OC文化的源起与发展
#### 1. **技术与社会背景**
- **早期萌芽(1990年代末-2000年代初)**
互联网技术(BBS、论坛)为OC创作提供了去中心化的表达空间。国内早期同人圈、语C(语言cosplay)社群中已出现OC雏形,创作者通过文字互动赋予角色生命力。
- **平台迁移与圈层形成(2010年代)**
百度贴吧、LOFTER、半次元等平台成为OC创作的主要阵地。随着二次元文化兴起,OC逐渐与同人创作分离,形成独立分支。例如,B站的“OC人设展示”视频、微博的“OC约稿”交易均体现了其专业化趋势。
#### 2. **文化动因**
- **身份认同与情感投射**
OC创作是青年群体通过虚拟角色构建理想自我或宣泄情感的途径。例如,通过设计复杂背景的OC弥补现实中的无力感,或通过角色互动满足社交需求。
- **亚文化抵抗与创新**
部分OC创作者通过解构主流文化(如对传统叙事套路的颠覆)表达对商业化作品的批判,形成“反主流”的创作风格。。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5回复贴,共1页
<<返回oc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