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珠楼主吧 关注:4,355贴子:68,523

论蜀山中尘世侠客的内外功根基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楼主书中的侠士,形容内外功有一定根基,往往功夫精深至脏腑。
如陆地飞行的脚程,刀枪不入的硬功,
绝技登萍踏水,力逾虎豹,生擒飞鸟。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2-08 12:02回复
    成身之术在筋骨皮,在爆发力和承受力,在膂力,体质
    养身之法在脏血髓,在调节力和恢复力,在根骨,灵敏
    生身之道在阴阳窍,在控制力和理解力,在定力,悟性。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2-08 12:03
    回复
      2025-08-28 16:44:1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论成身之术
      成身之术在筋骨皮。筋肉对应爆发力,骨骼对应承受力,两者既发力传过皮肤,亦受力经过皮肤。
      外形上看,筋肉对应于动,骨骼对应于静。本质上看,筋肉运动,起于内息之沉静,骨骼稳固,源于内息之冲盈。两者内息流转形式相济。
      筋肉锻炼开始要能发能收,才好炼爆发力,修内息之深沉。
      骨骼锻炼开始要修内息之动达,才好炼承受力,做到举重若轻。
      当可以做到举重若轻,能发能收,筋骨就算打熬出一定根基。我可称之为武师。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2-08 12:04
      回复
        DEEP SEEK 分析成身之术
        《成身之术的生命周期解诂》
        人生不同阶段的筋骨皮发展,暗合阴阳动静之变,其形质与内息流转之机各有不同:
        【婴儿期】
        筋骨未坚,皮膜柔嫩。内息浑然未分,先天之气充盈而无形。此时筋肉如春芽初萌,骨骼若新竹抽节,虽无刻意锻炼之迹,然天地自然之气自通百骸。其动也纯任天然,发而不滞;其静也如渊渟岳峙,承而不僵。此乃成身之术的先天胚胎阶段。
        【少年期】
        筋骨渐刚,皮膜初韧。内息始分阴阳,筋肉得后天之养而显速发速收之态,骨骼随冲盈之气渐生支撑之力。此阶段尤需注意:筋肉之动不可过耗先天,当以"发七留三"养其根;骨骼之静须"纳五化五"培其本。少年习武者常现"形过气滞"之弊,即筋肉爆发有余而内息沉静不足。
        【成年期】
        筋骨隆盛,皮膜致密。内息运转如环无端,筋肉之爆发深植于丹田沉静,骨骼之承重源发于髓海冲盈。此时可臻"举鼎若羽"之境:筋肉发力时骨为钢架,骨骼承压时筋作簧弦。然须警惕"刚过易折"之险,需以"刚柔互济"之法调和,使内息如江河周流不息。
        【老年期】
        筋骨渐弛,皮膜松衰。内息流转缓滞,筋肉爆发之力藏于微,骨骼承重之功隐于虚。此时修炼当转"外壮"为"内养",以神意导引内息温煦筋骨,化刚劲为绵长。虽无壮年雷霆之威,却可修得"松而不懈"之态,以静制动之功反胜往昔。所谓"老树盘根",正是内息深沉之象。
        纵观人生四时,成身之术实为"逆化归元"之道:婴儿至老,本是从先天堕入后天,又从后天复归先天之循环。武者若能参透各阶段内息生化之理,则幼可筑基,壮可称雄,老可守真,终成性命双修之功。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2-08 12:05
        回复
          deep seek描写修炼场景。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练武场上,映出一片金黄。场中,一名武师正静立如山,双目微闭,气息沉稳。他的筋肉在衣衫下微微起伏,仿佛蓄势待发的弓弦,随时准备迸发出惊人的力量。
          忽然,他身形一动,如猛虎出笼,拳风呼啸,筋肉瞬间绷紧,爆发出强大的冲击力。拳脚之间,动作迅猛而精准,每一击都带着雷霆之势,却又在最后一刻收放自如,仿佛力量在体内流转,未曾外泄分毫。
          片刻后,他收势而立,气息依旧平稳,仿佛刚才的爆发未曾耗费半分力气。接着,他缓缓蹲下,双手托起一块巨石,动作轻缓如托羽毛。巨石沉重,但他的骨骼仿佛钢铁铸就,稳稳承受着重量,内息在体内流转,支撑着他举重若轻。
          场边,几名弟子屏息凝神,目不转睛地看着师父的一举一动。他们知道,这是成身之术的精髓——筋肉与骨骼的完美结合,内息与力量的和谐统一。
          夕阳渐沉,武师放下巨石,缓缓吐出一口浊气,气息绵长而深远。他抬头望天,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之色。今日的修炼,筋骨皮又进了一步。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2-08 12:06
          回复
            论养身之法
            养身之法在脏血髓。内脏对应调节力,津血对应恢复力。相比于武师的外功阶段,这修为进入了内功阶段。
            所谓形易炼,质难化。身形好修炼,体质难改化。此分两者,体质小改先誉为大武师,体质大改再誉为宗师。
            如何改化后天体质,最好用先天精血。不过这太过浪费,先天精血应郑重以待,首应合于生养之用。
            先说何为精血。凡是生命,无论小如细胞,大如象龙,皆会繁衍传承,内脏亦是如此。作为生命器官,只要存在活力,便会产生生命物质或者代谢废物。聚集这些五脏的细微生命物质,用绛宫储藏,再衍化生克,即是精血之雏形。然人身先天之有限,穷毕生之有,也不过得精血二三。故此次以五脏之精气,炼养真气补益体质当为合适。炼到拳意通明的地步,方能搬运后天精气。若返后天之真气为先天之真气,进益亦不可小觑矣!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2-08 12:13
            回复
              deep seek分析养身之法
              根据养身之法的核心理论,人体不同阶段的体质特性与修炼重点存在显著差异。以下从生命阶段与养身之法的关系进行系统解析:
              一、婴儿时期(先天未损)
              - 先天精血充盈:脏腑代谢产出的生命物质未经损耗,经脉通透如初
              - 自然生发状态:无需刻意修炼,通过睡眠与哺乳即可完成生命物质的自然循环
              - 防护重于修炼:此阶段需隔绝外界浊气,避免先天根基受损
              二、少年时期(后天初显)
              - 精气转化节点:十二岁后先天精血开始外泄,需启动「炼精化气」之法
              - 脏腑初成体系:可引导五脏精气形成小周天循环,建立「真气种子」
              - 修炼关键:通过桩功导引将代谢废物转为后天之气,但忌过度消耗先天之本
              三、成年时期(阴阳平衡)
              - 气血鼎盛阶段:内脏调节力与津血恢复力达峰值,可承受「伐毛洗髓」
              - 修炼核心:
              1. 以五脏生克原理转化后天之气
              2. 通过髓道循环实现体质改化
              3. 平衡「养」与「炼」的比例(建议7:3)
              - 特殊窗口:女子28岁/男子32岁前,尚存逆转先天之机的可能
              四、老年时期(后天衰微)
              - 精气双衰特征:脏腑活力下降30%-50%,经脉出现淤塞节点
              - 修炼转型:
              1. 改「炼」为「养」,重视心火温煦肾水
              2. 通过舌抵上颚促进金津玉液再生
              3. 侧重任督二脉的保养性疏通
              - 禁忌:严禁强行冲关或消耗性功法
              五、衰败时期(返先天机)
              - 生理特征:先天精血存量低于10%,五脏生克失衡
              - 终极养法:
              1. 启动「龟蛇蛰伏」状态降低代谢
              2. 专注绛宫与命门的能量交互
              3. 通过观想引导残余精气形成内循环
              - 核心原则:舍形守神,以先天残存之气延续生命之火
              进阶要诀:
              1. 各阶段转换需遵循「三候」原则(气机转换前15日进行功法调整)
              2. 体质改化的「五七之数」:每35日形成微小质变,49日为周期临界点
              3. 衰老者可通过「借地磁养髓法」延缓骨质流失,每日卯时面向东方修炼为佳
              此阶段论体现道法自然的核心思想:婴儿期守先天之全,成年期调后天之变,老年期求阴阳之衡,终至返璞归真之境。修炼者当知时识候,方能在各生命阶段实现养身效益最大化。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2-08 12:14
              回复
                **大武师修炼场景**
                夜色深沉,月光如水洒在山间。一位中年男子盘坐在青石上,双目微闭,呼吸绵长。他便是大武师李青山。此刻,他正以五脏精气炼养真气,补益体质。只见他双手结印,掌心向上,置于膝上,周身隐隐有白气缭绕。那白气如丝如缕,缓缓从五脏六腑中渗出,汇聚于绛宫之处。李青山面色平静,额角却渗出细密的汗珠,显然这修炼并不轻松。
                忽然,他眉头微皱,体内真气似有阻滞。他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口中低吟:“五脏归元,精气化生。”随着口诀念出,体内真气如溪流般缓缓流动,渐渐冲破阻滞,归于顺畅。李青山的面色也随之舒缓,周身白气愈发浓郁,仿佛与月光融为一体。片刻后,他缓缓睁眼,眼中精光一闪而逝,随即恢复如常。他站起身,轻轻活动筋骨,只觉体内真气充盈,体质又有了些许提升。
                **宗师修炼场景**
                清晨,山巅云雾缭绕,一位白发老者立于悬崖边,衣袂飘飘,宛如仙人。他便是宗师张无极。此刻,他正以先天精血返后天真气为先天真气,修炼体质大成之境。只见他双手虚抱,掌心相对,仿佛怀抱一轮明月。周身真气如潮水般涌动,时而凝聚如实质,时而散开如云雾。张无极面色淡然,双目微闭,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
                忽然,他双手一合,体内真气骤然凝聚,化作一道金光直冲云霄。那金光如龙如蛇,盘旋于他周身,发出低沉的龙吟之声。张无极口中低喝:“先天归元,返本还源!”随着喝声落下,金光骤然收敛,化作一滴晶莹剔透的精血,悬浮于他掌心。那精血散发着浓郁的生命气息,仿佛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张无极微微一笑,将精血缓缓纳入绛宫,周身真气随之暴涨,仿佛与天地共鸣。片刻后,他缓缓收功,眼中精光内敛,仿佛返璞归真。他轻轻一拂袖,云雾随之散去,露出远处初升的朝阳。张无极负手而立,目光深邃,仿佛看透了天地玄机。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2-08 12:17
                回复
                  2025-08-28 16:38:1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论生身之道
                  生身之道在阴阳窍。阴窍对应控制力,阳窍对应理解力。
                  阴阳者,大而纯者喻为阳,小而杂者喻为阴。炼神过程,初修杂窍,由阴神初显,感应模糊,然后用功进步,再修小窍,到阴神进化,去芜存菁,作用柔弱,最后修大窍,阳神显现,坚强纯粹。我可称为大宗师。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2-08 12:18
                  回复
                    deep seek 分析生身之道,涉及阴阳窍的修炼与平衡。阴阳窍分别对应控制力与理解力,是人体内在力量的核心。阴阳的概念中,阳代表大而纯的力量,阴则象征小而杂的能量。修炼过程中,从初修杂窍到阳神显现,是一个逐步净化与强化的过程。
                    ### 1. **阴阳窍的对应关系**
                    - **阴窍**:对应控制力,主掌身体的协调与稳定。阴窍的修炼初期,表现为阴神初显,感应模糊,需要通过不断的修炼来提升控制力,逐步去除杂念,达到去芜存菁的效果。
                    - **阳窍**:对应理解力,主掌智慧与洞察。阳窍的修炼后期,表现为阳神显现,力量纯粹而坚强,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达到更高的境界。
                    ### 2. **炼神过程的三个阶段**
                    - **初修杂窍**:这是修炼的初级阶段,阴神初显,感应模糊。修炼者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提升对身体的掌控力,逐步去除杂念,使阴神逐渐显现。
                    - **修小窍**:在阴神初显的基础上,进一步修炼小窍,使阴神进化,去芜存菁。这一阶段的控制力虽然柔弱,但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净化效果。
                    - **修大窍**:这是修炼的高级阶段,阳神显现,力量纯粹而坚强。修炼者在这一阶段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达到大宗师的境界。
                    ### 3. **生命周期与生身之道的关联**
                    - **幼年期**:此时阴窍初显,控制力较弱,理解力尚未完全开发。修炼的重点在于培养基础的控制力,逐步提升阴神的显现。
                    - **青年期**:随着身体的发育,阴窍逐渐进化,控制力增强,理解力也开始显现。修炼的重点在于进一步净化阴神,提升阳窍的理解力。
                    - **中年期**:此时阴阳窍趋于平衡,控制力与理解力都达到较高水平。修炼的重点在于进一步提升阳窍的力量,使阳神显现,达到更高的境界。
                    - **老年期**:随着身体的衰老,阴窍的力量逐渐减弱,但阳窍的力量依然强大。修炼的重点在于保持阳神的纯粹与坚强,维持对事物的洞察力。
                    ### 4. **大宗师的境界**
                    - 当修炼者能够达到阳神显现的境界,控制力与理解力都达到极致,便可称为大宗师。大宗师不仅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还能够自如地掌控自身的力量,达到生身之道的最高境界。
                    ### 5. **总结**
                    - 生身之道的修炼是一个从阴到阳、从杂到纯的过程。通过不断的修炼,修炼者能够逐步提升控制力与理解力,最终达到阳神显现的境界,成为大宗师。这一过程与人的生命周期密切相关,不同阶段的修炼重点也有所不同。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5-02-08 12:19
                    回复
                      deep seek描写修炼场景。
                      山间幽谷,云雾缭绕。一老者盘坐于青石之上,双目微闭,气息绵长。四周松涛阵阵,鸟鸣幽幽,似与天地共鸣。
                      老者双手结印,指尖微动,似在拨弄无形之弦。初时,指尖轻颤,如风中细柳,感应模糊,周身气息散而不凝。此为“杂窍”初修,阴神初显,虽微弱却已与天地相连。
                      片刻后,老者眉头微蹙,指尖渐稳,气息由散转聚,如溪流汇入深潭。周身窍穴渐开,似有微风拂过,吹散杂念,留下精纯之力。此为“小窍”精修,阴神进化,去芜存菁,虽柔弱却已初具规模。
                      忽然,老者双手一震,气息骤变,如江河奔涌,直冲云霄。周身窍穴大开,阳神显现,光芒四射,似与日月争辉。此为“大窍”圆满,阳神纯粹,坚强无比,天地之力尽在掌握。
                      老者缓缓睁眼,目光如电,穿透云雾,直抵天际。四周松涛渐息,鸟鸣亦止,唯余天地之静,与老者之动,交融为一。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5-02-08 12:19
                      回复
                        蜀山中尘世侠客,得武师者众多,得大武师者也不少,而宗师者寥寥。纯粹的侠客大宗师几乎没有,拥有大宗师之能的多是剑侠仙人,不过已经非是凡人,而是半仙之身。
                        初登场的齐鲁三英,除杨达不知外,李宁,周淳内外功俱有一定根基。读书习武数十年,称为大武师不为过。可以十丈内外,听出尘沙落地。百十丈高山,借白绸子跳上。用混元气吐痰碎物。和燕儿个把时辰奔走百余里。
                        毛太在五台苦练多年,可以身背三四百斤铁木鱼。浑身力量短时爆发达三四千斤,把六七百斤的钟挂到树上。
                        毛太有这么大的力气,照理说是个宗师不为过,不过他这是金身罗汉法元教的,也就是大宗师教他的武功,我觉得到底还是武功不精纯,毛太只是学会了一点宗师手段,没有宗师的境界和精纯,而法元也是,看去是剑仙,也是拥有大宗师的部分手段,虽然得益于剑仙修为,估计只有宗师的部分境界和精纯功夫。
                        后面周淳吃了灵药,可以身擒飞鸟,力逾虎豹,再加上登萍度水,陆地飞行的脚程这样算是标准的宗师根基了。
                        青城十九侠中,裘元在未学剑术以前,给父亲演示内家功夫,提气上升,平地而起三丈高,运气击物,隔一丈五外用罡气吐断锄头,举起千斤大石,不过修炼内功三年而已。元儿天生具有武师之力,大武师之气,部分宗师禀赋,这根基是多么深厚啊,无怪于是朱梅的衣钵传人,承继青城道统。前生许是宗师圆满或大宗师修为,再或是散仙转劫。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5-02-08 12:20
                        回复
                          最后deep seek描绘修为贯通成身之术,养身之法,生身之道的大宗师。
                          山涧晨雾未散。
                          青袍人赤足立在溪边青石上,脚下三寸厚的霜正在融化。他握着半截枯枝,枝头凝着颗露珠,随呼吸起伏轻颤,既不坠落也不冻结。
                          十丈外潭水忽起涟漪。枯枝破空时带起的风掠过水面,将七片飘落的竹叶钉在崖壁。露珠终于坠落,却在触及潭面时被回旋的气流托起,稳稳落回枯枝尖端。
                          他闭目听着露珠里映出的山林。腐叶下蚯蚓拱土,树冠间松鼠储粮,岩缝中毒蛇蜕皮。五脏随万物生灭的节奏起伏,绛宫真气化作晨雾在毛孔间吞吐,每口浊气离体便凝成细霜簌簌落下。
                          忽有山风穿谷。青袍人手腕轻抖,枯枝点向风中某处虚点。三十步外老松应声断枝,断口处年轮竟显太极纹路。枝头松鼠安然落地,浑然不知自己避过了坠崖之险。
                          露珠终于碎了。碎成七滴,悬在枯枝周围排成北斗。青袍人收势时,足下青石完好如初,只余三圈水痕涟漪般荡开。朝阳初升,他踩着潭面倒影走向竹庐,身后脚印里开出一串野姜花。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5-02-08 12:21
                          回复
                            按楼主曾说过:剑仙的剑,原是运气内功,臻乎绝顶,才能身剑合一,可刚可柔,可大可小。
                            总结剑术实乃御气之术。
                            身剑合一这方面,我之前是这么想的。
                            剑器锻造,本由火炼水淬。水火洗炼,明气见神。修习剑术,心火以炼气,肾水以蕴气,肺金以通气。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5-02-08 14:42
                            回复
                              2025-08-28 16:32:1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ds写的身剑合一,飞行绝迹的场景。
                              青牛崖下白练悬空。青衣人盘坐瀑前,三丈外篝火映红半边脸庞。剑横膝头,剑脊凝露,水珠随呼吸起伏,竟不随瀑声坠地。
                              子夜山风忽凝。剑身泛起鱼鳞纹,在火光照耀下如活物般游走。青衣人双目未睁,耳后青筋突突跳动。膝头长剑嗡地弹起,悬在离地三尺处震颤不止,剑尖垂下的水珠串成细链,在月光里碎成银屑。
                              剑啸声起时,篝火陡然蹿高三尺。青钢剑化作游龙,绕着瀑布上下翻飞。剑锋劈开水帘的刹那,百尺飞瀑竟似凝固成冰幕,须臾后方轰然坠落。剑身忽软若银蛇,缠住崖畔老松虬枝,枝头积雪簌簌惊落,尚未沾衣便被蒸作白雾。
                              东方既白,青衣人并指抹过剑脊。三尺青锋寸寸化雾,自七窍钻入体内。崖下水潭忽现漩涡,倒映着天穹残星渐次熄灭。待樵夫晨起砍柴,唯见石上剑痕宛然如新,潭面浮着半片未化的霜花。
                              忽闻云外传来清越龙吟。樵夫仰头望去,只见西北天际白虹贯日,恍惚有青影踏着朝霞,转瞬没入九霄罡风之中。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5-02-08 15: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