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锐评一下旅途?这是我问ds的
《宝可梦 旅途》(即《宝可梦 新无印》)作为宝可梦动画系列的第8部作品,自开播以来争议不断,而男二角色小豪更是成为观众讨论的焦点。以下从剧情、角色塑造和观众反馈等方面进行深度分析:
---
### **关于《宝可梦 旅途》的争议**
1. **叙事方向混乱**
- **主线模糊**:试图兼顾「世界锦标赛」和「极巨化冒险」两条主线,但节奏割裂。小智的冠军成长线与小豪的「一球超人」线缺乏交集,导致剧情零散。
- **情怀透支**:频繁让历代角色回归(如竹兰、小茂)却流于表面,沦为工具人式客串,缺乏对角色深度的挖掘。
- **世界观崩塌**:小智作为「阿罗拉冠军」的实力被强行削弱以平衡剧情,训练家等级体系混乱(如丹帝的「龙系克星喷火龙」设定引发吐槽)。
2. **制作质量波动**
- 部分集数的作画崩坏(如超梦复刻战)和敷衍的战斗分镜(小智VS大叶的「雷吉艾勒奇战」)暴露工期不足。
- 伽勒尔地区特色(如道馆、旷野地带)未能充分展现,对比《日月》对阿罗拉文化的细腻刻画,显得仓促潦草。
3. **商业化妥协**
- 为推广游戏《剑/盾》及DLC,强行加入极巨化、传说宝可梦收服等元素,但缺乏剧情合理性(如小豪轻松收服水君)。
---
### **男二小豪:争议漩涡的中心**
1. **角色设定失衡**
- **「一球收服」的破坏性**:宝可梦系列核心精神是「羁绊与成长」,但小豪的「见宝可梦就扔球」设定(甚至收服传说宝可梦)彻底颠覆这一逻辑,被批「开挂」「不尊重训练家伦理」。
- **性格扁平化**:初期强调「只收服梦幻」的目标,却在后续剧情中频繁动摇,成长弧线断裂。对比小茂、真司等经典男二的「宿敌感」,小豪更像一个被剧本推着走的工具人。
2. **观众情感排斥**
- **资源分配不公**:小豪占据大量戏份(如收服泪眼蜥、敲音猴),而小智的宝可梦(如快龙、耿鬼)缺乏深度培养,引发老粉不满。
- **价值观冲突**:小豪对宝可梦的「收集癖」态度(如将宝可梦视为图鉴数据)与系列倡导的「伙伴关系」背道而驰,尤其在「放生腾蹴小将」事件中激化矛盾。
3. **对比前作角色的落差**
- 小豪缺乏类似艾莉丝(《超级愿望》)的成长性,或希特隆(《XY》)的喜剧魅力,更像一个「为推广游戏机制服务的功能性角色」。
---
### **作品的积极面与可能性**
1. **创新尝试**
- 世界锦标赛的跨地区对战为小智的「冠军之路」提供舞台,丹帝、奇巴纳等角色设计颇具亮点。
- 对传说宝可梦生态的探索(如雷吉系列解谜)部分延续了《起源》《世代》的硬核风格。
2. **技术升级**
- 部分集数的作画水平(如小智VS丹帝的决赛)达到系列巅峰,3D场景与2D作画的融合可圈可点。
3. **未来潜力**
- 若制作组能正视问题,调整叙事重心(如聚焦小智的终极挑战),仍有挽回口碑的空间。
---
### **总结:一场未完成的冒险**
《宝可梦 旅途》暴露了IP长期运营的疲态:在「讨好新观众」与「服务老粉丝」之间摇摆,最终两头不讨好。小豪的角色争议本质上是制作方对「游戏化叙事」的过度妥协,牺牲了动画作为独立作品的艺术性。若要重振系列,或许需要回归初心——让宝可梦的世界再次成为「梦想与冒险的载体」,而非商业指标的试验场。
(PS:如果小豪的球砸向的是编剧团队,或许观众会鼓掌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