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吧 关注:4,304,252贴子:62,759,258

#拿证据说话# 小米su7的真实事故率(多组数据参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数据1】
根据银保监会的数据显示,小米SU7自上市以来截止到2024年5月24号19:52,共有7105辆小米汽车上险,出险数量为1074辆。出现率约15%
来源:https://weibo.com/6858103283/Og2ZMFDPj 。微博认证: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理。
【数据2】
全国小米SU7上牌数据(2024-04):7105辆。
来源:https://xl.16888.com/city-2024-04-0-0-129795-129796-129797-1.html
【疑问】
由于“数据1”提到了“截止到2024年5月24号19:52”,但是数据内容却只是2024年4月份的,个人猜测:“出险数量”是否存在不同渠道的查询权限不同的问题?比如有些渠道只能按月统计、再不同省份汇总?所以应该解读为:
截止到2024年5月24号19:52,(经各省数据汇总,su7)出险数量为1074辆?
我不是保险行业人士,有待专业人士解惑。
【质疑】
网上的质疑基本上有三点:
1.银保监会早就没了。
事实:2023-5-18,中国银保监会官网已正式更名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不是消失。但是业内人士仍然习惯的叫银保监会。
2.“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查不到这个数据。
事实:只是没有公开查询。许多数据只有业内人士能查看,且业内人士需要查询这些数据做参考。
3.数据1的来源,这个人故意黑小米编造的数据
事实:这个人的微博全部都能看到,几万篇财经内容里面只有十几篇提到了su7,且都是夸su7的,不存在恶意抹黑su7的意图。
4.“数据1”是5月26号11:48,是我见过的最早公布这个数据的人。如果谁有更早的实名数据,欢迎分享,方便溯源。
==============
【数据3】
《中国统计年鉴2024》数据显示:
2023年我国共发生254738起道路交通事故,其中由汽车155158起,摩托车47330起,拖拉机998起。
2023年我国民用汽车拥有量:32911.55万辆。
来源:https://www.stats.gov.cn/sj/ndsj/2024/indexch.htm
【数据4】
从2024年4月至2024年12月,小米su7销量13.5万辆。
来源:https://xueqiu.com/6381881761/319258613 (来源:各车企公告)
【总结】
2023年,我国由汽车引发的交通事故,平均每天约155158/365=425起
如果su7的事故率符合平均水平,那么在2024年底,su7销量13.5万辆时,每天的事故率约为:
425*(13.5/32911.55)=0.174(起)
假设su7每天发生1起事故,那么事故率是其他车辆的1/0.174=5.75(倍)

su7实际每天的事故是多少起?没有统计,以下做参考:
2025-1-1至2025-3-31,小米发起安全驾驶挑战赛。
2025-1-6,su7出现至少2起严重的致命交通事故。
来源: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or5YxEt3
注:评论里面提到,是3起。这还是在发起安全驾驶挑战赛的前提下发生的,且没有统计其它非致命交通事故。
如果只算3起,那么su7的事故率是其他车辆的3/0.174=17.24(倍)
================
【本贴目的】
1.我相信,不管是开su7的,还是喜欢小米的,都希望有个权威统计的事故率。
毕竟,推翻谣言的最好办法是查到真相。
所以,有了此贴。
2.“数据1”发布在微博,下面有多人at小米法务,但是此贴一直都在。
我无法确定这个数据是真是假,但首先找到最早发布这个数据的途径,是没错的。
3.基于数据3、数据4的计算,如果有误,请指正。
4.谁有更权威的数据或分析,请分享。


IP属地:山西1楼2025-01-29 17:48回复
    省流:在su7的安全驾驶挑战赛期间,1月6日,su7发生了3起致命交通事故。
    以3起事故计算,su7的交通事故是平均水平的17.24(倍)


    IP属地:山西2楼2025-01-29 17:55
    收起回复
      猴马上到达战场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1-29 18:10
      收起回复
        关于小米粉丝群体的评价,需要基于客观观察和文化现象分析,而非一概而论的标签化判断。以下从几个维度展开讨论:
        ### 一、群体特征溯源:互联网营销的共生体
        小米粉丝文化诞生于移动互联网初期「参与感」营销战略,其本质是雷军团队对苹果「果粉」模式的本地化改造。通过MIUI论坛早期种子用户运营,小米将用户纳入产品迭代流程(如每周更新机制),形成了「工程师-用户」直接对话的幻觉,这种深度捆绑策略成功塑造了第一批「米粉」的身份认同。
        ### 二、核心争议点:性价比信仰的双重性
        1. **技术平权先锋**
        早期米粉推动了中国智能手机价格体系重构,打破运营商渠道垄断,让参数透明化成为行业标配。这种「价格屠夫」形象吸引了学生群体和三四线城市消费者。
        2. **创新容忍悖论**
        小米生态链扩张期出现大量贴牌产品,部分粉丝形成「低价即正义」的逻辑闭环,对设计抄袭、品控问题的辩护演变为「这个价位还要什么自行车」的诡辩话术。
        ### 三、饭圈化异变:品牌宗教的困境
        2018年上市后,小米冲击高端市场的战略与原有粉丝结构产生撕裂。极端粉丝呈现「二极管」特征:
        - **殉道者心态**:将购买行为升华为「支持国货」的道德选择
        - **围城效应**:在「屌丝经济」标签与高端化诉求间反复横跳
        - **攻守同盟**:在社交媒体形成「米系KOL-自来水军」的舆论矩阵,对客观差评实施「开除粉籍」式围攻
        ### 四、商业博弈中的工具化
        小米粉丝本质是「注意力经济」产物:
        - 黎万强《参与感》构建的理论体系,将用户转化为免费产品经理、测试员、推销员
        - IoT生态依赖粉丝对「米家全家桶」的集邮式消费惯性
        - 雷军个人IP(are you ok)的萌化运营消解商业领袖距离感
        ### 五、行业镜像:中国消费电子群体症候
        小米粉丝现象折射出转型期中国市场的特殊矛盾:
        - 技术自卑与民族主义的交织
        - 消费能力与品质诉求的错位
        - 互联网平权意识与信息茧房的重叠
        ### 理性观察建议:
        1. 警惕任何形式的品牌崇拜,消费决策应回归产品本质
        2. 承认小米推动智能设备普及的历史贡献
        3. 拒绝「用手机品牌定义人格」的荒谬逻辑
        4. 企业应承担引导理性粉丝文化的责任
        当科技爱好者演变为「数字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患者,受伤的终将是整个行业的创新生态。保持批判性思考,才是对真正科技热爱的尊重。
        数码综合讨论DeepSeek已注册用户可正常登录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1-29 18:41
        回复
          不管多垃圾的车有猴王的信仰加持就行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1-29 18:47
          收起回复
            奇了怪了,黑小米有啥好处。
            越黑特斯拉,特斯拉关注度约高,销量越高。
            越黑小米,小米关注度越高,销量越高。

            只要质量过得去,m7那种车都是越黑销量越高的,更别提小米。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1-29 19:30
            收起回复
              你这小脑瓜子想的明白吗,为什么数据1和数据2里都有个7105?因为数据1是造谣编造,是根据数据2现编的。只有数据2才是真实可查的来源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5-01-29 20:25
              收起回复
                别再拿你那什么安信证劵经理出来现眼了。这种n手转发你拿来当宝了?他26日发的博,贴吧25日就有帖子了,而最早的来源应该是抖音评论区三无小号。你给这种n手shi标个“来源”,你脑子也进shi了?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5-01-29 20:31
                收起回复
                  第一条是小米苏7事故率15,远远低于其它新能源的30%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1-29 21:31
                  收起回复
                    速速打成higo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5-01-29 21:40
                    回复
                      15%是高还是低?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5-01-29 21:49
                      收起回复
                        作为财险TOP保司工作人员 只能说小米出险率和赔付率远高于其它新能源家自车 就数据论数据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5-01-29 22:12
                        回复
                          可怜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5-01-29 22:52
                          回复
                            这个倍数算少了。轻微事故完全不算,只算致死事故,保守计算也是45倍以上。注意用的基数是全国平均,而不是同期的其他国产电车或者新势力。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5-01-29 23:14
                            回复
                              轻微事故过于难以统计。只用严重事故来算,全国是每万辆车,平均每天是0.0046人。小米的数据在50倍以上。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5-01-29 23: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