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libili吧 关注:4,584,591贴子:143,811,529
  • 18回复贴,共1

简单聊一下在acgn文化下的“双重人格”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近随着母鸡卡的更新,动漫相关吧里掀起了讨论双重人格的热潮,所以我也趁机蹭个热度,聊一聊这个有点争议的话题(总而言之就是来蹭热度的
事先声明,本人并未涉及精神科或心理科相关学术领域,所以对“双重人格”并未有清晰正确的理解,所以只针对其这个不同戏剧载体中常见的元素说说个人片面主观的观点
长期素食镇楼,图文无关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1-26 18:51回复
    最近刷贴吧经常在不同acg相关吧里看到有关双重人格的话题,并且凭我的“经验主义”和“身边统计学”,让我感觉大家开始或多或少的反感这样的元素,所以我想借为什么大家如今会反感这样一个可以勉强称得上是流行的要素来讨论一下双重人格在剧情塑造上的作用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1-26 19:01
    收起回复
      2025-07-30 20:08:5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觉得大家之所以会反感的主要原因是双重人格这种设定在acgn文化中被过度娱乐化,戏剧化了,更多的时候是起到一个突出人物个人性格、增添角色特色,加强情节冲突戏剧性的要素,所以可以发现大部分时候其就是作为角色性情大变的工具,制造情节的戏剧化冲突或者起到心魔、保护伞一类的象征意味的作用,而真正从病理上认真讨论的内容少之又少(至少我目前想不起来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1-26 19:07
      回复
        先从该元素对剧情的与人物的影响说起。说实话在acg文化已经发展了这么多年的现如今,双重人格早已经从独树一帜的“时尚单品”,变成大家对这种套路情节已经见怪不怪了。能将其融入故事的当然也不在少数,能处理的好的像灵能百分百里,双重人格代替成长中的不健全的心理与需要和解的抽象概念而出场。但究其根本大家对其接受度良好的根本原因是在其剧本就算是替换掉这个元素依旧精彩而并非是由于对双重人格的描写入木三分。反过来说处理不好的情况,就是当你抛开这个看似“独特”“酷炫”的包装下会发现剧本稀烂,这个要素对剧情或人物根本起不到推进或者刻画作用。并且更多的处理不当还会喧哗夺主。在角色塑造上本来是想突出角色的特点才加的设定,到头来被副人格摘了桃子,就会本末倒置了,这也是之所以有一部分观众看角色身上有该元素时,脑子里会滴嘟滴嘟作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1-26 19:21
        收起回复
          不如说主要问题是两个半人放一块变两个人,这样很抽象,正常来说俩合一起勉强算个人才有疾病感(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1-26 19:30
          收起回复
            这个元素在角色身上我个人见过的最多的作用就是起到一个代打装逼的戏份,作者与编剧通常难以把握该尺度,导致角色最终塑造的不伦不类我想不在少数。从这个角度来说母鸡卡的大莫老师可以说也算是编剧别出心裁的刻画(?)了,不过我个人认为大莫老师在剧情中更多的充当是起到一个导火索,推动剧情发展,从四集就要解散来看可以说是“卓有成效”,但反过来说我认为其对木头人本身的刻画空间就被挤压了,同时因为没有把控好其的火势使得节奏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当然由于这也才播到第四集所以接受各位随时拷打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1-26 19:37
            收起回复
              印象里混沌头的女主是每个人格被实验折磨得不行了会主动消散,脑一段时间后会自行构造下一个新的人格,但这个设定似乎也完全没有在剧情发展里起到作用(


              IP属地:湖北10楼2025-01-26 19:57
              收起回复
                回归我认为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其的娱乐化,戏剧化了
                最近也经常能看到一些帖子说,写抑郁症,双重人格,校园霸凌等的编剧坐一桌。我觉得之所以举校园霸凌这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是因为只是相比较精神疾病,校园霸凌可能更多人所经历过,更能感同身受,双重人格离我们普通人还是太远,所以以往大家很难去意识到其的严重。并且现在之所以一起相提并论,在某些层面上我认为是因为大部分编剧在使用这些元素时都只是假借了个名字,实则偷换了概念,借闻风丧胆名字告诉观众事情的严重性,但却美化着情节与偷换着概念内容。就像抑郁症这个相对普遍的精神疾病,如今或多或少被带上了不正确的认知,这种情况的发生我认为也有其戏剧化的影响存在,在以前许多故事里抑郁症伴随的是相互救赎的美好剧本,甚至于无形之中为其带上了“浪漫”色彩,但往往忽略了现实的残酷性。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5-01-26 20:08
                收起回复
                  2025-07-30 20:02:5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双重人格确实大部分情况下都只是一个反差噱头的作用,说白了大家对精神类疾病的了解还是太少了,再加上精神类疾病本身也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直观的观测方法(当然我对这方面也完全不了解,只是个人感觉),一般读者很难区分现实中作为疾病的双重人格和作为作品创作的双重人格的区别
                  但是单说母鸡卡第四集,我觉得大部分人讨厌的其实不是双重人格,而是单纯觉得第四集的结尾不够好……实际上大部分的争议也是围绕祥子和喵梦的,真正讨论睦头和墨提斯的并不多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5-01-26 21:31
                  收起回复
                    涉及双重人格占主线甚至是主角的acg作品里,金色时光(青春纪行)是较为接近,它算是对“分离性身份障碍”这一全称的表现较为还原(除开结局包饺子)。它实际上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发病期间社交角度上易导致患者亲友关系分崩离析,生活上也可能因此发生许多危险情况,还可能会患上许多长期的副作用疾病(记忆缺失/头痛)。长久以来一些acg作品会把一些其它剧情行为将其表现为像是人格分裂以至于观众对此有“刻板印象”的误解,譬如热血漫一些看起来像更换主人格战力的表现(尤其是死神一护虚白,死神虚白关于王坐骑那个发言就更像了)。


                    IP属地:广东15楼2025-01-27 00: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