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这个轮组的原因就是因为便宜,3000 价位的轮组基本都一个样子,特别是自编,cxray 的辐条,国产那几个花鼓场贴片或者就不贴,圈呢看起来基本都一样,同质化非常严重,剩下的就是看看做工细节吧。
抖音 2700入手的,其他自编的轮组比如 ar、max 等这个配置的都是在 3100 ~ 3500 吧,上一对轮组是 max 3500 久裕 411 的 45 框高的,要换个高框的就挑个便宜的换了。昨晚拆开看了下,没惊喜,圈的细节处有点瑕疵,图里的两个地方用手能摸出来的,这个不如 max 的,两个都是免涂装的圈,这个对使用没啥影响。
圈的规格内宽 21 外宽 28,最宽处 30mm,其它自编基本都能选 23 内宽 30 外宽的。对比起来 AIEO 的优势一是价格,前提是要用抖音优惠券,不然价格是 2999,那价格上的优势就不大了。另外就是自编品牌里 0011 算是名头更响一点吧,轮组有质检卡,记录了质检步骤,比如偏摆、辐条长度等等,其它没啥好说的。
贴吧好多人总问怎么选轮组,这个轮组和另外一个轮组有多大差距等类似的问题,说说我这 10 年骑车使用器材的经验。
重量:
同规格圈的不同品牌之前差别很小,重量对轮组的影响也没那么那么的大,别扛拿 2000g 的铝轮和 1300g 的碳轮比。碳布等级基本只会对重量产生影响,保证刚性、强度的同时高等级碳布会轻一些,但还有可能会更脆一些,反倒不如低等级碳布的耐操,不如 50 框高的圈,都不考虑宽度了,一个圈的重量差 100g 已经是很多了,其它地方的重量影响只存在理论上。
花鼓:
影响也不大,别扛拿 200 块钱和 2000 块的比,三四千自编轮组用的花鼓应该都不超过 1000 块,和久裕 411 价位差不多,再向上 dt240、carbonTi 等等,价格翻了几倍,给你骑几乎感觉不出区别,好多的东西都是理论区别,更大的轴间距、更大的法兰、更强的刚性等等,我的结论就是不给我实验数据告诉我能省多少力的、快多少的通通都忽略。
辐条:
型号就那几个,价格也很透明,自编基本都是 cxray,少数用 cx sprint,品牌轮会用中南或者定制的便宜点的辐条,钢辐条这东西基本就是粗的刚性就好,你要不在乎截面气动的影响、重量这点细微的区别,那也区别不大。碳辐条也一样,型号厂家就那几个,其实和钢辐条也没太大区别,也就是刚骑上时明显点,适应两天就忽略了。
编法、辐条张力等:
这东西又没专利,谁都能用,碟刹的 2:1多点,但 1:1和 2:1也没有优劣,咱辐条一样、编法一样,你 130 的张力我也 130 的张力一脚就明显区别了???合格的产品张力差、偏摆值肯定都要在合理范围内,包括重量、圈的规格参数和产品说明那肯定是差值越小越好,这些东西都是一个质量正常的产品必须达到的要求。
售后等:
主要看保修时间、范围、口碑吧,以及限重等,不限重的肯定比限重的强一些。当然你要把一万多的花鼓终身保修这种除外,五万块我能保修到你孙子辈。
那些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就不再讨论范围内了,也不讨论耐用性设计、材料区别,比如防水性、咬合结构、碳布等级,棘轮和棘爪也没有高低之分。特殊人群也排除,比如 200 斤或者一脚 1700W 的,主要是我没碰到过,没经验。
重点来了,那轮组要怎么选?对你骑行体验影响最大的是圈的规格,依次是框高、内外宽、圈形、最后是重量(是在差别很大的情况下),这里都是有一定量差别的情况下,比如 框高 40 和 60,内宽 19 和 23,你要拿框高 55 和 60 比那区别基本感觉不出来,现在流行的超胖圈在抗侧风表现上比窄圈确实强很多,内外宽根据自己使用的外胎选就行了,28c 的外胎就别选 21 内宽/28 外宽这个规格以下的啦,我自己不喜欢侧风,前轮就不会用超过 50 框高的。其它按自己喜好来就行了,有多少预算就买多少钱的轮组。
再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选购经验,好的轮组,你不用骑,从你开箱、拿出实物,你就能看出来它好,这不止对轮组适用,车架、车把,甚至其它电子产品、汽车都这样,非常大概率你一眼就能看出它贵。
轮组三四千的足够用了,再有差距基本就是人有差距,大组车 一万 到 十万 能给你省个 20W 已经很逆天了。但这个钱你是花在器材上,要是投入到自己身体上,我保证大部分普通人提升比器材大得多,这两年骑车的新人很多,去年 3 月来到大连,这边骑行运动还比较初阶,包括车店,发现真是挺小白的,公路车是个比较专业的运动,是需要有一定基础的,比如下把位这个东西我都记不清在多少个帖子里说了,好多人还从没用过,还会认为下把位捏刹车就会翻,骑完车这疼那疼的,然后跑贴吧里问为啥?每次看到这种帖子就很无语,把这当互联网医院吗?你就去医院大概率医生都检查不出什么问题。情况就这几种,一是设定不合适,二是运动强度超出了身体能力范围,比如没强度时你的稳定性没问题,但持续高强度疲劳后你的动作就会变形,但大概率你是感觉不到的,再就是你从没有这种强度运动过,突然就玩命干 200 公里那肯定会难受,所有运动都这样,像篮球这种高自由度、对抗强度的疲劳后动作变形控制力下降,就突然受伤,骑车的表现就是慢性损伤,或者反应变慢摔车。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你的身体本身就有问题但你自己不知道,比如我是盘状半月板,天生就不如别人耐操,没做核磁检查前也看不出来,所以有持续疼痛就去医院,不要耽误。
给新人一点建议:如果你预算有限又想提升,可以把升级器材的钱拿出一部分投资自己的身体,比如可以找个私教,如果你买 20 节课 200 多块一节吧,5000 块放在器材上就是升级下轮子呗。一是为了更清楚的了解自己的身体,比如你的各部分肌肉力量,左右两边力量、灵活性是否有很大偏差,一般私教课第一节都是教练对你的身体情况做了解,这里很可能和你自己对自己的身体认知非常不一样。然后再针对性的激活你的肌肉,了解肌肉怎么发力,举个例子我身边的车友没几个懂屈髋是啥,不同的姿势用到的肌肉的差别,就是找肌肉发力的感觉,运动都是相通的,光骑车训练提升很慢的,这时你花一半时间在健身房做专项训练非常有效,很多问题当你身体能力达到的时候自然就消失了,这对你自己调整设定、发力姿势等都很有帮助。
再说下对国内轮组厂商的期待吧,国产车架是越来越好啦,举两个我喜欢的 seka spear 和 intropy,从设计理念到实验验证设计,产品细节把控都很到位,车架都去吹风动了,轮组基本都还处于卖图片阶段,弄个宣传海报就敢给你标价格,就会和你比重量,这玩意成本低呀,买个秤就行了。都是工业制造的产品,都能用科学数据解释的东西,非要给你搞得神神叨叨的。这东西也不止自行车这样,小众产品都有这毛病,比如 hifi,那耳机音响可不是用它值多少钱定价的,而是厂商觉得买它产品的用户可以花多少钱决定的,给你弄个大师老头挂在海报上,写几篇优美散文完活,老头越神叨越好听,自行车还不如 hifi,hifi 的那些评测起码文笔更好,我就当读散文了,搞自行车的没几个有文化的。厂商想做高端卖高价非常理解,但你要拿出对得起价格的东西来。



抖音 2700入手的,其他自编的轮组比如 ar、max 等这个配置的都是在 3100 ~ 3500 吧,上一对轮组是 max 3500 久裕 411 的 45 框高的,要换个高框的就挑个便宜的换了。昨晚拆开看了下,没惊喜,圈的细节处有点瑕疵,图里的两个地方用手能摸出来的,这个不如 max 的,两个都是免涂装的圈,这个对使用没啥影响。
圈的规格内宽 21 外宽 28,最宽处 30mm,其它自编基本都能选 23 内宽 30 外宽的。对比起来 AIEO 的优势一是价格,前提是要用抖音优惠券,不然价格是 2999,那价格上的优势就不大了。另外就是自编品牌里 0011 算是名头更响一点吧,轮组有质检卡,记录了质检步骤,比如偏摆、辐条长度等等,其它没啥好说的。
贴吧好多人总问怎么选轮组,这个轮组和另外一个轮组有多大差距等类似的问题,说说我这 10 年骑车使用器材的经验。
重量:
同规格圈的不同品牌之前差别很小,重量对轮组的影响也没那么那么的大,别扛拿 2000g 的铝轮和 1300g 的碳轮比。碳布等级基本只会对重量产生影响,保证刚性、强度的同时高等级碳布会轻一些,但还有可能会更脆一些,反倒不如低等级碳布的耐操,不如 50 框高的圈,都不考虑宽度了,一个圈的重量差 100g 已经是很多了,其它地方的重量影响只存在理论上。
花鼓:
影响也不大,别扛拿 200 块钱和 2000 块的比,三四千自编轮组用的花鼓应该都不超过 1000 块,和久裕 411 价位差不多,再向上 dt240、carbonTi 等等,价格翻了几倍,给你骑几乎感觉不出区别,好多的东西都是理论区别,更大的轴间距、更大的法兰、更强的刚性等等,我的结论就是不给我实验数据告诉我能省多少力的、快多少的通通都忽略。
辐条:
型号就那几个,价格也很透明,自编基本都是 cxray,少数用 cx sprint,品牌轮会用中南或者定制的便宜点的辐条,钢辐条这东西基本就是粗的刚性就好,你要不在乎截面气动的影响、重量这点细微的区别,那也区别不大。碳辐条也一样,型号厂家就那几个,其实和钢辐条也没太大区别,也就是刚骑上时明显点,适应两天就忽略了。
编法、辐条张力等:
这东西又没专利,谁都能用,碟刹的 2:1多点,但 1:1和 2:1也没有优劣,咱辐条一样、编法一样,你 130 的张力我也 130 的张力一脚就明显区别了???合格的产品张力差、偏摆值肯定都要在合理范围内,包括重量、圈的规格参数和产品说明那肯定是差值越小越好,这些东西都是一个质量正常的产品必须达到的要求。
售后等:
主要看保修时间、范围、口碑吧,以及限重等,不限重的肯定比限重的强一些。当然你要把一万多的花鼓终身保修这种除外,五万块我能保修到你孙子辈。
那些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就不再讨论范围内了,也不讨论耐用性设计、材料区别,比如防水性、咬合结构、碳布等级,棘轮和棘爪也没有高低之分。特殊人群也排除,比如 200 斤或者一脚 1700W 的,主要是我没碰到过,没经验。
重点来了,那轮组要怎么选?对你骑行体验影响最大的是圈的规格,依次是框高、内外宽、圈形、最后是重量(是在差别很大的情况下),这里都是有一定量差别的情况下,比如 框高 40 和 60,内宽 19 和 23,你要拿框高 55 和 60 比那区别基本感觉不出来,现在流行的超胖圈在抗侧风表现上比窄圈确实强很多,内外宽根据自己使用的外胎选就行了,28c 的外胎就别选 21 内宽/28 外宽这个规格以下的啦,我自己不喜欢侧风,前轮就不会用超过 50 框高的。其它按自己喜好来就行了,有多少预算就买多少钱的轮组。
再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选购经验,好的轮组,你不用骑,从你开箱、拿出实物,你就能看出来它好,这不止对轮组适用,车架、车把,甚至其它电子产品、汽车都这样,非常大概率你一眼就能看出它贵。
轮组三四千的足够用了,再有差距基本就是人有差距,大组车 一万 到 十万 能给你省个 20W 已经很逆天了。但这个钱你是花在器材上,要是投入到自己身体上,我保证大部分普通人提升比器材大得多,这两年骑车的新人很多,去年 3 月来到大连,这边骑行运动还比较初阶,包括车店,发现真是挺小白的,公路车是个比较专业的运动,是需要有一定基础的,比如下把位这个东西我都记不清在多少个帖子里说了,好多人还从没用过,还会认为下把位捏刹车就会翻,骑完车这疼那疼的,然后跑贴吧里问为啥?每次看到这种帖子就很无语,把这当互联网医院吗?你就去医院大概率医生都检查不出什么问题。情况就这几种,一是设定不合适,二是运动强度超出了身体能力范围,比如没强度时你的稳定性没问题,但持续高强度疲劳后你的动作就会变形,但大概率你是感觉不到的,再就是你从没有这种强度运动过,突然就玩命干 200 公里那肯定会难受,所有运动都这样,像篮球这种高自由度、对抗强度的疲劳后动作变形控制力下降,就突然受伤,骑车的表现就是慢性损伤,或者反应变慢摔车。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你的身体本身就有问题但你自己不知道,比如我是盘状半月板,天生就不如别人耐操,没做核磁检查前也看不出来,所以有持续疼痛就去医院,不要耽误。
给新人一点建议:如果你预算有限又想提升,可以把升级器材的钱拿出一部分投资自己的身体,比如可以找个私教,如果你买 20 节课 200 多块一节吧,5000 块放在器材上就是升级下轮子呗。一是为了更清楚的了解自己的身体,比如你的各部分肌肉力量,左右两边力量、灵活性是否有很大偏差,一般私教课第一节都是教练对你的身体情况做了解,这里很可能和你自己对自己的身体认知非常不一样。然后再针对性的激活你的肌肉,了解肌肉怎么发力,举个例子我身边的车友没几个懂屈髋是啥,不同的姿势用到的肌肉的差别,就是找肌肉发力的感觉,运动都是相通的,光骑车训练提升很慢的,这时你花一半时间在健身房做专项训练非常有效,很多问题当你身体能力达到的时候自然就消失了,这对你自己调整设定、发力姿势等都很有帮助。
再说下对国内轮组厂商的期待吧,国产车架是越来越好啦,举两个我喜欢的 seka spear 和 intropy,从设计理念到实验验证设计,产品细节把控都很到位,车架都去吹风动了,轮组基本都还处于卖图片阶段,弄个宣传海报就敢给你标价格,就会和你比重量,这玩意成本低呀,买个秤就行了。都是工业制造的产品,都能用科学数据解释的东西,非要给你搞得神神叨叨的。这东西也不止自行车这样,小众产品都有这毛病,比如 hifi,那耳机音响可不是用它值多少钱定价的,而是厂商觉得买它产品的用户可以花多少钱决定的,给你弄个大师老头挂在海报上,写几篇优美散文完活,老头越神叨越好听,自行车还不如 hifi,hifi 的那些评测起码文笔更好,我就当读散文了,搞自行车的没几个有文化的。厂商想做高端卖高价非常理解,但你要拿出对得起价格的东西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