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2024年:
中欧班列在渝再迎突破性进展
在重庆团结村中心站,X8083次列车鸣笛出发,它满载着医药、整车零配件、通讯设备、冷链食品等货物,将从阿拉山口出境,大约14天后抵达德国杜伊斯堡。至此,我国的中欧班列跑出了新记录: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

事实上,团结村也曾经是中欧班列的起点。我国探索开行首列重庆至德国杜伊斯堡的国际列车,就是从这里始发。到如今,10万列的新纪录,又诞生在重庆。从0到10万,驶出了亚欧陆路运输的“新干道”,和沿线经贸发展的“快车道”。重庆也成为全国中欧班列开行时间最早、运输货值最高、带动产业最强的城市。

重庆是一座移民城市,具有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城市胸怀。如今的重庆,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联通欧亚,110多个国际航班通达五洲四海,319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兴业。开放成为最鲜明的标识。2024年,重庆开放口岸数量增加至7个,位列西部内陆第一;重庆枢纽港产业园重点项目,持续刷新“进度条”;“渝车出海”步伐加快,“新三样”出口态势迅猛,重庆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气势,逐渐跃升为全球贸易领域的重要力量。
与此同时,从德国总理来渝到9国驻华使节参访,再到重庆国际友好城市合作大会、第六届西洽会等一大波国际展会赛事的密集登场,既凸显了重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信心与决心,也展现了重庆践行开放共谋发展的成果与实效。在这个过程中,“争先”一直是新重庆始终保持的姿态。
我们的2024年:
争先进位 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最近一段时间,重庆龙头车企长安动作频频:一个月内连续推出六款新车,产品投放的强度和质量之高均为业内罕见。

在龙头企业的引领下,今年,重庆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爆点”频现:制造方面,两大全球顶级汽车制造工厂先后投用;产品方面,累计向市场推出10多款新车,涵盖了纯电动、增程式等新能源全技术路线;市场方面,20万元以上车型占比已达到24.3%,较2021年翻了一番;产业链方面,禾赛激光雷达等一批“补链”项目纷纷落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配套实现“全面覆盖”。
市经济信息委汽车工业处副处长罗滕飞表示,前11个月,全市汽车产量达到222.8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81.3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00%。

今年上半年,重庆重返国内“汽车第一城”。今年前10个月,重庆新能源汽车产量达69.1万辆,同比增长108.9%,增速高出国内平均水平近80个百分点。汽车产业的亮眼表现,只是一个缩影。2024年前三季度,重庆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全市GDP增速6%,在全国省区市排名中并列第二位。这一年,重庆的七项改革入选2024中国改革年度案例;重庆入选全国首批城市更新示范城市,目前已有20余项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中央空管委官宣了六大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试点城市,重庆成功入选……这一年,重庆人敢闯敢干、敢为人先,唯实争先、力争上游,目标是以经济社会发展新业绩为全国大局作出新贡献。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涂建军:
“2025,愿重庆以坚韧筑基,忠勇铸魂,开放引路,争先领航,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的新辉煌。”
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易淼:
“期待重庆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迸发澎湃活力、彰显独特魅力,打造出一批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改革成果!”
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副院长、教授 陈坚:
“新的一年,希望结合山地城市的特色,建设好具有重庆辨识度的重点交通项目,提升交通出行的满意度。”
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副院长、教授 杨永川:
“期待新的一年中,美丽重庆建设全面推进,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人与自然越来越近、越来越和谐。”

挥手2024,拥抱2025,愿我们共同生活的这座城市,能继续踏浪时代、奋勇向前。也愿每一个重庆人能心怀温暖,眼中有光,活出自己最美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