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拆神火手电里面的透镜做我自己的手电。拆了几个筒以后,发现里面的设计还是有些特色的,在现在的筒友对神火逐渐陌生的时候考个古,给各位茶余饭后提供点谈资,有些匪夷所思的设计我自己想不出是出于什么考虑,召唤懂的人!
首先分享一只我多年前拆的一只EB1C。

因为是多年前拆的了,当时的照片现在早没了,上图是我用外壳又假组出来了它全身的样子。
这只筒子是神火多年前刚开始变抽象时的产品,现在网上这只筒子的信息连点毛都找不着了,就像从来没出过一样。

这是筒头的透镜部分的零件,从左到右依次是,内压环,塑料套,透镜,玻璃,扁o圈,头壳。

各零件的装配关系如上图。
这个手电有两点可说道的地方。
首先可说的是它的透镜。




最后一张图是手电论坛里funder前辈发过的这类透镜的光路图。
他的透镜外形与光杯很像,实际上光路也与光杯差不多,所以他的光斑也跟光杯是差不多的。这种出光形态我比较喜欢,所以选择拆出它的透镜来做我自己的手电。
第二个有意思的设计是他的扁o圈。

它的横截面是扁的矩形,适合用在玻璃与头壳之间的密封,省去了在头壳上设计o圈槽,简化了设计,还能减少一点点头壳的长度,减轻了一点点重量。o圈有点偏硬,不知道是什么材质。
说完了有意思的设计,这个筒同样有两个匪夷所思的设计,让人看不明白。
第一个是这个塑料套。



它在透镜后面,被内压环压住。它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设计成多缝形?是为了给透镜减震吗?但是透镜是塑料的呀,也怕震吗?想了半天没想出来这个塑料套是干什么用的。
第二个匪夷所思的设计是这个内压环。



这个内压环的作用是把玻璃、透镜、塑料套固定在头壳里。头壳后面还要再拧上脖子。而且内压环与脖子都是与头壳内的同一个内螺纹配合的,完全可以把脖子做长一点,顶住玻璃、透镜和塑料套,取代内压环的作用。所以问题来了,为什么不把脖子做长一点,直接用脖子顶住玻璃、透镜和塑料套,而要单独再加一个压环?
另一个拆的是一个KX9-B灯头。

这是我从闲鱼上收来的洋垃圾。我简单了解了一下,这个灯头在m系列的好多筒上都有用到。而且这个灯头似乎是神火堕落之前的产品,设计应该还是比较靠谱的。

上图是这个筒头的拆解,从左往右依次是,头壳,透镜,玻璃,扁o圈,压环。




这是透镜和头壳内部的样子。
这个筒头设计可圈可点的地方,与EB1C相同。透镜依然是类似光杯的设计,o圈依然是扁o圈。
同样是有两个匪夷所思的设计。
第一个是他的透镜。



透镜上部设计成这么厚,是出于什么考虑?这个上部里面是实心的,透镜顶上也是平的,这一部分就像一块厚的平板玻璃一样,基本上不会对光路起到什么整形作用,去掉这一块,或者把这一块做薄,也不会在光学上有什么影响。没想出这么设计的好处,倒是能想出几样坏处,比如增加了筒头长度,增加了重量,缩小了泛光范围。但是神火的设计师又不是傻子,我这个小白能想到的东西,人家不可能想不到,应该不会无缘无故的瞎设计。所以这个透镜这么设计是出于什么考虑?有没有懂的大佬出来解惑呀?
第二个匪夷所思的设计是他的防水路径。
整个筒头有两个o圈。一个是扁o圈,用于压环和玻璃之间的密封;一个是侧壁o圈,用于头壳和透镜之间的密封。现在问题来了,透镜和玻璃之间没有密封,玻璃和头壳之间也没有密封,水可以顺着压环的螺纹进来,经过玻璃侧面,进入到透镜和玻璃之间,形成水雾,很难晾干。而且看这个筒头的结构,这个扁o圈似乎只能起到防震作用,起不到密封作用,那这个扁o圈防水防了个寂寞?
神火现在已经沦落为工业垃圾的代名词,但作为曾经的手电行业老大,还是有些底子在的,有些设计还是挺值得玩味的。在国产手电大行其道的今天,看点大洋彼岸不一样的设计,还能换换口味,卖了生姜买蒜吃!
首先分享一只我多年前拆的一只EB1C。

因为是多年前拆的了,当时的照片现在早没了,上图是我用外壳又假组出来了它全身的样子。
这只筒子是神火多年前刚开始变抽象时的产品,现在网上这只筒子的信息连点毛都找不着了,就像从来没出过一样。

这是筒头的透镜部分的零件,从左到右依次是,内压环,塑料套,透镜,玻璃,扁o圈,头壳。

各零件的装配关系如上图。
这个手电有两点可说道的地方。
首先可说的是它的透镜。




最后一张图是手电论坛里funder前辈发过的这类透镜的光路图。
他的透镜外形与光杯很像,实际上光路也与光杯差不多,所以他的光斑也跟光杯是差不多的。这种出光形态我比较喜欢,所以选择拆出它的透镜来做我自己的手电。
第二个有意思的设计是他的扁o圈。

它的横截面是扁的矩形,适合用在玻璃与头壳之间的密封,省去了在头壳上设计o圈槽,简化了设计,还能减少一点点头壳的长度,减轻了一点点重量。o圈有点偏硬,不知道是什么材质。
说完了有意思的设计,这个筒同样有两个匪夷所思的设计,让人看不明白。
第一个是这个塑料套。



它在透镜后面,被内压环压住。它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设计成多缝形?是为了给透镜减震吗?但是透镜是塑料的呀,也怕震吗?想了半天没想出来这个塑料套是干什么用的。
第二个匪夷所思的设计是这个内压环。



这个内压环的作用是把玻璃、透镜、塑料套固定在头壳里。头壳后面还要再拧上脖子。而且内压环与脖子都是与头壳内的同一个内螺纹配合的,完全可以把脖子做长一点,顶住玻璃、透镜和塑料套,取代内压环的作用。所以问题来了,为什么不把脖子做长一点,直接用脖子顶住玻璃、透镜和塑料套,而要单独再加一个压环?
另一个拆的是一个KX9-B灯头。

这是我从闲鱼上收来的洋垃圾。我简单了解了一下,这个灯头在m系列的好多筒上都有用到。而且这个灯头似乎是神火堕落之前的产品,设计应该还是比较靠谱的。

上图是这个筒头的拆解,从左往右依次是,头壳,透镜,玻璃,扁o圈,压环。




这是透镜和头壳内部的样子。
这个筒头设计可圈可点的地方,与EB1C相同。透镜依然是类似光杯的设计,o圈依然是扁o圈。
同样是有两个匪夷所思的设计。
第一个是他的透镜。



透镜上部设计成这么厚,是出于什么考虑?这个上部里面是实心的,透镜顶上也是平的,这一部分就像一块厚的平板玻璃一样,基本上不会对光路起到什么整形作用,去掉这一块,或者把这一块做薄,也不会在光学上有什么影响。没想出这么设计的好处,倒是能想出几样坏处,比如增加了筒头长度,增加了重量,缩小了泛光范围。但是神火的设计师又不是傻子,我这个小白能想到的东西,人家不可能想不到,应该不会无缘无故的瞎设计。所以这个透镜这么设计是出于什么考虑?有没有懂的大佬出来解惑呀?
第二个匪夷所思的设计是他的防水路径。
整个筒头有两个o圈。一个是扁o圈,用于压环和玻璃之间的密封;一个是侧壁o圈,用于头壳和透镜之间的密封。现在问题来了,透镜和玻璃之间没有密封,玻璃和头壳之间也没有密封,水可以顺着压环的螺纹进来,经过玻璃侧面,进入到透镜和玻璃之间,形成水雾,很难晾干。而且看这个筒头的结构,这个扁o圈似乎只能起到防震作用,起不到密封作用,那这个扁o圈防水防了个寂寞?
神火现在已经沦落为工业垃圾的代名词,但作为曾经的手电行业老大,还是有些底子在的,有些设计还是挺值得玩味的。在国产手电大行其道的今天,看点大洋彼岸不一样的设计,还能换换口味,卖了生姜买蒜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