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林李大家好,欢迎来到科学羽球羽毛球测评第八期,本期给大家测评的是“南极风PR5000”(77速),入手价格66。
我到手的这一桶有十颗球为左手毛球,两颗为右手毛球。“南极风PR5000”由16根水鸭单边毛片组成,毛片和毛杆颜色发黄,个别毛片发脏,个别毛片有羽毛开裂或缺损的现象。整体涂胶还算均匀,个别球有轻微的溢胶现象。胶水没有刺激性气味,反而有一种特殊的香气,在产品宣传页面看到标注使用的是进口胶水,不知道是否与此有关。球头使用的是“台纤+碎木”组合的双拼复合材料,碎木颗粒适中,占比中等。
在数据实测中,对一桶12颗球分别进行重量测量,去掉一个最大重量5.20g和一个最小重量5.02g后,计算可得平均重量为5.12g。
随机挑选一颗球,对16根毛片中部位置的毛杆和羽毛的厚度进行测量,去掉一个最大毛杆厚度1.21mm和一个最小厚度1.05mm后,计算可得平均毛杆厚度为1.12mm,去掉一个最大羽毛厚度0.93mm和一个最小厚度0.62mm后,计算可得平均羽毛厚度为0.79mm。
在飞行稳定性测试中,使用风洞机对 12 颗球进行飞行稳定性测试,11、12号为右手毛的球,可以看到部分球有一定的晃动,个别球、尤其是右手毛的球晃动比较明显。在实战测试中发现,“南极风PR5000”的球速较快,控制不好力度很容易飞出界外。而右手毛的球却恰好相反,新球的飞行减速就特别明显。在对抗过程中羽毛不会炸的很开,整体减速比较线性。飞行轨迹不够稳定,会出现漂移、拐弯的现象,在对抗一段时间毛片散开后,会稍微有所减轻。单根毛片断裂后,飞行失稳明显,整体飞行表现一般。
在耐打测试中,随机挑选3颗球,熏球后进行业余中低水平单打测试,直至球出现严重的偏移或旋转无法对抗为止。实测场地温度为11.8°,相对湿度为39.2%,气压为1020.6千帕。实测1号球坚持27分钟,2号球坚持32分钟,3号球坚持26分钟,在测试中发现,“南极风PR5000”的毛杆比较有韧性,也不会出现大片的碎毛现象,在充分熏球的情况下,整体耐打表现较好。
做一下总结,“南极风PR5000”的球速较快,飞行表现一般,毛杆和毛片比较结实有韧性,耐打表现较好。如果在品控有保证的情况下,比较适合对飞行没有过高要求,以追求耐打为主的球友。
如果大家对“南极风PR5000”有更多不一样的感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本期测评到这就结束了,咱们下期再见。
不当之处,请多批评指正。(测评视频在我的抖音“科学羽球”,感兴趣的球友可以去搜索观看)

我到手的这一桶有十颗球为左手毛球,两颗为右手毛球。“南极风PR5000”由16根水鸭单边毛片组成,毛片和毛杆颜色发黄,个别毛片发脏,个别毛片有羽毛开裂或缺损的现象。整体涂胶还算均匀,个别球有轻微的溢胶现象。胶水没有刺激性气味,反而有一种特殊的香气,在产品宣传页面看到标注使用的是进口胶水,不知道是否与此有关。球头使用的是“台纤+碎木”组合的双拼复合材料,碎木颗粒适中,占比中等。
在数据实测中,对一桶12颗球分别进行重量测量,去掉一个最大重量5.20g和一个最小重量5.02g后,计算可得平均重量为5.12g。
随机挑选一颗球,对16根毛片中部位置的毛杆和羽毛的厚度进行测量,去掉一个最大毛杆厚度1.21mm和一个最小厚度1.05mm后,计算可得平均毛杆厚度为1.12mm,去掉一个最大羽毛厚度0.93mm和一个最小厚度0.62mm后,计算可得平均羽毛厚度为0.79mm。
在飞行稳定性测试中,使用风洞机对 12 颗球进行飞行稳定性测试,11、12号为右手毛的球,可以看到部分球有一定的晃动,个别球、尤其是右手毛的球晃动比较明显。在实战测试中发现,“南极风PR5000”的球速较快,控制不好力度很容易飞出界外。而右手毛的球却恰好相反,新球的飞行减速就特别明显。在对抗过程中羽毛不会炸的很开,整体减速比较线性。飞行轨迹不够稳定,会出现漂移、拐弯的现象,在对抗一段时间毛片散开后,会稍微有所减轻。单根毛片断裂后,飞行失稳明显,整体飞行表现一般。
在耐打测试中,随机挑选3颗球,熏球后进行业余中低水平单打测试,直至球出现严重的偏移或旋转无法对抗为止。实测场地温度为11.8°,相对湿度为39.2%,气压为1020.6千帕。实测1号球坚持27分钟,2号球坚持32分钟,3号球坚持26分钟,在测试中发现,“南极风PR5000”的毛杆比较有韧性,也不会出现大片的碎毛现象,在充分熏球的情况下,整体耐打表现较好。
做一下总结,“南极风PR5000”的球速较快,飞行表现一般,毛杆和毛片比较结实有韧性,耐打表现较好。如果在品控有保证的情况下,比较适合对飞行没有过高要求,以追求耐打为主的球友。
如果大家对“南极风PR5000”有更多不一样的感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本期测评到这就结束了,咱们下期再见。
不当之处,请多批评指正。(测评视频在我的抖音“科学羽球”,感兴趣的球友可以去搜索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