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征服者4吧 关注:85,260贴子:2,746,561

不屈的刺猬(世四将领考据/05)马克西姆·魏刚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说实话,这篇考据本来其实没想要出这么早的,虽然早早的就写好了开头和结尾,但是中间的部分一直是想要拖到实装后再肝一肝。但是现在,时间已经不允许我拖延了。大部分人对魏刚的认识基本停留在“背锅”“无能”这种看一眼百度百科得出的结论。但实际上,魏刚的人生和经历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深,要远。于是,即是为了给各位做科普,也是为了满足自己一点私心,我收集了所有我所能够找到的中文和外网史料,希望给大家还原一个真实的“老将军”
———
注,一切对人物的讨论请在看完本考据后在进行评论,我懒得一一解释
友好讨论,请勿上纲上线
如有错漏,欢迎指出


IP属地:中国台湾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1-12 15:52回复
    二楼作为目录


    IP属地:中国台湾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1-12 15:53
    收起回复
      2025-08-30 10:44:1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先说结论,魏刚是一位尤为出色的将领,其在防御战术上深有造诣,其开创的刺猬战术后来融入到了莫德尔等多位防守名将的战术当中发扬光大。在战前,他积极推动法军机械化改革,在开战后临危受命,在debuff拉满的情况下尽全力打出了法军的风采,在维希法时期也从未停止抗争,为法国保留了近20万精锐部队和军官,为反法西斯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至于我为什么这么说,先别急,让我们慢慢见证


      IP属地:中国台湾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1-12 15:53
      回复
        魏刚出生在布鲁塞尔,出生年份不确定,父母不详。
        是的,你没看错,一个近代史的人物竟然连出生年日和父母都没有确定,甚至魏刚自己都终生没有给出一个答案
        魏刚的传记作家伯纳德·德斯特雷马在书中列出了整整五对可能的父母,其中的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墨西哥国王马西米连诺一世,墨西哥夏洛特皇后,奥地利外交官齐希伯爵的妻子,奥地利大公马克西米利安的妻子,比利时军官阿尔弗雷德·范德斯密森,等等等等。这一切都要扯到在法墨战役期间,比利时兵团和法国军队一起在拿破仑三世指挥下远征墨西哥的往事。(所谓墨西哥国王皇后都是法国派去的傀儡,本质上是欧洲贵族)而比利时军官阿尔弗雷德·范德斯密森就是其中的一员,由于他和魏刚在面容上的相似性和时间上的对应,他在后世被确认为是魏刚的亲生父亲,而夏洛特皇后(比利时公主)在很长一段时间被认为是他的母亲,但夏洛特皇后直到1867年7月才回到比利时,这和魏刚自称的“1867年1月出生在布鲁塞尔”存在根本的冲突
        ———
        2003年,一位法国记者多米尼克·保利声称发现了证据,证明魏刚的母亲是夏洛特的宫女(奥地利总理克莱门斯·冯·梅特涅王子的女儿)姆萨兰妮·齐奇·梅特涅。保利也进一步声称,魏刚出生于1865年中期,而不是一般所说的1867年1月


        IP属地:中国台湾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1-12 15:56
        收起回复
          但总而言之,作为婴儿的他很快被从布鲁塞尔送到马赛,由一个名叫维吉妮·萨吉特的寡妇抚养。7岁时,年幼的魏刚被送到了一位犹太金融家——塞帕蒂奇家族的大卫·科恩·德莱昂的家里学习,接受了犹太文化教育,并有了自己的名字,马克西姆·德·尼马尔。
          他先后在戛纳和阿斯尼姆斯上学,学费可能是由比利时王室或政府支付的,他的学业成就在那里得到了认可,他于是成功的加入圣西尔军事学校,但由于血统不明,他被禁止穿法国制服,但他以班级前十的成绩毕业,在击剑和骑术方面都非常出色,因此被接纳为索穆尔的初级骑兵军官,这使他获得了与上层军官建立了联系,但由于他的非公民身份而再次夭折
          在当时的法国,反犹主义十分盛行,即便是军官也不能幸免,数年后的德雷福斯事件就说明了这一点,而马克西姆在犹太家庭中长大,从小接受的都是犹太教育,虽然当时没人知道他的生父,但是也没人能够保证他的父母不是犹太人。可能会阻碍才华横溢的年轻军人马克西姆斯的职业生涯。最后,为了不妨碍他的军事生涯,在1888年10月18日,大卫·科恩支付了一些钱之后,马克西姆被阿拉斯的一位名叫弗朗西斯-约瑟夫·魏刚的会计师收养。他也就此改名为马克西姆·魏刚,而因为当时的归化法令,他立即获得了法国国籍。然而,魏刚从未与这位纯粹的正式父亲有过任何私人关系,甚至连面都没有见过几次。


          IP属地:中国台湾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1-12 15:57
          回复
            此后,他的军事生涯一帆风顺,于1888年10月被派往一个法国骑兵团,此后在多地服役,于1891年晋升为中尉,1896年9月晋升为上尉。
            1900年11月12日,当他在瓦兹迎娶了Marie- Renee - Josephine de Forsanz(1876-1961),她正是魏刚所属团团长(在1914年牺牲)的女儿。他们后来生下了整整六个孩子
            ————
            1912年5月魏刚被提拔为中校,并担任索米尔骑兵学校的教官。1913年,他被授予荣誉军团骑士称号,并进入高级军事研究中心,在那里,他对于机械化骑兵理念的新颖研究引起了霞飞将军的注意。后者将其引荐给了福熙将军
            ————
            在战争开始前,他有机会作为法国军事代表团的一员前往比利时,在拉潘尼会见了比利时国王阿尔贝一世和他的家人,而国王在得知他将在女王组织的晚宴上与魏刚见面时曾说过:“啊,那我们就像一家人一样了。”然而,关于魏刚的出身,无论是这次会面还是与比利时王室的其他人的谈话,都没有任何结果。至少,魏刚本人并没有从这些会议中获取信息,根据他的回忆录,这些会议似乎完全只是军事会议。


            IP属地:中国台湾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1-12 15:59
            收起回复
              dd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1-12 16:01
              回复
                1913年,魏刚开始在福煦元帅的20军担任参谋长。1914年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魏刚与其共同作战,当福煦8月28日升任第9集团军司令时,他也随之担任集团军参谋长。1915年至1916年福煦任北部集团军群司令时,他仍然是福煦的集团军群参谋长。
                ———
                而伴随着福熙在1916年12月12日被“贬”至闲职,魏刚也一度失宠,直到1917年5月,由于尼维尔攻势的失败和法国总理克雷孟梭上台,福煦在其支持下,在巴黎重新担任法国陆军总参谋长,魏刚也重新回到福熙的身边任职。而克雷孟梭一度希望把自己的亲信莫尔达克安插到法国军事统帅福煦身边。一天早晨,莫尔达克要求单独会晤福煦。会晤是短暂的,莫尔达克刚刚离开,福煦就唤来了魏刚。魏刚后来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记述道:
                “克雷孟梭把总理办公室主任(莫尔达克)的话告诉了我:魏刚将军是一位很出色的军人,他忠于职守,忠于上司,但他不懂得战略,而他莫尔达克则对战略作了专门研究,在这艰难时刻,他前来向福煦将军奉献自己的学识。”福煦则强硬地回答说:“我知道,你对克雷孟梭很合适,那就呆在他身边吧,魏刚将军对我合适,我要把他留在身边。”


                IP属地:中国台湾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1-12 16:02
                收起回复
                  2025-08-30 10:38:1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魏刚在总参谋部工作期间被任命为准将,负责领导后勤,情报和人事工作小组。魏刚一直都很想改变总参谋部的将军们的古板,但一成不变的刻板环境不是顷刻间就能改变的,他只能仰仗福熙将军来缓慢的实施工作。
                  ———
                  在索姆河会战中,前线巨大的伤亡令前来视察的魏刚印象深刻,并对英国和法国采用的后线列步兵时代战术产生了质疑。魏刚在回忆录里这样问道:“难道步兵只能在炮火停止后,排着横队朝着敌人的防线发动全线进攻吗?波次冲击战术不是必修课吗?而且为什么不用两翼突破,切割敌人防线的战术?”
                  ———
                  1918年费迪南德·福煦就任协约国和法国最高统帅,魏刚也依然担任其参谋长,并晋升少将。1918年11月8日、9日和10日,魏刚作为福熙的副手参加了停战谈判,并在后来在停战车厢一旁的空地上向德国人宣读了停战条件,此后不久,他晋升为上将。


                  IP属地:中国台湾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5-01-12 16:05
                  回复
                    1920年7月,魏刚跟随军事使团远赴波兰,在苏波战役中和戴高乐以及杜维吉尔一起为波兰军队提供指导,关于这一段的历史由于记载的欠缺,魏刚在此战中的作用在后世始终众说纷纭,法国的学者指出波兰统帅毕苏斯基十分信任魏刚,他听取了魏刚有关重整维斯瓦河防线并组建机械化骑兵团的建议,依托防线固守,用堡垒化的华沙当做诱饵的战术(这和他之后的刺猬战术极其相似),牢牢吸引了苏军的注意力,最后使用骑兵军和机械化骑兵团打出的钳形攻势和穿插合围,创造了维斯瓦奇迹。
                    ———
                    但波兰和英国学者则认为魏刚在此战中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魏刚本人对波兰语一窍不通,这也使得大部分波兰军官对他态度很差,魏刚提出的多项防御要求都被无视,最终暴脾气的他实在受不住,呆了不过三个月就离开了。
                    ———
                    双方各执一词,至今也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我们或许可以从由波德混血的作家君特·格拉斯所著的《铁皮鼓》(但泽三部曲之一)中略见这一切的真相
                    “魏克塞尔河畔的这次奇迹,到了像文岑特·布朗斯基这样的人嘴里,都说是得了圣母马利亚的保佑,军事专家们则不是归功于西科尔斯基将军 ,便是称颂魏刚将军 。”
                    (图,毕苏斯基和魏刚正在谈话)


                    IP属地:中国台湾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5-01-12 16:08
                    回复
                      1923年魏刚在叙利亚和黎巴嫩接替古劳德将军担任法国驻黎凡特高级专员。1924年,魏刚进入高级战争委员会。1925年,他担任军事高等研究中心主任。1930年,他被任命为为陆军总参谋长以及战争高级委员会的副主席,
                      ———
                      想必大家都有所听闻,法国战役战败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军事思想的落后”“不重视装甲部队”,但是其实是纯粹的无稽之谈,魏刚在任期间积极推进着法军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的建设,并大力普及坦克,他的接任者甘末林同样如此,魏刚将自己的骑兵理念和装甲兵理念结合,认为“传统骑兵所执行的战役侦察、警戒与扩大突破口等任务,也是新组建的机械化师的理想任务。”
                      ———
                      但是这场军改之路极其艰难,因为大萧条的打击与法国陆军军费吃紧,1930至1933年,法国只生产了40辆坦克,到1936年法国陆军第一轻机械化师组建时,军中也只有少量AMR33式轻坦,而此时德国已经在组建第3个装甲师。
                      同时法国摩托化部队的建设也不容乐观。为了省钱,法国一个摩托化步兵师只有1500辆机动车(德国有3000辆)。并且法军摩托化步兵师的数量也少得可怜,直到1940年这样的师也只有7个(开战后直接损失了6个)。可以说,当时的法国完全没有和德国的一战之力


                      IP属地:中国台湾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5-01-12 16:12
                      收起回复
                        同时,魏刚在这个位置上和政治家发生了多次明面上的冲突。1932年,左派重新掌权,推行裁军政策(即便法国已经只剩下了20个师)同时还要大量削减军费。这直接激怒了魏刚,他在报告中写道:“法国军队已经降到了法国安全所允许的最低水平”。当政客们在德国问题上一味的绥靖时,魏刚则在公开的谴责希儿的扩军计划。这一系列的事情让他对政客产生了深深的鄙夷,直到他去世前都是这样。在1940年接任总司令时,他还如此说到“全是勾心斗角,这种情况必须改变。我们必须和这些政治家断绝关系,他们就没一个有用的。”
                        ———
                        1935年1月21日,68岁的他由于年龄过大退出现役,由甘末林接任,但是这位将军仍没有放下对德国的警惕
                        1936年5月,魏刚在一次宴会上说:“最直接和最大的危险来自我们的东部邻国对他们的军事力量进行前所未有的发展,以及法国仍然被视为他们的敌人,我们必须他在满足其他目标之前消灭它。”
                        1938年慕尼黑危机后,魏刚在塞尔日·让内雷的教师工会举行了停战20周年纪念活动。他在活动上发表了极长的演讲,从“我们曾经的敌人的迅速崛起和我们自己军队不可否认的衰落”谈到“我们太快地忘记了死亡的教训”,最后他强调到“现在让法国人听到还为时不晚。”
                        在之后一次专门讨论殖民帝国和德国主张的会议上,他说:“因此,我们不应该相信希特勒先生所说的殖民征服是最后一次,为了面对第三帝国的要求,法国必须强大、团结和坚定。”
                        ———
                        但是,不论魏刚如何警惕着德国的再次崛起,他们的老对手仍然一步步在英法政客一味的绥靖下慢慢成长,崛起。等到了1939年,当法国意识到德国真正的野心时,一切都已经完了。


                        IP属地:中国台湾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5-01-12 16:15
                        回复
                          二战与地狱
                          ———
                          1939年,伴随德国的威胁已经迫在眉睫,魏刚重新被启用,恢复军职,被任命为驻叙利亚和黎巴嫩法军总司令。1940年5月20日,他被紧急被召回法国接任总司令一职,据甘末林说,魏刚陪着他走到门口,轻轻拍了一下他拿着的文件夹说:“我知道些福煦的锦囊妙计。”
                          ———
                          那么,当魏刚接手的时候,他面对的怎么样的局势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首先,在5月10日,德国人穿过阿登森林发动奇袭,在随后5月15日爆发的默兹河会战中 ,法国第2集团军完全失去战斗力,退入马奇诺防线。第9集团军由于被全歼,整个法国北部的防线崩溃,精锐的陆军最高司令部直属机动预备队几乎全军覆没,四个仅有的装甲师在一次无效的反击中损失惨重,法国本土门户大开,德军坦克正在冲向英吉利海峡包抄盟军,在包围圈内的是法国最为精锐的第7集团军和第1集团军
                          在空军方面,由于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被德国空军完全压制,法国空军不仅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在战绩上也是极其缺乏的,战斗机只剩下了350架之少,而英国也只留下了3个战斗机编队在法国作战,反观德国,这个数字是1000架
                          ———
                          具体的内容大家可以参考@昔✨人 大佬的帖子,这里不在赘述。总之1940年5月20日,魏刚面临的就是这么一副绝望之境。在魏刚接手指挥权的当晚,巴尔克的坦克战斗群成功抵达索姆河一带,在比利时的法国军队被完全包围了


                          IP属地:中国台湾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5-01-12 16:23
                          收起回复
                            魏刚接任总司令一职后,很快就意识到盟军唯一的希望就是从北部和南部同时对德国走廊的最狭窄处发起进攻。这一地区地处拉斯和索姆河之间。这和甘末林的观点不谋而合。为了评估这一计划的可行性,魏刚决定前往北方部队视察。
                            ———
                            魏刚在5月21日的北上之行深受各种问题的困扰。这使他能够目睹当时的混乱局面。早上7点,魏刚就抵达了巴黎附近的勒布尔热机场,结果等了整整两个小时才找来一架飞机和一名护卫。在到达西北部的贝蒂讷空军基地时,他还指望指挥北方部队的比约特将军会来接他。结果,魏刚和他的副官发现这里早已被遗弃了,魏刚的副官记录到
                            “我们经过飞机库,里面一架飞机也没有。一切都表明他们撤离得是多么仓促。我们终于见到了一个小士兵,浑身脏兮兮的,相貌却很英俊。他告诉了我们事情的经过。因为没有人给他任何命令,他就问我他该怎么处理那两万升汽油,这是他最关心的事情。要是有一部电话该有多好,可是现在连一部电话也没有。这位刚刚受命指挥所有战区作战的将军……和他的副官被孤零零地抛在这偏远的农村,根本没有任何方式可以联系到他来佛兰德要见的那些人,或者是那些接到此次视察通知的人。”
                            ———
                            他们找到了一辆卡车,那个“脏兮兮的”士兵开上车带他们去找电话。他们终于在一个村庄的邮局里找到了一部电话。联系上比约特后,魏刚才得知,比约特以为他们是在加莱见面,白白在那里找了他一上午。而老将军从早上到现在就没吃过东西,只在在一家乡村小旅馆匆匆吃了一个煎蛋卷。而那小旅馆的墙上还挂着一张1918年他陪福煦在雷通德签署停战协定时的照片。


                            IP属地:中国台湾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5-01-12 16:27
                            收起回复
                              2025-08-30 10:32:1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吃完后,魏刚就乘飞机去了加莱。由于跑道被炸毁,飞机着陆并不顺利,在着陆后也没有联系上比约特。在听说比利时军队总司令利奥波德三世国王正在伊普尔市政厅等着魏刚和比约特两人。魏刚随即又驱车赶往伊普尔。一路上到处都是难民,把路都堵塞了。下午3点,他终于赶到了市政厅。利奥波德还在来的路上。在等待国王时,魏刚与比利时政府的三位大臣攀谈起来。
                              ———
                              当天下午在伊普尔一共举行了三次会议,都没有什么明确的结果。利奥波德国王首先同魏刚举行了会谈,军事顾问范·奥弗斯特拉滕将军也参加了。魏刚希望比利时军队继续向西撤退到伊瑟河,这样就可以缩短盟军战线,英法两军便可向南进攻。利奥波德对此提不起丝毫兴趣。他认为,他的军队因为撤退已经时期低落,再次撤退意味着彻底的崩溃,双方各执一词。直到比约特匆匆赶来。这位“疲惫不堪,忧心忡忡”的第一集团军群司令对军队的未来十分悲观,他声称法军大部队已经失去了作战力,而目前尚未参加前线战斗的英军或许能有一战之力。但是时间已经太晚了,魏刚于当天晚上7点乘船离开了包围圈中,而其余的法军将领终于是在晚上11点会见了英国远征军司令戈特,制定了反击的策略。
                              ———
                              要是说魏刚此行有什么实质性的收获的话,那就是他确实的目睹了法军如今的混乱,通讯,道路,军队……没有一项是完好的,是秩序的,而如何在混乱中坚持下去,将会是他即将面临的难题
                              而此时的魏刚并不知道的是,就在他还在返回巴黎的船上时,加斯东·比约特在返回司令部的时候和一辆汽车猛地相撞,重伤去世。整个包围圈里突然失去了这名能力有限,但是最为关键的联络员。


                              IP属地:中国台湾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5-01-12 16:3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