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风采吧 关注:6,262贴子:228,873
  • 4回复贴,共1

解放战争时期太原的防御工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城外敷设环城铁路,供装甲火车和装甲汽车机动行驶,配合部队作战。
经过这样改建后的旧城垣,战斗力明显提高,近似城堡要塞。
太原市的城防工事,是逐次修建加强的。但其始终没有离开碉堡群,以各种碉堡群为基础编成支撑点以碉堡改建旧城垣。这里所筑的碉堡,不尽用于子母堡,可以说是旧有碉楼地堡和子母堡的结合体。其形式种类繁杂,有高碉、伏碉,有圆筒形碉、花瓣形碉,又有侧防倒射火力点。按各种碉堡特性,互补长短,组合成完整的阵地配系。这一点他们做得比较细致,被当时国民党军视为典型。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阎锡山准备大修碉堡,为了负责有人,统筹建筑,成立了碉堡建设局,罗致200多名日本技术人员,担负设计和指导。由山西省工程局担任器材供应和运输由日军留下来的所谓
“工友会”,调派大批工人从事修筑。
修筑碉堡,是从1945年秋季开始的。除原有晋西地区各县外,新收复的各县北至大同、忻县、黄寨
南达晋源、徐沟、清源、祁县、太谷、平遥、介休、临汾,东到榆次、寿阳、阳泉,西抵汾阳、文
中、中阳各地以及正太、同蒲铁路沿线,普遍构筑。
太原附近的碉堡,起初只是城外的几个据点,后来向外延伸,远达数十公里。东至罕山,西至石千峰
山,南至武宿机场,北至周家山。
附近比较险要的村庄,如淖马、杨家峪、牛驼、观家峪、马庄、南坪头、杨家堡、大、小马、大、小井峪、白家庄、西铭、南村、新城、向阳、赵道峪、东坪等地,碉堡有如星罗棋布,漫山遍野皆是。
碉堡的种类和形式是复杂的。以高低分,有1层的以及高到2-5层的。以兵力分,有半班碉、班碉、排碉和炮碉。以材料分,有砖、石、砖夹水泥、钢筋水泥的不同。就形式分,依托地形有圆、方、六角等形。有的在碉堡下伸出3条暗道。发射孔形状有半月形和长方形的。就作用说,有可环形射击的,有专射向两侧的,有专门倒射以消灭死角的,称为“没奈何碉”。为了防堵射孔被射入,将碉堡射口改
为球形,即在内装一活动圆球,圆球上射口可容步、机枪向外射击,不射击时旋动圆球以阻塞射孔。
对碉堡的配置,也是多种多样。有“品”字形、倒“品”字、梅花形等等。1个碉堡一般要在周围建筑
3个火力点,以便互相侧防,互为犄角,做到由点到面,因而每修就是一群一群的。
碉堡内一般筑有存粮、存水、做饭、睡眠处所。为迫使官兵垂死顽抗,还有倒锁碉门的恶毒设施。
山西所修碉堡,约略估计,太原及其附近地区有3500—3600个,大同有七八百个,晋中各县及阳泉、寿县和铁路沿线的约2500—2600个。
解放战争时期,太原城墙工事的设施是,太原四周城墙改建成为城防工事,在重要处将城墙掏为上、
中、下3层。中、下层用水泥钢筋被覆。城门和城墙四角,都修筑了坚固工事。把新南门两边豁口堵塞,另开两门,修筑三四层水泥钢筋的射击工事,能容一个营兵力防守。在城的东北角,筑有炮碉。其他城门和城角,都筑有步、炮联合使用的工事。城外的护城壕以及城里的街道,尤其靠近城门和接近城墙的地区,各修筑了种类不同的许多工事。在东门外,还有十几里掩护全城的地下坑道。在淖马、牛驼、剪子湾等地也筑有坑道。还从西城、北城等处筑了八九条暗道通向城外筑有碉堡的地区,以使内外联成一体。——《中国军事史》
附:晋中战役时,阎锡山发觉前景不妙,电令野战军总司令赵承绶立即撤回太原。野战军副总司令原泉福是日本人,原为日军驻长治的中将旅团长,极力反对,骂阎锡山胆小鬼,叫他不要怕,把部队集中起来“同共军决一死战”。
晋中战役结束当天,原泉福被解放军一发迫击炮弹击成重伤。他死前对总部的参谋处长哀叹:“没想到徐向前的厉害,十总全完了!”
《徐向前传》记载:“成百个日本军官都扔下指挥刀和望远镜,低垂首脑袋高举双手。在一间满是日本兵的大屋里,为首的日军官,拦住冲进去的战士问道:“你的太君的徐向前?”这位战士大声说:“是的!”日军官转头一声呼叫,满屋敌人立即乖乖投降。”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1-12 08:19回复
    @风从草原来359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1-12 08:19
    回复
      2025-08-26 01:41:3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都是你码的字吗?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1-13 00:49
      回复
        跟着你免费读了不少书。主旨、主推或主题是什么?或者说你想阐述点“么”?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1-25 09:2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