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长江学者申报工作创佳绩——“十五”期间入选总数名列全国三甲
校刊讯 3月29日,2005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名单揭晓,我校有14位教授入选。至此,“十五”期间,我校共有54位教授入选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入选总数仅次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位列全国高校第三;人文社科类长江学者累计入选人数仅次于北京大学,位列全国高校第二。
我校2005年度入选的14位长江学者中,特聘教授有8位,讲座教授有6位(名单见675期本报一版)。他们是通过院系初审、学校遴选推荐、教育部同行专家评审、“长江学者聘任顾问组”审定等层层评审而脱颖而出的。
我校2005年度新增选的长江学者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入选人数创历史新高,是我校历届入选人数之最。今年我校长江学者入选总数,仅次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连续三年位列全国高校第三;2005年度8人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入选人数连续两年位列全国高校第二。
其次,学科分布广泛。本次入选的长江学者分布于文学、政治学、新闻学、数学、物理学、环境科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生命科学和医学,以及生物有机化学等交叉学科,几乎涵盖了我校主要学科。
第三,人文社会学科申报再取佳绩。在2004年人文社会学科申报取得“开门红”后,2005年度我校又有3 位教授入选,入选人数仅次于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与清华大学并列第三,并且在人文社会学科讲座教授申报上取得零的突破。
第四,新入选人员国际化程度高。在我校新入选的长江学者中,6位是近年来从海外引进的人才,5位直接来自海外,其余入选者也大都有海外留学或进修经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生物医学研究院引进的Alastair Murchie教授顺利入选,这是我国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实施以来首位非华裔外籍特聘教授,在非华裔外籍特聘教授申报上取得零的突破。
自1998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启动以来,学校领导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把它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为了配合该计划的实施,学校先后制定出一系列人才建设计划,在科研经费、实验室和办公用房、科研助手、招收研究生等方面,积极为特聘教授创造条件;院系积极推荐、物色人选,并负责各项措施的落实。
校刊讯 3月29日,2005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名单揭晓,我校有14位教授入选。至此,“十五”期间,我校共有54位教授入选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入选总数仅次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位列全国高校第三;人文社科类长江学者累计入选人数仅次于北京大学,位列全国高校第二。
我校2005年度入选的14位长江学者中,特聘教授有8位,讲座教授有6位(名单见675期本报一版)。他们是通过院系初审、学校遴选推荐、教育部同行专家评审、“长江学者聘任顾问组”审定等层层评审而脱颖而出的。
我校2005年度新增选的长江学者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入选人数创历史新高,是我校历届入选人数之最。今年我校长江学者入选总数,仅次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连续三年位列全国高校第三;2005年度8人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入选人数连续两年位列全国高校第二。
其次,学科分布广泛。本次入选的长江学者分布于文学、政治学、新闻学、数学、物理学、环境科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生命科学和医学,以及生物有机化学等交叉学科,几乎涵盖了我校主要学科。
第三,人文社会学科申报再取佳绩。在2004年人文社会学科申报取得“开门红”后,2005年度我校又有3 位教授入选,入选人数仅次于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与清华大学并列第三,并且在人文社会学科讲座教授申报上取得零的突破。
第四,新入选人员国际化程度高。在我校新入选的长江学者中,6位是近年来从海外引进的人才,5位直接来自海外,其余入选者也大都有海外留学或进修经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生物医学研究院引进的Alastair Murchie教授顺利入选,这是我国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实施以来首位非华裔外籍特聘教授,在非华裔外籍特聘教授申报上取得零的突破。
自1998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启动以来,学校领导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把它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为了配合该计划的实施,学校先后制定出一系列人才建设计划,在科研经费、实验室和办公用房、科研助手、招收研究生等方面,积极为特聘教授创造条件;院系积极推荐、物色人选,并负责各项措施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