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六代机的气动性能很感兴趣,不过飞行器气动计算比较麻烦,传说中有个简单推力法,其实也不简单,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就更别提有多复杂了。咱们的话,只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估测,争取得出一个定性的结论,所以要求不要太高。操稳特性复杂一点,估计大伙们也不感兴趣,本文从略。本文只谈所谓的纸面数据。
1、亚声速升阻特性
歼20展弦比小,其实不大适合亚声速巡航的,其亚声速最大升阻比据说只有9左右。歼36展弦比更小,看似升阻比更低,其实不然。飞机主要靠翅膀飞,歼36整一块大翅膀,新吧皮尺部测得有212平,所以升阻比高,歼20则翅膀只有75平左右,除了这75平升阻比高之外,其余部分的升阻比就比较难看了,绝对会拖后腿,可以肯定歼36的亚声速升阻比歼20要大不少。
王海峰总师在某论文中给了某小展弦比飞翼三个巡航升阻比数据,K9\K11\K15,咱们就选中间那个,不解释。然后,请相信咱们谦虚谨慎低调内敛的国民性,果断将11改成12,这样我看就差不多了。

巡航升阻比与航程正相关,光这一项,歼36的航程就比歼20大三分之一以上,再加上体型巨大,载油系数高等优势,歼36的航程应该非常可观的。
2、超巡速度
有大佬指点过一个斜激波θβ方法,可惜不敢进厂皮尺θ角,只得另外想辙。
假设歼20双发涡扇15,歼36则三发涡扇15,二者推比相同,歼36体积比歼20大一半。将歼20和歼36都抽象成圆柱体,只考虑超声速零升波阻,且认为波阻只与细长比的平方正相关。这个计算模型的正当性在于超巡的主要阻力是波阻,另外歼36比较短粗,波阻是个短板,主要考虑波阻的话评估结果把握很大。
当歼36与歼20同马赫数巡航时,有

这说明在歼36采用三发涡扇15的情况下,只要保持与歼20相同的推比,则歼36只需用84%的最大可用推力即可与歼20同马赫数超巡。简言之,歼36与歼20同行的话,推力还颇有富余。

由上图可知,增加5%的推力就不得了了,如果增加了20%的可用推力,歼36的最大巡航马赫数一定较歼20有非常显著的增长。顺便说一句,超巡阻力对飞机长度非常敏感,有些老外测得歼36比歼20还短1米,怎么可能对吧,那样的话阻力爆炸了都。
这个极简模型是假设歼36推比与20姬相同,如此可大幅提升超巡马赫数,这固然很美,但并非唯一的玩法。如果增大歼36的体积,比如横截面积增加20%,用于装油,等于阻力也增加20%,那么歼36的超巡能力仍然与歼20相当,但航程则因此明显增加,不亦快哉?我的意见是有钱大家赚,歼36应该增加10%左右体积用于装油,如此还富余约10%的推力,用以提高巡航马赫数。歼20最大起飞重量算36吨,歼36保持相同推比就是54吨,再增加10%的体积装油大约能装8吨,如此歼36的最大起飞重量可超过60吨。我的天啦,这还是战斗机吗?
增加燃油和重量势必增加翼载荷,严重影响机动性,为此需要非常庞大的翅膀,这就增加了横截面积,从而限制了战斗机的高速性能。歼36通过采用准飞翼布局大幅降低了翼载荷,这可能是解放歼36高速性能的根本原因。
小结一下。歼36采用先进布局并合理取舍,其巡航马赫数在歼20的基础上获得可观的增加(巡航马赫数不会特别大),载油系数和起飞重量亦提升明显,加上亚声速巡航升阻比的提高,其航程较为夸张。
3、传统性能
歼36是飞翼布局,故翼载荷很低,盘旋性能爆棚,这个是不消说的。歼36没有鸭翼垂尾,外观周正规则,浸湿面积较歼20增加不多却多出一台发动机,况且歼36体型较大,相对阻力小,故其加速性明显优于歼20。我以前说加速性不大行是判断错误。爬升性能目前来看推比可能稍有不足,因为多半会牺牲一点推比来换航程,这个前面有讨论。但是歼36阻力小,综合评价是爬升率与稍优于20姬或持平吧。歼36唯滚转性能稍逊,因为转动惯量与翼展大致是立方关系,副翼等装置的转动力臂与翼展是线性关系,歼36虽然先进也得遵循物理规律。歼36高高隆起的背部不光是为了玩升力体,也是为了使重量分布更集中,以大幅减小转动惯量。至于杂耍,因取代传统控制面的新装置没见过,本人还需假以时日提高认识。
总的来看,歼36有针对传统技能的设计,这方面的整体性能更胜歼20,妥妥的向下兼容传统战斗机概念,完全没必要叫什么歼轰机,不过这个大伙们早有共识了。
4、展望未来
一代飞机一代航发,这个是常识,那么未来会是什么发动机呢?现实主义的观点是15改进型或变循环,浪漫主义则看好组合动力甚至爆震之流,个人倾向于变循环。一鸟在手胜过二鸟在林,我是小富即安哈。
将来上了目标动力,航程、机动性和超巡马赫数还会有明显改善,但马赫数不宜过高,否则机体表面温度升高,增加红外信号,未见便宜。超巡的本质意义是以较小代价高速飞行,而不是获得尽可能大的最大马赫数,对吧?
结束语
神龙已自东方起,何事诸侯不上朝?军迷的兴奋劲还没过去,但对六代机的认识已渐趋理性客观,这是可喜的现象呀。我自然也紧跟大伙们的步伐,积极享受这种理性的兴奋。我的结论是歼36的几乎所有主要飞行性能都胜过歼20,尤其是亚巡航程和最大超巡马赫数,它是一种巨型或超重型战斗机,巨型战斗机的特点是远程高速。
1、亚声速升阻特性
歼20展弦比小,其实不大适合亚声速巡航的,其亚声速最大升阻比据说只有9左右。歼36展弦比更小,看似升阻比更低,其实不然。飞机主要靠翅膀飞,歼36整一块大翅膀,新吧皮尺部测得有212平,所以升阻比高,歼20则翅膀只有75平左右,除了这75平升阻比高之外,其余部分的升阻比就比较难看了,绝对会拖后腿,可以肯定歼36的亚声速升阻比歼20要大不少。
王海峰总师在某论文中给了某小展弦比飞翼三个巡航升阻比数据,K9\K11\K15,咱们就选中间那个,不解释。然后,请相信咱们谦虚谨慎低调内敛的国民性,果断将11改成12,这样我看就差不多了。

巡航升阻比与航程正相关,光这一项,歼36的航程就比歼20大三分之一以上,再加上体型巨大,载油系数高等优势,歼36的航程应该非常可观的。
2、超巡速度
有大佬指点过一个斜激波θβ方法,可惜不敢进厂皮尺θ角,只得另外想辙。
假设歼20双发涡扇15,歼36则三发涡扇15,二者推比相同,歼36体积比歼20大一半。将歼20和歼36都抽象成圆柱体,只考虑超声速零升波阻,且认为波阻只与细长比的平方正相关。这个计算模型的正当性在于超巡的主要阻力是波阻,另外歼36比较短粗,波阻是个短板,主要考虑波阻的话评估结果把握很大。
当歼36与歼20同马赫数巡航时,有

这说明在歼36采用三发涡扇15的情况下,只要保持与歼20相同的推比,则歼36只需用84%的最大可用推力即可与歼20同马赫数超巡。简言之,歼36与歼20同行的话,推力还颇有富余。

由上图可知,增加5%的推力就不得了了,如果增加了20%的可用推力,歼36的最大巡航马赫数一定较歼20有非常显著的增长。顺便说一句,超巡阻力对飞机长度非常敏感,有些老外测得歼36比歼20还短1米,怎么可能对吧,那样的话阻力爆炸了都。
这个极简模型是假设歼36推比与20姬相同,如此可大幅提升超巡马赫数,这固然很美,但并非唯一的玩法。如果增大歼36的体积,比如横截面积增加20%,用于装油,等于阻力也增加20%,那么歼36的超巡能力仍然与歼20相当,但航程则因此明显增加,不亦快哉?我的意见是有钱大家赚,歼36应该增加10%左右体积用于装油,如此还富余约10%的推力,用以提高巡航马赫数。歼20最大起飞重量算36吨,歼36保持相同推比就是54吨,再增加10%的体积装油大约能装8吨,如此歼36的最大起飞重量可超过60吨。我的天啦,这还是战斗机吗?
增加燃油和重量势必增加翼载荷,严重影响机动性,为此需要非常庞大的翅膀,这就增加了横截面积,从而限制了战斗机的高速性能。歼36通过采用准飞翼布局大幅降低了翼载荷,这可能是解放歼36高速性能的根本原因。
小结一下。歼36采用先进布局并合理取舍,其巡航马赫数在歼20的基础上获得可观的增加(巡航马赫数不会特别大),载油系数和起飞重量亦提升明显,加上亚声速巡航升阻比的提高,其航程较为夸张。
3、传统性能
歼36是飞翼布局,故翼载荷很低,盘旋性能爆棚,这个是不消说的。歼36没有鸭翼垂尾,外观周正规则,浸湿面积较歼20增加不多却多出一台发动机,况且歼36体型较大,相对阻力小,故其加速性明显优于歼20。我以前说加速性不大行是判断错误。爬升性能目前来看推比可能稍有不足,因为多半会牺牲一点推比来换航程,这个前面有讨论。但是歼36阻力小,综合评价是爬升率与稍优于20姬或持平吧。歼36唯滚转性能稍逊,因为转动惯量与翼展大致是立方关系,副翼等装置的转动力臂与翼展是线性关系,歼36虽然先进也得遵循物理规律。歼36高高隆起的背部不光是为了玩升力体,也是为了使重量分布更集中,以大幅减小转动惯量。至于杂耍,因取代传统控制面的新装置没见过,本人还需假以时日提高认识。
总的来看,歼36有针对传统技能的设计,这方面的整体性能更胜歼20,妥妥的向下兼容传统战斗机概念,完全没必要叫什么歼轰机,不过这个大伙们早有共识了。
4、展望未来
一代飞机一代航发,这个是常识,那么未来会是什么发动机呢?现实主义的观点是15改进型或变循环,浪漫主义则看好组合动力甚至爆震之流,个人倾向于变循环。一鸟在手胜过二鸟在林,我是小富即安哈。
将来上了目标动力,航程、机动性和超巡马赫数还会有明显改善,但马赫数不宜过高,否则机体表面温度升高,增加红外信号,未见便宜。超巡的本质意义是以较小代价高速飞行,而不是获得尽可能大的最大马赫数,对吧?
结束语
神龙已自东方起,何事诸侯不上朝?军迷的兴奋劲还没过去,但对六代机的认识已渐趋理性客观,这是可喜的现象呀。我自然也紧跟大伙们的步伐,积极享受这种理性的兴奋。我的结论是歼36的几乎所有主要飞行性能都胜过歼20,尤其是亚巡航程和最大超巡马赫数,它是一种巨型或超重型战斗机,巨型战斗机的特点是远程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