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歼20吧 关注:33,038贴子:664,735

根据最新的南北六信息,极速不超过2.5马赫航程指标更优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近关于南北六的更多情报涌现,我综合了一下相关信息判断一下南北六的性能指标。楼下再上图。


IP属地:俄罗斯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1-04 14:26回复
    首先就是根据歼36的半马赫锥角度(机头到翼尖连线和中轴线夹角),歼36的气动布局最佳的长时间巡航速度不会超过2马赫,因为马赫锥角都接近30度了,在不开加力超巡的情况下适合的最高速度不会超过2马赫,沈六也是一样的情况,粗略量了一下翼尖马赫锥角也有30.93度,虽然这个线图可能不太准,但也能反映大致情况


    IP属地:俄罗斯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1-04 14:39
    收起回复
      图1


      IP属地:俄罗斯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1-04 14:40
      收起回复
        极速超过翼尖马赫锥角的情况也有,比如米格25,它的翼尖挂架就限制了不超马赫锥角时只能达到2.35马赫,就算不考虑挂架也只有2.56马赫。但米格25还是可以在加力时达到2.83马赫,甚至某些条件下发动机进入冲压模式达到3.2马赫(降落就报废)


        IP属地:俄罗斯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1-04 14:42
        收起回复
          我们看看王海峰六代机论文这个图,在小涵道比涡扇耗油率1.2(g/N·s),亚音速巡航升阻比K=9时,就算起飞重量达到60吨,最大作战半径也超越不了2000km。而把升阻比提高到11,耗油率降低到1,那么40吨起飞重量就能满足2000km以上作战半径


          IP属地:俄罗斯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1-04 14:48
          收起回复
            洋人做的那个图把南北机的翼展都脑补大了,实际上机头翼尖连线和机身轴线夹角还会再小一点点。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1-04 14:51
            收起回复
              在没有采用变后掠翼等变体技术的前提下,亚音速升阻比和超音速升阻比是互相矛盾的,六代机需要达到2000km,亚音速升阻比要够大,需要牺牲一定的超音速升阻比


              IP属地:俄罗斯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1-04 14:57
              回复
                在沈飞这篇变尾翼战斗机论文里,我们可以看到,设定的速度范围是2马赫以内。目标发动机15.5吨推力(应该就是现阶段涡扇15),而其作战半径指标达到1600km,这还是有超音速突防段的情况下,无尾构型空重9400kg,内油4800kg,起飞重量15000kg,这些指标×2就接近沈6的性能指标了。考虑到沈6肯定更强调打击能力,内油还需再往上加一些





                IP属地:俄罗斯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5-01-04 15:14
                收起回复
                  这是另外一篇论文,是一款超音速突防无尾布局轰炸机,可能是借用了歼36的方案放大而成,采用6台涡扇15,推力接近100吨,空重90吨载油140/130吨,1.8马赫超巡航程11000公里/9400公里,亚音速航程13500/11800公里


                  IP属地:俄罗斯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5-01-04 15:19
                  收起回复
                    这篇论文再次说明,涡扇15的推力不到100/6=16.67吨。不过也说明了歼36这个无尾超音速飞翼气动布局,超音速升阻比表现很好,1.8马赫超巡航程能达到亚音速的81%。相比之下F-22只是进行100海里(185公里)超巡突防,内油作战半径就从595海里降低到460海里下降了250公里!六代机不一定追求比F-22更高的极速,但是需要比F-22大得多的作战半径和更高效率的超音速巡航


                    IP属地:俄罗斯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5-01-04 15:24
                    收起回复
                      对于西太平洋作战,隐身状态下的航程远比不能兼顾隐身的3马赫速度重要,六代机能实现高隐身状态下穿透打击美国五代机后方的预警机、加油机、反潜机、基地目标,这种战略级的威慑力远比极速3马赫或超机动重要的多!我们可以看到南北六代价首要指标就是全向高隐身,然后是超远航程,至于2.5马赫速度,相关的论文根本没提及。高机动性也可以为了航程做适当牺牲,比如沈6最终还是没用可变尾翼




                      IP属地:俄罗斯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5-01-04 15:29
                      回复
                        最后回过头看歼36和沈六进气道,一开始在各种疯狂的3马赫极速的讨论氛围里,出现了各种说法如DSI不适合2马赫以上速度被六代机淘汰…沈6比成6速度范围宽是真正制空战斗机…现在回头看看,我之前帖子就说六代机超巡能达到1.8-2马赫就行,需要开加力的极速并不太重要。相关的无尾布局论文也基本是极速2马赫,超巡速度指标定在1.5马赫




                        IP属地:俄罗斯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5-01-04 15:35
                        收起回复
                          总结一下:南北六代机的关键指标都是2000km以上超远作战半径,能打击第二岛链的敌机和基地。还有全向极低RCS隐身,比五代机高出一代水平。超巡和极速的速度指标不会太高,可能超巡速度1.5-2马赫,极速在2.5马赫以下,大约2.2-2.35马赫(相当于苏27裸奔极速)固定不可调的DSI和CARET理论上足够应付这速度区间。至于会明显增重的可调DSI和CARET,如果增重和航程指标发生冲突,可能被放弃。沈6最终未采用可变尾翼也说明航程比高机动重要。六代机的超巡效率指标会大大超过F-22。最后,南六因为三台发动机推力充裕,有足够大的空间重量去布置大弹舱,起码能内置4XPL17+4XPL15,北六在现在用两台涡扇15的情况下,要保证作战半径也达到2000km+,只能牺牲推重比和弹舱空间。它机动性未必比歼36强多少,弹舱明显小一号


                          IP属地:俄罗斯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5-01-04 16:02
                          收起回复
                            哈哈哈哈!热烈祝贺楼主云游胜利归来。告别北国苦寒之地,回到祖国的温暖怀抱,同时也是六代机的故乡嘛,楼主聊起六代机来肯定更有感觉哈。
                            长期以来,新吧都而尊重科学,实事求是,拒绝自媒体化,反对爽文爆论,虽于流量有损,却更受真心军迷信赖。楼主雄文就是很好的科普之作,与新吧的进步理念和经营方略高度契合,值得热情推荐。广大吧友亦应自觉抛弃爆论爽文,常来新吧坐坐,为建设健康之军迷文化和军事舆论而贡献力量!


                            IP属地:湖南18楼2025-01-04 16:09
                            收起回复
                              写的不错,继续写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5-01-04 16: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