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虫之王——独角仙|双叉犀金龟
昆虫纪NY昆虫纪
2023年03月01日 17:30云南25人
每天认识一种昆虫——2月篇
独角仙,学名称双叉犀金龟,又称兜虫,其幼虫又有鸡母虫【蛴螬】之称,体形大而威武。独角仙在中国一些地方较为常见,数量多可能危害森林。在用途上,独角仙可作观赏,是常见的宠物,又有很高的药用价值。2008年,研究人员发现在不同条件下独角仙会变色,对研究智能材料有启示作用。

独角仙在某些地方是常见的一种大型甲壳虫,比如说台湾。是台湾较大的一类甲虫。为昆虫纲-鞘翅目-犀金龟科-犀金龟亚科甲虫。独角仙可以为益虫也可以是害虫,适当的数量不会造成森林的破坏;而数量过多的话,成虫会对树木造成严重的侵害。独角仙有着雄壮有力独角而著称,因其角的顶端分叉,在中国中文正式名为双叉犀金龟,俗称独角仙。


独角仙的一生
独角仙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卵
独角仙的卵和金龟子的是一样的,刚产下去是白色的,随后吸收了周围的水分变成了浅黄色,最后膨胀到球形才会慢慢的孵化。而锹形虫的卵却带黄色的。卵经7 ~ 10天后孵化为幼虫,俗称"鸡母虫",专业术语则称为"蛴螬"。


幼虫
幼虫即将破壳时,卵很收缩,露出幼虫体态的大概轮廓,接着取食周遭的腐植质。幼虫一般为C形卷曲,腹部有九对气孔,非常的发达。幼虫期7到8个月,最长达10个月,幼虫期的生活环境、遗传因素及营养摄取关系到将来成虫的体型大小。终龄幼虫可由腹部是否具有两个黄色的卵巢藉以分辨雌雄。


蛹
化蛹前会先蠕动身体,压紧周遭的土壤成为椭圆形的蛹室。蜕皮后渐渐具有成虫的雏形,根据其犄角的有无,即可辨其雌雄。


成虫
成虫的羽化从蛹的背面裂开,先是头部钻出,然后不断的摆动身体来挣脱蛹壳,这个过程如果不顺利往往造成羽化失败与畸形。蜕去蛹壳后的独角仙,翅鞘与腹部接近白色,其他部分也是较浅偏红的褐色,此时的外骨骼尚属柔软脆弱,须要经过一段时间,外骨骼颜色才会加深与变硬。刚羽化的独角仙并不会马上钻出土表活动,而会在蛹室继续停留很长的一段时间,在野外可能会停留到梅雨季甚至更晚才会爬出地点活动取食及寻找配偶交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