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吧 关注:4,702,960贴子:73,089,578

游戏史上25款最佳影视改编电子游戏榜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想蹭《夺宝奇兵:老头环》发售时搜的资料,但是因为摸圣诞假压到现在
虽说大家经常吐槽影改游戏和游改影视一样属于被诅咒的领域,听起来很迷信但究其根本大多还是层层转包+工期压榨惹的锅,因此反过来说其实只要规避了这个问题大多数作品还是能保持一个相对平庸的设计水平(褒义)--大不了现成流行公式套壳,上世纪套平台跳跃,世纪初套类战神砍杀或GTA漫游,加一点粉丝服务,只要够公式至少可以玩。当然也有部分的作品在制作组爱的加持下,发挥出了远超“IP授权广告”的姿势水平

该榜单由denofgeek、CBR等编辑意见综合而来
入选标准以创新性为主,其次考虑原作精神还原度等方面,因此会有并非销量热门的作品入选
影视改编的定义比较宽泛,可以包含动画或连续剧集
单一tittle的多平台择优评选,主要是针对古早游戏机平台架构差异过大,同一个游戏在不同设备可能都不是一个玩法
单一IP只选一款最有代表性的,主要针对像星战之类主打授权人海战术的泛娱乐品牌,不限制的话十个里面起码能占三五个,大家都别选了


IP属地:澳大利亚1楼2024-12-27 12:55回复
    25.《X战警前传:金刚狼》(2009年全平台)

    市面上当然有更好更现代的X战警游戏,但大多都是基于漫画或独立世界观创作。而《金刚狼》不仅是这一IP少数的几款电影衍生之一,更能凭其素质荣登影改佳作行列--某种意义上口碑甚至比原版电影还好。
    该游戏诞生于3D动作砍杀游戏大放异彩的时代,其系统明显受到了同期战神/鬼泣的影响并充分还原了原作爪爪到肉的战斗手感。虽然本作还是典型的“电影主线框架+受漫画启发的原创内容填充”的“两头都沾点”改编路线,但在休杰克曼回归配音、恰到好处的暴力处决及肢体会随时间修复等细节加持下足以能让慕名而来的粉丝感到满意。
    推荐游玩PC或XBOX版本,后者主要是因为本游戏PC端因授权问题已全网下架,如果您想合法途径收藏/游玩只能主机端


    IP属地:澳大利亚2楼2024-12-27 13:17
    收起回复
      2025-08-23 09:43: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24.《疤面煞星:世界尽在你手》(2006年,PC/XBOX/PS2/WII)

      原作是阿尔·帕西诺主演的83年同名电影。游戏本身并非电影的直接改编,而是对其后续情节的一种IF式再诠释,它基于一个很喜感的前提,就是托尼·蒙塔纳在电影结尾没有便当,而是成功打赢复活赛反杀刺客决定复仇并一路走向人生巅峰的故事。
      这个开场放现在八成是得被老粉骂上天的(其实当年就有争议),但开发组认为原作太出色无法超越,因此游戏与其说是为了复刻原版的感觉,更类似对黑色电影遗产的致敬,而且“游戏好玩最重要,别那么放在心上”
      它确实是一部有趣的作品,其机制是对热门作品《罪恶都市》的戏仿,说是典中典的“类GTA”游戏也不为过。但除此之外它还融合了黑色荒诞冒险精神,也是最早一批采用帝国建设/黑道经营系统的同类型作品
      最佳体验版本是WII版,WII版是一年后推出的HD版本,并优化了游戏中的经济系统且完全无删减


      IP属地:澳大利亚3楼2024-12-27 13:38
      回复
        23.《疾速追杀 Hex》(2019,PC/NS/PS4/XBOX one)

        也许是榜单中最令人意外的一款作品。编辑认为当然大家都渴望“疾速追杀”的游戏会是类似《马克思·佩恩》或《迈阿密热线》那样的暴力枪战大作,但这种期望让大多数人忽视了《JW Hex》本身设计中的优秀之处。
        本作类型为基于时间轴指令的战术策略同时带有一定资源管理要素,其情节为电影前传:JW接到高桌台任务前去救援被反派Hex绑架的温斯顿和喀戎。《JW Hex》的趣味点在于玩家可以策略性地操纵JW穿越敌人密布的迷雾区域,通过在完美的时间完美地执行完美的动作来在这些死亡陷阱中生存下来,当玩家谙熟其背后的设计意图,它确实能够带来媲美电影中JW般的体验。这款游戏非常具有挑战性,而且无疑与众不同,但它也注定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选择您喜欢的任意平台


        IP属地:澳大利亚4楼2024-12-27 14:01
        回复
          22.《风云际会》(1989,NES)
          不知道现在00后有多少人记得这个IP,中文译名多少有点不知所云,简单来说你可以把原作理解成一个青少版本的《指环王》。游戏取材自88年同名电影,由Capcom发行,社内元老藤原德郎担任制作人。
          Capcom在那个年代也是经常接授权项目,而且主要生产方法为公式化套壳--将角色和场景插入到一套行之有效的既定模式中。你可以说89《风云际会》基本就是这么个思路,但不同之处在于Capcom并没有把这个项目简单套皮为某种《洛克人》横板冒险,而是将其作为了制作自己版本《塞尔达传说》的契机。
          当然,它无法与塞尔达相提并论,但它确实是特殊时代下进行的突破舒适圈的尝试,一次在ARPG成为主流模仿对象前的概念实验。

          三上真司曾透露90年他加入社内时该游戏是Capcom的迎新礼品


          IP属地:澳大利亚5楼2024-12-27 14:22
          回复
            21.《布莱尔女巫·卷一:鲁斯汀·帕尔》(2000年,PC)

            这项目背后有一段复杂的历史,它并非是纯粹的《布莱尔女巫》衍生宣传品,同时也是开发组Terminal Reality在99年出品的第一款恐怖冒险IP作品《夜曲》的精神续作。《夜曲》的故事背景设置在1920~30年代初的美国大萧条时期,其构建的世界观类似一个神秘主义怪力乱神游荡其中的灵异版X档案,罗斯福总统组建了一个秘密调查部门“幽灵屋”,其成员由神秘人、半吸血鬼、弗兰肯斯坦等奇人异士组成,玩家将扮演它们进行各种古怪事件的调查探案。
            尽管《夜曲》在发售时获得了普遍好评,其氛围、光影和物理效果也得到评论家称赞,但其续作的开发却因各种原因一直困难重重。
            《布莱尔女巫》直接沿用了《夜曲》的世界观,您扮演幽灵屋特工于1941年抵达马里兰州,前来调查臭名昭著的鲁斯汀·帕尔事件。与2019年Bloober Team所开发的同名游戏所选取的步行模拟路线不同,本作的因为采用了《夜曲》的探案框架,因此其基调更接近90年代大卫·林奇的《双峰》,可以说他将三种不同的身份元素在同一部作品中完成了融合--尤其是考虑到在《心灵杀手》或《赤种杀机》之前在电子游戏领域几乎鲜有类似题材游戏的出现,这部作品无疑是一块被隐藏的宝石。
            尽管夜曲2从未实现,但团队对它的愿景却一直延续在之后经手的多个作品中。对《夜曲2》的执着让Terminal Reality在日后还催生了另一款cult砍杀经典IP--《吸血莱恩》


            IP属地:澳大利亚6楼2024-12-27 15:15
            收起回复
              后边呢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12-27 15:18
              回复
                20.《13号星期五:游戏版》(2017,PC/NS/PS4/XBOX one)

                当谈起非对称多人恐怖游戏时,这个领域毫无疑问的成功者是《黎明杀机》,但DBD始终无法愉悦到核心恐怖粉丝的一点在于其固化的玩法机制无形中削弱了跨界IP作品中那些杀人魔原本的魅力--它提供的娱乐更接近万圣节游乐场的变装捉迷藏派对--这没什么不好的,但确实无法满足跨界IP自身的粉丝诉求。
                在《13号星期五》中,7名角色齐聚水晶湖,在面对杀人狂杰森的杀戮中逃亡求生。游戏提供了多部电影续作地图及相关彩蛋要素,在玩家团结一致达成特殊的条件后还可获得独特的“击杀”杰森的机会,其方式也是对电影设定的致敬。遗憾的是因为后续运营及IP授权争议,本游戏已于2020年下架并关闭在线服务,原计划推出的后续更新也不了了之,但坊间依然有一股粉丝致力于恢复点对点连线。它远不是最平衡或最优秀的非对称PVP,但却是一次有趣且独特的尝试,值得所有对这一IP感兴趣的粉丝体验


                IP属地:澳大利亚8楼2024-12-27 15:37
                回复
                  2025-08-23 09:37: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9.《吸血鬼猎人巴菲》(2002年,XBOX独占)

                  比较神奇的一个项目,最早是作为PS平台开发,后来转移到DC/PC上,但最终却演变为了XBOX初代独占大作,甚至后来还进了XBOX经典合集列表。
                  本作由The Collective开发,EA发行,基于90年代乔斯·韦登开创的同名热门青少题材美剧(其实往前能追溯到92年电影,但电影和TV版没太大关系);情节是设置在1、2季前后的一个通用故事,其它各方面都堪称是原作粉丝梦想中的完美产物--体量适当,制作精良,原班人马配音+兼修台本,无数隐藏彩蛋提供身临其境的沉浸效果。以及一个极具挖掘深度的战斗系统,即使抛开IP加持也堪称一款扎实的动作游戏。其隐藏代码还能够解锁秘密的双人合作模式,而这几乎是某些主流砍杀游戏都鲜有能提供的选择,你还能奢求什么呢?


                  IP属地:澳大利亚9楼2024-12-27 16:15
                  回复
                    18.彼特·杰克逊的《金刚》(2005年全平台)

                    PJ版的《金刚》几乎是一款无死角的作品,无论是死宅般细节满载的电影、内容丰富的设定集亦或者这款制作精良的同名电子游戏,每一部PJ本人都倾注了心血与汗水。在幕后访谈中,PJ表示他自己就是电子游戏粉丝,最喜欢玩的是育碧的《超越善恶》,因此他并不希望游戏版金刚是一款敷衍了事的圈钱作,于是主动联系了《超越善恶》的创作者米歇尔·安塞尔在电影拍摄期间合作制作这款作品,其成果也不负众望--游戏请来了05版电影演员进行配音,最大程度地还原了影片的音效设计与场景质感,并着重提供给玩家在骷髅岛上的沉浸式冒险体验。
                    具体来说,本作所秉承的思路是完全的沉浸:第一人称,演出尽量少且以即时演算为主,没有血条设计,没有准星或弹药数显示,没有任何UI效果(如果你想知道还有多少子弹可以让主角数给你听)或任何会让玩家觉得出戏的“游戏性”设计,一切操作都被调教为符合玩家的自然直觉来进行。另一个着重刻画的部分则是骷髅岛本身--这个岛屿存在自己的一套生态逻辑,玩家能够在流程中看到这些物种的生态位,并将这种特性运用到解谜或战斗中。除此自外,流程中的特定关卡还能够扮演金刚本体来进行战斗,并在完成特殊条件后解锁与电影发展不同的IF结局。评论界认为这款游戏有着“超越时代”的创意理念。
                    最佳体验版本为XBOX 360平台,有着最好的图像表现


                    IP属地:澳大利亚10楼2024-12-27 16:42
                    回复
                      17.《捉鬼敢死队:游戏版》(2009年全平台)

                      主机版本由我们熟悉的Terminal Reality开发,支持在线多人模式。本作经历过漫长的开发地狱,但最终成品却意外出色,销量在当年也突破了300万份。该游戏玩法对熟悉《路易吉鬼屋》的玩家并不陌生,毕竟原作电影最出名的就是质子吸尘器抓鬼;而该作的幕后更是赋予了其独特的粉丝价值。
                      《捉鬼敢死队》在北美可谓家喻户晓的经典喜剧IP,但因种种因素第三部电影始终无法推进,本游戏就是在这样的情景下回收了原编剧撰写的《捉鬼3》电影剧本,并顺利请回了四位小队成员参与配音,因此游戏中有诸多对前两部影片元素直接或间接的引用;同时它也是伊贡·斯宾格勒博士的扮演者哈罗德·雷米斯去世前最后一次回归该角色,因此在不少粉丝心目中被称作真正的《捉鬼敢死队3》--“别再续集里折腾老年人了,就将这作为谢幕演出吧”
                      2019年推出了PC/NS/PS4/XBOX one平台的高清版本,steam可购,榜单里最方便入手的一作


                      IP属地:澳大利亚11楼2024-12-27 17:13
                      回复
                        16.《怪形》(2002,PC/PS2/XBOX)

                        Computer Artworks开发的第三人称生存恐怖,被设置为82版《怪形》的后续故事,当年也得到了卡朋特的认可(不过那阵还没拍前传,因此本作里的部分细节设定和后来作品所描绘的并不完全一致,不过暂且不表);玩家扮演美国陆军特种部队的布莱克上尉前往南极基地调查遭遇不测的小队,并进而揭露了一场惊天阴谋。
                        游戏最具开创性的一点是结合原作设定设计了一套突变系统,即游戏中的NPC在进行血液测试之前是无法得知其是否是人类的;同时由该设定进一步延伸出包含信任/理智值管理要素的小队指挥玩法。诚然因为年代所限,开发组表示无法完全实现计划中完全自由的突变系统(指每个角色都有一套随机的即时突变形态,且游戏允许玩家能够拯救全部的NPC)因而不得已在初代中引入脚本来进行弥补,但他们有计划在续集《怪形2》中对此进行进一步探索--然而不幸的是由于Computer Artworks在2003年破产清算,续集在概念验证阶段被取消。
                        本作于本月由老游戏移植专业户夜潜工作室推出了全主机平台高清版本,进行了机制优化并添加了多语言字幕支持,steam可购


                        IP属地:澳大利亚13楼2024-12-27 17:38
                        收起回复
                          15.《疯狂麦克斯》(2016,PC/PS4/XBOX one)

                          这个IP本身的开发历史(无论是电影还是游戏)充满了挫折,在此之前已经有过两次制作MM系列电子游戏的尝试但均以失败告终。而最终由雪崩组呈现的本作严格来说也是属于好坏参半的中庸水平,对通马桶任务和公式化罐头收集的批评都是对的,但它也确实在还原MM系列末世废土飙车、战斗的部分做出了令人赞叹的呈现。得益于华纳提供的乔治米勒手稿,虽然本作并不基于任何特定的MM电影,但你甚至能在这个作品中窥到很多MM4的早期构思,其中的一些场景甚至到《菲瑞奥萨传奇》中才能在大银幕看见。


                          IP属地:澳大利亚14楼2024-12-27 17:56
                          回复
                            14.《中土世界:暗影魔多》(2014年全平台)

                            大家比较熟悉的作品。本作设置在《霍比特人》和《指环王》之间,扮演游侠塔里昂与摊牌灵魂双生进行复仇,其设计上最值得说道的是在成熟的沙盒玩法及战斗框架下还嵌套了一个独特的复仇女神系统,该系统允许玩家与敌方NPC进行独特的烙印互动。每个兽人都有随机的特性和外表,当兽人杀死塔里昂后就会得到晋升,而玩家也可以反过来利用这个系统为己所用。玩家可以帮助被烙印的内鬼兽人晋升,并以此获得战争首领的弱点情报,甚至在战斗中将其为己所用。该元素后在17年的续作《战争之影》中被延伸出了模拟经营玩法,不过编辑认为这一系统依然极具开发潜力
                            (所以3年了,Monolith的神奇女侠呢?


                            IP属地:澳大利亚15楼2024-12-27 18:15
                            回复
                              2025-08-23 09:31: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3.《创 2.0》(2003年,PC/GBA/XBOX)

                              Monolith早期FPS授权作品,比《极度恐慌》还早,他们确实擅长制作被时代低估的游戏。本作名义上是82年《创》的续集(但10年《创:战记》导演表示已经被吃了)
                              《创 2.0》力求与它所改编的电影一样独特。从其丰富的视觉效果到契合世界观的升级系统,它经常试图颠覆该类型游戏的几乎所有惯例,而当时这些惯例甚至还没有建立起来。
                              本作当年针对XBOX平台有独家优化,包括新增16人多人竞技模式。不执着于此的话steam可购


                              IP属地:澳大利亚16楼2024-12-27 18: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