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方村
马头方村位于金华县塘雅镇西开发区内,金(华)孝(顺)公路南侧,有公路直达村驻地。距城区15公里,距浙赣铁路塘雅火车站4公里,交通方便。村始建于宋朝。据《固塘方氏宗谱》载,始祖方昱于北宋宝元年间(1038~1040)为避兵乱自桐庐县芦茨源白云村迁居至婺州固塘,时称固塘方。因村南有义乌江穿境而过,江边设有上可通义乌佛堂,下可达兰溪、杭州的交通船筏停靠码头和渡口,故又称码头方。清代改称马头方,属文星乡新城里十七都三图。
1943年属二溪乡(后乡改名双溪、芗溪)。1949年5月后,属澧孝区。1951年属马溪乡,马头方村为乡人民政府驻地。1959年属塘雅人民公社马溪管理区,马头方村为管理区所在地。1961年9月属含香人民公社。1983年属含香乡。1992年属塘雅镇。有667户,2178人。
花果苗木销四方 台胞投资建新厂
马头方村耕地面积1698亩。村北多属低丘红壤,村南属义乌江沿岸的冲积平原,多为中壤土和重壤土,适宜种植各种粮食和经济作物。1992年工农业生产总值320余万元,其中农业产值270万元。人均收入1100元。农作物种植以水稻、大小麦等粮食作物和棉花、油菜等经济作物为主。近年来,柑桔、葡萄、茉莉花和各种苗木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土质适宜栽培茉莉花,花农又有多年种植、管理、采摘等经验,所产茉莉花晶莹洁白,朵大香浓,深受厂家欢迎,杭州等外地茶厂曾派专车到村采购。1992年茉莉花种植面积400余亩,年产量达80余吨,远销杭州、诸暨、金华市区等地茶厂窨制茉莉花茶。葡萄已发展到300多亩,品种优良,年产量在25000余公斤以上,除在金华市区销售外,还远销山东、福建、江西等省。柑桔100余亩,年产柑桔100余吨,曾运销黑龙江等地。80年代开始,又以产各种名优特品种的果树苗木著称,主要有柑桔、板栗、桃形李、枇杷、甜柿、青枣和绿化用的水杉、梧桐、香樟、棕榈等苗木,出圃苗木年均达200余万株,其中柑桔100余万株,板栗50余万株,桃形李10余万株,一般运销江西、福建,远至广西。苗木专业户方镐钧,认真研究育苗技术,发展桃形李和柑桔新品种伊于柑等,每年产销结合运销出各种苗木100余万株。1992年培育枸桔子500公斤,并为本村及邻村苗木种植户提供嫁接良种柑桔的苗木。
马头方村办工业,现有油料榨油厂、制糖厂和粮食加工厂等。其中榨油厂年加工油料2400余吨,出油率和质量均列金华县油料加工厂家的前茅。1982年村民利用义乌江中砂石堆积的自然资源开办砂石场。开始用船渡挖砂取石,后修好机耕路,建筑通车桥,原来人工操作筛选砂石,现在已通了电源,用2台碾扬机筛选,10余辆拖拉机装运。历年来共筛选装运出砂石50余万吨,其中火车装运销往上海、江苏等省市建设用砂石即达20余万吨。村区内,办有县属车圈厂,产品销往湖南及本省温州等地。现正在动工兴办的有台胞经志光投资的金华贝司特化工染料有限公司及纸箱厂等。户办和联户办工业企业有酱菜加工及服务性行业20余家,有运输汽车、三轮卡及农运两用拖拉机等20多辆,设有供销社分部1处和经销店11处,并有蔬菜和早点市场,村民生活称便。
马到成功靠领头 五龙抢珠民风淳
马头方村地形似箬帽,中间高,四面低。1949年前水利条件极差,丘陵土地易受旱,沿江两岸又易涝,有"马头方箬帽形,聚不起钱财,食不饱肚皮,天晴三日田开隙,落雨三日叫皇天"的民谣。只得多种些糖梗、花生等较耐旱涝的农作物,村民生活困苦。1949年后,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团结一致,改造自然。1965年2月在殿山沿义乌江边兴建了马头方一级电灌站,安装电动机3台,装机容量158千瓦,继而劈山筑渠,建成二级电灌站,灌溉面积达4200余亩。近几年来,在党支部书记方允仁率领下,认真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廉洁奉公,一心为村民谋利益,发动群众,从金(华)孝(顺)公路过境段,新建了直达村中支线公路1.5公里,可通客车,设有汽车停靠站。并组织村民投工4000余工,改田40余亩,补回建路损失的耕地。修建至含香机耕路2公里,与公路形成往返复线,使交通更为方便。马头方村过去饮用的是天然塘水和溪水,洗涤饮食不分,后曾改用溪底过滤井,建设自来水塔,使饮用水源有所改善,但受上游工厂污染,仍属不卫生水源。1988年起先后投资10万余元,钻打85米深井2处,其中一处系含多种微量元素的优质矿泉水,日产水1000余吨,1992年扩建后的自来水厂日产水量增至1500余吨,村民户户饮用自来水。为了适应发展村、户办工业用电和照明需要,又把30千伏安的配电变压器,改装增容到110千伏安。1992年马头方村党支部被评为县级先进党支部,支部书记方允仁被评为县级优秀共产党员。村团支部曾被评为先进团支部,村治保组织多次评为县级治保工作先进单位,并被评为金华县学法用法先进单位。
马头方村位于金华县塘雅镇西开发区内,金(华)孝(顺)公路南侧,有公路直达村驻地。距城区15公里,距浙赣铁路塘雅火车站4公里,交通方便。村始建于宋朝。据《固塘方氏宗谱》载,始祖方昱于北宋宝元年间(1038~1040)为避兵乱自桐庐县芦茨源白云村迁居至婺州固塘,时称固塘方。因村南有义乌江穿境而过,江边设有上可通义乌佛堂,下可达兰溪、杭州的交通船筏停靠码头和渡口,故又称码头方。清代改称马头方,属文星乡新城里十七都三图。
1943年属二溪乡(后乡改名双溪、芗溪)。1949年5月后,属澧孝区。1951年属马溪乡,马头方村为乡人民政府驻地。1959年属塘雅人民公社马溪管理区,马头方村为管理区所在地。1961年9月属含香人民公社。1983年属含香乡。1992年属塘雅镇。有667户,2178人。
花果苗木销四方 台胞投资建新厂
马头方村耕地面积1698亩。村北多属低丘红壤,村南属义乌江沿岸的冲积平原,多为中壤土和重壤土,适宜种植各种粮食和经济作物。1992年工农业生产总值320余万元,其中农业产值270万元。人均收入1100元。农作物种植以水稻、大小麦等粮食作物和棉花、油菜等经济作物为主。近年来,柑桔、葡萄、茉莉花和各种苗木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土质适宜栽培茉莉花,花农又有多年种植、管理、采摘等经验,所产茉莉花晶莹洁白,朵大香浓,深受厂家欢迎,杭州等外地茶厂曾派专车到村采购。1992年茉莉花种植面积400余亩,年产量达80余吨,远销杭州、诸暨、金华市区等地茶厂窨制茉莉花茶。葡萄已发展到300多亩,品种优良,年产量在25000余公斤以上,除在金华市区销售外,还远销山东、福建、江西等省。柑桔100余亩,年产柑桔100余吨,曾运销黑龙江等地。80年代开始,又以产各种名优特品种的果树苗木著称,主要有柑桔、板栗、桃形李、枇杷、甜柿、青枣和绿化用的水杉、梧桐、香樟、棕榈等苗木,出圃苗木年均达200余万株,其中柑桔100余万株,板栗50余万株,桃形李10余万株,一般运销江西、福建,远至广西。苗木专业户方镐钧,认真研究育苗技术,发展桃形李和柑桔新品种伊于柑等,每年产销结合运销出各种苗木100余万株。1992年培育枸桔子500公斤,并为本村及邻村苗木种植户提供嫁接良种柑桔的苗木。
马头方村办工业,现有油料榨油厂、制糖厂和粮食加工厂等。其中榨油厂年加工油料2400余吨,出油率和质量均列金华县油料加工厂家的前茅。1982年村民利用义乌江中砂石堆积的自然资源开办砂石场。开始用船渡挖砂取石,后修好机耕路,建筑通车桥,原来人工操作筛选砂石,现在已通了电源,用2台碾扬机筛选,10余辆拖拉机装运。历年来共筛选装运出砂石50余万吨,其中火车装运销往上海、江苏等省市建设用砂石即达20余万吨。村区内,办有县属车圈厂,产品销往湖南及本省温州等地。现正在动工兴办的有台胞经志光投资的金华贝司特化工染料有限公司及纸箱厂等。户办和联户办工业企业有酱菜加工及服务性行业20余家,有运输汽车、三轮卡及农运两用拖拉机等20多辆,设有供销社分部1处和经销店11处,并有蔬菜和早点市场,村民生活称便。
马到成功靠领头 五龙抢珠民风淳
马头方村地形似箬帽,中间高,四面低。1949年前水利条件极差,丘陵土地易受旱,沿江两岸又易涝,有"马头方箬帽形,聚不起钱财,食不饱肚皮,天晴三日田开隙,落雨三日叫皇天"的民谣。只得多种些糖梗、花生等较耐旱涝的农作物,村民生活困苦。1949年后,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团结一致,改造自然。1965年2月在殿山沿义乌江边兴建了马头方一级电灌站,安装电动机3台,装机容量158千瓦,继而劈山筑渠,建成二级电灌站,灌溉面积达4200余亩。近几年来,在党支部书记方允仁率领下,认真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廉洁奉公,一心为村民谋利益,发动群众,从金(华)孝(顺)公路过境段,新建了直达村中支线公路1.5公里,可通客车,设有汽车停靠站。并组织村民投工4000余工,改田40余亩,补回建路损失的耕地。修建至含香机耕路2公里,与公路形成往返复线,使交通更为方便。马头方村过去饮用的是天然塘水和溪水,洗涤饮食不分,后曾改用溪底过滤井,建设自来水塔,使饮用水源有所改善,但受上游工厂污染,仍属不卫生水源。1988年起先后投资10万余元,钻打85米深井2处,其中一处系含多种微量元素的优质矿泉水,日产水1000余吨,1992年扩建后的自来水厂日产水量增至1500余吨,村民户户饮用自来水。为了适应发展村、户办工业用电和照明需要,又把30千伏安的配电变压器,改装增容到110千伏安。1992年马头方村党支部被评为县级先进党支部,支部书记方允仁被评为县级优秀共产党员。村团支部曾被评为先进团支部,村治保组织多次评为县级治保工作先进单位,并被评为金华县学法用法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