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评价篇
1. 顶级企业(MBB/外资投行/商社等)
这类顶级企业的大部分职位通常被东京大学的毕业生占据,且优势十分明显。以下是一则典型案例:
某次参加波士顿咨询(BCG)的Casual Dinner时,向一位社员询问了BCG的学历构成,他的回答是:
• 东大占50%
• 庆应占20%
• 京大占20%
• 早大占10%
从中可以看出,本土顶尖学历依然是这些企业的首选。对于商社来说,类似的趋势也很明显,“东京一早庆”的毕业生几乎是标配。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像UCL这样的海外名校毕业生无法在日本找到工作。事实上,每年都有G5(英国顶尖五校)背景的学生成功就职,但这些成功案例往往具有以下特点:
日本身份,或精通日语的日英双母语者。
日本本科背景,在硕士阶段才前往海外。
具备商务日语能力的中国学生,海外名校。
拥有丰富海外工作经验的中国社会人,通常已在全球化企业积累多年职场经历。
纯靠英语找到工作的人非常少,因为日本的英语职位极为有限,且竞争异常激烈。
2. 日本企业
特性:越本土化越偏爱本土学历
越是传统日企或中小型企业,越偏爱“日本本土的那一套”。在这些企业中,社团经历、本土大学背景等比海外名校学历更受欢迎。而对于留学生和海外背景的需求则相对有限,有时甚至不需要正规的海外学位,仅参加过一次UCL的Summer School就足以包装成“具有异文化理解能力”的人选。
并且,这些臭日企的招聘流程往往臭且长,包含:
• 繁琐的ES(申请表)
• 网测(线上or线下)
• 多轮面试(部分以线下面试为主)
• 高水平的日语能力(通常没有英语岗位)
此外,考虑到这些企业极端认可本土学历,与MARCH硕士竞争是常态。如果一个人花了大几十万去读UCL硕士,最后和花十几万上MARCH的学生竞争同样的职位,很容易感到不值好吧。这并非能力高低的问题,而是单纯的性价比太低。
3.总结
• 顶级企业:本土名校(特别是东大)优势显著,海外名校学历虽有机会,但需要附加语言(日语)能力或本土经验(日本留学)的支持。
• 传统日企:更加认可本土学历,重视日语和本土文化适应力,对于海外背景的需求有限。
最后,选择留学目的地时,需结合自己的职业规划,避免投入过多资源却无法在本地实现最大化价值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