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23日漏签0天
日本留学吧 关注:390,190贴子:5,843,433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5回复贴,共1页
<<返回日本留学吧
>0< 加载中...

【经验贴】海外院校在日本就业认可度怎么样?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明治牛乳
  • 徒然草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考虑到不少英区的小伙伴有润日的计划,我还是结合自己的经验来聊聊这个话题。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理解日本的学历观念、学界对国外大学的评价、日本企业对于候选人的偏好 这3个因素。


  • 明治牛乳
  • 徒然草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社会观念篇
1. 日本是一个典型的学历主义社会
日本是公认的学历社会,这点无需赘述。从“Keio Boy”(从小学开始就读庆应)这样的词汇就能看出,日本人对学历的热衷有多夸张。再比如“东京一工”、“早庆”、“GMARCH”、“关关同立”、“日东驹专”等这些细致到令人窒息的分类,简直让人觉得日本人对学历分级有执念。
在职场上,以大学为纽带的“学阀”现象非常明显。例如:
• 官僚界的“赤门会”(东京大学)
• 商界的“三田会”(庆应义塾大学)
• 法律界的“白门会”(中央大学)
这些校友网络不仅在职业发展中占据优势,也加剧了学历主义的固化。


2025-08-23 22:13:3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明治牛乳
  • 徒然草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2. 学历虽然重要,但更多是“够用就行”
虽然日本社会重视学历,但在很多情况下,学历并不是绝对的“胜负手”,特别是在现代职场和新兴行业中,更注重实际能力和经验。以下两点可以说明:
(1)技术行业的崛起与学历的弱化
随着技术型行业的兴起,特别是IT/咨询领域,学历的绝对性逐渐被实际能力(如资格证、语言能力)和成果(课外活动、实习经历)所取代。
以日本IT行业为例,由于长期落后于中美,日本IT市场潜力巨大。这也是为什么像埃森哲这样的企业在日本的业务年年增长。甚至有人吐槽,如今的咨询行业变成了MARCH(名校守门员)毕业生为东大的甲方提供咨询的时代,可见学历在很多行业已经是“够用就行”。比起学历如何,日本HR更加关注你这个人的“人间性(性格等)”、“技术水平”、“语言能力”等等这些更加具体的指标。
(2)硕博学历在日本的独特定位
与中国文科学生通过考研提高就业竞争力不同,日本的大学院主要以培养研究者为目标(Law School、MBA等除外)。很少有日本文科生会选择读完硕士再就业,因为读硕士的成本(学费+生活费)很难通过未来收入的增长来弥补。对他们而言,早点工作不仅能累积职场经验,还能在公司内部更早获得升职机会,形成年纪上的优势。


  • 明治牛乳
  • 徒然草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3. 日本“崇洋媚外”,但在学历上非常“本土主义”
尽管日本社会对欧美文化和技术有“崇洋媚外”的倾向,但在学历问题上却表现得极其“本土主义”。以下几点尤为突出:
(1)本土大学的地位稳固
东大、京大、庆应等名校在国内享有极高声誉,“学阀”网络在职场和社会中根深蒂固。海外学历,即便是顶尖名校(如哈佛、牛津等),也很难在这些本土关系网中占据上风。
(2)海外学历认可有限(地域主义影响)
除IVY/牛剑等知名顶尖大学外,一些较不知名的海外院校在日本可能面临“不了解水平”的问题。这种对海外学历的保守态度,在传统行业尤为明显。
比如NUS的国际排名很高,但是在日本肯定是不如早庆的。实际上这种情况在国内也一样,复旦交大的本科生在求职上会比不过NUS/NTU的学生吗?
(3)文化适应的担忧
日本企业尤其是传统日企,认为本土学历的毕业生更具语言能力和文化适应力。海归被质疑是否能完全融入日式职场文化,尤其是在强调团队协作和上下级关系的企业环境中。
(4)行业刚性需求
在法律、医疗等领域,对本土学历的要求极高。即便是海外顶尖学校的毕业生。懂得都懂,日本人每年统计多少大学通过了多少律师,多少会计士,多少国家公务员之类的。
(5)社会观念的影响
与中国类似,日本社会中也存在对“避开本土高考”的批评声。例如,有些人认为选择海外升学是“高考逃兵”,对这些留学背景的人持有偏见。


  • 明治牛乳
  • 徒然草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学界评价篇
1. 日本硕博录取的主流模式
在日本,硕博的主流录取方式依然是基于“考学制”的考研制度。无论你出身哪所大学,研究计划书的质量和入学考试的表现才是核心,考不过、写不明白就毫无机会。
不过,一些大学(如一桥大学)对出身校有较高的要求,往往会限制来自非名校的考生。而SGU(Super Global University)项目则是个例外,因为其录取模式更接近欧美,比如UCL等海外名校背景的申请者在SGU项目中会更具竞争优势。
2. 学术传统与研究取向
日本的学术传统深受美国影响,尤其在社会科学领域。例如,日本研究国际关系的重要阵地——早稻田大学,其政治研究领域的知名教授几乎清一色拥有美国留学背景(如芝加哥大学)。
其他学校如青山学院的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教授团队的学历背景也是以常春藤联盟和美国Top 10高校为主。相比之下,英国学历背景的学者在这些领域中反而是少数派。(这也和美国引领了绝大部分学科发展有关,总之在日本和在中国一样,美国PhD才是最硬核的)
3. 封闭的学术圈与本土培养的认可
日本的学术圈相对封闭,与国内学术界有不少相似之处。学阀关系在日本学术界依然非常强势,而本土培养的学者在职业发展中也有一定优势。这种“内循环”式的学术生态,也可以从日本在本土培养诺贝尔奖得主数量上得到印证,也可以在庆应的教授非常多都是庆应自产自销这一点上看到。
此外,日本学术界对国际化程度的接受度有限,即便拥有海外顶尖学位,如果缺乏本土学术网络的融入,仍可能面临瓶颈。


  • 明治牛乳
  • 徒然草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企业评价篇
1. 顶级企业(MBB/外资投行/商社等)
这类顶级企业的大部分职位通常被东京大学的毕业生占据,且优势十分明显。以下是一则典型案例:
某次参加波士顿咨询(BCG)的Casual Dinner时,向一位社员询问了BCG的学历构成,他的回答是:
• 东大占50%
• 庆应占20%
• 京大占20%
• 早大占10%
从中可以看出,本土顶尖学历依然是这些企业的首选。对于商社来说,类似的趋势也很明显,“东京一早庆”的毕业生几乎是标配。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像UCL这样的海外名校毕业生无法在日本找到工作。事实上,每年都有G5(英国顶尖五校)背景的学生成功就职,但这些成功案例往往具有以下特点:
日本身份,或精通日语的日英双母语者。
日本本科背景,在硕士阶段才前往海外。
具备商务日语能力的中国学生,海外名校。
拥有丰富海外工作经验的中国社会人,通常已在全球化企业积累多年职场经历。
纯靠英语找到工作的人非常少,因为日本的英语职位极为有限,且竞争异常激烈。
2. 日本企业
特性:越本土化越偏爱本土学历
越是传统日企或中小型企业,越偏爱“日本本土的那一套”。在这些企业中,社团经历、本土大学背景等比海外名校学历更受欢迎。而对于留学生和海外背景的需求则相对有限,有时甚至不需要正规的海外学位,仅参加过一次UCL的Summer School就足以包装成“具有异文化理解能力”的人选。
并且,这些臭日企的招聘流程往往臭且长,包含:
• 繁琐的ES(申请表)
• 网测(线上or线下)
• 多轮面试(部分以线下面试为主)
• 高水平的日语能力(通常没有英语岗位)
此外,考虑到这些企业极端认可本土学历,与MARCH硕士竞争是常态。如果一个人花了大几十万去读UCL硕士,最后和花十几万上MARCH的学生竞争同样的职位,很容易感到不值好吧。这并非能力高低的问题,而是单纯的性价比太低。
3.总结
• 顶级企业:本土名校(特别是东大)优势显著,海外名校学历虽有机会,但需要附加语言(日语)能力或本土经验(日本留学)的支持。
• 传统日企:更加认可本土学历,重视日语和本土文化适应力,对于海外背景的需求有限。
最后,选择留学目的地时,需结合自己的职业规划,避免投入过多资源却无法在本地实现最大化价值的情况。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5回复贴,共1页
<<返回日本留学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