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所以说一上这句话,现随便列举几个例子看看:醇贤亲王因为做了一首诗被慈禧太后指责竟活活吓死;发生在同治年间的李光昭案被移花接木到光绪朝;孙中山得以拜见李鸿章大谈“革命”之道;庆亲王、醇亲王载沣被塑造得离原人万里之遥(庆王就连相貌也同原人大相悬殊,庆王在签定《辛丑条约》时已是满脸白须,有照片可寻,而电视剧中却是个“小白脸儿”,李鸿章甚至对他说“王爷年轻,以后的路还很长,这背骂名的事,还是让老臣来担吧!”云云!);一个乞丐居然能够见慈禧太后并劝她废科举;“丁未大参案”仅有个大体的架子尚符合历史;民国时,孙中山居然去进宫见溥仪,如此等等不胜枚举。另外,该剧在当时的社会生活、宫廷生活、服饰等等细节方面,说不好听,几乎没有一点是准确的。我在看了中央电视台对该剧的简介后,慕名买了VCD碟片,但看后觉得在许多方面倍感失望,颇为后悔!同时也感叹,中国的“历史剧”,何时方能名副其实?(不过该剧并未按脸谱化塑造李鸿章,我倒是挺认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