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试剂吧 关注:1,082贴子:5,788
  • 0回复贴,共1

核酸电泳整体的操作流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核酸电泳是一种用于分离、鉴定和纯化核酸(DNA 或 RNA)的常用实验技术,以下是其整体操作流程:
一、准备工作
1. 试剂准备
1. 电泳缓冲液:最常用的是 TAE(Tris - 醋酸 - EDTA)或 TBE(Tris - 硼酸 - EDTA)缓冲液。根据实验要求,配制合适浓度的缓冲液,一般 TAE 缓冲液工作浓度为 1×,TBE 缓冲液工作浓度为 0.5×。例如,配制 50×TAE 储存液,需要称取 242g Tris 碱、57.1mL 冰醋酸和 100mL 0.5mol/L EDTA(pH 8.0),加蒸馏水定容至 1L。也有1xTAE的速溶颗粒,直接加水溶解即可,使用时再稀释到 1×。

2. 核酸染料:如溴化乙锭(EB)、GelRed 等。EB 是一种强诱变剂,操作时要格外小心;可以考虑大分子安全染料GelRed等, 相对安全一些。如果使用 EB,一般在胶中加入终浓度为 0.5μg/mL 的 EB;如果大分子安全染料GelRed等,按照产品说明书加入适量。

3. 上样缓冲液:通常含有甘油或蔗糖,以增加样品密度,使其能够顺利沉入加样孔。同时还含有示踪染料,如溴酚蓝、二甲苯青 FF 等,用于指示电泳的进程。可直接使用6xDNALoading Buffer,将 DNA 样品与 6×loading buffer 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一般来说,DNA 样品体积与 6×loading buffer 体积之比为 5:1。例如,如果 DNA 样品体积是 10μL,那么需要加入 2μL 的 6×loading buffer,使最终的混合液中 loading buffer 的浓度达到 1×(因为是 6× 的原液,稀释后达到合适的工作浓度)。

2. 仪器设备准备
1. 电泳仪:检查电泳仪的电源是否正常,电压和电流调节功能是否完好。
2. 电泳槽:确保电泳槽清洁干净,没有杂质残留。检查电极是否完好,电极之间没有短路现象。

3. 凝胶成像系统:检查成像系统的光源、摄像头等部件是否正常工作,能够正确地拍摄和记录电泳结果。
3. 凝胶制备
1. 选择合适的凝胶类型:根据核酸分子大小选择不同浓度的琼脂糖凝胶或聚丙烯酰胺凝胶。琼脂糖凝胶适合分离较大的核酸片段(一般大于 100bp),例如,分离 DNA 片段大小在 0.5 - 20kb 之间,常用 1% - 1.5% 的琼脂糖凝胶;聚丙烯酰胺凝胶适用于分离较小的核酸片段,如小于 1000bp 的 DNA 或 RNA,并且可以提供更高的分辨率。
2. 琼脂糖凝胶制备(以琼脂糖凝胶为例)
1. 根据所需凝胶浓度,称取适量琼脂糖粉末放入三角烧瓶中。例如,制备 100mL 1% 琼脂糖凝胶,称取 1g 琼脂糖。
2. 加入适量电泳缓冲液,将琼脂糖充分悬浮,在微波炉中加热使琼脂糖完全溶解。注意加热过程中要间断搅拌,防止液体溢出。
3. 待琼脂糖溶液冷却至 50 - 60℃左右(可以触摸三角烧瓶感觉不烫手),如果需要加入核酸染料,此时加入并充分混匀。
4. 将凝胶溶液缓慢倒入安装好梳子的电泳槽中,避免产生气泡。如果有气泡,可用移液器枪头将气泡轻轻赶出。待凝胶完全凝固后(大约需要 20 - 30 分钟),小心拔出梳子,将凝胶放入电泳槽中,加入适量电泳缓冲液,使缓冲液没过凝胶表面。
也可以直接采用成品的琼脂糖预染预制胶,撕膜后反转包装,开口向下放入电泳液,让预制胶落入电泳液,带孔面向上,移动胶块使孔侧端靠近电泳槽负极,去除样品孔内气泡。省时省事,即取即用。

二、核酸样品准备
1. 样品处理
1. 如果是 DNA 样品,确保 DNA 已经从细胞或组织中提取出来,并经过适当的纯化处理,去除蛋白质、多糖等杂质。对于 RNA 样品,除了上述要求外,还需要注意避免 RNA 酶的污染,因为 RNA 酶广泛存在且非常稳定,很容易降解 RNA。
2. 根据样品浓度和上样量要求,用适当的缓冲液(如 TE 缓冲液或水)调整样品体积。
2. 加入上样缓冲液
1. 在每个核酸样品中加入适量的上样缓冲液,一般上样缓冲液与核酸样品的体积比为 1:5 - 1:10。例如,如果核酸样品体积为 10μL,则加入 2 - 1μL 上样缓冲液。充分混匀后,短暂离心,使样品沉淀到管底。
三、电泳过程
1. 加样
1. 将制备好的核酸样品依次加入到凝胶的加样孔中。使用微量移液器,小心吸取样品,避免产生气泡,将移液器枪头垂直插入加样孔底部,缓慢释放样品。注意每个加样孔中的样品量要适当,一般 DNA 样品上样量在 0.5 - 10μg 之间,RNA 样品上样量相对较少,通常在 0.1 - 1μg 之间,具体上样量根据实验目的和样品浓度而定。
2. 设置电泳参数
1. 根据核酸片段大小和凝胶浓度设置合适的电泳电压和时间。一般对于琼脂糖凝胶电泳,电压在 80 - 120V 之间,电泳时间根据核酸片段大小和分离要求而定,例如,分离较大的 DNA 片段(大于 10kb),电泳时间可能需要 1 - 2 小时;分离较小的片段(小于 1kb),35 - 50 分钟可能就足够了。如果是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电压相对较低,一般在 5 - 10V/cm 胶长。
2. 开启电泳仪,开始电泳。在电泳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示踪染料在凝胶中移动,溴酚蓝的迁移速度大致相当于双链 DNA 片段大小为 300 - 400bp 的迁移速度,二甲苯青 FF 的迁移速度大致相当于双链 DNA 片段大小为 4 - 5kb 的迁移速度。
3. 观察电泳进程
1. 注意观察示踪染料的迁移情况,当溴酚蓝接近凝胶末端时,可以考虑停止电泳,以免核酸样品跑出凝胶。同时,注意电泳过程中电泳槽内是否有异常现象,如发热、冒烟、缓冲液泄漏等,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电泳,检查原因。
四、结果观察与分析
1. 染色(如果之前未染色)
1. 如果使用的是不含核酸染料的凝胶,电泳结束后需要对凝胶进行染色。将凝胶放入含有核酸染料的染色液中,染色时间根据染料种类和核酸含量而定,一般 EB 染色 10 - 15 分钟,GelRed 染色 30 - 60 分钟。
2. 凝胶成像
1. 将染色后的凝胶放入凝胶成像系统中,调整合适的曝光时间和成像参数,拍摄凝胶照片。拍摄的照片应清晰显示核酸条带的位置、亮度和形状等信息。
3. 结果分析
1. 根据核酸条带的位置判断核酸片段大小。可以通过与已知分子量的 DNA Marker(DNA 标准分子量参照物)进行比较来估算核酸样品的片段大小。DNA Marker 通常包含一系列已知大小的 DNA 片段,在电泳后会形成一系列的条带。

2. 根据条带的亮度分析核酸的相对含量。一般来说,条带越亮,核酸含量越高,但需要注意这只是相对比较,因为不同核酸序列的结合染料的能力可能略有差异。
3. 观察条带的形状是否规则,是否存在拖尾、弥散等现象。拖尾可能是由于核酸样品降解、杂质干扰或者电泳条件不合适等原因引起;弥散可能是由于核酸浓度过高、样品未充分溶解或者凝胶不均匀等原因导致。


IP属地:四川1楼2024-12-05 09:4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