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专)第二次形考作业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答案 +V ❤ aopengyan
答案 +V ❤ aopengyan
1.关于马蹄寺石窟群,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位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B.2006年被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C.就洞窟规模而言,马蹄北寺石窟最为突出。
D.以现存的造像和壁画而言,千佛洞石窟和金塔寺石窟最为重要。
2.关于马蹄寺石窟群,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蹄寺石窟群是五代十国时期开凿的石窟群。
B.北魏晚期,受中原文化影响,部分洞窟重修。
C.千佛洞石窟北段为浮雕塔林
D.马蹄南寺石窟又叫胜果寺,规模较小。
3.关于马蹄北寺石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蹄北寺石窟是马蹄寺石窟群的典型代表。
B.其第3号窟,又名“三十三天”。
C.其第7号窟为“马蹄殿”。
D.马蹄北寺石窟拥有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洞窟。
4.关于马蹄寺石窟群,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佛洞石窟只保存下来了浮雕塔林。
B.马蹄北寺石窟多为北朝和西夏、元、明以来的残窟。
C.藏佛殿是北寺石窟群中规模最大的一个洞窟。
D.下观音洞石窟有洞窟5个,只有一窟保存较好。
5.关于金塔寺石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塔寺石窟分东、西两窟。
B.金塔寺石窟大约开凿于北凉或北魏时期。
C.金塔寺石窟两窟规模和形制差别很大。
D.东窟龛顶两侧有大型悬塑飞天。
6.关于金塔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塔寺石窟为马蹄寺石窟群中保存较为完整、历史和艺术价值最高的洞窟。
B.窟内彩塑、壁画内容丰富。
C.其第3号窟为“马蹄殿”。
D.飞天作法采用了高肉雕,富有立体感。
7.关于山丹汉、明长城,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丹境内的汉长城(又称塞),始修于西汉武帝时。
B.山丹境内的汉、明长城蜿蜒并行延伸。
C.山丹峡口有乾隆御笔“锁控金川”四个大字。
D.山丹境内的明长城由黄土夯筑的墙体、墩台、列障构成。
8.关于山丹汉、明长城,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长城始修于西汉汉武帝时。
B.汉长城的大部分墙体保存完好。
C.汉、明长城蜿蜒并行延伸。
D.明长城由黄土夯筑的墙体、墩台、列障构成。
9.关于山丹汉、明长城,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被誉为“露天长城博物馆”。
B.山丹明长城在汉长城南侧一方。
C.山丹峡口位于山丹县城东南40余千米处。
D.山丹峡口古城堡开南、北二门,建于汉代。
10.关于山丹汉、明长城,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丹汉长城多是在戈壁、沙漠上挖壕沟。
B.山丹明长城的筑造多为土夯筑。
C.山丹明长城现存长城墙体近60千米。
D.距“锁控金川”约200米处有明清时期的营垒。
11.关于骆驼城遗址,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06年被公布为第四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B.城墙等遗迹轮廓清晰、结构完整。
C.北城俗称皇城。
D.自吐蕃占领河西走廊至明代700年间,骆驼城的历史不见于史书。
12.关于骆驼城遗址,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遗址时代为汉至唐,距今2100-1200年。
B.遗址遗存包括古城、墓葬群、古窑址、农耕区、古代防护工程等。
C.古城被南北走向的腰墙分为东、西二城。
D.骆驼城遗址是典型的汉唐边郡城池,军事防御设施十分齐备。
13.关于骆驼城遗址,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骆驼城遗址在汉代为酒泉郡表是县地。
B.地处祁连山北麓。
C.北城面积大于南城面积。
D.南城内西南又有一独立隔开的小城。
14.关于骆驼城遗址,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唐之间建郡、设县、置军。
B.是河西丝绸之路上开发最早的绿洲农业区之一。
C.遗址时代距今600年。
D.遗址地处今高台县城西偏南约22千米。
15.关于酒泉地区的历史文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汉之际酒泉一带为月氏族驻牧地。
B.嘉峪关关城、锁阳城遗址为世界文化遗产。
C.火烧沟遗址文化属于四坝文化火烧沟类型。
D.五个庙石窟位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16.关于酒泉地区的历史文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汉时期设置了酒泉郡。
B.魏晋时期,肃州的名称开始使用。
C.明代为扼守中西交通的锁钥。
D.现有不可移动文物点上千处。
17.关于酒泉地区的历史文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酒泉地处河西走廊西端。
B.唐朝时期始设酒泉郡。
C.大约4000年前就有人类定居。
D.有世界文化遗产锁阳城遗址。
18.关于嘉峪关关城,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位于嘉峪山北麓,因山而得名。
B.城始建于明代初期。
C.关城主要由内城、瓮城、外城、罗城和城壕组成。
D.为“河西第一隘口”。
19.关于嘉峪关关城,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城向北8千米连黑山悬壁长城。
B.关城的罗城开南北两门。
C.关城向南7千米接天下第一墩。
D.为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
20.关于嘉峪关关城,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城是关城的主体和中枢,周长640米。
B.内城西门门额刻“柔远门”三个字。
C.东瓮城门额刻“朝宗”二字。
D.围绕内城和瓮城,建有罗城。
21.关于嘉峪关关城内外的建筑,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击将军府是嘉峪关长城防御体系的指挥中心。
B.文昌阁是保存完整的明代建筑。
C.关帝庙原建筑中保存下来的只有一座牌楼。
D.现存戏台是一座典型的中国传统古典戏台。
22.关于新城魏晋墓彩绘画像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绝大部分画像砖保存完好。
B.1983年五号墓出土的画像砖连同垒砌墓室的各种材料被完整搬迁至甘肃省博物馆。
C.弥补了古代文献记录的不足。
D.驿使图成为中国邮政的“形象大使”。
23.关于新城魏晋墓彩绘画像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彩绘砖壁画展示了魏晋时期人们宴饮、屠宰、庖厨等生活场景。
B.彩绘砖壁画反映了两汉到宋代河西地区的社会现实生活。
C.彩绘砖壁画以五号墓出土的驿使图最为有名。
D.驿使图被认为是我国发现最早的古代邮驿的形象资料。
24.关于新城魏晋墓彩绘画像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城魏晋墓群位于嘉峪关市东18千米的戈壁滩上。
B.彩绘砖壁画大部分构图较为简单,画面具备可叙事性和情节性。
C.绘画方面的内容,在美术领域填补了两汉时期绘画史上的空白。
D.彩绘砖壁画突出特点是“以形写神”。
25.关于新城魏晋墓彩绘画像砖的内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现了当时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生产活动。
B.有牧马图、驾车图、采桑狩猎图,等等。
C.多幅画像砖描画墓主人生前烤肉的场景。
D.有不少表现皇宫生活的图像。
地域文化(专)第三次形考作业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关于榆林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榆林窟现存43个有完整壁画的洞窟。
B.榆林窟第2窟西壁门两侧各保留了一幅水月观音画像。
C.榆林窟彩塑以第6窟北朝塑大佛为代表。
D.榆林窟西夏第2、3窟的壁画中绘有两幅“唐僧取经图”。
2.关于榆林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榆林窟建窟年代无考。
B.榆林窟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精美的壁画上。
C.榆林窟壁画中有不少反映古代科技方面的画面。
D.榆林窟第2窟水月观音画像右下角有一幅“酿酒图”。
3.关于榆林窟第2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于西夏。
B.正壁有一幅“酿酒图”很有名。
C.西壁门两侧各保留了一幅水月观音画像。
D.水月观音画像是上乘之作。
4.关于榆林窟第3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3窟绘有五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经变画。
B.观音经变画中有一幅“锻铁图”很有名。
C.第3窟西壁门两侧各保留了一幅水月观音画像。
D.观音经变画中有一幅“酿酒图”很有名。
5.关于锁阳城遗址,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锁阳城又名“苦峪城”、“瓜州故城”、“晋昌故城”。
B.锁阳城城址内城没有瓮城、角墩等防御设施。
C.锁阳城城址外城有环墙两道。
D.锁阳城东北方向有一座大型寺院遗址,俗称塔尔寺。
6.关于锁阳城遗址,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锁阳城遗址是隋唐、西夏时期古城之一。
B.锁阳城城址东北方向的塔尔寺遗址建于两汉时期。
C.锁阳城城址由内城、外城及羊马城组成。
D.锁阳城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7.关于敦煌地区的历史文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敦煌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
B.汉敦煌郡作为河西四郡之一,下辖敦煌、龙勒等6县。
C.敦煌是北凉的都城。
D.敦煌是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
8.关于敦煌地区的历史文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敦煌有可靠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B.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敦煌与河西走廊归入西汉王朝版图。
C.西汉后元元年(前88年)分酒泉郡而置敦煌郡。
D.莫高窟198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9.关于莫高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高窟俗称千佛洞。
B.莫高窟现在保存有壁画和塑像的洞窟500个。
C.现存最早的洞窟开凿年代在北凉(5世纪初)。
D.20世纪初在莫高窟发现了藏经洞。
10.关于莫高窟的营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66年(前秦建元二年)。
B.唐代是莫高窟全盛时代,洞窟数达千洞。
C.莫高窟开创者是法良禅师。
D.元代后莫高窟停止了兴建并逐渐湮没于世人的视野中。
11.关于莫高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高窟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
B.到隋代经变画成为壁画的主体。
C.供养人画像都是有名有姓的现实人物肖像。
D.唐代是莫高窟飞天艺术的高峰。
12.关于莫高窟彩塑,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佛像是莫高窟彩塑中最多、最主要的部分。
B.盛唐时期的第45窟保存着一铺完整的七身彩塑。
C.第130窟大佛,亦称南大像。
D.莫高窟的大型彩塑均为北魏时期所造。
13.关于莫高窟壁画的佛像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佛像包括佛与弟子、菩萨、天王等尊像。
B.佛像画表现了佛教传说与传播历史。
C.说法图是表现佛说法的场面。
D.唐代的说法图,人物大量增加。
14.关于玉门关与阳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汉在敦煌的西面设立了玉门关、阳关两关。
B.玉门关在地理区域上具有东西交通分界的标志地位。
C.阳关是以唐玉门关为坐标的。
D.古阳关早已无存。
15.关于玉门关与阳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方盘城是丝绸之路上保存最好的汉至唐代关隘遗存。
B.现存的汉玉门关,是个大体呈方形的城。
C.阳关因在玉门关之南而得名。
D.汉唐时期阳关是中西交通的重要大门。
16.关于玉门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玉门关就是今天的小方盘城。
B.从西汉到唐宋时期,玉门关一直没有迁移过。
C.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D.可知西汉时这里是玉门都尉府的治所。
17.关于玉门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唐诗中经常出现的一个意象。
B.关城西、北两面各开一门。
C.是张掖郡守的指挥所。
D.是丝绸之路上保存最好的汉代关隘。
18.关于阳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存的阳关,是个大体呈方形的城。
B.阳关位于玉门关之南。
C.在汉代,阳关设置有阳关都尉。
D.阳关在唐代已被废弃。
19.关于昌安仓与悬泉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昌安仓,俗称“大方盘城”,为汉晋时期的一座军用仓库。
B.悬泉置一个规模较大、功能齐全的隋唐时期驿站。
C.悬泉置于2014年6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D.悬泉置是考古发掘中难得的一所驿站遗址。
20.关于悬泉置遗址,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遗址在2014年6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B.悬泉置是汉代交通体系中设于河西地区的驿置机构之一。
C.悬泉置在西汉时名“敦煌郡效谷悬泉置”。
D.遗址遗存分布面积很小,只有1000平方米左右。
21.关于昌安仓与悬泉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昌安仓,俗称“大方盘城”,为汉晋时期的一座军用仓库。
B.悬泉置曾连续使用达200年。
C.悬泉置是一个功能齐全的隋唐时期驿站。
D.悬泉置出土了大量简牍。
22.关于悬泉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悬泉置在瓜州与敦煌之间的交界地带。
B.悬泉置遗址主体建筑连续使用达100年。
C.是汉代交通体系中设于河西走廊的驿置机构之一。
D.因悬泉水而得名。
23.关于悬泉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悬泉置地处交通要害之处。
B.悬泉置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C.悬泉置是综合性驿置机构。
D.悬泉置遗址是汉唐时期的一座军用仓库。
24.关于鸣沙山、月牙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代《敦煌县志》将“沙岭晴鸣”列为敦煌八景之一。
B.鸣沙山所在地区具有特殊的风沙沉降和积存条件。
C.月牙泉最早见于东汉辛氏《三秦记》的记载,称沙井。
D.泉南岸古建筑众多,皆有百年以上历史。
25.关于鸣沙山、月牙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鸣沙山为流沙堆积的沙山。
B.清代《敦煌县志》将“沙岭晴鸣”列为敦煌八景之一。
C.月牙泉最早见于东汉辛氏《三秦记》的记载,称沙井。
D.月牙泉在20世纪80年代曾经干涸。
地域文化(专)第四次形考作业,请各教学点辅导教师按时批阅。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凉州会谈”的重要意义何在?
2.怎样认识莫高窟壁画中的经变画?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答案 +V ❤ aopengyan
答案 +V ❤ aopengyan
1.关于马蹄寺石窟群,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位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B.2006年被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C.就洞窟规模而言,马蹄北寺石窟最为突出。
D.以现存的造像和壁画而言,千佛洞石窟和金塔寺石窟最为重要。
2.关于马蹄寺石窟群,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蹄寺石窟群是五代十国时期开凿的石窟群。
B.北魏晚期,受中原文化影响,部分洞窟重修。
C.千佛洞石窟北段为浮雕塔林
D.马蹄南寺石窟又叫胜果寺,规模较小。
3.关于马蹄北寺石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蹄北寺石窟是马蹄寺石窟群的典型代表。
B.其第3号窟,又名“三十三天”。
C.其第7号窟为“马蹄殿”。
D.马蹄北寺石窟拥有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洞窟。
4.关于马蹄寺石窟群,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佛洞石窟只保存下来了浮雕塔林。
B.马蹄北寺石窟多为北朝和西夏、元、明以来的残窟。
C.藏佛殿是北寺石窟群中规模最大的一个洞窟。
D.下观音洞石窟有洞窟5个,只有一窟保存较好。
5.关于金塔寺石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塔寺石窟分东、西两窟。
B.金塔寺石窟大约开凿于北凉或北魏时期。
C.金塔寺石窟两窟规模和形制差别很大。
D.东窟龛顶两侧有大型悬塑飞天。
6.关于金塔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塔寺石窟为马蹄寺石窟群中保存较为完整、历史和艺术价值最高的洞窟。
B.窟内彩塑、壁画内容丰富。
C.其第3号窟为“马蹄殿”。
D.飞天作法采用了高肉雕,富有立体感。
7.关于山丹汉、明长城,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丹境内的汉长城(又称塞),始修于西汉武帝时。
B.山丹境内的汉、明长城蜿蜒并行延伸。
C.山丹峡口有乾隆御笔“锁控金川”四个大字。
D.山丹境内的明长城由黄土夯筑的墙体、墩台、列障构成。
8.关于山丹汉、明长城,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长城始修于西汉汉武帝时。
B.汉长城的大部分墙体保存完好。
C.汉、明长城蜿蜒并行延伸。
D.明长城由黄土夯筑的墙体、墩台、列障构成。
9.关于山丹汉、明长城,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被誉为“露天长城博物馆”。
B.山丹明长城在汉长城南侧一方。
C.山丹峡口位于山丹县城东南40余千米处。
D.山丹峡口古城堡开南、北二门,建于汉代。
10.关于山丹汉、明长城,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丹汉长城多是在戈壁、沙漠上挖壕沟。
B.山丹明长城的筑造多为土夯筑。
C.山丹明长城现存长城墙体近60千米。
D.距“锁控金川”约200米处有明清时期的营垒。
11.关于骆驼城遗址,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06年被公布为第四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B.城墙等遗迹轮廓清晰、结构完整。
C.北城俗称皇城。
D.自吐蕃占领河西走廊至明代700年间,骆驼城的历史不见于史书。
12.关于骆驼城遗址,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遗址时代为汉至唐,距今2100-1200年。
B.遗址遗存包括古城、墓葬群、古窑址、农耕区、古代防护工程等。
C.古城被南北走向的腰墙分为东、西二城。
D.骆驼城遗址是典型的汉唐边郡城池,军事防御设施十分齐备。
13.关于骆驼城遗址,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骆驼城遗址在汉代为酒泉郡表是县地。
B.地处祁连山北麓。
C.北城面积大于南城面积。
D.南城内西南又有一独立隔开的小城。
14.关于骆驼城遗址,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唐之间建郡、设县、置军。
B.是河西丝绸之路上开发最早的绿洲农业区之一。
C.遗址时代距今600年。
D.遗址地处今高台县城西偏南约22千米。
15.关于酒泉地区的历史文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汉之际酒泉一带为月氏族驻牧地。
B.嘉峪关关城、锁阳城遗址为世界文化遗产。
C.火烧沟遗址文化属于四坝文化火烧沟类型。
D.五个庙石窟位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16.关于酒泉地区的历史文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汉时期设置了酒泉郡。
B.魏晋时期,肃州的名称开始使用。
C.明代为扼守中西交通的锁钥。
D.现有不可移动文物点上千处。
17.关于酒泉地区的历史文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酒泉地处河西走廊西端。
B.唐朝时期始设酒泉郡。
C.大约4000年前就有人类定居。
D.有世界文化遗产锁阳城遗址。
18.关于嘉峪关关城,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位于嘉峪山北麓,因山而得名。
B.城始建于明代初期。
C.关城主要由内城、瓮城、外城、罗城和城壕组成。
D.为“河西第一隘口”。
19.关于嘉峪关关城,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城向北8千米连黑山悬壁长城。
B.关城的罗城开南北两门。
C.关城向南7千米接天下第一墩。
D.为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
20.关于嘉峪关关城,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城是关城的主体和中枢,周长640米。
B.内城西门门额刻“柔远门”三个字。
C.东瓮城门额刻“朝宗”二字。
D.围绕内城和瓮城,建有罗城。
21.关于嘉峪关关城内外的建筑,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击将军府是嘉峪关长城防御体系的指挥中心。
B.文昌阁是保存完整的明代建筑。
C.关帝庙原建筑中保存下来的只有一座牌楼。
D.现存戏台是一座典型的中国传统古典戏台。
22.关于新城魏晋墓彩绘画像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绝大部分画像砖保存完好。
B.1983年五号墓出土的画像砖连同垒砌墓室的各种材料被完整搬迁至甘肃省博物馆。
C.弥补了古代文献记录的不足。
D.驿使图成为中国邮政的“形象大使”。
23.关于新城魏晋墓彩绘画像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彩绘砖壁画展示了魏晋时期人们宴饮、屠宰、庖厨等生活场景。
B.彩绘砖壁画反映了两汉到宋代河西地区的社会现实生活。
C.彩绘砖壁画以五号墓出土的驿使图最为有名。
D.驿使图被认为是我国发现最早的古代邮驿的形象资料。
24.关于新城魏晋墓彩绘画像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城魏晋墓群位于嘉峪关市东18千米的戈壁滩上。
B.彩绘砖壁画大部分构图较为简单,画面具备可叙事性和情节性。
C.绘画方面的内容,在美术领域填补了两汉时期绘画史上的空白。
D.彩绘砖壁画突出特点是“以形写神”。
25.关于新城魏晋墓彩绘画像砖的内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现了当时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生产活动。
B.有牧马图、驾车图、采桑狩猎图,等等。
C.多幅画像砖描画墓主人生前烤肉的场景。
D.有不少表现皇宫生活的图像。
地域文化(专)第三次形考作业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关于榆林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榆林窟现存43个有完整壁画的洞窟。
B.榆林窟第2窟西壁门两侧各保留了一幅水月观音画像。
C.榆林窟彩塑以第6窟北朝塑大佛为代表。
D.榆林窟西夏第2、3窟的壁画中绘有两幅“唐僧取经图”。
2.关于榆林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榆林窟建窟年代无考。
B.榆林窟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精美的壁画上。
C.榆林窟壁画中有不少反映古代科技方面的画面。
D.榆林窟第2窟水月观音画像右下角有一幅“酿酒图”。
3.关于榆林窟第2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于西夏。
B.正壁有一幅“酿酒图”很有名。
C.西壁门两侧各保留了一幅水月观音画像。
D.水月观音画像是上乘之作。
4.关于榆林窟第3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3窟绘有五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经变画。
B.观音经变画中有一幅“锻铁图”很有名。
C.第3窟西壁门两侧各保留了一幅水月观音画像。
D.观音经变画中有一幅“酿酒图”很有名。
5.关于锁阳城遗址,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锁阳城又名“苦峪城”、“瓜州故城”、“晋昌故城”。
B.锁阳城城址内城没有瓮城、角墩等防御设施。
C.锁阳城城址外城有环墙两道。
D.锁阳城东北方向有一座大型寺院遗址,俗称塔尔寺。
6.关于锁阳城遗址,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锁阳城遗址是隋唐、西夏时期古城之一。
B.锁阳城城址东北方向的塔尔寺遗址建于两汉时期。
C.锁阳城城址由内城、外城及羊马城组成。
D.锁阳城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7.关于敦煌地区的历史文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敦煌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
B.汉敦煌郡作为河西四郡之一,下辖敦煌、龙勒等6县。
C.敦煌是北凉的都城。
D.敦煌是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
8.关于敦煌地区的历史文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敦煌有可靠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B.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敦煌与河西走廊归入西汉王朝版图。
C.西汉后元元年(前88年)分酒泉郡而置敦煌郡。
D.莫高窟198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9.关于莫高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高窟俗称千佛洞。
B.莫高窟现在保存有壁画和塑像的洞窟500个。
C.现存最早的洞窟开凿年代在北凉(5世纪初)。
D.20世纪初在莫高窟发现了藏经洞。
10.关于莫高窟的营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66年(前秦建元二年)。
B.唐代是莫高窟全盛时代,洞窟数达千洞。
C.莫高窟开创者是法良禅师。
D.元代后莫高窟停止了兴建并逐渐湮没于世人的视野中。
11.关于莫高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高窟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
B.到隋代经变画成为壁画的主体。
C.供养人画像都是有名有姓的现实人物肖像。
D.唐代是莫高窟飞天艺术的高峰。
12.关于莫高窟彩塑,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佛像是莫高窟彩塑中最多、最主要的部分。
B.盛唐时期的第45窟保存着一铺完整的七身彩塑。
C.第130窟大佛,亦称南大像。
D.莫高窟的大型彩塑均为北魏时期所造。
13.关于莫高窟壁画的佛像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佛像包括佛与弟子、菩萨、天王等尊像。
B.佛像画表现了佛教传说与传播历史。
C.说法图是表现佛说法的场面。
D.唐代的说法图,人物大量增加。
14.关于玉门关与阳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汉在敦煌的西面设立了玉门关、阳关两关。
B.玉门关在地理区域上具有东西交通分界的标志地位。
C.阳关是以唐玉门关为坐标的。
D.古阳关早已无存。
15.关于玉门关与阳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方盘城是丝绸之路上保存最好的汉至唐代关隘遗存。
B.现存的汉玉门关,是个大体呈方形的城。
C.阳关因在玉门关之南而得名。
D.汉唐时期阳关是中西交通的重要大门。
16.关于玉门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玉门关就是今天的小方盘城。
B.从西汉到唐宋时期,玉门关一直没有迁移过。
C.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D.可知西汉时这里是玉门都尉府的治所。
17.关于玉门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唐诗中经常出现的一个意象。
B.关城西、北两面各开一门。
C.是张掖郡守的指挥所。
D.是丝绸之路上保存最好的汉代关隘。
18.关于阳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存的阳关,是个大体呈方形的城。
B.阳关位于玉门关之南。
C.在汉代,阳关设置有阳关都尉。
D.阳关在唐代已被废弃。
19.关于昌安仓与悬泉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昌安仓,俗称“大方盘城”,为汉晋时期的一座军用仓库。
B.悬泉置一个规模较大、功能齐全的隋唐时期驿站。
C.悬泉置于2014年6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D.悬泉置是考古发掘中难得的一所驿站遗址。
20.关于悬泉置遗址,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遗址在2014年6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B.悬泉置是汉代交通体系中设于河西地区的驿置机构之一。
C.悬泉置在西汉时名“敦煌郡效谷悬泉置”。
D.遗址遗存分布面积很小,只有1000平方米左右。
21.关于昌安仓与悬泉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昌安仓,俗称“大方盘城”,为汉晋时期的一座军用仓库。
B.悬泉置曾连续使用达200年。
C.悬泉置是一个功能齐全的隋唐时期驿站。
D.悬泉置出土了大量简牍。
22.关于悬泉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悬泉置在瓜州与敦煌之间的交界地带。
B.悬泉置遗址主体建筑连续使用达100年。
C.是汉代交通体系中设于河西走廊的驿置机构之一。
D.因悬泉水而得名。
23.关于悬泉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悬泉置地处交通要害之处。
B.悬泉置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C.悬泉置是综合性驿置机构。
D.悬泉置遗址是汉唐时期的一座军用仓库。
24.关于鸣沙山、月牙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代《敦煌县志》将“沙岭晴鸣”列为敦煌八景之一。
B.鸣沙山所在地区具有特殊的风沙沉降和积存条件。
C.月牙泉最早见于东汉辛氏《三秦记》的记载,称沙井。
D.泉南岸古建筑众多,皆有百年以上历史。
25.关于鸣沙山、月牙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鸣沙山为流沙堆积的沙山。
B.清代《敦煌县志》将“沙岭晴鸣”列为敦煌八景之一。
C.月牙泉最早见于东汉辛氏《三秦记》的记载,称沙井。
D.月牙泉在20世纪80年代曾经干涸。
地域文化(专)第四次形考作业,请各教学点辅导教师按时批阅。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凉州会谈”的重要意义何在?
2.怎样认识莫高窟壁画中的经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