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三昧吧 关注:500贴子:4,623
  • 13回复贴,共1

念佛三昧,一心不乱,是大乘正定正受,必摄戒学及菩提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就算未明发菩提心,也必暗合菩提正道,否则不算真得一心三昧


IP属地:辽宁1楼2024-11-29 09:12回复
    是否得三昧,得一心,当以具体修证阶位来论判,并且伏惑三昧、断惑三昧,是必须论修证功夫的,功夫到了,必然也对应着修证阶位的提升。天台宗素有“教观双美”之称,所以,用天台六即佛修证阶位来论判一心三昧,是最恰当的,从而避免凡夫未得谓得,未证谓证,以凡滥圣,犯大妄语。


    IP属地:辽宁2楼2024-11-29 09:21
    回复
      2025-07-29 03:05:0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一切大乘三昧,包括大乘禅定,皆是正定正受,浅者必摄戒学及菩提心,而深层三昧,必摄戒定慧三学。大乘相对小乘而言,须发菩提心,非求自利。就算未明发,亦必暗合菩提正道。念佛一门,净土一法,亦是如此,切不可言,未有菩提心亦能往生。愚夫愚妇斋公斋婆,虽未明发,亦是暗合菩提正道,即具足菩提心。


      IP属地:辽宁3楼2024-11-29 09:51
      回复
        昙鸾《往生论注》:“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往生也。”
        元晓《弥陀疏》:发菩提心既是往生正因;未发心者直是无因!
        印光大师开示:“九品下三品虽未言及发菩提心……实具足菩提心矣”(复王子立居士书三)


        IP属地:辽宁4楼2024-11-29 09:57
        回复
          最低伏惑事一心不乱,即伏惑念佛三昧,能证此功夫之人,须入观行位初品,是必须严持五戒的。未持五戒,而想得真三昧真一心,是不可能的。就算此人念佛功夫成片,也非真三昧,一定要注意。只有真念佛三昧,才具足见佛三力(念佛三昧力、本功德力、佛威神力),才能入第一类决定往生,且自在往生,能预知时至。临终首日念佛入三昧定心,即可见佛,必然往生。


          IP属地:辽宁5楼2024-11-29 10:06
          回复
            蕅祖《要解》中言:“果得一心不乱之人,无更起惑造业之事。”
            最浅伏惑念佛三昧,伏惑事一心,有师也称功夫成片,必须是能具足粗浅的伏惑定力的,至少能伏住“起惑造恶”之粗念,四根本性戒是绝不会再犯的,否则恶道诸罪根本忏不净,非合格善男子,不入第一类往生。至于微细妄念,这个应该需要再深层次念佛的功夫,才能伏住,甚至断除。


            IP属地:辽宁6楼2024-11-29 10:14
            回复
              理一心不乱,对应能彻见本心的念佛三昧,大多是指相似位后心,或分证位人的念佛功夫。是必能大彻大悟明见心性的,属于断惑,属于证悟,非只解悟。普通念佛人能修至观行位就很不容易了,更何况相似位分、证位。


              IP属地:辽宁7楼2024-11-29 10:19
              回复
                须注意,往生分两大类——
                第一类决定往生,即前六品,就是以上所谈,能证最浅伏惑事一心不乱之人,属于自在往生,百分百能往生。真得三昧者,能修定善,可忏性罪,可转定业,包括横死定业,所以余生至临终,不会发生什么意外,就算遇到众生共业所感的劫难,也能提前往生。


                IP属地:辽宁8楼2024-11-29 10:22
                回复
                  2025-07-29 02:59:0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关键就是第二类往生——临终念佛忏罪往生!
                  理论上这是没有门槛的,不管你是名字位散心念佛人,生前未得一心的;还是虽有浅层定功,但未能忏净五逆等极重诸罪的,只要有临终正念,能发大惭愧心,大忏悔心,能随顺菩提正道,眀发菩提心或暗合,至临终后期,二力合格之下,入得特殊一心不乱(《悲华经》称之为宝冥三昧),就能忏净恶道诸罪,恢复善男子身份,最终三昧定心见佛,而蒙佛接引!


                  IP属地:辽宁9楼2024-11-29 10:28
                  回复
                    如《观经》原文所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
                    蕅祖印祖皆有未得一心,亦能往生的开示,这不必怀疑。
                    但需注意,第二类往生,并非百分百往生,就算自信满满,也不入决定之辈。
                    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临终正念是否具足,这个对于没有念佛功夫的人来说,随能保证?
                    这个时代,消息传播迅速,念佛人突遇横事,突然顿死,或者病痛痴吃卝呆梗死…,屡见不鲜。


                    IP属地:辽宁10楼2024-11-29 10:35
                    回复
                      《净土或问》示有十种人临终无法念佛,汝将谓人人临终,有此侥幸哉!
                      故而,未入第一类决定往生,未证最浅伏惑事一心不乱之人,
                      平时须注重,尽量严持五戒,菩提心真切,尽量少做或不做违菩提门等事,
                      勤于念佛忏悔宿罪,多运卝働养生,注意避免容易导致富贵病的饮食习惯……
                      (运卝働,拜佛是非常好的运卝働方式,念佛人每日功课当增加一定数量的拜佛)


                      IP属地:辽宁11楼2024-11-29 10:46
                      回复
                        尽量全素,食肉必分担杀业,杀业累积多了,必感卝招多病短命果报,也容易得富贵病……
                        这都是从菩提心、信愿及临终正念上来考量的,菩提心不真者,临终难以感佛,
                        有些念佛人虽得助念,但临终后期,却多有反复糊涂颠倒,甚至大昏沉或魔扰等现象发生,
                        这都是未感佛冥加的缘故。助念人一定要有简短开示,令其重发菩提心,生大惭愧忏悔心……


                        IP属地:辽宁12楼2024-11-29 10:48
                        回复
                          印祖开示:
                          念佛人,要各尽己分,不违世间耣卝理。所谓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若不孝父母,不教子女,是乃佛法中之罪人。如此而欲得佛感应加被,断无是理


                          IP属地:辽宁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3楼2024-12-31 07:36
                          回复
                            学佛者,必需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己立立人,自利利他。各尽己分,以身率物。广俢六度万行,以为同仁轨范。


                            IP属地:辽宁14楼2025-01-03 12:45
                            回复